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丹道各階段

    網(wǎng)絡(luò) 2024-05-11 07:01:34

    入門打坐

    初修性命

    ,先煉其性

    欲靜其心

    ,先靜其身

    靜坐之前,掃除雜念

    寬放衣帶

    ,不受束縛

    血脈流通

    ,自然無阻

    入坐之時

    ,身如槁木,

    心似寒灰

    ,兩目垂簾

    不可太閉

    ,太閉則:神氣昏暗;

    不可過開

    ,過開則:神光外馳。

    當以:垂簾為準

    久之

    ,慧光自出

    此即:起初收拾念頭之法

    待其心氣,適和之后

    唇齒相合,舌頂上顎

    調(diào)鼻息

    、含眼光
    ,凝耳韻

    息不調(diào)

    ,則:閉塞喘急

    息調(diào)

    ,身心全忘

    塞兌,終日如愚

    盤膝穩(wěn)坐,左腿向外

    右腿向內(nèi)

    ,為陽抱陰。

    左手大指

    ,捏定中指。

    右手大指,進左手內(nèi)

    ,捏子訣。

    右手在外

    ,為:陰抱陽

    左腿在外

    ,為:陽抱陰

    此名:子午八封連環(huán)訣

    經(jīng)云:手腳和合扣連環(huán)

    ,四門緊閉守正中

    入手功夫

    入手功夫:

    每當:半夜子時以后

    虛極靜篤,天然醒覺

    一陽來復(fù),外腎興起之時

    元精吐露,外藥發(fā)生之際

    即當:

    行其:調(diào)藥之功

    運動:風(fēng)吹火煉之玄功

    風(fēng)者

    ,呼吸之氣也。

    火者

    ,虛靈之神也。

    文者

    ,無為之風(fēng)火

    武者

    ,有為之風(fēng)火

    無為之:文風(fēng)文火

    用在:調(diào)外藥之前后兩頭。

    有為之:武火

    用在:調(diào)外藥

    ,元精正旺之時。

    真氣動時

    ,最易下流,而順出

    必用真意、眸光

    ,凝入命宮氣穴之中

    主照統(tǒng)攝

    ,真氣即下行
    ,而化為元精

    若非以呼吸之息

    ,用風(fēng)助火,以火銷金

    而元精

    ,必不能復(fù)化為元氣,

    歸宿于坤爐本宮之中矣

    呼吸之息

    在丹田之中,一出一入

    必須:

    提起精神,目光窺定

    一意不散

    ,萬緣皆空

    鼓動巽風(fēng)

    ,扇開爐焰

    使其:息息皈根

    方合:猛烹急煉之神功

    而爐中之意

    ,切莫著于呼吸,

    只:專意于元氣

    只是:借呼吸之機

    以為:采取烹煉之旨

    煉丹無別法

    煉丹無別法

    安其心

    ,和其神

    怡其氣,足其精

    陰邪,為丹之蝥賊

    機巧,為丹之仇人

    茍能念念在善

    ,節(jié)節(jié)在善

    則:陰邪自消

    ,機巧自滅

    心無不安

    ,神無不和,

    氣無不怡

    ,精無不足

    而事事物物

    ,皆先天為之作用

    偃月爐

    無根樹 花正開 偃月爐中摘下來

    添年壽 減病災(zāi) 好結(jié)良緣備法財

    從此可得天一寶 一任群迷笑我呆

    勸賢才 少賣乖 不遇明師莫強猜

    先天真靈之寶

    ,無形無象
    ,無方無所

    從何而采

    ,以結(jié)還丹?

    然雖無形無象

    ,無方無所
    ,亦有花開之時。

    當開之時

    ,恍惚中有象
    ,杳冥內(nèi)有精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法象

    ,如:偃月,〇

    工家,不知古人取象之意

    或指為:兩腎中間;

    或指為:眉間明堂

    或指為:肉團頑心

    更有作俑魔頭,指為婦人產(chǎn)門

    ,大錯特錯

    夫所為:偃月者

    ,偃仰之月也

    天上之月

    ,每月初三
    ,西南坤地

    黑體之下

    ,現(xiàn)蛾眉之光,

    其光偃仰

    ,故名:偃月。

    在卦為純坤之下

    ,微陽潛生
    ,為:復(fù)。

    在人

    ,為靜極又動
    ,虛室生白
    ,天地之心萌動

    此心內(nèi)含一點先天祖氣

    從至暗之處

    ,微露端倪,有象偃月之光

    因其這一點祖氣,

    為天地之根

    ,為五行之本,

    能以造仙佛

    ,能以作圣賢

    能以固性命

    。又號為:偃月爐

    這個天地之心

    ,與天地合其德

    與四時合其序

    ;與鬼神合其吉兇

    難遇難逢,幸而遇逢

    ,時不可錯

    急須下手摘來

    ,謹封牢藏
    ,勿令滲漏,

    可以延年壽

    ,可以減病災(zāi)。

    但此延年壽

    ,減病災(zāi)之事

    非有大功大行者,不能行

    非有大志大力者

    ,不能作;

    必須外結(jié)良緣以修德

    ;內(nèi)備法財以用誠;

    方能感動皇極而得天寶

    法財者

    ,非凡間之財
    ,乃法中之財

    即:專心致志,真履實踐

    ,一念不回之善財

    上陽子云:天或有違,當以財寶精誠求之

    蓋欲求天寶

    ,須盡人事。

    人事不盡

    ,是無法財

    無法財,而妄想天寶

    ,難矣。

    欲求天寶者

    ,可不先備法財乎

    天寶

    ,非別物
    ,即真靈煉成之金丹

    亦即天地之心復(fù)全之還丹

    曰:真靈、天地之心者

    ,以未修煉言也;

