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飲茶,是濃濃的苦
,總覺難以下咽
。日子久了
,方才慢慢悟出悠然的味道
,品出滿口的余香……

茶可清心,淡淡的一絲香甜
,幽幽的一縷馨香
,暖暖的一份真情,足以讓在這個功利的世界里奔波的我們遠離塵世的喧囂
,舒展緊繃的心弦
,找回真我。暮然回首
,方才意識到真正值得我們追尋與向往的東西原來不過是如此的簡單!
透過裊裊的茶韻
,我看到了“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的不舍;看到了唐詩宋詞的婉約
、激昂;還看到了那撐著油紙傘的女子從江南雨巷里緩緩的走來
。是誰,著一身素色的旗袍
,邊品茗邊吟唱著人間四月天?又是誰
,揮著婉約的羊毫,在悠悠茶香里寫下了月滿西樓的輕嘆
。
品茶之味
,悟茶之道,是需要用雅興去品
,用心去悟的
。不同的茶,風(fēng)韻亦不同矣
。
綠茶湯色碧綠
,柔和純凈,入口清新甘甜
。就像爛漫的孩童
,不摻絲毫的雜質(zhì),清澈而透明;
普洱茶色如紅酒
,入口香醇而綿長
。一如柔情似水的女子,經(jīng)過了歲月的洗禮
,沉淀下來的是悠長醇厚的底蘊
,千般情絲在杯中起起落落,縈繞不絕……
[禪修茶道的簡介]禪修茶道音樂
禪修茶道是集禪修、茶道
、禪詩
、禪樂、養(yǎng)生為一體的綜合文化表現(xiàn)形式
。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禪修茶道的簡介,一起來看看
。
禪修茶道的簡介 ?禪修茶道?
,修身養(yǎng)性好方法:集禪修、茶道
、音樂
、養(yǎng)生為一體,將泡茶的十二道工序
,變成十二種修行
。有供養(yǎng)、感恩
、包容
、分享、結(jié)緣
,品茶品心
、禪茶一味。
?禪修茶道?
,營造都市慢生活:一個平方米
,一棵綠植,一朵花
,一套禪修茶席
,一段養(yǎng)生禪樂,三十分鐘的茶道與禪修
。紅塵一隅
,身心放松高雅茶室、清凈禪堂
,在都市家庭溫馨呈現(xiàn)
。
?禪茶一味?的禪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中國佛教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曾載?廟廟種茶、無僧不茶?
。中國佛教寺廟的僧人
,初以飲茶醒腦、提神坐禪,而種茶
、采茶
、制茶。后以茶助道
,品茶參禪
、禪修茶道、禪茶一味
。
佛教的博大精深與慈悲濟世
,禪的離言絕相,之深
、之美
、之妙,不僅豐富
、發(fā)展了茶文化
,同時自成一體,形成獨特的禪茶文化
。吸引文人雅士
、士紳賢達,廣及社會大眾
,追隨
、學(xué)習(xí)。
釋仁炟法師以叢林茶禮為基礎(chǔ)
,參考《禪林備用清規(guī)》
、《百丈清規(guī)》,傳承禪門參禪悟道的修心方法
,結(jié)合傳統(tǒng)茶道
,制定了【禪修茶道】的十二道工序,及禪修茶道修法心要《禪修茶道百句三字經(jīng)》
。
【禪修茶道】集禪修
、茶道、音樂
、養(yǎng)生為一體
,將感恩、包容
、分享
、結(jié)緣,以及品茶參禪
、品茶品心圓融融合
,不僅有利于個人禪修
,因茶道動作端莊典雅優(yōu)美,亦具有很好的表演和觀賞性
。
【禪修茶道】一經(jīng)推出便受到廣泛的關(guān)注
。應(yīng)邀在深圳文博會、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
、中華原創(chuàng)禪茶音樂會上海站
,以及廣州、東莞
、珠海
、濟南、青島
、等地進行了公益演出,受到大眾的歡迎
。
2014年9月6日
,【禪修茶道】走進深圳石巖迎中秋大型公益晚會,被珠江電視臺
、南方衛(wèi)視
,以及鳳凰網(wǎng)、中國網(wǎng)
、金融界
、大眾網(wǎng)、東方網(wǎng)
、大河網(wǎng)等多家媒體報道和30多家主流權(quán)威網(wǎng)站轉(zhuǎn)載
。
禪修茶道的系列課程 禪修茶道有系統(tǒng)的學(xué)習(xí)進階課程,如:初級講習(xí)班
、初級增益班
、初級三日禪、中級班
、高級班
、禪茶文化素養(yǎng)班、禪茶慢生活減壓班等
。課程簡介如下:
初級講習(xí)班:記音樂
、記動作。初步掌握禪修茶道十二道工序;學(xué)習(xí)禪修茶道百句三字經(jīng)
,初品耳根禪
。
初級增益班:聽音樂、做動作
。深入學(xué)習(xí)禪修茶道動作細(xì)節(jié)和音韻節(jié)律;學(xué)習(xí)禪定基礎(chǔ)
,深入耳根禪
。
初級三日禪:音樂與動作合一。音韻動作合一訓(xùn)練;進階耳根禪
,學(xué)習(xí)覺知的藝術(shù)和動中的禪修
。
?
