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醫(yī)書籍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針灸上脊中第一行十一穴遠近法第五

中藥大全 2023-09-28 15:31:01

屬性:大椎

,在第一椎上陷中。陶道
,在大椎下節(jié)間。身柱
,在第三椎下節(jié)間。神道
,在第五椎下節(jié)間
。至陽,在第七椎下節(jié)間
。筋縮,在第九椎下筋間
。脊中,在第十一椎下節(jié)間
。不灸
。懸樞
,在第十三椎下節(jié)間
。命門,在第十四椎下節(jié)間
。腰俞,在第二十一椎下節(jié)間
。長強
,在脊
、端


●:.com

關(guān)于醫(yī)學(xué)方面的名言名句

關(guān)于醫(yī)學(xué)方面的名言名句
1.無恒德者

,不可以作醫(yī)
。——陳夢雷

2.勤求古訓(xùn)
,博采眾方
。——張機《傷寒論原序》

3.夫醫(yī)藥為用
,性命所系?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跏搴汀睹}經(jīng)序》

4.醫(yī)不難於用藥
,而難於認證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獪剌d之《溫氏醫(yī)案咳嗽》

5.醫(yī)學(xué)貴精
,不精則害人匪細
。——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醫(yī)部全錄》

6.醫(yī)者
,意也。善于用意
,即為良醫(yī)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獙O思邈《千金翼方針灸上》

7.蓋醫(yī)出于儒
,非讀書明理,終是庸俗昏昧
,不能疏通變化?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铊?br>
8.醫(yī)者人之司命,如大將提兵
,必謀定而后戰(zhàn)
。——倪士奇《兩都醫(yī)案北案》

9.人必有天賦之才而讀破萬卷
,庶可以為醫(yī)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醣狻吨貞c堂隨筆卷上論治案》

10.大約心細則眼明,而理名則心細
,多讀書辨證則理明識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豪笸督饏T要略方論本義卷一》

11.醫(yī)病非難
,難在疑似之辨
。不可人云亦云
,隨波逐流
,誤人匪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蹩咸谩犊咸冕t(yī)論卷中雜記》

12.夫醫(yī)者
,非仁愛之士
,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純良
,不可信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獥钊段锢碚摗?br>
13.夫醫(yī)藥為用,性命所系
,和扁至妙
,猶或加思,仲景明審
,亦候形證。一毫有疑
,則考校以求驗?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跏搴汀睹}經(jīng)序》

14.人命至重
,有貴千金
,一方濟之
,德逾于此,故以為名也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15.學(xué)者非讀萬卷書
,未可輕言醫(yī)
。——魏荔彤《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卷五》

16.知針知藥
,固是良醫(yī)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獙O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針灸孔穴主對法》

17.醫(yī)雖小道
,而性命攸關(guān),敢不知慎!——張介賓《景岳全書卷之三傳中錄京師水火說》

18.欲救人學(xué)醫(yī)則可
,欲謀利而學(xué)醫(yī)則不可?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焱㈧瘛夺t(yī)粹精言卷一胞以為懷》

19.知其淺而不知其深,猶未知也
。知其偏而不知其全
,猶未知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虈怼夺t(yī)學(xué)心悟》

20.臨病若能三思,用藥終無一失
。——沈李龍《食物本草會纂病機賦》

21.病不可不察隱情
,藥不可徒拘成法
。——倪士奇《兩都醫(yī)案北案》

22.凡讀古人書
,應(yīng)先胸有識見,引伸觸類
,融會貫通,當(dāng)悟乎書之外
,勿泥乎書之中
,方為善讀書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檭x卿《醫(yī)中一得》

23.治上消者,宜潤其肺
,兼清其胃;治中者
,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
,宜滋其腎
,兼補其肺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虈?br>
24.自古無不效之方
,而世醫(yī)不識之病
。——孫一奎《赤水玄珠序》

25.嘗思用藥如用兵
。善用兵者必深知將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敵;善用藥者亦必深知藥性之能力
,而后能用之以治病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獜堝a純《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

精宮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命門穴的別名·精宮 4.1命門穴的別名4.2出處4.3穴名解4.4所屬部位4.5命門穴的定位4.6命門穴的取法4.7命門穴穴位解剖 4.7.1層次解剖4.7.2穴區(qū)神經(jīng)

、血管 4.8命門穴的功效與作用4.9命門穴主治病證4.10刺灸法 4.10.1刺法4.10.2灸法 4.11命門穴的配伍4.12文獻摘要4.13研究進展 4.13.1對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4.13.2鎮(zhèn)痛作用4.13.3增強肝臟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的吞噬能力4.13.4顯著提高肢體痛閾4.13.5用于針麻4.13.6治療腰痛4.13.7治療原發(fā)性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低下4.13.8治療 *** 減少癥5志室穴的別名·精宮 5.1志室的別名5.2出處5.3穴名解5.4所屬部位5.5志室穴的定位5.6志室穴的取法5.7志室穴穴位解剖 5.7.1層次解剖5.7.2穴區(qū)神經(jīng)
、血管 5.8志室穴的功效與作用5.9志室穴主治病證5.10刺灸法 5.10.1刺法5.10.2灸法 5.11志室穴的配伍5.12文獻摘要5.13志室穴研究進展 5.13.1對腎功能的影響6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精宮 1拼音 jīng gōng

2英文參考 Zhìshì BL52 [中國針灸學(xué)詞典]

Mìngmén GV4 [中國針灸學(xué)詞典]

3概述 精宮為經(jīng)穴別名:1.命門(穴)

;2.志室
。[1]