    曰:天寶

    、金丹者
    ,以修煉成熟言之。

    天寶既得

    ,萬有皆空,根塵俱化

    入于不識不知

    、無人無我之境
    ,一任群迷笑我呆矣

    這個呆事

    ,須要明師口傳心授
    ,非可強猜而知

    仙翁云:勸賢才

    ,少賣乖
    ,不遇真師莫強猜

    其提醒后人者,多矣

    安爐立鼎

    燒煉家,煉藥

    , 必先:安爐立鼎。

    鼎之為物

    ,剛
    ,所以藏藥

    爐之為物

    ,柔
    ,所以運火

    鼎不堅

    ,則藥易失

    爐不妥,則火亂飛

    觀此可知:煅煉身心之道

    修道

    ,志念堅固
    ,即:鼎;

    愈久愈力

    ,百折不回, 不動不搖
    ,即:立鼎;

    修道

    ,隨時覺察
    ,即:爐;

    漸次用功

    ,從容不迫
    ,即安爐

    鼎爐穩(wěn)當

    煅去:歷劫以來,輪回種子

    露出:生身之初

    ,乾元面目

    脫盡一切:后有滓質(zhì)

    , 礦盡金純
    ,即是:革故鼎新

    從此,再換爐鼎

    ,別置鉗錘, 以做:向上事業(yè)

    镕化真金,為汁為霜

    , 返于父母:未生以前面目
    ,而后已

    ,丹經(jīng),先以安爐立鼎
    ,為首著

    黒鉛水銀

    爐火之術(shù)

    , 水銀見火則飛
    ,得黑鉛投之

    水銀被制

    ,即結(jié)成塊而不飛
    。觀此
    ,因悟的以陽制陰之道。

    人心易動

    ,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

    見景生情,隨風(fēng)揚塵

    , 如:水銀
    ,見火
    ,則飛

    若道心常存

    ,防危慮險
    ,隨時覺察

    則人心無隙而生

    ,如水銀見鉛凝結(jié)。

    再加:勤修增減之功

    增其:道心之陽氣,

    減其:人心之陰氣

    增之又增,減之又減, 到得:無所增減處

    則人心死,而道心固

    ,真種到手

    可以為圣

    ,可以為賢

    可以成仙

    ,可以成佛

    性命之大本,已立

    , 再做:向上事業(yè)

    未有不深造,而自得者

    審明火候

    經(jīng)云:圣人傳藥不傳火

    ,火候從來少人知。

    修真之道

    ,藥物易知,火候最難

    藥物雖難覓尋

    ,若遇:明師點破
    ,真師口授。

    真知灼見

    ,現(xiàn)在就有,不待他求
    ,所以易知。

    修道之火候:

    有:文烹

    、武煉
    ,下手
    、休歇
    ,內(nèi)外

    有:先后,時刻

    、爻銖,急緩
    、止足

    有:一步

    ,有一步之火候

    有:步步,有步步之火候

    其:火候,變化多端

    ,隨時而行,方能有準

    若:差之毫發(fā)

    ,便失之千里
    ,所以火候最難

    何為火

    ?即:煅煉之神功

    何為候

    ?即:運用之時刻

    運用時刻,在:鴻蒙將判

    、陰陽未分之際;

    煅煉神功

    ,在:天人合發(fā)、有無不立之內(nèi)

    有:外火候

    有:內(nèi)火候。

    外火候

    ,攢簇五行
    ,和合四象

    內(nèi)火候

    ,沐浴溫養(yǎng)
    ,防危慮險

    雖:內(nèi)外二藥相同,而火候運用大異

    若:不遇真師心傳,焉能知的真火候

    攢簇五行,和合四象

    盜:天地之生機

    ;竊:陰陽之祖氣

    回斗柄而轉(zhuǎn)天樞

    ,開坤門而塞艮戶

    其妙在于積陰之下

    ,一陽來復(fù)之時。

    此時:

    與天地

    ,合其德,

    與日月

    ,合其明,

    與四時

    ,合其序,

    與鬼神合其吉兇

    所謂:

    一年,只有一月

    一月,只有一日,

    一日

    ,只有一時
    ,即是此義

    惟此一時

    易失

    ,而:難尋

    易錯

    ,而:難逢

    得之,則入于生道

    失之,則入于死道

    圣人于此一時,運動陰符陽火

    拔天根

    ,而鉆月窟

    破混沌

    ,而拈黍珠,

    回:七十二候之要津,

    奪:二十四節(jié)之正氣

    水火相濟在此

    ,金木交并,在此

    鉛汞相投在此,安身立命,在此

    出死入生在此,成仙成佛

    ,在此

    若過此時,陰陽分離

    ,真者藏
    ,而假者用事,已落后天
    ,不堪用矣。

    修道之火候如下:

    曲江岸上月華瑩

    ,生藥之火候;

    風(fēng)信來時覓本宗

    ,采藥之火候

    水生二藥為正真

    ,若待其三不可進
    ,老嫩之火候;

    鉛遇癸生須急采

    ,金逢望遠不堪嘗
    ,急緩之火候;

    慢守藥爐看火候

    ,但安神息任天然
    ,用文之火候

    未煉還丹須急煉

    ,煉了還須知止足,溫養(yǎng)之火候

    只因火力調(diào)和后,種得黃芽漸長成

    ,丹成之火候

    托心知,謹護持

    ,照看爐中火候飛
    ,保丹之火候;

