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qū)域內反復發(fā)作的
祖國醫(yī)學稱本病為“偏頭風”“面痛”
本病預后好,服藥后疼痛可暫緩解
在平日生活、飲食都要有規(guī)律
,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不可勞累。精神要保持愉快,對疾病的治療要首先有信心,并有決心,積極與醫(yī)生配合飲食要富于營養(yǎng)而易于消化
以下食療方可供選用:
(1)怪味筍片
(2)燒什錦
。將竹筍、素雞、胡蘿卜、山藥片和木耳、香菇、面筋一起入油鍋內煽炒,放入醬油、白糖、姜汁、高湯,燒熟后,出鍋即可食用。1.方法一
(1)主穴:太陽穴上1寸
,向后2分許。(2)配穴:伴有后頭痛者加后谿或風池,頭頂痛加百會
,目澀痛加攢竹,惡心或嘔吐加內關。(3)方法:先直刺2分許
,得氣后針尖退至皮下,呈10度角向角孫穴方向橫刺2~2.5寸,得氣后留針30分鐘至1小時,每隔10分鐘捻轉1次,平補平瀉。如針刺后已解痛則不必再行捻轉。2.方法二
深刺“三叉1
(1)三叉1穴即眶上孔
,為眉之中央,指甲角切壓有凹陷處。用30號毫針,直刺1~1.2寸,得氣后留針30~60分鐘,每10分鐘捻針1次,中等刺激。治療三叉神經所支配的眼、眼周及上額部疼痛或肌肉痙攣。(2)三叉2穴即眶下孔部位
,為眼眶中央下緣直下5分,指甲角切壓有凹陷處。用30號毫針,進針得氣后呈45°角向同側嘴角方向斜刺1.2~1.4寸,留針30~60分鐘,每10分鐘捻轉1次。治療三叉神經第二支所支配的面部、上牙疼痛或面部肌肉痙攣。(3)三叉3穴即頦孔,嘴角直下1寸
,旁開1分許,指甲角切壓有凹陷處。用30號毫針,進針后呈20°角向同側頰車穴方向斜刺1.2~1.4寸,得氣后留針30~60分鐘,每10分鐘捻針1次,中等刺激。治療三叉神經第三支所支配的頦部、下牙疼痛或額部肌肉痙攣。患者仰臥
,在顏面部迎香穴施用按法、揉法患者俯臥
,醫(yī)者用指推法自風府穴起,向兩側分推經風池、完骨、翳風穴,再轉向耳后,由下向上沿耳后經瘈脈、角孫至禾髎穴止,反復數遍。1.單方驗方
(1)全蝎
、蜈蚣等量研細末,每次服2克,日服2~3次,溫黃酒送服(2)炒白芍30克
(3)生地15克
2.中成藥方
(1)川芎茶調丸,每服6克
(2)天麻丸
(3)牛黃上清丸
(4)龍膽瀉肝丸
雙手洗凈
1.藥罐法
取患側氣戶
2.外敷法
蜈蚣1條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book/932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自我調養(yǎng)巧治病膽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