。習點穴者
,若單憑歌訣而誦或刻于腦而不靈其意識
,不下苦恒之功探討研究
,則一無所知
,難以成才也
。所以練習此功者
,不僅要熟知各經
、各穴之部位,而且要對周身氣血循行之理亦作深奧之探討
。然后合并而揣摩之
,方能豁然貫通,無論何時何地出手點穴
,發(fā)無不中
,百戰(zhàn)百勝
。
取穴歌訣:
點法必先通其取骨度分寸皆適應局部定寸若干份
長寬一傷亦一寸無分老幼或男女骨度分寸取穴存
一二節(jié)間定一寸指中橫寬亦寸半拇指首節(jié)定一寸
皆用男女定全身悉知要害點穴位百擊百中功夫真
血頭行走穴道歌:
周身之血有一頭日夜行走不停留遇時遇穴若傷損
一七不治命要休子時走在心窩穴丑時需向泉井求
井口是寅山根卯辰到天心巳風頭午時卻與中原會
左右蟾宮在未流風尾屬申屈井酉丹腎俱為戌時位
六宮直等亥時來不教亂縛斯為貴
又曰:
天門暈在地尾子不還鄉(xiāng)兩肋丟開手腰眼笑殺人
太陽并腦后倏忽命歸陰斷梁無接骨臍下急亡身
點穴練功指要:
少林點穴法妙計威天下要得此真機先習運氣法
收氣聚氣海出手丹田發(fā)還需調四梢全身歸腦納
四兩撥千斤足彈山倒塌手推鐵墻倒妙在施氣法
莫望苦恒志練出血汗灑撥星伴日月暑寒時不差
子繼亥日來深夜指插沙三載穿墻壁五載石開花
十載劈碎石點穴才成家
十二時辰氣血所注之穴:
子時注人中丑時注天庭寅時注齊空卯時注大杼
辰時注太陽巳時注上倉午時注脈腕未時注七飲
申時注丹田酉時注四海戌時注下陰亥時注涌泉
十二時辰氣血流注歌:
寅時氣血注于肺卯時大腸辰時胃巳脾午心未小腸
膀胱申注酉腎注戌時包絡亥三焦子膽丑肝各定位
會穴歌:
腑會中脘臟會章門筋會陽陵髓會絕骨
血會膈俞骨會大序脈會太淵氣會膻中
五臟募穴歌:
中府肺之募巨厥心募栓期門肝募然章門脾募關
京門為腎募五募主命弦
致命三十六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兩眉之間。
2.頭額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
3.太陽穴:眉外一寸陷中
,即眉梢與眼外眥之間后的一寸陷凹中
。
4.枕骨穴(又名腦戶):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
5.厥陰穴(又名頭竅陰):位于腦后兩邊,乳突后當浮白與完骨之間
。
6.華蓋穴:胸骨柄與胸骨體聯合的中點
,即天突穴下二寸
。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臍上三寸正中
。
8.巨闕穴:臍上六寸
,即鳩尾穴下一寸
。
9.氣海穴(又名丹田穴):臍下一寸五分
。
10.關元穴:臍下三寸
。
11.水分穴:位于臍上一寸
。
12.中極穴:臍下四寸
。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
,相當于第五肋間
。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
,相當于第五肋間
。
17.左期門穴:左乳下二肋
,相當于七.八肋間
。
18.右期門穴:右乳下二肋
,相當于七.八肋間。
19.左幽門穴:巨闕穴左開五分
。
20.右幽門穴:巨闕穴右開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臍中左旁五分
。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臍中右旁五分
。
23.左章門穴:左腋中線第十一肋端下際
。
24.右章門穴:右腋中線第十一肋端下際。
25.左腹結穴(又名左七勞):臍左側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結穴(又名右七勞):臍右側四寸
,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側一寸五分
。
28.右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側一寸五分
29.命門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門穴左旁三寸
。
31.氣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
32.鶴口穴(又名尾宮穴):位于尾骨宮下兩腿骨盡處。
33.海底穴(又名會陰穴):前陰與肛門之間
。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關節(jié)后方
,蜷足時所現的凹陷處。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門穴右旁三寸
。
36.藏血穴:位于腦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
致暈十一穴部位
1.腦戶穴:位于百會穴后四寸五分。
2.囟門穴(又名囟會):位于百會穴前三寸正中
。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發(fā)際上一寸陷中。
4.前頂穴:百會穴前一寸五分
。
5.后頂穴(又名頂門穴):位于百會穴后一寸五分
。
6.風府穴(又名天星):項后枕骨下兩筋中間
。
7.頭維穴:位于額角
,入發(fā)際角尖處
。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靜脈中
。
9.啞門穴:位于風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頂穴后五分
,再外開一寸處
。
11.玉枕穴:位于腦戶穴旁一寸三分
。
致殘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鳩尾):胸劍突骨下緣
。
2.對門穴(又名不容):巨闕穴旁開六寸
。
3.扇門穴:即男者左對門穴
,女者右對門穴
。
4.京門穴(又名氣俞):第十二肋游離間處
。
5.五定穴(又名天樞):平臍中旁開三寸
。
6.伯勞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
8.膽中穴:平第四肋間隙,兩乳頭之間正中
。
9.對心穴(又名至陽):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風門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
11.環(huán)跳穴:股骨大轉子后上方,當大轉子與胝骨裂孔連線的內三分之二處
。
12.蓋膝穴:即膝蓋骨
。
13.膝眼穴:臏骨尖兩旁凹陷處
。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脛骨內側緣內側
。
15.腳住穴:腳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
16.開腔穴:即兩耳
。
17.喬空穴:即兩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溝正中
。
23.駕梁穴:即鼻梁
。
24.咽空穴:即兩個鼻孔
。
25.牙關穴:即唇口
。
26.咽喉穴:即喉管
。
27.將臺穴:即咽喉左右
。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
29.童骨穴:位于風膊下處
。
30.精靈穴:即兩手虎口
。
31.曲池穴:屈肘時肘橈側橫紋盡頭處
。
32.中脘穴:臍上一寸
。
33.六宮穴(又名臍中.神闕):即肚臍
。
34.氣關穴(又名氣門):左乳下二橫指處。
35.血瘦穴(又名血關):右乳下二橫指處
。
36.掛膀穴:血瘦穴下一分處。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
38.命宮穴:位于血關穴之下,氣海穴之右
。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點
。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八分。
41.糞門穴:即肛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