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中醫(yī)書籍

    自我調(diào)養(yǎng)巧治病慢性支氣管炎在線閱讀

    中藥大全 2023-09-22 08:25:46

    《自我調(diào)養(yǎng)巧治病》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是支氣管經(jīng)受反復細菌或病毒感染,或長期刺激

    ,如粉塵吸入
    、吸煙等引起的支氣管粘膜炎癥
    。為一種常見多發(fā)病
    ,發(fā)病率為4%
    ,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發(fā)病率高達13%
    。中醫(yī)屬于“咳嗽”
    、“痰飲”
    、“喘證”等范疇
    ,認為發(fā)病與肺
    、脾、腎三臟功能失常有關
    。臨床上主要癥狀是慢性咳嗽
    、咯痰或干咳伴有氣喘,每年發(fā)作3個月以上
    ,連續(xù)2~3年以上
    。肺部可無體征或肺部呼吸音粗,或有散在干羅音

    本病發(fā)病緩慢

    ,四季均可發(fā)病,以冬
    、春季節(jié)多見
    。老年人體質(zhì)下降,易反復發(fā)作
    、遷延不愈
    ,可導致阻塞性肺氣腫、肺心病等
    。如能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調(diào)養(yǎng)護理得當
    ,將減少病情復發(fā)的加重。

    (一)起居調(diào)養(yǎng)法

    老年人應適應自然變化

    ,寒冬宜居暖室,夏天勿當風而臥
    。被褥常洗曬
    。室內(nèi)保持空氣流通。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是導致慢性支氣管炎的重要原因
    ,所以預防感冒尤為重要
    。對年高久病者,應幫助其翻身叩背
    ,以免痰液潴留體內(nèi)

    (二)藥物調(diào)養(yǎng)法

    1.常用驗方

    (1)炒杏仁、炒芝麻各等量共搗爛

    ,每服6克,1日2次
    ,開水沖服

    (2)白果(去皮)、白及

    、川貝各50克
    。研末后分40份
    ,每日晨用沸水沖雞蛋合藥1份空腹服,40天為1療程

    (3)萊菔子10克,白菜根3個

    ,冰糖30克
    。水煎服。治慢性氣管炎咳嗽氣促

    (4)白毛夏枯草60克(干品用30克)

    ,水煎,每日1劑
    ,分兩次服。

    2.中成藥

    (1)如因受寒引起的咳痰量多

    ,色白清稀
    ,易咯出,畏寒
    ,發(fā)熱輕微
    ,口不渴,用杏蘇合劑
    ,每次30毫升
    ,每天3次
    ;或通宣理肺丸
    ,每次2丸,每天2次

    (2)因受風熱引起的咳嗽痰黃稠

    ,發(fā)熱,口干舌燥
    ,可用桔紅丸
    ,每次2丸,每天2次
    ;或清氣化痰丸,每次2丸
    ,每天2次

    (三)飲食調(diào)養(yǎng)法

    戒煙酒,忌海腥、油膩之品

    ,忌辣椒
    、蔥蒜等刺激性食物。宜進清淡食物
    ,常用飲食調(diào)養(yǎng)

    (1)雞蛋1個

    ,塞進蛤蟆肚子里,用泥包住
    ,燒熟后取蛋吃

    (2)大白梨1個,挖去核

    ,填入50克蜂蜜
    ,加熱蒸熟吃
    ,每日早晚各吃1個
    ,連吃數(shù)日。

    (3)蘿卜汁

    、荸薺汁各60克燉服
    ,治熱咳、吐痰黃稠

    (4)雞蛋2個

    ,麻油50克
    ,食醋適量
    ,雞蛋打開放油鍋內(nèi)炸熟
    ,加醋再煮。早晚各服1個
    ,用藥時禁煙酒

    (四)針灸調(diào)養(yǎng)法

    (1)在夏天采用夾脊姜灸法,即先用梅花針叩打大椎

    、定喘
    、肺俞、厥陰俞
    、心俞等穴位,然后將生姜片攤在穴上,再用艾條灸
    ,至局部發(fā)熱為止
    ,每周灸1~2次,連續(xù)4~8周