4命門穴的別名·精宮 精宮為經(jīng)穴別名

,即命門(穴)[1]。見《醫(yī)學(xué)原始》

穴位 命門 漢語拼音 Mingmen 羅馬拼音 Mingmen 美國英譯名 Gate of Life 各


號 中國 GV4 日本 4 法
國 莫蘭特氏 VG4 富耶氏 IVG4 德國 LG4 英國 Gv4 美國 Go4

命門為經(jīng)穴名(Mìngmén GV4)[2]。出《針灸甲乙經(jīng)》

。別名累屬、精官[3]
。屬督脈[2]
。命即生命,門即門戶
,腎為生命之源,穴在兩腎之間
,相當(dāng)于腎氣出入之門戶
,故名命門[2]。命門穴主要用于腰脊
、肝腎疾患等:如腰脊神經(jīng)痛
,脊柱炎
,急性腰扭傷
,小兒麻痹后遺癥,前列腺炎
,遺精,陽痿
,早泄,盆腔炎
,子宮內(nèi)膜炎
,赤白帶下,腎炎
,腎盂腎炎,小便不利
,遺尿
,白濁及貧血
,神經(jīng)衰弱
,頭暈耳鳴,小兒驚癇
,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
,帶下,胎屢墮
,尿頻
,泄瀉,便血
,痔瘡,脫肛,頭痛
,頭暈,耳鳴
,失眠
,癲癇,瘛疭
,腰痛,脊強反折
,下肢痿痹,小兒驚厥
,惡寒
,汗不出,瘧疾
,水腫,疝氣
,腰脊強痛
,手足逆冷
,久瀉
,痔血
,小兒發(fā)癇,下肢萎痹
,虛損腰痛
,寒熱瘧
,胃下垂
,腎功能低下等

4.1命門穴的別名

屬累(《針灸甲乙經(jīng)》),精宮(《循經(jīng)考穴編》)

4.2出處

《針灸甲乙經(jīng)》:命門,一名屬累
,在第十四椎節(jié)下間
,督脈氣所發(fā),伏而取之

4.3穴名解

命即生命
,門即門戶
,腎為生命之源
,穴在兩腎之間,相當(dāng)于腎氣出入之門戶
,故名命門[2]。

,指生命
,重要之意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墩f文》:“命,使也
。”在此為生之極
。門
,為出入之處
,指其為生氣出入通達與維系生命之處
。人身命門之處不一。以及此則以《難經(jīng)·第三十六難》
,謂兩腎之間為五臟六腑之本,生命之源
,是男子藏精
、女子系胞之處
,稱為命門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饵S庭中景經(jīng)》李注:“命門
,一名玉都,下丹田也。精氣出入
,神之所居,當(dāng)臍后是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泵T為道教名詞
,指下丹田
。下丹田位居人體中心,范圍包括神闕
、關(guān)元、氣海
、命門等重要穴位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队駳v經(jīng)》說:下丹田是人命的根本
,精神之所藏,五氣之元
,在臍下三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兜馈S庭篇》認為命門為性命之門
,在臍下一寸三分,為下丹田
。道教丹書多認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
、呼吸之門
、五臟六腑之本
、人初生結(jié)胎之所,故稱為命門
。中醫(yī)稱兩腎之間為生命之門
,簡稱命門
。此就內(nèi)景而言也
。若自外景觀之,本穴兩旁平于腎俞
,本穴居其中間
,亦猶內(nèi)景命門居于兩腎臟之間也,故稱本穴為命門
。以其橫通足少陰之經(jīng),故本穴又為本經(jīng)橫通腎臟之門戶
。[4]

4.4所屬部位

腰椎[5]

4.5命門穴的定位

標(biāo)準(zhǔn)定位:命門穴在腰部
,當(dāng)后正中線上
,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6]

命門穴位于脊柱區(qū),當(dāng)后正中線上

,當(dāng)?shù)诙导幌麻g凹陷處。俯臥取穴[2]

命門穴位于腰部

,第二
、三腰椎棘突之間[3]

命門穴在督脈的位置

命門穴在腰椎的位置

命門穴在腰椎的位置

命門穴在腰椎的位置(肌肉)

命門穴在腰椎的位置(骨骼)

4.6命門穴的取法

俯臥,于后正中線
,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命門穴位于脊柱區(qū)

,當(dāng)后正中線上
,當(dāng)?shù)诙导幌麻g凹陷處
。俯臥取穴[2]

俯臥位,先取后正中線與髂嵴平齊處

,再向上摸2個棘突,于上方的凹陷處取穴[7]

4.7命門穴穴位解剖

命門穴穴下為皮膚
、皮下組織
、棘上韌帶
、棘間韌帶
、弓間韌帶
。淺層主要布有第二腰神經(jīng)后支的內(nèi)側(cè)支和伴行的動
、靜脈
。深層有棘間的椎外(后)靜脈叢
,第一腰神經(jīng)后支的分支和第一腰動、靜脈背側(cè)支的分支或?qū)僦А?/p>

4.7.1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弓間韌帶[2]

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8]。

4.7.2穴區(qū)神經(jīng)

、血管 淺層有腰神經(jīng)后支的皮支分布
;深層有腰神經(jīng)后支和腰動脈分布[8]

布有腰神經(jīng)后支的內(nèi)側(cè)支和腰動脈后支[3]

4.8命門穴的功效與作用

命門穴具有補腎壯陽的功效

命門穴有培元補腎,強健腰脊作用[2]

命門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兩腎之間

,有“元氣之根本
、生命之門戶”之說
,故有補腎壯陽之效
,主治各種腎虛所致婦科及男性病[9]。

腎主水

,司二便,主骨生髓
,又督脈貫行于脊中
,故命門穴可治療二陰病
、腰腿病和水腫[9]

督脈“入屬于腦”,腦為“元神之府”

,因而命門穴可治療神志病[9]。

督脈為“陽脈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六陽經(jīng)均交會于督脈

,因而命門穴具有通調(diào)陽氣
、宣散解表的作用[9]。

命門穴用灸法善治虛寒性疾病[9]

命門穴為培元補腎、固精壯陽

、通利腰脊之要穴
,主治脊強
,腰痛
,陽痿,遺精
,月經(jīng)不調(diào)
,泄瀉,完谷不化
,帶下[4]

