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了茶而談茶就像脫離了音樂而談音樂
這個現(xiàn)象在一般“消費者”產生的弊病是無法獲得高度的享受
,在學者專家容易產生的弊病則是書寫或發(fā)表些無關痛癢、似是而非的文章或言論
所有的學科都必須親臨其境
我們也發(fā)現(xiàn)有些不用陶瓷壺具泡茶的陶瓷藝術家著作《紫砂壺與茶道》《紫砂壺的設計》
茶文化的工作者、傳道人是帶領茶文化前進的一批人
接下來只針對茶文化的生產者而言
。如果尚未達到愛茶、愛喝茶的境界,得想辦法培養(yǎng)與茶談戀愛的心情想想詩人們對茶的贊美
有人說
讓自己泡在茶湯三個月
,讓自己身上沾滿茶味,不只容易從中體悟到確實的泡茶功效、茶湯的美感、茶思想的內涵,談起茶道、茶文化也有足夠的茶氣底韻。否則話題雖訂為“茶道的精神境界”,但從頭到尾說的都是做人的大道理,茶只是作為點綴,或是演講會中的一杯茶。我們也看過訂名為“禪茶”的表演,結果百分之八十都是佛教指印的手勢表演,期中插上個泡茶動作,肢體表演完畢將茶端出時茶湯都已涼了。
借用其他領域的文化項目幫助茶道內涵的解說是可以的,但是要說出屬于“茶”擁有的部分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a/229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有一種幸福叫:一家人都喜歡喝茶
下一篇: 茶l朋友當以好茶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