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有這么幾句話:“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
這四句話告訴我們
,人這一生中不自見故明
。什么意思呢?帶有自己的偏見,不能客觀地看待事物。只有破除自見,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真相。當(dāng)然
,每個人的思維都有局限性,在自己認知范圍內(nèi)看待事物。我們分析判斷事物時
,離不開我們平時的所見所聞,以學(xué)習(xí)過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新生事物做一個初步的判斷,并認為這就是事物的本質(zhì)或真相。不能以變化或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做出錯誤的決定判斷
不自是故彰
簡單的說就是自以為是,總以為自己是對的
生活中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很容易犯這個毛病:這件事必須聽我的
但很多人總是把自是當(dāng)成自信
。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建議和忠告,發(fā)現(xiàn)不了自身的錯誤和缺陷,始終停留在自己的思維當(dāng)中,不能接受新的知識思想,原地踏步,這樣的行為做法就像毒瘤一樣,越長越大,最后害了自己。不自伐故有功
。“自伐”是什么意思呢?說白了就是自我表揚。有時候我們需要自我肯定,但過了那個點反而事與愿違
。做人也是一樣的道理
,很多人一旦有點功勞了,就到處宣揚,四處表功,就怕別人不知道。本來別人覺得你有功勞,還會高看你一眼,還會尊重你,你這樣到處一宣揚,倒讓別人產(chǎn)生反感了,本來已有的功勞,也被消掉了。天不言自高
,地不言自厚。做人一定要懂得謙虛之道,做了好事,有了功勞,也不要到處去說不自矜故長。什么是“自矜”呢
?就是傲慢自大,目中無人,看什么都覺得自己的是最好的。時代在進步
,人們的文化素養(yǎng)也應(yīng)該在進步。或許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看別人這也不對,那也不順眼,什么都瞧不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道理大家都懂,但就是很難做到,往往稍微做出一點成績事情往往都是這樣的,你越是著急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uzibaijia/1395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道德經(jīng)》:做好這六件事足以過好這一···
下一篇:
道是什么人在道內(nèi)道在心中
,但你溫暖有光.png" alt="你未必萬丈光芒,但你溫暖有光"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