品茶品人生
我原來并不喜歡喝茶,總覺得苦澀難咽
,對于嗜茶的人無法理解
,那一味苦,有什么可癡迷的
?然而漸漸的卻喝茶上癮起來
,終至不可一日無茶,想想茶真是個奇妙的東西
。
第一次喜歡上喝茶
,是在南京,那個鐘靈雋秀之地
,城美
、水美、人美
,清清爽爽的讓人喜歡
。每一個清涼如水的夜,獨自漫步
,穿過空曠的馬路
,安安靜靜的風(fēng)吹過耳畔,都覺得安撫了一個離家少年的的孤寂
。離開那個城市的時候
,送別宴上有一壺菊花茶,通透明亮的黃色
,飄蕩著幾朵幽幽的白菊
,入口清甜滑潤,說不出的甘美
。從此
,便愛上了菊花茶,一連數(shù)年
,只沖泡各種菊花
,消暑明目。只是記憶中那一味特有的甘甜
,后來卻再也沒有找尋得到
。
成家以后,閑瑕時間
,開始嘗試其他茶
。這之中是有一點兒好奇在里面
,也是因為后來宅居在家,在電腦上某生存
,日日的足不出戶
,便想著給生活加些調(diào)味料。想來想去
,最雅的就是喝茶了
,然后當(dāng)時卻也并不知道有什么好處在里面。買來茶臺
、茶壺
、茶碗、茶葉
,也像模像樣的泡上一壺
,卻依舊品不到妙處。及至后來
,慢慢的開始注意水溫
、沖泡時間、沖泡方法
,才略略的感覺有些入了門。每天早晨
,等待電腦開機的時間泡一壺綠茶
,提神醒氣,開始一個上午的繁忙
;下午是一碗紅茶
,柔甘解困,茶香滿室
。漸入佳境后
,才明白,好茶也要用心的去泡方才不辜負(fù)
,高高沖水
,恰好時間出湯,若是心不在焉
,再好的茶也要泡壞了
。品茶也要心靜才好,聞茶香
,品茶味
,細(xì)細(xì)感受那一味回甘,才能感受到茶之妙處
。這大約也是
,為何在辦公室泡了那么多年茶
,卻從未品出個所以然的原因吧。那樣匆匆忙忙
,泡上一杯
,往往到水涼才想起來去喝,如何能喝得到好茶
?品茶
,品的就是被拉長的時光。
泡茶次數(shù)多了
,女兒也偶爾跟著喝一兩杯
,不過她愛綠茶、花茶
,勝過紅茶
,由其不喜歡普洱,她覺得普洱味道太重了
。大約孩子們都喜歡味道單純的茶吧
,不喜歡這種厚重濃密的茶味,更不懂回味
。她嘗的甜就是甜
,苦就是苦,不懂得什么苦盡甘來
。她聽到一種食物如何美妙時
,便問:“是特別甜嗎?”在她心中
,最好的味道就是甜了
。或許等她長大些才會明白
,很多味道之所以讓人欲罷不能
,恰恰是因為不甜,而且是苦的
,比如茶
、咖啡、巧克力
。
。甜味吃多了就會膩,而這一種苦中的甜味
,卻讓人越品越有味
。那苦中的一絲絲的甜,那么吝嗇而小心翼翼
,讓味蕾在被苦味折磨刺激之后
,才乍得隱隱的一味
,如同綠蔭中一汪清泉,沙漠中一片綠洲
,讓人份外珍惜
。不是饕餮盛宴的酒足飯飽,卻比這種食甘厭飫更加美味
。便如一帆風(fēng)順的生活
,固然美好,但是經(jīng)受挫折和努力后的成功
,才更讓人欣喜吧
。何況,誰的生活可以一帆風(fēng)順呢
?有時候看著茶葉在一道道的沖泡后
,舒展,水潤
,開始釋放出最尖峰的味道
,就覺得現(xiàn)在雖然苦一些,大約總也有可以回甘的那一刻吧
。
我所居住的城市
,水質(zhì)并不好,甚至可以說很不好
。記著有一次從某山區(qū)旅游歸來