    忽見現(xiàn)龍在田

    ,須猛烹而急煉
    ;但聞虎嘯入窟
    ,宜倒轉(zhuǎn)以逆施
    ,用武之火候

    以上皆是:還丹之火候

    大丹火候,別有妙用:

    受氣吉

    ,防成兇,結(jié)胎之火候

    混沌七日死復(fù)生,全憑侶伴調(diào)水火

    ,固濟之火候

    送歸土釜牢封固

    ,次入流珠斯配當
    ,養(yǎng)胎之火候

    用鉛不得用凡鉛

    ,用了真鉛也棄捐,抽添之火候

    丹灶河車休矻矻,鶴胎龜息自綿綿

    ,沐浴之火候;

    一日內(nèi)

    ,十二時
    ,意所到
    ,皆可為
    ,防危之火候;

    嬰兒是一含真氣

    ,十月胎完入圣基,胎成之火候

    群陰剝盡丹成熟

    ,跳出凡籠壽萬年,脫胎之火候

    以上是為:大丹始終之火候

    內(nèi)外兩用之火候:

    凡俗欲求天上事,用時須要世間財

    ,采藥火候中之火候;

    偃月爐中玉蕊生

    ,朱砂鼎里水銀平
    ,結(jié)丹火候中之火候

    第七日陽復(fù)起首

    ,別妙用混合百神
    ,結(jié)胎火候中之火候

    有無俱不立

    ,物我悉歸空
    ,是為:脫胎火候中之真火候;

    內(nèi)外二丹火候之秘

    ,盡之于此。

    其中

    ,又有細微奧妙之處,

    是在: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
    ,臨時變通

    非可:以文字而傳之

    藥物說

    丹經(jīng)子書所言:采取藥物

    、烹煉金丹

    皆是:先天無形無質(zhì)之真,

    非是:世間有形有質(zhì)之藥

    亦非:人身有形有質(zhì)之物。

    因其:人自有生以后

    ,認假失真,

    將其本來圓成之寶,消化迨盡

    一身純陰,滿腔邪氣,

    如其大病臨身

    ,待時而死,

    不有真正靈藥療治

    如何返陰為陽,保全性命也

    真正靈藥,是何藥

    即先天真一之氣也

    即先天精氣神之三寶也

    先天虛無真一之氣

    ,又名:真種子。

    此氣

    ,不落于色象

    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

    真空妙有

    ,統(tǒng)攝精氣神三寶。

    三寶亦非有形之物

    ,乃無形之真。

    玉蟾翁云:

    其精不是交感精

    ,乃是玉皇口中涎

    其氣即非呼吸氣

    ,乃知卻是太素?zé)煛?/p>

    其神即非思慮神

    ,可與元始相比肩

    雖分三家

    ,總歸于先天一氣。

    三家合而成一氣

    ,一氣分而為三家

    采藥者,即采此一氣三寶

    運真火,煅煉成丹

    點化一身萬般陰氣

    歸于純陽清靜、無垢無塵之原物

    如人有病,用藥醫(yī)治

    ,而成好人矣

    所謂:藥物者

    ,譬象也

    后世學(xué)者,見丹經(jīng)藥物之說

    誤認為有形有質(zhì)之物,

    而遂采取山中草藥

    配合服餌

    ,妄想長生。

    或采取五金八石煅煉丹藥服餌

    妄想飛升

    殊不知,有形之藥

    ,僅能治有形之病,

    而不能治無形之病

    ,若欲治無形之病

    非采先天真一之氣

    ,余無他術(shù)矣

    《參同契》云:

    同類易施工兮

    ,非種難為巧

    《悟真篇》云:

    竹破須將竹補宜,抱雞當用卵為之

    萬般非類徒勞力

    ,爭似真鉛合圣機。

    真鉛

    ,即:先天真一之氣也。

    觀此

    ,一切認凡藥
    ,為仙藥者,可以悟矣

    ,性柔
    ,主生物,屬木

    在卦,為震

    ,喻人之柔性

    ,本陽
    ,而取柔象者,

    陽少陰多也

    虎,性剛

    ,主殺物,屬金

    在卦

    ,為兌
    ,喻人之剛情

    兌,本陰

    ,而取剛象者,

    陰少陽多也

    此性此情,

    彼此隔礙,則為氣性塵情

    ,而傷生

    彼此和合,則為真性真情

    ,而益生。

    龍虎相會者

    ,是以性求情
    ,以情歸性

    性情合一之義也

    至于:東家女,西家郎

    ,配為夫妻,

    長男少女

    ,兩家合一,金木相并等象

    無非喻此:真性真情交會之意

    愚人不知,以肝為龍

    ,肺為虎,

    運肝肺之氣于臍心

    或于丹田

    ,或于黃庭

    以為龍虎交媾者

    ,非也

    殊不知

    ,肝肺之氣,皆后天有形之氣

    不但不能凝結(jié)一處,

    即強團聚

    ,積久成蠱
    ,無法醫(yī)治,

    自促其死

    ,豈不愚哉?