問足少陰經(jīng)行下腹部,督脈何以得通

?現(xiàn)今針灸圖書較早年倍加精詳
,何以不曾提及?《素問骨空論》云:“督脈者合并少陰
,上股內(nèi)后廉
,貫背屬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庇^此段經(jīng)文
,可知督脈由本穴通少陰之經(jīng),又由腎俞穴透入內(nèi)臟
,分屬兩腎
。但與陽關(guān)之通大腸
,略同而小異
。陽關(guān)先通大腸俞,經(jīng)由足太陽經(jīng)分布內(nèi)外
。本穴之通腎臟,乃由腎俞穴傳導(dǎo)
,隨足少陽經(jīng)而入
,因足少陰經(jīng)自涌泉上行至陰谷穴處,橫交委中
,合并足太陽經(jīng)線
,而行于足太陽經(jīng)之里層
,兩經(jīng)一表一里
,疊并上通,抵腎俞穴處
,得與督脈橫通交會,故內(nèi)經(jīng)于督脈有“貫脊屬腎”之文
。足太陽之經(jīng)
,出腎俞穴處與少陰經(jīng)分道徑自上行
。而足少陰之經(jīng)由腎俞處獨行入內(nèi)
,屬腎絡(luò)膀胱矣。[4]

4.9命門穴主治病證

命門穴主要用于腰脊
、肝腎疾患等:如腰脊神經(jīng)痛,脊柱炎
,急性腰扭傷
,小兒麻痹后遺癥,前列腺炎
,遺精,陽痿
,早泄
,盆腔炎
,子宮內(nèi)膜炎
,赤白帶下,腎炎
,腎盂腎炎,小便不利
,遺尿
,白濁及貧血
,神經(jīng)衰弱
,頭暈耳鳴
,小兒驚癇
,月經(jīng)不調(diào)
,痛經(jīng)
,帶下,胎屢墮
,尿頻,泄瀉,便血
,痔瘡,脫肛
,頭痛
,頭暈
,耳鳴
,失眠,癲癇
,瘛疭
,腰痛
,脊強反折
,下肢痿痹,小兒驚厥
,惡寒
,汗不出,瘧疾
,水腫,疝氣
,腰脊強痛
,手足逆冷,久瀉
,痔血,小兒發(fā)癇
,下肢萎痹
,虛損腰痛,寒熱瘧
,胃下垂
,腎功能低下等

命門穴主要用于腰脊

、肝腎疾患等:如腰脊神經(jīng)痛、脊柱炎
、急性腰扭傷、小兒麻痹后遺癥
、前列腺炎
、遺精、陽痿
、早泄、盆腔炎
、子宮內(nèi)膜炎
、赤白帶下
、腎炎
、腎盂腎炎、小便不利
、遺尿、白濁及貧血
、神經(jīng)衰弱
、頭暈耳鳴
、小兒驚癇
、瘈疭等[2]。

命門穴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

,痛經(jīng),帶下
,胎屢墮
,遺精,陽痿
,早泄
;小便不利,遺尿
,尿頻,泄瀉
,便血
,痔瘡
,脫肛
;頭痛
,頭暈,耳鳴
;失眠
,癲癇,瘛疭
;腰痛,脊強反折
,下肢痿痹
;小兒驚厥
,惡寒
,汗不出,瘧疾
,水腫,疝氣[7]

命門穴主治陽痿

、遺精
、帶下
、遺尿、尿頻
、月經(jīng)不調(diào)、泄瀉、腰脊強痛
、手足逆冷[10]

命門穴主治腰脊強痛

,遺精
,陽痿,月經(jīng)不調(diào)
,痛經(jīng),帶下
,久瀉
,痔血,脫肛
,小兒發(fā)癇瘈疭
,下肢萎痹等[3]。

虛損腰痛

,遺尿,泄瀉
,遺精
,陽痿,早泄
,赤白帶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
,胎屢墜
,汗不出
,寒熱瘧
,小兒發(fā)癇,胃下垂
,前列腺炎,腎功能低下

4.10刺灸法

4.10.1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2][3]

向上斜刺0.5~1寸[10]

直刺或斜刺0.5~1寸

,局部有酸脹感
,深刺時可有麻電感向臀及下肢放散[7]

注意:刺椎間腧穴有麻電感時應(yīng)立即拔針或停止深刺[7]

4.10.2灸法 可灸[2][7][10]。

艾炷灸3~7壯

;或艾條灸5~15分鐘[3]。

作為強壯保健穴

,常用溫灸法或瘢痕灸法[7]

4.11命門穴的配伍

命門穴配腎俞
,有調(diào)補腎氣的作用
。治小便頻數(shù),老年腰痛[2]

命門穴配灸百會、關(guān)元

、三陰交
、中髎治遺尿[2]。

命門穴配膀胱俞、腎俞

、水道治腎炎[2]

命門穴配大椎、膈俞

、曲池、足三里治缺鐵性貧血[2]

命門配天樞

、氣海
、關(guān)元
,有溫腎健脾的作用,主治腎泄
、五更泄。

命門配百會

、關(guān)元
,治遺尿
、尿頻[7]。

命門配腎俞

、氣海、然谷
,有補益腎氣
,固澀精關(guān)的作用
,主治陽痿
,早泄,滑精

命門配灸腎俞、氣海

、然谷
、關(guān)元、上髎
、次髎,治陽痿
、遺精[7]

命門配腎俞,治老者便多[7]

命門配腎俞、環(huán)跳

、委中
,治腰背痛[7]

4.12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jīng)》:頭痛如破
,身熱如火,汗不出
,瘛疭(《備急千金要方》作頭痛),寒熱
,汗不出
,惡寒,里急
,腰腹相引痛
,命門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治頭痛不可忍

