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美在愛茶人的心中
美總是產(chǎn)生在懂得欣賞的眼光里。
茶
,美在愛茶人的眼中,也美在愛茶人的心中……

茶是活物,茶葉的美吸收了水的靈氣,也吸收了茶葉原產(chǎn)地美景的靈氣。它吸收了天地云霧的精華,也吸收了日夜星辰的寄托
。茶葉的美是在水中緩緩綻放的美。
茶的美是泡茶之水的美
《茶經(jīng)》中記載:“山水上
,江水中
,井水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睂χ笏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茶經(jīng)》中記載:“其沸如魚目,微有聲
,為一沸。邊緣如涌泉連珠
,為二沸
。騰波鼓浪,為三沸
。已上
,水老,不可食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碑?dāng)好水遇見好茶,本身就是一種幸運(yùn)
。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瀝瀝山泉
,流淌中帶著草木芬芳
,倒映山川多少事。當(dāng)茶斟于器中
,點(diǎn)點(diǎn)湯花
,讓人恍然如歸山林之中,跟隨草木之性
,由清趣中培養(yǎng)靈性
,將茶意入心,回歸自然本真
。
茶的美體現(xiàn)在泡茶之器的美
一個普通的直身玻璃杯
,一只素雅的瓷質(zhì)蓋碗,一把古樸雅致的紫砂壺
,看似不經(jīng)意間的相遇
,卻是多年以前就已經(jīng)修下的緣分
。茶器美在素雅、安靜
、光潤
、細(xì)膩,美在簡單
、真實(shí)
、素凈、爽氣
。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
,在某一天,同時遇見好茶
、好器
、好水和好茶師。如此而得的茶湯
,得飲一杯
,真是可以成仙了。
茶的美也體現(xiàn)在茶席之中
茶具的布置體現(xiàn)了茶師的獨(dú)具匠心
,茶師在茶席上布器的時候把每一件茶器放在他最順手的位置上
,這樣的細(xì)致與安然體現(xiàn)了茶師的細(xì)心與認(rèn)真。茶師在茶席上布器時
,除了順手還要兼顧藝術(shù)的美感
。例如有的茶師在放置品茗杯的時候,會選擇以北斗七星的位置來分布
,這就體現(xiàn)了茶師的知識
、涵養(yǎng)和匠心。茶師的平淡和寬厚與茶和茶席融為一體
。
茶的美更是茶藝之美
,茶藝之美,美在茶與人的交融
。
茶藝之美
,美在品飲的過程。茶與人與器與水的交融過程
,也就是茶師倒茶
、分茶的過程。一個最簡單的動作
,一再重復(fù)
,就是一種美。把一個最簡單的動作
,無數(shù)次重復(fù)
,不厭其煩地
,每一次重復(fù)都當(dāng)做第一次做那樣的虔誠和認(rèn)真,才是最美的
。
茶的美,美在茶師待茶和待客的心
不論茶葉優(yōu)劣都一樣認(rèn)真對待,不論客人貧富貴賤都一視同仁
,不論重復(fù)多少次倒茶的動作始終虔誠如一
。茶師面對再粗老的茶葉都要以泡優(yōu)質(zhì)茶葉的心去對待,來盡可能泡出茶葉最佳的滋味
。茶師的不疾不徐
,茶師的涵養(yǎng)修為,都在他倒給客人的每一杯茶里
。茶師從他倒的每一杯茶里把內(nèi)心的美好
、善良、公平
、公正一一傳達(dá)出去
。
茶的美,美在品茶之人的眼里和心中
飲茶的人可以精通茶道
,也可以對茶一竅不通,但是飲茶的人眼中要懂得茶的美:茶美
、水美
、器美、茶席的布置美
、茶師的動作美
、茶師的心靈美、飲茶的人要懂得這一切的美
。要懂得飲入口中的并不是單純的茶水
,而是融合無意和有意的一切而產(chǎn)生的美感。
“地到無邊天作界
,山登絕頂我為峰“
。當(dāng)代企業(yè)之間的競爭,歸根結(jié)底