    金鼎

    金鼎者

    ,剛強堅固之物

    喻人:志念專一,能以載道之義

    又名:乾鼎

    玉爐者,溫柔平靜之物

    喻人:工夫漸進,能以久遠之義

    又名:坤爐

    愚人不知

    鑄造鐵鼎

    ,做作泥灶,燒煉金石,

    妄想成丹者非也

    蓋有形之爐鼎

    ,只能煉有形之凡物

    而不能煉無形之仙藥

    古仙云:日中有金烏,為:陽中之陰

    月中有玉兔,為:陰中之陽

    日,在卦為離

    ,離外陽內(nèi)陰

    喻其:剛中有柔之義

    ,在卦為坎
    ,坎外陰內(nèi)陽

    喻其:柔中有剛之義

    金丹大道

    ,惟取剛中之柔
    ,柔中之剛,

    兩味真陰真陽大藥

    ,熔化一氣而成丹。

    曰:藥物者

    以其真陰真陽能以返老還童、延年益壽也

    至于龜蛇蟠結(jié)

    ,水火相濟
    ,亦是此理。

    不過隨便取象

    ,以證真陰真陽合一之道耳

    愚人不知,疑于“烏兔”二字

    或口吸日精月華

    ,或眼接日精月華者非也。

    ,天有天之日月
    ,人有人之日月,

    人身真陰真陽

    ,即人之烏兔日月也。

    天邊日月精華

    ,與我相遠
    ,怎能采來

    如曰:能采者

    ,則所采者
    ,身外邪氣

    久之

    ,內(nèi)得膨脹
    ,外則失明

    無益而有損矣。

    金丹

    金者

    ,堅剛永久不壞之物

    丹者

    ,圓滿光凈無虧之物

    古仙

    ,借金丹之名

    以喻:本來圓明真靈之性也。

    此性

    ,在儒,則名:太極

    在釋

    ,則名:圓覺

    在道

    ,則名:金丹

    名雖分三

    ,其實:一物。

    儒,修之

    ,則為:圣

    ,修之
    ,則為:佛;

    ,修之,則為:仙

    三教圣人

    皆以本來真性,為成道之本也

    愚人不知

    或用五金八石,煅煉成藥

    為金丹者非也

    真性

    在大造爐中

    ,經(jīng)火煅煉成熟

    與天地同長久

    ,與日月同光明,

    豈凡世有質(zhì)之物

    ,能成哉?

    先后坎離

    經(jīng)云:

    別有些兒奇又奇

    心腎原來非坎離。

    此中秘密

    可為

    ,知者:道

    難與

    ,不知者言。

    ,先天造化
    ,無形無象,

    不著于有

    ,不落于無,

    無形

    ,而能生形

    無象,而能生象

    何得以:心腎,為坎離也

    ,心腎者,

    乃:后天有形有象之物

    不但不是:先天坎離,

    而并不是:后天坎離

    乃:后天坎離之滓質(zhì)耳

    所謂:真坎離者

    以水火言之:

    ,為:水,

    ,為:火;

    ,水中
    ,有:真陽

    火中

    ,有:真陰

    真陰真陽

    乃:乾坤健順,中正之氣

    故曰:坎離者,乾坤之繼體

    本來:陰陽一氣,

    因:先天太極一分

    ,而陰陽出

    陰陽一出

    ,乾與坤交,

    乾中之陽

    ,走于坤宮,

    坤中之陰

    ,入于乾宮

    乾虛而為離,坤實而成坎

    于是:

    先天乾坤

    ,變?yōu)楹筇炜搽x。

    離者

    ,離去其陽也;

    坎者

    ,坎陷其真也

    離卦

    ,外陽而內(nèi)陰

    陽失其實,則外陽必系假

    坎卦,外陰而內(nèi)陽

    陰陷其真,則外陰必系假

    ,亦:不純,

    ,亦:不真,

    此:后天坎離也

    然,雖外陰陽不真

    ,陽中所藏之陰
    ,為真陰

    陰中所藏之陽,為真陽

    真陰,藏于:假陽中,

    真陽

    ,藏于:假陰中,

    此后天中

    ,所藏先天之坎離

    先天后天

    ,皆:不關(guān)乎心腎

    后世學(xué)人,

    不但

    ,不知先天

    ,并不知后天

    只認心腎坎離,為真

    或,以男女為坎離

    ,大錯大錯。

    ,人之坎離
    ,猶如:天之日月。

    天之日月來往

    ,推運四時
    ,生長萬物;

    人之坎離動靜

    ,調(diào)合神氣
    ,衛(wèi)持性命

    天之日月

    ,并無方所

    人之坎離

    ,豈有定位?

    但人自交后天

    ,順行造化,

    假者用事

    ,真者潛藏,

    先天為后天所蔽

    ,不能自出

    以故

    ,有生有死

    不能:長生而不死。

    ,大修行人,

    知的:先天坎離

    又識的后天坎離,

    于:后天中

    ,返先天

    于:常道中,行仙道

    取其坎中先天真陽之氣,以填于離

    取其離中先天真陰之氣

    ,以歸于坎,

    則:坎離后天之陰陽

    ,亦渾化而返其真,

    仍是:乾坤相合

    ,陰陽一氣,太極圓成之物

    先天氣

    ,后天氣
    ,得之者
    ,常似醉矣。

    古仙云:

    一點陽精

    ,秘在形山

    不在心腎,而在乎:玄關(guān)一竅

    則:心腎無陽精,不是真坎離

    ,可知矣

    至于:先天大道

    ,尤有:

    借陰,以藏陽

    借陽,以退陰之坎離

    別有:秘密,

    不在:先天后天之列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

    坎離,豈易:知哉

    修道層次

    功善有大小,造就有高卑

    煉精化炁

    ,卻病延年
    ,以成人仙

    煉炁化神

    ,歸根復(fù)命
    ,以成地仙;