,身熱如火。汗不出
,瘛疚
,里急
,腰腹相引痛

《針灸大成》:主頭痛如破,身熱如火

,汗不出,寒熱痃瘧
,腰脊相引
,骨蒸,五臟熱
,小兒發(fā)癇,張口搖頭
,身反折角弓

《類經(jīng)圖翼》:一云平臍

、用線牽而取之……若年二十以上者,灸恐絕子

4.13研究進展

4.13.1對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 有實驗證明,艾灸家兔“命門”能顯著提高正常家兔紅細胞C3b受體酵母菌花環(huán)率和紅細胞免疫復(fù)合物花環(huán)率
。艾灸組灸前與灸后比較
、灸后與對照組(不灸)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艾灸“命門”確有增強紅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針刺命門對男子性功能障礙、 *** 缺乏有一定療效
,可以增強機體抗病力
,如以艾炷灸大鼠或豚鼠的“大椎”、“命門”
,可使動物對二硝基酚致死性發(fā)熱的耐受性提高
、發(fā)熱減輕、存活率提高
。艾灸“陽虛”動物模型命門,有增加體重
、減少死亡率
、提高耐凍能力和肝脾組織DNA合成率的作用
。促進細胞的 DNA復(fù)制
。改善細胞的能量代謝的作用;有報道以嗜酸性粒細胞的變化為指標(biāo)
,針刺命門和注射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ACTH)效應(yīng)相等。[7]

艾灸命門對羥基脲所致動物“陽虛”有增加體重

,減少死亡率
,提高耐凍能力,提高肝脾組織DNA合成率的作用
。促進細胞的DNA復(fù)制。改善細胞的能量代謝
。另用氫化可的松給小鼠肌注
,其中一部分小鼠同時灸命門
,經(jīng)灸命門者其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有所增高

4.13.2鎮(zhèn)痛作用 針刺動物“命門”也有較好的鎮(zhèn)痛效應(yīng),可使動物對電擊或鉗夾肢體的痛反應(yīng)受到明顯抑制

。針刺命門對坐骨神經(jīng)痛也有較好的治療作用。[7]

4.13.3增強肝臟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的吞噬能力 針刺大白鼠“大椎”“命門”

,可使肝臟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的吞噬能力顯著增強[2]

4.13.4顯著提高肢體痛閾 電針家兔或貓的“命門”“脊中”部位

,可使肢體痛閾顯著提高
,后肢較前肢為好[2]。

4.13.5用于針麻 以腰俞

、命門
、次髎穴組針麻行下腹部全子宮切除術(shù),鎮(zhèn)痛效果滿意[2]

4.13.6治療腰痛 取命門

,針刺得氣后留針10~15分鐘
,隔日1次

4.13.7治療原發(fā)性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低下 配關(guān)元,針刺得氣后加灸20分鐘

,每日1次,12次為1療程

4.13.8治療 *** 減少癥 配腎俞

、關(guān)元
、中極
,先針刺,出針后隔姜灸3壯

5志室穴的別名·精宮 精宮為經(jīng)穴別名,即志室[1]

。見《醫(yī)學(xué)入門》

穴位 志室 漢語拼音 Zhishi 羅馬拼音 Chihshih 美國英譯名 Room of Determination 各


號 中國 BL52 日本 52 法
國 莫蘭特氏 V47 富耶氏 V47 德國 B47 英國 B47 美國 BI52

志室為經(jīng)穴名(Zhìshì BL52)。出《針灸甲乙經(jīng)》

。別名精宮。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11]
。志即志意
,室即房室
,腎藏志
,志指腎,此穴與腎俞并列
,如腎氣聚集之房室
,故名志室[11]
。志室穴主治腰、腎及前 *** 的疾患:如腰脊強痛
,小便淋漓
,陰中腫痛,遺精陽痿
,食不消,小腹痛
,霍亂吐瀉
,水腫,大便難
,遺尿,小便不利
,月經(jīng)不調(diào)
,遺精,陽痿
,腰脊強痛,陰痛
,陰中疼痛
,頭昏目眩
,耳鳴耳聾
,現(xiàn)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療腎炎,腎盂腎炎
,陰囊濕疹,前列腺炎
,腰部扭挫傷
,下肢癱瘓,膀胱炎
,尿道炎,腰肌勞損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腎絞痛,消化不良等

5.1志室的別名

精宮(《醫(yī)學(xué)入門》),神關(guān)(《針經(jīng)摘英集》)
,志舍(《神灸經(jīng)綸》)
,志堂(《醫(yī)學(xué)入門》)
,精舍[4]

5.2出處

《針灸甲乙經(jīng)》:腰痛脊急
,脅下滿,少腹堅急
,志室主之。

5.3穴名解

志即志意
,室即房室
,腎藏志
,志指腎
,此穴與腎俞并列,如腎氣聚集之房室
,故名志室[11]。

,指腎之精氣
。室,人物所居之處
,亦充實之意。志室者
,必須腎氣充實
,意志方能發(fā)揮。志者
,意之所存(《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本神》:“意有所存謂之志”),心之所之(《論語·為政》:“吾十有五
,而志于學(xué)”)
;又藏也(《荀子·解蔽》:“志也者藏也”)
。室
,實也,人物實滿其中也(《釋名·釋宮室》)
。志雖藏于腎(《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本神》載:“意之所存謂之志……
,腎藏精,精舍志”
。)實成于心(《毛詩序》:“在心為志”),乃水之精
、火之候(《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解精微論》:“水之精為志
,火之精為神”)
,必須水火相濟
,神志乃成。此穴與腎俞平
,腎屬水
,水之精為志,腎藏志
,故以為名。[4]

5.4所屬部位

腰部[12]

5.5志室穴的定位

標(biāo)準(zhǔn)定位:志室穴在腰部
,當(dāng)?shù)?腰椎棘下
,旁開3寸[6][13]

志室穴位于腰區(qū)

,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3寸
。俯臥取穴[11]

一說“除脊各三寸取穴”(《針灸資生經(jīng)》)[13]

志室穴在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中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肌肉)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骨骼

、內(nèi)臟)

5.6志室穴的取法

俯臥位,平第二腰椎棘突下
,命門(督脈)旁開3寸處取穴。

志室穴位于腰區(qū)

