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首) 論曰:膽腑者主肝也
,肝合氣于膽。膽者中清之腑也。(《難經(jīng)》云膽者清凈之腑?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左手關上陽絕者
膽病者
膽脹者,脅下痛脹
肝前受病移于膽,肝咳不已則嘔膽汁
。厥氣客于膽則夢斗訟
。(《甲乙》云夢斗訟自刳。)肝應筋。爪濃色黃者膽濃;爪薄色紅者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扁鵲云:足厥陰與少陽為表里,表清里濁
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
(脈二首 方九首 灸法二首) 膽實熱 左手關上脈陽實者
,足少陽經(jīng)也。病苦腹中氣滿,飲食不下,咽干頭痛,灑灑惡寒,脅 痛,名曰膽實熱也治膽腑實熱精神不守瀉熱方
半夏 宿姜(各三兩) 黃芩(一兩) 生地黃(五兩) 遠志 茯苓(各二兩) 秫 米(一升) 酸棗仁(五合)
上八味 咀
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
,宜服之方。半夏 竹茹 枳實(各二兩) 橘皮(三兩) 甘草(一兩) 生姜(四兩)
上六味 咀
治虛煩不得眠方
。麥門冬
治虛勞煩攪,奔氣在胸中
酸棗仁(三升) 人參 桂心 生姜(各二兩) 石膏(四兩) 茯苓 知母(各三兩) 甘草 (一兩半)
上八味 咀
治虛勞煩悶不得眠方:
大棗(二七枚) 蔥白(七莖)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治大下后虛勞不得眠
,劇者顛倒懊惱欲死方。(仲景云,發(fā)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若 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惱,梔子湯主之。) 大梔子(十四枚)豉(七合)若上氣嘔逆
治煩悶不得眠方: 枸杞白皮
治虛勞不得眠方:
酸棗仁 榆葉(等分)
上二味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又方 干姜四兩為末
膽實熱灸濁浴,隨年壯
膽虛灸三陰交各二十壯
(論一首) 論曰:夫咽門者
(論一首,方二首) 論曰:髓虛者
治髓虛腦痛不安膽腑中寒方
羌活 川芎 當歸(各三兩) 桂心(二兩) 人參(四兩) 棗肉(研如脂) 羊髓 酥 (各一升) 牛髓 大麻仁(各二升熬研如脂)
上十味先搗五種干藥為末,下棗膏
治體實勇悍驚熱主肝熱方
柴胡 升麻 黃芩 細辛 枳實 梔子仁 芒硝(各三兩) 淡竹葉 生地黃(各一升) 澤瀉(四兩)
上十味 咀
(方十九首)
治虛羸陽道不舉,五勞七傷
巴戟天 牛膝(各三升) 枸杞根白皮 麥門冬 地黃 防風(各二斤)
上六味并生用
每加藥一斤
,即加酒七升。此酒每年九月中旬即合又方 巴戟天 生牛膝(各三斤)
上二味 咀
治虛勞不足方
五加皮 枸杞根白皮(各一斗)
上二味 咀
治男子五勞七傷八風十二痹傷中六極