    煉神還虛

    ,調(diào)神出殼
    ,以成天仙

    仙有:幾等,

    要皆:天神論功升賞

    ,以為憑

    非徒:修煉工夫,可自主持者

    生前

    ,一志凝神,

    死為:靈壇法主。

    生前

    ,聰明
    、正直
    、慈惠

    死為:社稷神只。

    大修功德

    ,廣種福田,

    ,捐軀赴難
    ,為國救民

    雖不得為神

    ,轉(zhuǎn)世必生帝王身

    矜孤恤寡

    ,敬老憐貧,轉(zhuǎn)世
    ,則為富家翁。

    排難解紛

    ,捐資成美
    ,轉(zhuǎn)世或為:貴宦子。

    如此

    ,良因不一
    ,無非:自作自受,

    天神

    ,不過因其所修而畀之

    非是:閻羅所能為人造命。

    吾勸學(xué)者

    ,不聞道則已
    ,一得聞道
    ,不造其極
    ,則不已!

    如或有:怠心厭心

    ,轉(zhuǎn)而思:我今幸遇仙傳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且良辰不再,樂事不常

    ,恐過此以后
    ,無有好辰好會,

    若不急急修持

    ,恐過此以往,

    千劫難逢

    ,浪流于滔滔滾滾之世,

    欲翻身跳出

    ,就難乎其難矣

    如此猛省

    ,自然神清炁壯
    ,用功之時,可以精力百倍

    時具:覺照之心,猛省之力

    。常常:持守不失

    苦心人天不負

    ,有志者事竟成

    至于:其中機密之處

    ,雖然
    ,未盡傳宣

    然所爭,不過些子之間

    如果

    ,內(nèi)修性命,外積功善
    ,無有怠志
    ,自有:天神指受。

    人間私語

    ,天聞若雷
    ,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奉道勤修之士

    ,為天神特加鐘愛
    ,起心動念,天神皆知

    莫患:道之不得真?zhèn)鳎鼗迹旱闷湔鎮(zhèn)?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而不實用其力?/p>

    凜此言者

    ,要知所奮

    實修

    真實修煉

    ,有:真實次第之工夫。真實修煉之:次第
    ,共分:四手。

    下手時

    ,有:和合真種之功;

    轉(zhuǎn)手時

    ,有:修煉舍利之功

    了手時

    ,有:溫養(yǎng)道胎之功

    撒手時,有:出胎面壁之功

    如今禪門

    ,未得真?zhèn)鳎曰恕?/p>

    是謂:口頭禪

    、是非禪、老婆禪
    、皮殼子禪
    、皮囊子禪
    ,皮囊子禪

    橐龠運用

    橐龠

    ,兩頭有竅,竅門有舌
    ,中空,而干直

    橐龠,就是:風(fēng)箱

    中空

    ,為:體,

    干直

    ,為:用。

    兩頭竅

    ,即:出入之門。

    兩舌

    ,即是:開闔之機

    干之來往,一收一放

    ,虛而不屈,動而風(fēng)生

    開闔消息,自然而然

    。觀此可知:修真體用之道

    人能:

    中虛,以為:體

    心直

    ,以為:用;

    無私無欲

    ,天理流行,剛?cè)嵯喈?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動靜合宜
    ,曲直得中,潛現(xiàn)隨時

    可以

    與虛空

    ,同氣機,

    與天地

    ,同造化

    亦如:橐龠

    ,中空干直
    ,一來一往
    ,呼吸自然
    ,氣機不息,

    焉有不能:長生者哉

    煉精

    夜半子時

    ,披衣靜坐

    兩手搓極熱

    一手將外腎兜住

    ,一手掩臍,

    而:凝神于內(nèi)腎

    ,久久習(xí)之
    ,精旺。

    靜坐時

    及至:虛極靜篤

    ,為:無我之景,

    亦即有:陽生之驗

    虛極靜篤

    靜極,則:一陽生

    靜極而生

    ,為真陽

    如何總能:虛極靜篤?

    此便須用:凝神

    ,以返觀內(nèi)照
    ,之功

    總以:寂照為主

    常照而常寂,常寂而常照

    不起:寂照相。

    寂則:心不動

    照則:神不離

    心虛

    ,則:神凝

    神凝

    ,則:炁聚

    炁聚,則:精生

    入坐時,雜念最難除

    可用:覺照工夫

    古真

    ,謂:

    念起即覺

    ,覺之即無;

    念起即照

    ,照之即消。

    佛家

    ,常謂:

    念起是病

    ,不續(xù)是藥

    不怕念起

    ,只怕覺遲。

    ,事來不受
    ,一切處無心,

    便即:無念也

    無念之念,謂之正念

    火候

    丹經(jīng)子書

    ,所言火候
    ,喻其:修持工夫次序之準則

    修持功力,有:先后

    、急緩
    、進退之時候,

    不得:宜先者而后

    ,宜后者而先;

    不得:宜急者而緩

    ,宜緩者而急

    不得:宜進者而退

    ,宜退者而進

    亦如:爐火燒藥,有:文武

    、進退、止足之時候

    故修真用功次序

    ,取象為火候

    但用功火候

    ,不拘年月日時,刻刻行之

    宜先而即先,宜后而即后

    ,宜急而即急

    宜緩而即緩,宜進而即進

    ,宜退而即退

    隨時變通,毫發(fā)不得有差

    所謂:

    宜先,即是:先嚴于內(nèi)

    宜后,即是:后御其外

    宜急

    ,即是:急于用功;

    宜緩

    ,即是:緩于溫養(yǎng);