,第二腰椎棘突下
,后正中線旁開3寸。俯臥取穴[11]

俯臥位,兩髂嵴高點相平處正中再向上2個棘突

,旁開3寸處取穴[14]

5.7志室穴穴位解剖

志室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
、背闊肌
、骶棘肌、腰方肌
。有第二腰動、靜脈后支
。為第十二胸神經(jīng)后支的外側(cè)支及第一腰神經(jīng)的外側(cè)支
。皮膚由第一、二
、三腰神經(jīng)后支的外側(cè)支重疊分布。腰三角位于志室穴稍外側(cè)
,由背闊肌下緣
、腹外斜肌后緣和髂嵴后部之間圍成
,其底為腹內(nèi)斜肌
。該三角為腹壁薄弱區(qū),易發(fā)生腰疝

5.7.1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腱膜→豎脊肌→腰方肌[11]。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BMI指數(shù)計算及評價女性安全期計算器預(yù)產(chǎn)期計算器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壓評價體溫水平評價糖尿病飲食建議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基礎(chǔ)代謝率計算補鈉計算器補鐵計算器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藥代動力學(xué)常用符號速查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yī)學(xué)百科

,馬上計算

5.7.2穴區(qū)神經(jīng)、血管 淺層有第1

、第2腰神經(jīng)后支外側(cè)皮支及其伴行動、靜脈分布
;深層有第1
、第2腰神經(jīng)后支的肌支和第1、第2腰背動脈分支分布[15]

布有第十二胸神經(jīng)后支的外側(cè)支及第一腰神經(jīng)外側(cè)支;并有第二腰動

、靜脈后支通過[13]

5.8志室穴的功效與作用

志室穴具有益腎固精
,清熱利濕
,強壯腰膝的功效

志室穴有補腎益精、利溲導(dǎo)濕的作用[11]

腎藏志,志室穴在腎俞之旁

,為腎氣之所處
,腎為先天之本,主生殖發(fā)育,故志室穴可治療前陰病
、婦科病和男性病[16]

志室位居于腰部,分布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上

,其循行背腰部,腰為腎之府
,故可治療經(jīng)脈病[16]

志室穴有滋補腎陰、清利下焦?jié)駸嶙饔?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主治遺精、記憶力減退等
,針灸本穴有壯腎添髓之效[4]

5.9志室穴主治病證

志室穴主治腰
、腎及前 *** 的疾患:如腰脊強痛
,小便淋漓,陰中腫痛
,遺精陽痿
,食不消
,小腹痛
,霍亂吐瀉,水腫
,大便難,遺尿
,小便不利
,月經(jīng)不調(diào)
,遺精
,陽痿
,腰脊強痛,陰痛
,陰中疼痛,頭昏目眩
,耳鳴耳聾
,現(xiàn)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療腎炎,腎盂腎炎
,陰囊濕疹,前列腺炎
,腰部扭挫傷
,下肢癱瘓,膀胱炎
,尿道炎,腰肌勞損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腎絞痛,消化不良等

志室穴主治腰、腎及前 *** 的疾患:如腰脊強痛

、小便淋漓
、陰中腫痛
、遺精陽痿
、食不消、小腹痛
、霍亂吐瀉
、水腫
、大便難等[11]

志室穴主治遺尿,小便不利

;月經(jīng)不調(diào)
;遺精,陽痿
;腰脊強痛[14]

志室穴主治遺精

、陽痿
、陰痛、小便不利
、水腫、腰脊強痛[15]

志室穴主治腰脊強痛

,遺精,陽痿
,小便不利
,陰中疼痛
,頭昏目眩,耳鳴耳聾
,月經(jīng)不調(diào),以及腎炎
,腎盂腎炎
,前列腺炎等[13]。

現(xiàn)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療腎炎

、前列腺炎、陰囊濕疹
、腰部扭挫傷
、下肢癱瘓等[11]。

1.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哼z精,陽痿

,前列腺炎
,腎炎,膀胱炎
,尿道炎

2.運動系統(tǒng)疾病:下肢癱瘓

,腰肌勞損,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

3.其它:陰囊濕疹

,腎絞痛,消化不良

5.10刺灸法

5.10.1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脹感
,有時可向臀部放散[14]

一般直刺或向椎體方向斜刺0.5~1.0寸[11]。

直刺0.5~1寸[13][15]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脹感

,有時可向臀部放散
;可灸[14]。

注意:志室穴不能深刺

,以免刺傷腎臟[14]。

5.10.2灸法 可灸[11][14][15]

艾炷灸5~10壯

;或艾條灸10~20分鐘[13]。

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

,艾條灸10~15分鐘。

5.11志室穴的配伍

志室配腎俞
、關(guān)元
,有補腎益精,壯陽固澀的作用
,主治陽痿,遺精

志室配命門

、委中
,有強壯腰膝
,活血祛瘀的作用
,主治腰膝疼痛。

志室配腎俞

、心俞、三陰交
,治失眠[14]

志室配腎俞、命門

,治腰痛[14]。

志室配關(guān)元

、腎俞
、中極、足三里
、三陰交,治遺精
、陽痿[14]。

5.12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jīng)》:腰痛脊急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小便淋漓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飲食不消

,肓門主之

《針灸大成》:主陰腫,陰痛

,背痛,腰脊強直
,俯仰不得
,飲食不消,腹強直
,夢遺失精,淋瀝
,吐逆
,兩脅急痛
,霍亂

5.13志室穴研究進展

5.13.1對腎功能的影響 針刺志室能改變尿液成分和尿量
,也可調(diào)節(jié)腎功能[16]。

「中醫(yī)干貨」針灸療法大全

《世醫(yī)得效方》中

,灸法治療占了針灸部分的十分之九。他受《肘后》
、《千金》的影響較大
,對陰證、陽證
、寒證、熱證
,多采用灸法
。灸治常根據(jù)病證和部位而用艾炷灸,艾炷有竹筋大
、麥粒大、綠豆大
、雀糞大等
,并指出“大小以意斟量”。