    (2)取支氣管

    、腎上腺、前列腺等耳穴
    ,痰多加脾
    ,羅音加肺。采用耳貼或埋針
    ,前者使用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壓穴療法,后者使用皮內(nèi)針或撳針
    。雙耳取穴
    ,每5天更換耳穴1次,5次為1療程

    (3)取肺

    、支氣管、平喘
    、喘點等耳穴,配神門
    、心腎等耳穴
    ,用圓形綠豆貼壓敏感點處,按壓以有酸麻
    、脹
    、痛感為度。每日按壓3~5次
    ,每次1~2日分鐘
    ,雙耳同壓,每次3~5穴
    ,3~7日更換。

    (4)取大椎

    、肺俞
    、膏肓穴,用艾絨做成麥粒般大小的艾柱
    ,置穴位上點燃
    ,患者感皮膚微灼痛
    ,即壓滅,另換1壯(每灸1艾柱
    ,稱為1壯),以灸后不留瘢痕為度
    。3~5天治療1次
    ,5次為1療程。

    (五)推拿調(diào)養(yǎng)法

    (1)俯臥位:沿脊柱正中督脈及兩旁之膀胱經(jīng)上做滾法

    ,5~10分鐘
    ;然后點按風門、肺俞
    、大椎、脾俞
    、膏肓俞、肝俞或上背部出現(xiàn)的壓痛點
    ;最后沿脊柱及兩側做掌推法

    (2)仰臥位:在膻中、中府

    、尺澤
    、孔最、豐隆
    、照海等穴點按揉擦5~15分鐘。

    (3)如咳嗽不止

    ,痰不易出
    ,氣喘不能平臥,用拇指按壓結喉下3寸凹陷中的天突穴
    ;胸部煩悶不適
    ,可用掌心按摩膻中穴,也可以用手從胸部向下抹擦

    (六)體育調(diào)養(yǎng)法

    (1)堅持做呼吸操:先呼氣

    ,后吸氣
    ,吸氣時橫膈下降
    ,腹部鼓起,呼氣時橫膈上升
    ,腹部凹陷
    。呼氣經(jīng)口
    ,將嘴收攏,象吹口哨的形式細細呼出
    ;吸氣經(jīng)鼻
    ,要深吸氣
    ,但不可用力
    。呼氣比吸氣時間長一些,約為2∶1
    ,呼吸速度每分鐘8~10次

    (2)堅持散步,并逐步有意識地加快行走速度

    ,再進一步發(fā)展到行走和慢跑交替進行
    ,但不能超過運動量。注意配合呼吸
    ,如六步一呼、四步一吸等

    (七)氣功調(diào)養(yǎng)法

    (1)氣功呼吸法:站立端正

    ,全身放松,舌舐上腭
    ,含胸收腹
    ,兩手自然下季,置大腿兩側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
    ,足尖略向里扣,兩腳微屈
    。自然均勻呼吸。意守涌泉穴
    ,3分鐘
    ,涌泉穴處有發(fā)熱感覺,進入氣功呼吸法
    。吸氣時
    ,意念引氣從腎經(jīng)井穴涌泉上升,通過會陰
    ,再從任脈(陰經(jīng))貫入丹田;呼氣時
    ,意念引氣從丹田經(jīng)督脈(陽經(jīng))的命門(與丹田相對)下降
    ,通過會陰
    ,下達涌泉。如此循環(huán)往復