。一氣極則多寒痹腹痛,喘息驚恐頭痛。二肺極則寒痹腰痛,心下堅有積聚,小便不利,手足不仁。三脈極則顏色苦青逆意,喜恍惚失氣,狀似悲泣之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憂恚積,思喜怒悲歡
,復隨風濕結氣,咳時嘔吐食已變,大小便不利,時泄利重下,溺血上氣吐下,乍寒乍熱,臥不安席,小便赤黃,時時惡夢,夢與死人共飲食,入冢神室魂飛 魄散。筋極則傷肝,傷肝則腰背相引難可俯仰
。氣極則傷肺,傷肺則小便有血,目不明。髓極則陰痿不起,住而不交。骨極則傷腎,傷腎則短氣不可久立,陰疼惡寒,甚者卵縮陰下生瘡濕癢,手搔不欲住汁出,此皆為腎病,甚者多遭風毒,四肢頑痹,手足浮腫天門冬 生地黃(切
慎 茯苓 桂心 白朮 葳蕤 五加皮 菖蒲 遠志 澤瀉 薯蕷 柏子仁 人參 石斛 牛膝 杜仲 覆盆子 細辛 獨活 枳實 川芎 大豆黃卷 黃 肉蓯蓉續(xù)斷 狗脊 胡麻子 萆 白芷 橘皮 茯神 巴戟天 石南(各二兩) 阿膠(十兩) 甘草(六兩) 蜀 椒薏苡仁(各一升) 大棗(一百枚,煮作膏)鹿角膠(五兩) 蔓荊子(三兩)
上三十八味治
小便利陰氣弱,去細辛防風
凡此煎
女人先患熱者得服,患冷者勿服
治內勞少氣
生地(三十斤取汁) 肉蓯蓉 甘草 阿膠(各一斤) 麥門冬 干地黃(各三斤) 干 姜 桑白皮 茯 牛 髓(三斤) 白蜜(十斤) 清酒(四斗)麻子仁(三升) 大棗(一百五十枚) 當歸 (十四兩) 干漆(二十
上二十三味
又方 治男子風虛勞損兼時氣方
甘草(一斤) 石斛 防風 蓯蓉 山茱萸 茯苓 人參 薯蕷(各四兩) 桂心 牛 膝 五味子 菟 絲子 巴戟天 川芎(各三兩并為末) 生地骨皮生地黃汁(各一升) 丹參(二兩) 生麥門 冬汁 牛髓 白蜜(各三升) 生姜汁(一升) 胡麻(二升
(一云獐骨) 治一切虛羸皆服之方
。鹿骨(一具
治五勞七傷羸瘦干削方
干地黃(末
治虛冷枯瘦身無精光虛損諸不足方。
牛髓 羊脂(各二升) 酥(《經(jīng)心錄》用豬脂) 生姜汁 白蜜(各三升)
上五味先煎酥令熟
治百病勞虛風濕補益神效
。男女通可服之良)。補虛羸
,久服輕身不老神驗方。九月十日取生濕枸杞子一升
、清酒六升,煮五六沸取出熟研,濾取汁(《太上肘后王經(jīng)方》名杏金丹):
杏仁三升納湯中,去皮尖雙仁
,熟搗,盆中水研,取七八升汁,以鐵釜置 火上,取羊脂四斤就釜內磨消,納杏仁汁溫之四五日,色如金狀,餌如彈子,日三服,百日肥白,易容 人不又方杏仁去皮尖熬黃搗,服如梧子,日三。治枯瘦令人潤澤無所禁。咳逆上氣喉中百病,心下煩不得咽物者,得茯苓、款冬、紫菀并力大良。其藥生熱熟冷,喉中如有息肉者亦服之。桃仁 蜜(各一斤) 酥(半斤) 胡麻(一升
,末) 牛乳(五升) 地黃(十斤,取汁)治五勞七傷方:
白羊頭蹄(一具,凈
治虛勞補方:
羊肚(一具
,切) 白朮(一升)又方 豉(一升
,蒸三遍) 薤白(一斤,切)治虛羸瘦方
。不中水豬肪煎取一升
,納蔥白一握,煎令黃,出納盆中,平旦空腹服訖,暖覆臥至晡時,食白粥,粥不得稀,過三日服補方如下。羊肝(一具) 羊脊膂肉(一條) 曲末(半斤) 枸杞根(十斤)
上四味以水三斗煮枸杞
補虛方:
豬肚(一具) 人參(五兩) 蜀椒(一兩) 干姜(三兩半) 蔥白(七兩) 白粱 米(半升
(論二首 方二十九首 針灸法十五首) 論曰:稟丘云:吐血有三種
急吐方 瓜蒂(三分) 杜蘅 人參(各一分)
上三味治
治吐血方
伏龍肝(雞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