,是企業(yè)家胸懷的競爭
,是境界和格局的競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爸绿摌O
,守靜篤,萬物并作
、吾以觀復(fù)”
,一個人內(nèi)心沒有虛靜過
,就無法懂得萬物的變化,就不能看到萬物的本真
;一個人內(nèi)心沒有空寂過
,也就無法收納萬種境界。
萬丈紅塵三杯酒
,千秋大業(yè)一壺茶
。品茶調(diào)心,以茶入道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關(guān)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賞
人生紛擾
,唯有品茶時心思才能寧靜
,才會于清淡里有一種雋永悠長。下面是我給大家?guī)淼年P(guān)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賞
,供大家欣賞
。
關(guān)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賞篇一:心茶 心若澄澈,如泉水
。便可以沏一壺生活的茶
,品一生瑣碎,讀一世繁塵
。
水的清明
,激活了茶的靈動,呷下沉淀地過往
。
那一刻才明白
,茶是睡著的。它攬了一懷春月;攏了一腔明媚;含了一灣柔露
。終了前世的一顆凡心
。就這樣,靜候著一溪叮咚之音的喚醒
。如果暫不考慮水的思想
。只讀茶,它們真的是一粒粒
,一芽芽的夢
。各自揣著各自的相同,也各自有著各自的不同
。就在打開茶罐的剎那
,仿佛有諸多的心事,等你閱讀。諸多的過往
,等你詮釋
。茶者,若抱著一顆沉靜的禪心去思想
。會聆聽到天籟之外的動聽
。
其實(shí)木香的茶匙,只是囫圇地索取
。一瓢清水
,才是悅耳的吵鬧。懷揣著水月靜心
,俗外菩提
。報以一顆心的初衷,在竹風(fēng)清影曼舞婆娑間
。滌蕩去心塵
,靜下來,嗅一縷茶香
,那被沸水喚醒地重生精靈
,在娓娓道來人世間前生今世的情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钥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僵硬在怎樣的溫柔里舒展,生命又如何的在積怨中剝繭怒放
。往往
,我們所希冀的會不經(jīng)意地在指尖溜走,那是因為缺少回繞的情愫
。生活的歷練,又如何不是品茶的心得
。
茶有濃有淡
。心有喜有悲。茶如心
,在許多的時候有不同的味道
,每次唇齒間的縈繞,最終注入心田
,都是你喜歡或不喜歡
,但一定是割舍不掉的。濃了濃喝
,淡了淡喝
,縱有萬千滋味,都不免是滄桑的輪回
,世事的彎轉(zhuǎn)
。而此刻的人心
,有的苦了一生,有的卻風(fēng)輕云淡
。
其實(shí)從容才是享受
,享受云天之外的遼遠(yuǎn),享受草木之間的余香
。沒有比從容地享受生活
,更愜意,更舒心
。若都能在行云流水間
,溫潤其心,修煉質(zhì)樸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在松風(fēng)林濤中,不沾染一抹色澤
。這又何嘗不是一幾一凳一壺一盞的閑云之情呢
。
行到山窮水盡處,正是坐看云起時
。其實(shí)不是逃避
,是欣賞那份淡然與恬靜,簡潔和清雅
。
喝茶
,往往又是品心,無論是陶杯玉盞
,還是竹盅瓷碗
。都不妨礙你對茶的執(zhí)著,即使一絲苦澀的余味
,也會溫?zé)嵝乃岬凝X寒
,淚眼的冷清。就這樣
,如水的日子涓涓細(xì)流
,滋潤了一顆心的清淡,一顆心的悲憫
,修行參透生活的禪理
。得失在計較中丟棄了價值。貧富在人情上迷失了尊卑
。
好壞在人心里衡量出輕重
。榮辱在行為上表露著高低。一顆被茶洗過的心,澄澈醒透
,纖塵不染
。有野泉潺潺流過的簡單,也有茶香氤氳的靜美