所灸壯數(shù)并不多

,多數(shù)為7 21壯,僅在俞
、募穴和膏肓穴有灸至百壯者
。同一穴位灸的壯數(shù)也因病而異,例如諸氣灸膏肓百壯
,而癆瘵灸膏肓僅9壯;又如反胃灸足三里7~9壯
;而胃中積熱灸足三里30壯
。灸法除艾炷灸外,還有隔鹽灸
、隔蒜灸、隔物灸等。灸治有“以柳枝煎湯洗后灸之”
,也有灸后“以溫湯浸手帕拭之”等


危氏施針刺,大多用于實熱證

。如喉病,“治頰腫及纏喉風(fēng)等
,又氣急者
,實熱針足三里
,虛熱灸足三里”
。又如治瘧疾、腰痛
、腳氣等實邪為患,多用針刺或刺絡(luò)瀉血法


他取穴少而精

。在56個病癥中,用穴計194個
,其中經(jīng)外奇穴(尺、臣覺
、天憑
、手疰注、疰市
、氣端、外陵
、神光、天倉
、交儀)9個
。每個病癥僅用1 2個穴


他取穴按臟腑而分經(jīng)取之

。例如諸氣:凡上氣冷發(fā)、臍中雷鳴轉(zhuǎn)叫
、嘔逆不食,灸太沖
;心腹諸病堅滿煩痛
、憂思結(jié)氣心痛
、吐下食不消,灸太倉
;臍下攪痛
、流入陰中、發(fā)作無時
,此冷氣,灸關(guān)元
、膏肓
;短氣不語,灸大椎
、肺俞、臍中
;乏氣
,灸神道。


另有“針灸傷”一節(jié)

,用內(nèi)托黃芪丸治針灸傷經(jīng)絡(luò)膿流不止。由黃芪
、當(dāng)歸
、肉桂、木香
、乳香、沉香組成
,研末糊丸內(nèi)服


臨證經(jīng)驗


危氏對56個病癥都載有針灸療法,選錄于下:


(一)頭面疾患


頭痛 :灸囟會


鼻病 :灸囟會、通天

,左臭灸右
,右臭灸左。


口眼?斜 :灸耳垂下

,左灸右,右灸左。


中風(fēng)失音 :灸天倉(在頸大筋前曲頰下

,扶突穴后動應(yīng)手)
、百會。


目痛 :灸上星

、風(fēng)池。


目不明 :針承泣


喉病 :針風(fēng)府

、少商、合谷
、上星;如頰腫及纏喉風(fēng)等癥
,實熱針足三里
,虛熱灸足三里:如根腳咽喉常發(fā)者,于耳垂珠下半寸近腮骨灸
,或灸足三里。


瘰疬 :灸肘骨尖

,左灸右
,右灸左,或蒜片貼疬上灸之


項癭 :灸大空穴、肩髃

;或灸兩耳后發(fā)際


(二)胸腹疾患


奔豚 :灸氣海、關(guān)元

、期門;或灸章門
;或灸中極


癥瘕 :灸太溪、氣海

;或灸天樞;或灸中脘


心痛 :灸上脘;或灸中脘;或灸陰都


嘔吐 :灸尺(在肘約上動脈)

、乳根;或灸神光(在兩肋旁二寸)
,或灸石關(guān)


霍亂 :隔鹽灸神闕和灸氣海


咳逆 :灸乳根

,男左女右。


反胃 :灸乳根

、水分
、內(nèi)踝下三指稍斜向前
、中脘
、足三里。


咳嗽 :灸肺俞或乳根

;或灸天突
、膏肓俞


喘急 :灸肺俞

、天突。


下痢 :灸脾俞

;或灸陰交、神闕
、關(guān)元
;或灸肓俞。


脹滿 :灸脾俞

;或灸肝俞;或灸水分
;或灸氣海
;或灸大腸俞;或灸承滿
;或灸三焦俞。


吐血 :灸中脘

;或灸肺俞
;或灸大陵
;或灸上星和足大指節(jié)橫理三毛。


腸風(fēng)下血 :灸二十椎

;或灸命門、腎俞


乳癰 :以灸炷四枚圍著所作處

,同時下火,各灸7 1壯
;或隔蒜灸其中心。


肺癰 :灸肺俞


(三)腰背四肢疾患


腰痛 :針委中出血

;或灸命門、腎俞


臂痛 :針肩髃。


腳氣 :灸風(fēng)市

;或灸三里
;或灸絕骨、犢鼻
、肩髃;或灸曲池和氣湍(足十趾端)


(四)其他疾患


尸厥 :灸百會

、氣海、石門


疝氣 :灸足大指次指下中節(jié)橫紋當(dāng)中;或量口角為一邊成等邊三角形

,上角于臍中
,兩邊是穴,左偏灸右
,右偏灸左
;或灸風(fēng)市
、氣海
、外陵(臍旁一寸半)。


脫肛 :灸臍中

;或灸橫骨和長強


諸痔:灸命門;或灸脊中

;或灸長強。


痼冷腎虛 :灸腎俞

;夢遺灸三陰交
;虛極灸膏肓
、氣海


心恙(神志病) :灸百會;或灸天憑(在頸大筋前曲頰下扶突后動應(yīng)手)

;或灸天樞
;或灸手逆注(在左右手腕后六寸)
;或灸中脘
;或灸間使;或灸臣覺(在背上夾內(nèi)側(cè)
,反手所不及者,骨芒穴上捻之)
;或灸上星
;或灸合谷;或灸左右脅下對屈肋頭兩處
;或灸人中
、少商
、隱白
;或針足大指爪甲下。


