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打坐
初修性命
欲靜其心
,先靜其身。靜坐之前,掃除雜念
,寬放衣帶
,不受束縛,血脈流通
,自然無阻。入坐之時
,身如槁木,心似寒灰
,兩目垂簾。不可太閉
,太閉則:神氣昏暗;不可過開
當以:垂簾為準
久之
此即:起初收拾念頭之法
待其心氣,適和之后
唇齒相合,舌頂上顎
調(diào)鼻息
息不調(diào)
息調(diào)
塞兌,終日如愚
盤膝穩(wěn)坐,左腿向外
右腿向內(nèi)
左手大指
右手大指,進左手內(nèi)
右手在外
左腿在外
此名:子午八封連環(huán)訣
經(jīng)云:手腳和合扣連環(huán)
入手功夫
入手功夫:
每當:半夜子時以后
虛極靜篤,天然醒覺
一陽來復(fù),外腎興起之時
元精吐露,外藥發(fā)生之際
即當:
行其:調(diào)藥之功
運動:風(fēng)吹火煉之玄功
風(fēng)者
火者
文者
武者
無為之:文風(fēng)文火
用在:調(diào)外藥之前后兩頭。
有為之:武火
用在:調(diào)外藥
真氣動時
必用真意、眸光
主照統(tǒng)攝
若非以呼吸之息
而元精
歸宿于坤爐本宮之中矣
呼吸之息
在丹田之中,一出一入
必須:
提起精神,目光窺定
一意不散
鼓動巽風(fēng)
使其:息息皈根
方合:猛烹急煉之神功
。而爐中之意
,切莫著于呼吸,只:專意于元氣
。只是:借呼吸之機
,以為:采取烹煉之旨
。煉丹無別法
煉丹無別法
,安其心
,和其神,怡其氣,足其精
陰邪,為丹之蝥賊
機巧,為丹之仇人
茍能念念在善
則:陰邪自消
心無不安
氣無不怡
而事事物物
偃月爐
無根樹 花正開 偃月爐中摘下來
添年壽 減病災(zāi) 好結(jié)良緣備法財
從此可得天一寶 一任群迷笑我呆
勸賢才 少賣乖 不遇明師莫強猜
先天真靈之寶
,無形無象,無方無所,從何而采
,以結(jié)還丹?然雖無形無象
,無方無所,亦有花開之時。當開之時
,恍惚中有象,杳冥內(nèi)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法象
,如:偃月,〇。工家,不知古人取象之意
。或指為:兩腎中間;
或指為:眉間明堂
;或指為:肉團頑心
;更有作俑魔頭,指為婦人產(chǎn)門
,大錯特錯。夫所為:偃月者
,偃仰之月也。天上之月
黑體之下
,現(xiàn)蛾眉之光,其光偃仰
,故名:偃月。在卦為純坤之下
,微陽潛生,為:復(fù)。在人
,為靜極又動,虛室生白,天地之心萌動。此心內(nèi)含一點先天祖氣
,從至暗之處
,微露端倪,有象偃月之光。因其這一點祖氣,
為天地之根
,為五行之本,能以造仙佛
,能以作圣賢,能以固性命
。又號為:偃月爐。這個天地之心
,與天地合其德;與四時合其序
難遇難逢,幸而遇逢
急須下手摘來
可以延年壽
但此延年壽
非有大功大行者,不能行
非有大志大力者
必須外結(jié)良緣以修德
方能感動皇極而得天寶
。法財者
,非凡間之財,乃法中之財。即:專心致志,真履實踐
,一念不回之善財。上陽子云:天或有違,當以財寶精誠求之
。蓋欲求天寶
,須盡人事。人事不盡
,是無法財無法財,而妄想天寶
欲求天寶者
天寶
亦即天地之心復(fù)全之還丹
曰:真靈、天地之心者
曰:天寶
天寶既得
入于不識不知
這個呆事
仙翁云:勸賢才
其提醒后人者,多矣
安爐立鼎
燒煉家,煉藥
鼎之為物
爐之為物
鼎不堅
爐不妥,則火亂飛
觀此可知:煅煉身心之道
修道
愈久愈力
修道
漸次用功
鼎爐穩(wěn)當
煅去:歷劫以來,輪回種子
露出:生身之初
脫盡一切:后有滓質(zhì)
從此,再換爐鼎
镕化真金,為汁為霜
故
黒鉛水銀
爐火之術(shù)
水銀被制
,即結(jié)成塊而不飛。觀此,因悟的以陽制陰之道。人心易動
,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見景生情,隨風(fēng)揚塵
, 如:水銀,見火,則飛。若道心常存
,防危慮險,隨時覺察,則人心無隙而生
,如水銀見鉛凝結(jié)。再加:勤修增減之功
增其:道心之陽氣,
減其:人心之陰氣
增之又增,減之又減, 到得:無所增減處
則人心死,而道心固