。深林處的暮鼓晨鐘和淺水間的若隱若現(xiàn)
,都是心茶的意境。也許心怕被驚擾
,也或怕驚擾了其他
,就這樣,獨(dú)自固守著那尊靈佛
,那瓣心香
。在簡清安寧的空明里,一花一葉皆化作青蓮
。
在茶的世界里
,沒有這么多眼前身后的紛擾,也沒有那么多炎涼冷暖的無常
。只是自然的生
,自然的死,貌似平平
,實(shí)有深意
。茶本就一靈物,天蘊(yùn)地育
,至清至潔
,汲日月之魂山水之魄。所以遠(yuǎn)勝我們紅塵凡心
,更是人力所不及
。在左右人習(xí)性的同時,而讓人不知
。
仿佛一片葉子
,被花香浸過。被雨水淋過
,微醉微醺地隨風(fēng)搖曳。最后在暮秋凋零
,卻已不是春天的那瓣了
。人生也如此,經(jīng)歷過太多風(fēng)雨浮沉后
,那份坦然
,那份寧靜。遠(yuǎn)觀近看都是精致,路過盡成風(fēng)景
。在閑暇之余
,不妨把心包裹在茶韻里,回味著齒頰留香
。
如果把日子都泡在茶里過
,必定收獲碧水云天,清香曼妙
。即使在繁市鬧區(qū)也能淺吟低唱
。不為廊前飛燕擾,不為花葉凋殘憂
,存棄無謂
,一切皆隨它去。其實(shí)品茗
,也是品人生
,無論是?紅泥小爐,孌婉卯童?的香醇精致
,還是?白菜青鹽糙米飯
,瓦壺天水菊花茶?的粗淡清貧,都一飲而盡
。好壞不在茶
,而在人心的陰晴進(jìn)退中。
坐下來
,靜靜地喝杯茶
。
關(guān)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賞篇二:一盞茶心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獨(dú)愛上了茶的清淡與馨香
。茶沒有酒的濃烈
,沒有咖啡的醇香,卻多了一份略苦的清幽
。尤其在一人獨(dú)處的時候
,總喜歡泡一杯綠茶,看蜷縮的茶葉在沸水中慢慢舒展開來
,似乎是人生在挫折中奮起的破繭過程
。閉上眼,深深的吸一口氣
,那淡淡的茶香便悠悠的沁入心脾
。
在白族人眼里更是茶如人生。若是到大理白族人家做客
,好客的主人總會為客人奉上三道茶
,第一道是苦茶
,暗示苦如生命,第二道茶添加了香甜的乳扇
、紅糖和陳皮
,寓意香如愛情,第三道茶則加上了蜂蜜
、花椒
、核桃仁,入口回味無窮
。一杯清茶
,三味一生。人生如茶
,或濃烈或清淡
,都需要自己去細(xì)細(xì)的品味。
品茶
,品著世間的陰晴冷暖;品茶
,品的是人生的酸甜苦辣。初飲茶
,是濃濃的苦
,總覺難以下咽。日子久了
,方才慢慢悟出悠然的味道
,品出滿口的余香
茶可清心,淡淡的一絲香甜
,幽幽的一縷馨香
,暖暖的一份真情,足以讓在這個功利的世界里奔波的我們遠(yuǎn)離塵世的喧囂
,舒展緊繃的心弦
,找回真我。暮然回首
,方才意識到真正值得我們追尋與向往的東西原來不過是如此的簡單!
透過裊裊的茶韻
,我看到了?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的不舍;看到了唐詩宋詞的婉約
、激昂;還看到了那撐著油紙傘的女子從江南雨巷里緩緩的走來
。是誰,著一身素色的旗袍
,邊品茗邊吟唱著人間四月天?又是誰
,揮著婉約的羊毫,在悠悠茶香里寫下了月滿西樓的輕嘆
。
品茶之味
,悟茶之道,是需要用雅興去品
,用心去悟的
。不同的茶,風(fēng)韻亦不同矣
。
綠茶湯色碧綠
,柔和純凈,入口清新甘甜
。就像爛漫的孩童
,不摻絲毫的雜質(zhì),清澈而透明;
普洱茶色如紅酒
,入口香醇而綿長
。一如柔情似水的女子,經(jīng)過了歲月的洗禮
,沉淀下來的是悠長醇厚的底蘊(yùn)
,千般情絲在杯中起起落落,縈繞不絕
夜已深沉
,睡意卻和我捉起了迷藏
。泡一杯淡淡的香茗,放一段喜愛的音樂
,在輕柔的古琴聲中將自己靜靜地放逐
,一任思緒在夜色里穿越,什么都可以想
,也可以什么都不想
。就這么靜靜地,讓疲憊的自己完全的放松
,如同做了一次心靈的瑜伽
。
窮此一生,若能如玉般溫潤
,如普洱般香醇
,則吾愿足矣!