    宜進

    ,即是:陽未足而須進陽;

    宜退

    ,即是:陰方生而須退陰

    此即:火候之實理。

    非是:工家子時進陽火

    ,午時退陰符,卯酉二時宜沐浴之說

    亦非:冬至進陽火

    ,夏至退陰符
    ,春分秋分宜沐浴之說

    ,有天之:子午卯酉

    人,有人之:子午卯酉

    豈可:以天之子午卯酉,而即是:人之子午卯酉

    人身:子午卯酉

    ,刻刻皆有,

    古經(jīng)云:不必天邊尋子午

    ,身中自有一陽生

    陽生即子

    ,陰生即午
    ,陽與陰合即卯,

    陰與陽合即酉

    ,所謂活子午卯酉,豈是:天邊死子午卯酉

    金丹四百字云:

    火候不須時

    ,冬至不在子
    ,及其沐浴法
    ,卯酉亦虛比。

    悟真篇云:

    縱識朱砂與黑鉛

    ,不知火候也如閑

    大都全藉修持力,毫發(fā)差殊不結(jié)丹

    曰冬至不在子,

    曰卯酉亦虛比

    曰毫發(fā)差殊不結(jié)丹

    可知

    ,非是:天邊子午卯酉

    如云:是天邊子午卯酉,

    是十二時

    ,只有:四時修持,

    所余八時

    ,棄之不用
    ,豈能:毫發(fā)無差

    入藥鏡云:一日內(nèi)

    ,十二時
    ,意所到,皆可為。

    可見

    年月日時

    ,刻刻用功修持,

    防危慮險

    ,毫發(fā)不容有差

    至于:六十四卦火候之說,

    亦是:指示陰陽進退之法

    教人:隨時加減,變通用功

    豈是:教人依六十四卦次序而行之

    悟真云:

    卦中設(shè)象本儀形

    ,得象忘言意自明,

    舉世迷徒惟執(zhí)象

    ,卻行卦氣望飛升

    讀書,須要會的:古人取象立言之意

    意已得

    ,而象可忘。

    修真之道

    ,千經(jīng)萬典
    ,皆象言,

    雖然

    ,取象不一,

    皆是:陰陽順逆

    、藥物真假
    、火候準則

    其外

    ,再無別說。

    產(chǎn)生大藥

    身中:大藥發(fā)生之時

    下田:有驚戰(zhàn)旋動情狀,一日二日不等

    忽覺:丹田氣穴之內(nèi)

    ,有一動二動之機,

    微帶:疼痛之意

    直待:動過數(shù)次以后

    漸覺:丹田之中

    ,出現(xiàn)一物

    此物,游行旋轉(zhuǎn)于臍間

    其形:大如彈子,熱如火珠

    須要:再寂再照

    ,再靜再定

    靜至:空定衡極

    ,神藏氣蟄,

    自然

    ,抖然呈現(xiàn),滾滾轉(zhuǎn)轉(zhuǎn)
    ,上沖心位。

    此時

    ,心位不貯
    ,下趨陽關(guān)。

    陽關(guān)

    ,閉而不開,滾轉(zhuǎn)谷道

    谷道

    ,木坐抵住

    此物

    ,隱藏氣穴,伏而不動

    此時

    ,若用心意勾引,

    便入:導(dǎo)引之旁門

    又違:相隨之相緘

    ,兩而失之。

    必須:不前不后

    ,毋忘毋助,若存若亡

    只等:大藥動而后引

    ,不可:引而后動。

    以待:動過三次

    ,真意大藥,相依同行

    方能:透三關(guān)

    ,過九竅
    ,入泥丸

    下行,落于黃庭

    ,故曰:服食。

    此即:五龍捧圣之天機口訣

    大藥產(chǎn)生天機真訣

    蓋大藥發(fā)生之時

    ,而氣穴之內(nèi),有驚戰(zhàn)旋動情狀
    ,或一日二日不等
    。忽然覺得丹田氣穴之內(nèi)
    ,一動二動之機
    ,微帶疼痛之意,直待動過數(shù)次以后
    ,漸漸覺得丹田之中,現(xiàn)出一物
    ,游行肇轉(zhuǎn)于臍間
    。大如彈子,熱如火珠
    。再寂再照
    ,再靜再定,直靜至空定衡極
    ,神藏氣哲之余
    ,自拌然呈現(xiàn)
    ,滾滾轉(zhuǎn)轉(zhuǎn),上沖心位
    。而心位不貯
    ,下趨陽光,陽關(guān)閉而不開
    ,滾轉(zhuǎn)谷道,谷道有木座抵住
    、即隱藏于氣穴
    ,伏而不動。若用意勾引
    ,便入導(dǎo)引之旁門。若不用意勾引
    ,又違相隨之理
    ,此兩失之矣
    。就不前不后
    ,毋忘毋助,若存若亡

    只等大藥動而后引。不可引而后動

    。以待動過三次
    ,真意大藥相依而同行
    ,方能透三關(guān)過九竅
    。入泥丸落于黃庭。故日:服食
    。此五龍捧圣之天機也。

    內(nèi)藥外藥

    先修外藥

    ,后修內(nèi)藥

    ,明睿之士
    ,夙具靈根,

    則:一煉外藥

    ,便煉內(nèi)藥

    內(nèi)藥:無為,無不為

    外藥,有為

    ,有以為

    內(nèi)藥:無形無質(zhì)