可以為圣
,可以為賢,可以成仙
,可以成佛,性命之大本,已立
, 再做:向上事業(yè),未有不深造,而自得者
。審明火候
經(jīng)云:圣人傳藥不傳火
,火候從來少人知。修真之道
,藥物易知,火候最難。藥物雖難覓尋
,若遇:明師點破,真師口授。真知灼見
,現(xiàn)在就有,不待他求,所以易知。修道之火候:
有:文烹
、武煉,下手、休歇,內(nèi)外,有:先后,時刻
有:一步
有:步步,有步步之火候
。其:火候,變化多端
,隨時而行,方能有準。若:差之毫發(fā)
,便失之千里,所以火候最難。何為火
?即:煅煉之神功;何為候
?即:運用之時刻。運用時刻,在:鴻蒙將判
、陰陽未分之際;煅煉神功
,在:天人合發(fā)、有無不立之內(nèi)。有:外火候
,有:內(nèi)火候。
外火候
內(nèi)火候
雖:內(nèi)外二藥相同,而火候運用大異
若:不遇真師心傳,焉能知的真火候
攢簇五行,和合四象
盜:天地之生機
回斗柄而轉(zhuǎn)天樞
其妙在于積陰之下
此時:
與天地
與日月
,合其明,與四時
,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所謂:
一年,只有一月
一月,只有一日,
一日
惟此一時
易失
易錯
得之,則入于生道
失之,則入于死道
圣人于此一時,運動陰符陽火
拔天根
破混沌
回:七十二候之要津,
奪:二十四節(jié)之正氣
。水火相濟在此
,金木交并,在此鉛汞相投在此,安身立命,在此
出死入生在此,成仙成佛
若過此時,陰陽分離
修道之火候如下:
曲江岸上月華瑩
風(fēng)信來時覓本宗
水生二藥為正真
鉛遇癸生須急采
慢守藥爐看火候
未煉還丹須急煉
只因火力調(diào)和后,種得黃芽漸長成
托心知,謹護持
,照看爐中火候飛,保丹之火候;忽見現(xiàn)龍在田
,須猛烹而急煉;但聞虎嘯入窟,宜倒轉(zhuǎn)以逆施以上皆是:還丹之火候
大丹火候,別有妙用:
受氣吉
混沌七日死復(fù)生,全憑侶伴調(diào)水火
送歸土釜牢封固
用鉛不得用凡鉛
丹灶河車休矻矻,鶴胎龜息自綿綿
一日內(nèi)
嬰兒是一含真氣
,十月胎完入圣基,胎成之火候;群陰剝盡丹成熟
,跳出凡籠壽萬年,脫胎之火候;以上是為:大丹始終之火候
。內(nèi)外兩用之火候:
凡俗欲求天上事,用時須要世間財
,采藥火候中之火候;偃月爐中玉蕊生
,朱砂鼎里水銀平,結(jié)丹火候中之火候;第七日陽復(fù)起首
,別妙用混合百神,結(jié)胎火候中之火候;有無俱不立
內(nèi)外二丹火候之秘
其中
,又有細微奧妙之處,是在: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臨時變通,非可:以文字而傳之
。藥物說
丹經(jīng)子書所言:采取藥物
、烹煉金丹,皆是:先天無形無質(zhì)之真,
非是:世間有形有質(zhì)之藥
,亦非:人身有形有質(zhì)之物。
因其:人自有生以后
,認假失真,將其本來圓成之寶,消化迨盡
,一身純陰,滿腔邪氣,
如其大病臨身
,待時而死,不有真正靈藥療治
,如何返陰為陽,保全性命也
?真正靈藥,是何藥
?即先天真一之氣也
,即先天精氣神之三寶也
。先天虛無真一之氣
此氣
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
真空妙有
三寶亦非有形之物
玉蟾翁云:
其精不是交感精
其氣即非呼吸氣
,乃知卻是太素?zé)煛?/p>其神即非思慮神
,可與元始相比肩。雖分三家
,總歸于先天一氣。三家合而成一氣
,一氣分而為三家。采藥者,即采此一氣三寶
,運真火,煅煉成丹
,點化一身萬般陰氣
,歸于純陽清靜、無垢無塵之原物
。如人有病,用藥醫(yī)治
,而成好人矣所謂:藥物者
后世學(xué)者,見丹經(jīng)藥物之說
誤認為有形有質(zhì)之物,
而遂采取山中草藥
配合服餌
或采取五金八石煅煉丹藥服餌
妄想飛升
殊不知,有形之藥
而不能治無形之病
非采先天真一之氣
《參同契》云:
同類易施工兮
《悟真篇》云:
竹破須將竹補宜,抱雞當用卵為之
萬般非類徒勞力
真鉛
觀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