關(guān)于茶的唯美散文欣賞篇三:我與茶的故事 老舍曾說,煙酒雖好
,卻是男性的粗莽
、熱烈、可也有火氣未若茶之溫柔
、雅潔
、輕輕的刺激、淡淡的相依
,茶是女性的
。
我想
,我若是男兒身,也必定是嗜煙酒的
,只可惜今生已不曾有這樣的機(jī)緣
。但猶記得孩童時,鄰里有新婚之人
,我們小孩子們大都熱愛鬧洞房
,只為看新娘子或討喜餅吃。我隨著一群男孩子們前去
,新郎官出手闊綽
,額外給我們這幫孩子們一人一支喜煙?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此麄兌键c(diǎn)燃起
,我也隨他們點(diǎn)起吸了兩三口,學(xué)著他們的樣子吐煙圈兒
。
回到家急不可待地告訴正在烙煎餅的母親
,我吸煙了。生怕母親不信
,還張大了口吐氣讓母親聞聞嘴中殘存的煙草味兒
。不記得母親當(dāng)時數(shù)落的話語了,只記得當(dāng)時自己的欣喜之情頃刻間蕩然無存
,本引以為傲的事情
,剎那間,成為一種羞恥
。這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吸煙經(jīng)歷
,在那個少不更事的孩童時代。
對于酒
,雖頗能喝幾杯
,但知其傷身未敢常喝多喝也。老哥常常教導(dǎo)
,出門在外
,女孩子一定不要沾酒,若開了個頭
,混出個酒名
,以后恐怕難以脫身。才使自己的熱愛消失殆盡
,每年大概唯有母親生日和春節(jié)之時才小飲幾杯
,也僅限于紅酒而已。
而茶
,是我一生的伴侶
。
人
,都是受環(huán)境影響的。我之所以從小喝茶
,是源于奶奶家的?以茶待客?和姥姥家每晚的?茶話會?
。從剛記事起,不論去奶奶家還是去姥姥家
,總是先喝幾杯熱茶。久而久之
,這喝茶的習(xí)慣便養(yǎng)成了
。大學(xué)時期,是我喝茶最兇的日子
。幾乎每晚必飲幾杯
,說來也奇怪,不管多晚喝茶
,也總能酣然入夢
。但一喝coffe,哪怕只一杯
,晚上定失眠
。記得英語六級考試時,因是下午考
,擔(dān)心精力不足
,進(jìn)考場前特意喝了杯coffe。果然有效
,不但精力十足
,乃至晚上久不能寐,想起來甚是神奇
。室友都知道我這個喝茶的愛好
,還在生日時特意一起給我買了套茶具,制作成一個花籃的模樣
,還鑲有粉色的蕾絲花邊
,一直未曾用過,不知是否安好如初
。
十幾年前
,姥姥家的院子里,栽種過一株山茶樹
。每年春天都能喝到新茶
,都是自己采摘,自己炒制而成
。只是后來小姨把它砍了去
,讓我惋惜至今
。那是一株有故事的山茶樹,關(guān)于親情
,關(guān)于愛情
。
沒有了山茶樹,但并未羈絆住姥姥家喝茶的節(jié)奏
。
一年四季
,姥姥家每晚都是高朋滿座,頗有點(diǎn)林徽因的文學(xué)沙龍之韻
。只不過姥姥家的客人都是些本村的老人們罷了
,他們夜夜高談闊論,奇聞異事
、各種見解
、方圓百里的新鮮事兒,在此均能略聽一二
。姥姥因為弓腰的緣故
,加上家里人口眾多(我有六個舅舅和兩個姨),常年累月在家操持家務(wù)
,極少邁出大門過
。
可是,姥姥似乎對外面的世界十分了解
,就連電腦手機(jī)這些電子產(chǎn)品都能如數(shù)家珍
,我想這是歸功于每晚的?茶話會?。每晚晚飯后
,姥姥就開始燒水
,沏茶,慢慢地
,老人們就漸漸而至
。特別是冬夜,圍著爐火
,煙霧繚繞
,別有一番景致。小的時候
,厭惡滿屋子的各種氣息
,不敢言語,唯有忍著
。
后來大了
,和姥姥姥爺同齡的人也漸漸稀少,逐年減少人數(shù)。如今也不曉得還有沒有人前去喝茶
,談笑風(fēng)生
。只怕是僅有二老落寞地過活,我多么希望仍能有那如許的人兒
,伴著姥姥姥爺
,即使他們吸煙再甚重,我也不會反感
,只有感激
。
因為人多,姥姥家沖泡的茶自然不是什么好茶
。多半是些茶葉末子
,小賣部里十塊錢可以稱一大袋,夠喝很久很久
。老哥工作后,每年回家總是給他們帶些上好的綠茶
。有一次
,我和姥爺打趣道,這些好茶不必每次都拿出來分享
,留著和姥姥喝行了
。可姥爺卻說
,還不如他的茶葉末子好喝
,罷了!心意到了即可。又或許
,姥爺是怕我們花錢
。
與姥姥家的熱鬧相比,奶奶家可謂清靜之地
,更適合一個人獨(dú)品
。庭院雖淺淺,卻有石磨
、洋槐樹
、梧桐樹、老井相伴
。若夏日將至
,偶得蟬鳴和鳥語,看著蝴蝶在院中嬉戲
,桌邊一把搖椅
,一壺茶,喜不自勝,解暑的一劑良方也!