癆瘵 :灸腰眼

;或灸四花
;或灸膏肓


陰脫 :灸關(guān)元

、大敦。


腫滿 :灸足第二指上一寸半或兩手大指縫頭

;或灸太沖
、腎俞


小兒龜背 :灸肺俞

、膈俞


橫生逆產(chǎn) :灸至陰。


產(chǎn)后小便不通 :于神闕穴隔鹽和蔥白

,用艾炷灸。


崩漏 :灸小腹橫紋當(dāng)臍空直下和三陰交

;或灸交儀(在內(nèi)踝上五寸)


疔瘡 :灸掌后橫紋后五指,男左女右


針灸單穴治病36絕招


1、穴 名:下都(經(jīng)外奇穴

、八邪穴之一)


取穴方法:手背四

、五指縫尖上五分處。


主 治:發(fā)燒


手 法:連續(xù)不斷掐按1—2分鐘。


2

、穴 名:少海(手少陰心經(jīng)
,合穴)


取穴方法:屈肘,肘橫紋尺側(cè)端與肱骨內(nèi)上髁連線的中點處


主 治:心動過速


手 法:揉按1-2分鐘

。(60-70/分)


3

、穴 名:通里(手少陰心經(jīng)、絡(luò)穴)


取穴方法:神門穴上一寸


主 治:心動過緩


手 法:按揉1—3分鐘

,300-500次


4、穴 名:大陵(手厥陰心包經(jīng)

、原穴)


取穴方法:腕關(guān)節(jié)掌側(cè)第一橫紋正中

,兩筋之間


主 治:失眠癥


手 法:點按1—2分鐘,直按斜上頂


5

、穴 名:神門(手少陰心經(jīng)、原穴)


取穴方法:掌側(cè)腕橫紋尺側(cè)上方凹陷處


主 治:多汗癥


手 法:直按斜頂向內(nèi)關(guān)1—2分鐘。


6

、穴 名:涌泉(足少陰腎經(jīng)、井穴)


取穴方法:足底前

、中三分之一交界處,屈足卷趾時呈凹陷處


主 治:足心熱


手 法:揉按36次。


7

、穴 名:盲俞(沖脈、足少陰之會穴)


取穴方法:肚臍旁開五分


主 治:頭痛


手 法:拇、中指按后

,斜向上頂
,左治右
,右治左


8、穴 名:列缺(手太陰肺經(jīng)

、絡(luò)穴
、八脈交會穴
,通于任脈)


取穴方法:兩手虎口相交叉

,食指尖所指筋骨凹陷處。


主 治:頭頂痛


手 法:直按斜向上頂


9

、穴 名:懸鐘(足少陽膽經(jīng)
、八會穴之髓會)


取穴方法:足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后緣


主 治:偏頭痛


手 法:按揉3—6分鐘

,左治右、右治左


10、穴 名:定喘(華佗夾脊)


取穴方法:在大椎旁開五分處


主 治:哮喘


手 法:斜向肩部頂1-2分鐘。


11

、穴 名:止瀉(任脈上
,關(guān)元
、石門中間)


取穴方法:臍下二寸半取之


主 治:腹瀉。


手 法:直按稍斜上頂


12

、穴 名:降壓(足厥陰肝經(jīng)上)


取穴方法:在大敦與太沖之間


主 治:高血壓


手 法:震顫點按1-2分鐘。


13

、穴 名:足三里(足陽明胃經(jīng)
;合穴、胃下合穴)


取穴方法:外膝眼下三寸

,四橫指。


主 治:腹部疾患

、高血脂癥
,止胃痛。


手 法:直按斜向下1-2分鐘

。胃痛時,用雙拇指按揉患者雙腿足三里穴(位于膝蓋下三寸
,脛骨外側(cè)一橫指處)
,待有酸麻脹感后 3一5分鐘,胃痛可明顯減輕


14

、穴 名:大骨空穴(經(jīng)外奇穴)


取穴方法:拇指近節(jié)指骨與遠節(jié)指骨連接橫紋橈側(cè)面中點赤白交界處。


主 治:白內(nèi)障


手 法:用力點刺

,重手法效果好。


15

、穴 名:神庭(督脈)


取穴方法:前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


主 治:腦疲倦

,(醒腦)


手 法:中指點按刺激


16、穴 名:血海(足太陰脾經(jīng))


取穴方法:髕骨內(nèi)上緣二寸


主 治:眼皮浮腫


手 法:拇指強力度按壓


17、穴 名:肩痛穴(足陽明胃經(jīng)上)


取穴方法:足三里下約三寸左右

,脛骨邊緣


主 治:肩周炎。


手 法:強力度按壓1-2分鐘

,左治右,右治左


18

、穴 名:扭傷穴(經(jīng)外奇穴)


取穴方法:曲池(手陽明大腸經(jīng))與陽池(手少陽三焦經(jīng))聯(lián)線的上1/4與下3/4交點處。


主 治:急性腰扭傷


手 法:強力度,同時按壓兩臂的扭傷穴


19

、穴 名:坐骨穴(新穴)


取穴方法:大轉(zhuǎn)子與尾骨尖聯(lián)線中點下一寸處。


主 治:坐骨神經(jīng)痛


手 法:拇指用力直按

,斜向下頂


20

、穴 名:足跟點(手針穴位)


取穴方法:大陵穴與勞宮穴聯(lián)線上找痛點。


主 治:足跟痛。


手 法:按揉1-2分鐘


21

、穴 名:承漿(任脈)


取穴方法:唇溝之中央凹陷處


主 治:小兒厭食癥


手 法:中力度按揉3-5分鐘。


22

、穴 名:遺尿點(手針穴位)


取穴方法:手小指末節(jié)橫紋中點


主 治:小兒遺尿(腎虛)


手 法:輕按揉1-3分鐘。


23

、穴 名:天柱(足太陽膀胱經(jīng))


取穴方法:頸部大筋外緣之后發(fā)際五分凹陷處,啞門旁開1.5寸


主 治:喉頭腫痛


手 法:輕揉按2-4分鐘。


24

、穴 名:太沖(足厥陰肝經(jīng),腧穴
、原穴)