    ,而實有

    外藥:有體有用

    ,而實無。

    外藥

    可以:治病

    可以:長生久視。

    內(nèi)藥

    可以:超升

    可以:出有入無。

    神俱六通

    前有:六根震動之景

    ,日月合璧以后

    有:神俱六通之驗

    深入大定

    ,混沌無知,心竅:豁然開通

    上觀天堂,下觀地獄

    三界十方

    ,一覽無余
    。此是:天眼通

    能聞十方之音,如在耳邊

    天上地下,聞神人之言語

    。此是:天耳通

    漸入大定,靈覺透露,能知:十方眾生

    他心之內(nèi)

    ,隱微之事。此乃:他心通

    又,能知:我生前死后之因

    能知:無數(shù)劫來

    ,所有之事。此是:宿命通

    再靜再定

    ,復(fù)寂復(fù)滅,陡然:心花開放
    ,預(yù)知吉兇

    又能:隔壁見物

    。能見:風(fēng)云雷電之所
    。此是:神境通。

    合前

    ,煉精不漏。煉到:馬陰藏相
    ,是為:漏盡通

    名曰:六通

    是前采大藥

    ,六根震動之變化。

    神俱六通以后

    ,復(fù)有:真空煉形一法。

    漏盡通

    漏盡通工夫之真義

    佛門修煉

    ,以解脫生死
    ,超出輪回
    ,方為究竟

    欲達究竟,要斷盡一切:煩惱妄想

    ,始能證得

    證此:漏盡通者,即名圣果

    可以:永脫輪回,長生不死

    漏盡通之全稱

    ,名曰:漏盡智證通

    即是:以圣智

    ,斷盡煩惱,而無礙自在之義
    ,亦即:無漏通。

    六神通的:前五通

    ,謂之:有漏通

    有漏

    ,即是:煩惱未盡,性我不圓

    三界天人

    ,皆屬:有漏

    如果:福報亨盡

    ,仍隨業(yè)力,

    墮于:生死輪回

    ,以受果報。

    六道之中

    ,惟有:下三道的眾生

    煩惱業(yè)因最重

    ,故其果報亦最慘

    惟阿羅漢以上諸果位,屬于:無漏

    無漏,即是:煩惱盡凈,性我圓通

    惟其:無漏

    ,故能永脫輪回

    不復(fù):隨化流轉(zhuǎn)

    ,稱為圣果。

    人秉:先天之性

    ,以生。

    此性

    ,即具:陰陽二氣

    原屬靜體

    ,如太極之中一

    此中、此一:至純至潔

    無染無著,無所謂生滅

    由此

    ,一中
    ,而起:自然因緣

    一動,而交于后天

    ,乃生為人。

    此其:二氣摩湯

    ,自無入有
    ,由一生萬

    是為:自然造化變化之原理

    五官百骸,七情六欲

    ,皆隨化機,以生之

    即生為人

    ,是謂:動體

    至是靜體

    ,遂陷于動體之中

    而其:本來之先天真性隱藏

    后天情識

    ,主其:一身之事,

    以致:靜者以搖

    ,潔者以染,

    本來之道體漸失

    ,不可復(fù)見

    所謂:搖之染之,是指:情識人心用事

    ,有著于心。

    此即:漏泄真性之漸

    ,消年減命

    真性

    ,是吾:生命之本源

    得此本原,則生

    失此本原

    ,則死

    本原充足

    ,則:健康

    本原損耗,則:疾病

    此物:生天生地、生物生人

    ,即所謂:道

    人之真性本原,漸漏漸失漸泄

    ,耗盡則死。

    赤子之時,其著甚輕

    ,故其:漏泄甚微

    人之原本:圓滿無缺

    ,先天未失

    當此之時:人之真性

    ,猶有可見

    及至成年,鴻蒙竅開

    ,情識大用,嗜欲漸熾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門

    ,皆陷于:因緣之境。

    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

    ,咸奔于:利害之場。

    心似騰猿

    ,身若狂象

    煩惱

    ,日益深

    漏泄,亦日甚

    九竅,上耗神氣

    ,下?lián)p**

    一旦:本性元陽

    ,斷喪殆盡

    身如:槁木瓦石,生機全無

    僅存:純陰之魂,昏昧不靈

    陰魂

    ,無所依倚,遂不覺:離體飄蕩

    隨其:在生之時

    ,所造業(yè)力,轉(zhuǎn)于輪回

    以致:復(fù)生復(fù)死,窮劫莫休

    ,萬劫輪回

    故曰:魂飛魄散

    推原其故

    ,良由:煩惱未凈,

    真性迷失

    ,無力自主之所致。

    煩惱

    ,即是:貪嗔癡愛諸惑

    人之:真性迷失,即由:六根不固

    ,以招此惑,而擾之

    惟此:漸剝漸漏

    ,最細最微
    。智者
    ,亦有不及察

    據(jù)物理,而言:一切物

    ,盡皆:由好變壞不停。

    據(jù)生理

    ,而言:一切物,刻刻之間
    ,新陳代謝

    吸者,變之

    呼者

    ,變之。

    由于:呼吸之變化

    成其:新陳之代謝。

    時僅須臾

    ,前后異形

    故知:現(xiàn)在一刻之我

    非復(fù):過去一刻之我

    運行,重運行

    變化,復(fù)變化

    可見:涓涓之滴

    終成:江河之巨。

    故人之:幼者必壯

    壯必老,老必衰

    ,衰必死

    此乃:后天化機之運行

    ,人力
    ,莫可如何

    經(jīng)曰:命在呼吸間。即言:呼吸之微

    ,關(guān)乎:人之生死。

    此為:修煉者之所必知

    若欲挽轉(zhuǎn):此變化之運行

    ,以凈煩惱
    ,而全真性

    必須明此:不息之道

    故祖師教人:必以無息:為功用。

    不息之道

    ,有二:

    一為:不間斷。

    一為:不呼吸

    不間斷

    ,是:先天之真氣。

    不呼吸

    ,是:后天之空氣。

    二者

    ,一體一用相合
    ,以為生

    明其道者

    ,由用,而返體

    必須:自其有誠,以漸證之

    有誠

    ,意念不紛,心志堅定
    。如同:赤子之時。

    其息:綿綿若存

    ,用之不勤
    。煩惱
    ,不能奪其中

    進之,神氣渾然

    ,一真內(nèi)轉(zhuǎn)。如在:母腹之時

    不假呼吸

    ,以為生活

    不因空氣

    ,以為吐納。所謂:至誠無息

    無息,則自不復(fù)有漏泄之患

    故其:至人踵息

    ,真人龜息。

    以身中之:元陽真氣

    ,自運自通,塞于全體

    養(yǎng)之充之

    ,彌于太空

    明此:不息之道

    ,大道,方能成功

    其道:維何?

    儒曰:致曲

    道曰:觀竅

    釋曰:禪坐于菩提樹下。

    此三者

    ,皆有:顛倒陰陽之妙,扭轉(zhuǎn)造化之能

    此為三教:最重最秘

    、不二之旨趣。

    為修煉者:至要至真

    、無上之法門

    不覓:先覺者,指授

    ,不能:得其真?zhèn)鳌?/p>

    不遇:過來人

    ,傳授
    ,不能:得其真法

    若得真?zhèn)?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而修養(yǎng)之,可將身中:已虧之元陽

    以法培補,而使之充足

    一切:煩惱妄想

    ,可以止塞

    可以:使之凈盡

    ,日久功深,

    自然

    ,馬陰藏相,地戶關(guān)閉

    可保:身是真精

    ,不復(fù)走漏。

    工夫至此

    ,始可謂:漏盡通。

    世人

    ,以念經(jīng)念佛
    ,而為:學(xué)佛能事者,

    當其:經(jīng)聲甫息

    ,塵緣隨起

    縱能:勉強鎮(zhèn)定,則又:落于空寂

    而其:渺無知覺。

    世之:如是修行

    何異:磨磚作鏡

    ,蒸沙為飯。

    最終:匪特?zé)o益

    ,徒增幻想,

    只能:端坐等死

    ,自促墮落

    假陰假陽

    亢陽無陰,為:假陽

    孤陰無陽

    ,為:假陰,

    ,不用
    ,之:陰陽

    古經(jīng),所謂:孤陰寡陽者

    ,是也。

    真陰真陽

    陽中之陰

    ,為:真陰

    陰中之陽,為:真陽

    此,所用

    ,之:陰陽

    古經(jīng)

    ,所謂:陰陽得類者
    ,是也。

    降龍伏虎

    降龍

    ,為:煉已,

    伏虎

    ,為:持心

    三真三全

    人能:自卑自下,柔弱樸誠

    不耗氣,而常養(yǎng)氣

    ,則氣足

    人能:無私無慮

    ,寡欲少謀

    不勞神,而常存神,則神全

    神全

    ,不思睡,

    氣足

    ,不思**全,不思欲

    三真三全

    ,決定神仙。

    留得陽精

    ,決定長生。

    氣足神全

    ,根本堅固
    ,基址穩(wěn)妥。

    久而不衰

    ,延年益壽
    ,久住世間。

    真正靈藥

    真正靈藥是何藥

    先天真一之炁也

    先天精炁神三寶也。

    先天真一之炁

    又名:真種子

    此炁不落於色象,

    至無而:含至有

    至虛而:含至實

    真空妙有,統(tǒng)攝精炁神三寶

    三寶

    ,亦非:有形之物
    ,乃:無形之真

    玉蟾翁云:

    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

    其炁即非呼吸氣

    ,乃知卻是太素?zé)煟?/p>

    其神即非思慮神

    ,可與元始相比肩

    雖分三家

    ,總歸於先天一炁

    三家合而成一炁

    一炁分而為三家。

    采藥者

    ,即采此一炁三寶。

    良知良能之本性

    金丹者

    ,秉受:良知良能之本性。

    此性

    人人具足,個個圓成

    處圣不增,處凡不減

    不待他求,自己本有

    若下肯心

    ,直登圣城,

    性定命凝

    ,永久不壞,

    是:良知良能之本性

    即:長生之大藥也

    壬癸

    壬水,為陽

    ,為清;

    癸水

    ,為陰
    ,為濁。

    下手之時

    采壬

    ,不采癸。

    象言

    修真之學(xué)

    古經(jīng)多言:無為之道

    有為之道

    ,則罕言之

    無為之道

    惟上德者,頓悟圓通

    一了百當,立躋圣域

    其次

    ,中下之人,

    性質(zhì)愚鈍

    ,識見小,

    若行:無為之道

    ,力量不及

    決不能:萬緣俱空,直登彼岸

    后漢,魏伯陽仙翁

    準易道

    ,而作參同,

    度引:中下之流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uzibaijia/1578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
    傳說的荊棘鳥
    簡約NEW|SEASON“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這么一只鳥
    ,它一生只歌唱一次,但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
    ,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
    ,它就在尋找荊棘樹,知道如愿以償
    ,才歇息下來
    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做人 !.png" alt="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