,第一口喝到家里的熱水,竟然差點要噴出來
。原來這幾天被山泉寵愛過的味覺
,對飲用了很久的水
,開始嫌棄的不行不行的
。唉,看來不好的水
,就是喝了很久
,也只是麻木,不會習(xí)慣
。周圍有人飲用桶裝水或者凈化水
,雖然水垢少了很多,但是我總覺得被折騰來折騰去的水
,還是少了靈性
,不是最適宜泡茶的。我喝過泡茶最好的水
,是在老家
。
老家在山區(qū)
,缺水,雖然山清
,卻沒有水秀
。落雨落雪時,就積攢起來
,平時飲用
。第一次用家鄉(xiāng)的水泡茶,品一口
,只覺茶香浸入肺腑
,神清氣爽,與平時所嘗味道
,竟然差的好多
。這時,才想起了
,三分茶七分水的道理
,果然水才是激起茶的靈氣最重要的條件,能使茶味得以盡情的舒展升華
。好茶無好水
,就是千里馬未遇伯樂,被埋滅了
。想起《紅樓夢》中
,妙玉用刻意積攢梅上雪水泡體己茶來招待貴客,卻是茶客的最高境界了
。老家人不懂品茶
,只是為著生活為著節(jié)儉的無奈之舉,卻成就了我以為最奢侈的一道茶味
。為了這一窖好水
,我?guī)缀跸肓魬俣嘧⌒r日。然而要走時
,總是要走的
。此間有好水,卻并無好茶
,也沒有能長久品茶的條件
。既然選擇了背井離鄉(xiāng)去打拼,便也只好舍下這一股好水了
。
就是這樣吧
,人生起起落落,走走停停,便如一直含在口中的微微苦味
,直到心安靜下來
,才能品出一絲回甘,而又總是有點無可彌補的缺憾
,便如少了一壺上佳的雪水
。好水可遇而不可求,有了要慶幸
,沒有也不強求
,至妙至佳的味道,若是天天年年都能享用
,也就是平常味道了吧
?
品茶品味品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就是在生活中產(chǎn)生的對人生的一些感觸和覺悟。個人感悟因不同生活經(jīng)歷和個人修養(yǎng)品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也是人在特定的時間
、地點、環(huán)境對自身經(jīng)歷事事百態(tài)突然的看的清晰通透
,因個人素養(yǎng)不同所處地位不同悟性不同而不同
。下面是我?guī)痛蠹艺淼钠凡杵肺镀啡松形颍瑲g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一】
清晨一杯茶,美好的一天就揭開了序幕
。
煮水
,泡茶。幾分鐘過后
,揭蓋
,紫砂壺里冒出縷縷熱氣,時光便在寧靜的晨光里氤氳出它的芬芳
。打開房門
,走進陽臺,一邊欣賞田野里的美景
,一邊細(xì)細(xì)品味杯中的芳茗
。山光
,水色
,雞鳴,鳥語
,花香
,碧綠的菜畦,墨綠的稻田,都在曼妙的晨光里浮動
,與杯中的茶水
,胸中的心情,融為一體
。壺中乾坤大
,杯里日月長,分不出哪是身外世界
,哪是心內(nèi)世界
。樹影、房舍
、奔跑的小狗
、勞作的農(nóng)人,五月朝陽的柔光
,給靜謐的田野帶來鮮活的生命的力
。
喜歡這種寧靜而悠閑的生活,喜歡這種心中無事的自在感覺
,不需要早早起床與時間賽跑
,不需要拼命工作掙取糧食。日日都是好日
,時時都是好時
,說的真好!