取穴方法:足背一

、二趾縫間上一寸五分處。


主 治:鼻出血


手 法:垂直用力點按


25

、穴 名:上迎香(經(jīng)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眼內(nèi)眥下五分處


主 治:鼻竇炎。


手 法:按揉1-2分鐘


26

、穴 名:少澤(手太陽小腸經(jīng),井穴)


取穴方法:手小指尺側(cè)

,距指甲0.1寸。


主 治:急性結(jié)膜炎


手 法:拇指重掐法


27、穴 名:大抒(足太陽膀胱經(jīng))


取穴方法: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處


主 治:麥粒腫。


手 法:直按斜向頸椎用力頂按


28

、穴 名:冠心穴


取穴方法:左足背解溪穴(足太陽膀胱經(jīng))至2、3趾骨聯(lián)合處聯(lián)線中點


主 治:冠心痛,止痛


手 法:指端或用圓珠筆芯按壓5分鐘。


29

、穴 名:元駿穴


取穴方法:位于左手手掌心中指指關(guān)節(jié)下。


主 治:冠心病

,心絞痛


手 法:一指禪推法點揉。


30

、穴 名:關(guān)元(任脈
,小腸募穴)


取穴方法:臍下四橫指,中線


主 治:失眠


手 法:半臥后揉100-200下

,45 水泡足,按揉涌泉穴200下


31

、穴 名:四白(足陽明胃經(jīng))


取穴方法:目正視,瞳孔直下

,當(dāng)眶下孔凹陷中


主 治:便秘。


手 法:按揉腹部自右向左推200下

;排便時按雙側(cè)四白加長強穴(長強尾骨端凹陷處)。


32

、穴 名:安眠穴(經(jīng)外奇穴)


取穴方法:翳風(fē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與風(fēng)池穴(足少陽膽經(jīng))邊線中點


主 治:失眠、偏頭痛。


手 法:中度點按


33、穴 名:牽正穴(經(jīng)外奇穴)


取穴方法:耳垂前5分至1寸


主 治:面神經(jīng)麻痹

、口腔潰瘍。


手 法:中度向前斜刺

,(口腔潰瘍加小腸反射區(qū))


34、穴 名:失眠穴(經(jīng)外奇穴

,足底)


取穴方法:足底足跟正中點


主 治:失眠、足跟痛


手 法:重度力點按


35、穴 名:閃腰穴(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上)


取穴方法:在小腿肚上

,承山穴(足太陽膀胱經(jīng))與昆侖穴(足太陽膀胱經(jīng))連線上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附近有一壓痛點


主 治:腰扭傷又稱閃腰


手 法:點按

。患者俯臥
,醫(yī)者找出雙側(cè)“閃腰穴”后
,用雙手拇指猛然點按患者雙側(cè)穴位,壓放三至五次后
,再平揉一至三分鐘,以患者忍受且微有出汗為度
。接著輕柔
、和緩地按摩腰部數(shù)分鐘結(jié)束治療。一次手法完畢后
,患者多有明顯好轉(zhuǎn)
,每日或隔日一次,一至四次治療后
,腰痛癥狀就會消失。


36

、穴 名:落枕穴(經(jīng)外奇穴)


取穴方法:位于手背側(cè)

,當(dāng)?shù)?
、第3掌骨間,指掌關(guān)節(jié)后約0.5寸處


主 治:落枕。


手 法:落枕穴在手背上

。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間
,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觸摸,從骨和骨變狹的手指盡頭之處起
,大約一指寬的距離上
,一壓,有強烈壓痛之處
,就是落枕穴。用食指指腹
,或圓珠筆頭(不是筆尖)按在此穴上
,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會變得輕松多了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book/948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道醫(yī)中醫(yī)養(yǎng)生學(xué)第十六章第五節(jié) 老年保健在線閱讀
《中醫(yī)養(yǎng)生學(xué)》第十六章第五節(jié) 老年保健人體于60歲以后進入老年期
。一
、生理和心理特點《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說:老年人“精耗血衰
,血氣凝泣”,“形體傷憊……百骸疏漏
,風(fēng)邪易乘”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五·色脈,診關(guān)上脈第五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五·色脈 診關(guān)上脈第五關(guān)上浮而數(shù)
,胃中熱
。關(guān)上浮大
,風(fēng)在胃中
,腹脹急
,心下澹澹然
,羸瘦不能食
。(《千金》云關(guān)上浮大,風(fēng)有胃中
,弱口肩息,心下澹澹
,食欲嘔
。)關(guān)上細微而絕者,腹中癖
,少氣,不能食
。關(guān)上微而芤
,唾血亦吐血
。關(guān)
2023-09-21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五·色脈,診關(guān)上脈第五
金匱要略在線: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空青
味甘寒。主眚盲
,耳聾。明目
,利九竅
,通血脈
,養(yǎng)精神
。久服
,輕身延年不老
。能化銅鐵鉛錫作金
。生山谷
。吳普曰:空青,神農(nóng)甘
,一經(jīng)酸
,久服,有神仙玉女來時,使人志高(御覽)
。名醫(yī)曰:生益州及越巂山有銅處
,銅精熏則生空青,其腹中空
,三月中旬,采
,亦
2023-09-28
金匱要略在線: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空青
自我調(diào)養(yǎng)巧治病類風(fēng)濕在線閱讀
《自我調(diào)養(yǎng)巧治病》類風(fēng)濕本病指一種慢性的具有對稱性多關(guān)節(jié)炎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醫(yī)屬于“痹證”范圍
,認為由于年老體虛
,氣血不足
,外邪乘虛侵入
,致筋脈失養(yǎng)所致。病因尚不明確
,可能與感染
、自身免疫
、遺傳
、內(nèi)分泌有關(guān)
,另外與關(guān)節(jié)
2023-09-22
自我調(diào)養(yǎng)巧治病類風(fēng)濕在線閱讀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第59章,氣府論在線閱讀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第59章 氣府論足太陽脈氣所發(fā)者七十八穴:兩眉頭各一
,入發(fā)至項三寸半,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