爺爺生平最愛旱煙和茶水
,每每總是煙袋不離手
,做木工活倦了,一袋煙
,一杯茶
。一副怡人自得的模樣!因為家境尚可,奶奶家比姥姥家要早喝多年的好茶
。其實(shí)
,茶也不在優(yōu)劣貴賤,關(guān)鍵是看心境及共飲之人
。一家熱鬧
,一家清靜;一家人眾,一家人寡
,可都是開懷暢飲
,樂不思蜀的境界!
雖然飲茶時間尚久,但說起泡茶的茶具
,還數(shù)奶奶家更為講究些
。雕刻有龍體的紫色砂壺,古樸中不乏精致
。每次去奶奶家喝茶
,奶奶總是掀起蓋在上面的花布,端出茶壺茶碗
,茶碗必定是倒扣著的
。喝時也特別講究,總是第一杯要倒掉少許
,所謂敬天地
,而后方可嘗這杯茶水,繼而品第二杯
。若是兩個人
,此時第一泡水差不多已畢。換做第二泡水
,色澤
、口感最是恰當(dāng),入口不苦
,卻回甘濃烈
。而第三泡水就缺乏些生機(jī),太過平淡
。
《紅樓夢》中妙玉有?一杯為品
,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
,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的高論
,在我看來
,這里的?杯?應(yīng)該理解為?泡?。有林老先生所秉持的?三泡?之說佐證:第一泡譬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
,第二泡為年齡恰當(dāng)?shù)氖鶜q女郎
,而第三泡則已是少婦了。不過
,林老先生的演繹似乎沒有什么韻致
。不如董橋在《我們吃下午茶去》一文中,將明代許次紓的?一壺之茶
,只堪再巡
,初巡鮮美,再巡則甘醇
,三巡意欲盡矣?
,重新演繹為:初巡為婷婷裊裊十三余,再巡為碧玉破瓜年
,三巡以來
,綠葉成蔭矣!
茶,是最樸素
、淡泊的美物
。飲茶
,是最樸素
、淡泊的美事。
只需一間陳設(shè)簡單
、干凈
、空曠的小屋即可,看著茶葉在沸水中的起起伏伏
,想像著采茶姑娘頭戴斗笠
,面遮紗巾,唱著山歌
,在清露欲滴的早晨勞作
。只為挽留這茶的最好年華,聞一聞
,飲一口
,慢慢咽下去,怎一個沁人心脾了得!
前些年
,有朋友送給老哥一套茶具
,青綠色,特別好看。老哥也因此常常飯后喝幾杯
,夏喝綠茶
,冬喝紅茶,特別養(yǎng)生
。我也因此隨之一起消遣幾杯
,于我,還是偏愛綠茶
,綠茶綠茶
,一池碧波,縷縷清香
。有人言:綠茶之妙
,妙在清淡。而我最是獨(dú)愛這份清淡
,紅茶色澤之濃重
,讓我味覺失靈。
要說這中國茶史
,自己還真得需要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
,只知道這茶史第一人是陸羽,字鴻漸
,昵稱?漸兒?
。我之所以記得,是因為想起錢鐘書的《圍城》里面的男一號方鴻漸
。都為鴻漸
,但時代、意境全然不同
。話說這陸羽煮的茶被喚作?漸兒茶?
,有?世有漸兒茶、而禪師在何處的流傳故事
。
對于真正的知音而言
,最好到不可替代,好到不能容忍退而求次
。所以才有?高山流水?之曠世創(chuàng)作
,有?漸兒何時歸來的喜悅之情。世人的賞識與否與靈魂無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