人生是一場修行
,且行且珍惜
,且行且悟。每日里參禪論道
,清心寡欲
,簡樸生活,樂在其中
。上午是沒有課的
,洗漱之后,出去吃一碗湯粉
,或者幾個饅頭一碗稀飯
,然后悠閑的在花園和樟樹、桂樹林里散步一圈
,便回家喝茶
、寫毛筆字。品一口香茗
,臨寫幾字
,心是寂靜的,字也是寂靜的,沒有半點煙火的味道
。禪味
、茶味皆入字中,筆筆皆佛
。我喜歡在寫字和走路時念佛
,休閑修行兩不誤。每一字都是阿彌陀佛
,每一步都是阿彌陀佛
,用佛攝住心念,只覺神清氣爽
,超然物外
,整個身心都充滿了正能量。
青青翠竹皆是真如
,郁郁黃花莫非般若
。山水田園,雜草花叢
,亂石沙土
,云飛蝶舞,在我眼里無不清靜
。佛說:萬法唯心造
。外面的世界就是心中的世界,這就是宇宙的奇妙之處
。沒有參悟的人
,是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的。
第一泡水
,茶香濃郁
,味澀。我常常把把茶壺蓋拿下來
,留出些許縫隙
,茶就不那么澀了。讓茶葉出來透口氣
,芳香加倍
。讓心情出來透口氣呢?一樣的道理
。一個人不要總是悶著
,應(yīng)該常常把小我的心拿出來,融入無邊的宇宙
,就會得到一顆佛心
。
第二泡水,茶香氤氳
,味甘
。那甘,是品味苦澀后覺察的甘甜
,人生經(jīng)歷諸多痛苦
,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活著,就是痛并快樂著
;生活
,就是苦中有甜。不吃苦
,就不會感覺到不苦就是甜
。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
。沒有生活的諸多遺憾
,就不會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第三泡水
,茶香淡了
,茶味也淡了。心淡了
,一切都會淡
,心凈了,一切都會凈
。其實
,靜靜地喝白開水,也會品味到水中淡淡的甜味
。就是吃白米飯
,黑饅頭,并無魚肉下飯
,細(xì)細(xì)咀嚼
,也有甜味。只要把攀比的心靜下來
,就會感覺平淡的生活才是我們真正要過的日子
,粗茶淡飯,輕車簡從
,比呼風(fēng)喚雨
,叱咤風(fēng)云更能長久。淡淡的情
,淡淡的歲月
,就是我們要的細(xì)水長流
。
喝茶兩個動作,拿起
,放下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道
;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時間
,有不同的心境
;但拿起放下,是一樣的
,禪境是一樣的
。
蘇州寒山寺,有一味佛茶
。茶水是淡而無味的
,不過比清水多一份竹葉淡淡的清香。一壺碧綠的竹葉
,懸而不沉
,又浮浮沉沉。既是禪
,又是茶
。人生無定,時浮時沉
。心是壺
,也是宇宙,滄海桑田
,云起云落
,花開花謝,也如如不動
,堅如磐石
;心是瓷杯,也是慈悲
,風(fēng)雨如晦
,日升月落,山河變色
,亦不改初心
,潔白如玉。心無掛礙
,一切都無掛礙
;心無旁騖
,一切都在定中。寒山禪師云: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潔
。心凈,一切都凈
。
【二】
茶
,貴簡而素
。簡樸的草廬
,純自然的山水,純天然的心境
。一切人為的.裝飾
,都是多余。禪境講究虛空
,清寂
。院子里的鄰居在屋后的山頂造一草庵式茶室,杉樹皮蓋的四角屋頂
,原木結(jié)構(gòu)
,一個不銹鋼葫蘆狀尖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仿佛一座佛剎
,亦像一座古亭。室內(nèi)置竹椅
、竹桌
,室外是亂石堆積,竹影橫斜
,蜿蜒曲折的小橋流水池塘
,斜坡上數(shù)株丹桂,池塘里蛙鳴陣陣
,泥鰍戲水
,散著數(shù)片荷葉。每每主人閑來無事
,從容不迫的煮水品茶
,或黃昏,或清晨
,或雨中
,或月下,神仙般自在
。
我喜歡原色的茶室
,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
,有一種順其自然的隨意和率性。最好是有一臥榻
,置于亭下
,倦了枕著水聲和蛙鼓入眠,任茶香彌漫
,渲染夢境
。古老的青石鋪了一路,長滿青苔
,更顯得幽寂
。因為地勢高,可以望見全城風(fēng)景
,登高望遠
,心曠神怡,連呼痛快
!
佛堂往往是空曠的
,世俗的家居往往是裝修得精致而家具塞得滿滿的。這些都如我們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