    每次練20~30分鐘

    ,每日1~2次。

    (2)理肺導氣功:自然盤坐

    ,兩手掌按于床上
    ,挺胸仰頭
    ,同時吸氣滿胸
    ,略停片刻,然后呼氣
    ,同時屈頸弓背
    、縮胸。1吸1呼為1遍
    ,做8遍或18遍
    。自然盤坐,兩手掌扶于膝上
    ,以腰為軸
    ,先向左轉8周
    ,再向右轉8周,旋轉時
    ,在向后方轉的半圈吸氣
    ,在向前轉的半圈呼氣。

    (八)其他調(diào)養(yǎng)法

    (1)四仁粥:白果仁

    、甜杏仁各1份
    ,胡桃仁
    、花生仁各2份
    ,雞蛋1枚。上4味共研末
    ,每次取20克
    ,加雞蛋煮一小碗。于清晨食
    ,連用半年

    (2)皂角500克,生甘草30克

    ,黨參15克
    ,百草霜10克,用陳酒熬膏
    ,用時加生姜汁調(diào)
    ,涂在頸部。能治療痰塞
    、咳吐不利者

    (3)白芥子9克,白芷3克

    ,細辛3克
    ,甘遂1.5克
    ,輕粉1克
    ,共研細粉,用煉蜜調(diào)至能做成小丸為度
    ,每次用玉米粒大一丸
    ,放在剪成3平方厘米左右的膠布上,壓扁如圖釘大
    ,貼定喘
    、大椎、肺俞
    、心俞、膈俞
    、膏肓等
    ,每次貼1個穴(雙側),3天貼1次
    ,每次貼4~24小時
    ,若貼后生瘡,泡破流水
    ,可用龍膽紫外涂
    ,蓋上一層消毒紗布即可

    (4)在頸部

    、頸椎兩側,肩胛上區(qū)等部位拔火罐
    ,可配用一些穴位
    ,如大椎、身柱
    、大杼
    、風門
    、肺俞
    、膈俞
    、膏肓、曲池
    、尺澤
    、合谷、天突等穴
    。一般保留10~15分鐘


    針灸培訓Www.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book/935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道醫(yī)中醫(yī)養(yǎng)生學第十六章第五節(jié) 老年保健在線閱讀
    《中醫(yī)養(yǎng)生學》第十六章第五節(jié) 老年保健人體于60歲以后進入老年期
    。一
    、生理和心理特點《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說:老年人“精耗血衰,血氣凝泣”
    ,“形體傷憊……百骸疏漏
    ,風邪易乘”?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鹅`樞·天年》早有“六十歲
    金匱要略在線: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空青
    味甘寒
    。主眚盲,耳聾
    。明目
    ,利九竅,通血脈
    ,養(yǎng)精神
    。久服,輕身延年不老
    。能化銅鐵鉛錫作金。生山谷
    。吳普曰:空青
    ,神農(nóng)甘,一經(jīng)酸
    ,久服
    ,有神仙玉女來時,使人志高(御覽)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腸腑方風眩第四
    屬性:(論一首
    、方九首、灸法一首
    、食禁一首)前卷既有頭面風方
    ,風眩不當分出
    ,蓋以此是徐嗣伯方
    ,不可以余方相雜
    ,故此特立風眩方條
    ,專出徐氏方焉。徐嗣伯曰∶余少承家業(yè)
    ,頗習經(jīng)方名醫(yī)要治
    ,備聞之矣
    。自謂風眩多途,諸家未能必驗
    ,至于此術
    ,鄙意偏所
    2023-09-20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腸腑方風眩第四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補益,五臟氣虛第五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補益 五臟氣虛第五方九首五補湯主五臟內(nèi)虛竭,短氣咳逆?zhèn)麚p
    ,郁郁不足
    ,下氣復通津液方∶麥門冬(去心) 小麥(各一升) 粳米(三合) 地骨皮 薤白(各一斤) 人參 五味子上一十味
    , 咀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瘡癰上,候癰疽色法第三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瘡癰上 候癰疽色法第三論曰∶夫癰疽初發(fā)如微
    ,人多不以為急
    道醫(yī)中醫(yī)傷科按摩學編寫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