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之方法,可分手摘與機械二種
,手摘為最普通與最古老之方法,其法各地微有不同,茲分述之:1. 指摘:摘細芽白毫時多用之
,為最精細之摘法,使用拇指與食指之先端,拈新生之細芽,指端用時著力。2. 直摘:又稱搔摘
,用左手執(zhí)樹枝,右手食指靠近茶芽,再用拇指夾住茶芽,使在于兩指之間,食指力強3. 折摘:或稱雙手摘
4. 切摘:用指甲切取之,僅行子徒長芽之采摘
。5. 橫摘:與直摘法相反
,掌心向下,拇指朝內,靠近茶芽后,用食指壓住,著力于拇指,向下采摘之。6. 取摘:為粗放之采摘,采摘末期或修剪前行之
,為使右手便于采摘,先將左手插入茶芽之間隙,由右手拇指及食指夾茶芽取之。7. 扶摘:為最粗劣之采摘法,一手拉住茶枝
,一手由枝下用力向上拉之,或由枝上拉下,不管老枝嫩茶,盡入手掌中8. 留芽摘:亦稱老嫩分摘法,俟茶芽伸展至三四葉時
機械采摘,最普通者為鋏摘法
鋏摘之使用
1.茶樹整齊
2.樹形經整理為半圓形。
3.抑制徒長而強壯之枝梢
4. 促進深芽及不定芽之發(fā)育,使其簇生株面
使用采摘鋏前,茶園須經過剪枝
使用采摘鋏時
1. 淺剪以前或頭幫茶
2. 株面不整及高度不適者
3. 鋏摘比手摘之時期須提早。
4. 鋏摘茶園須多施基肥
5. 每隔3-5年須行深刈一次
鋏摘之優(yōu)點如下:
1. 速度快:為手摘之 4.56倍(每日每人約250磅)
2. 產量增加:但須多施肥,則發(fā)芽較多
3. 節(jié)省摘用費:手摘費為鋏摘之4.05倍。
4. 增加茶農利潤
5. 減少茶季忙時
鋏茶之缺點如下:
1. 品質不勻凈
2. 不能采摘嫩芽
3. 茶芽易硬化。
4. 茶芽尚未充分發(fā)育
5. 茶芽易受損害
6. 老葉粗枝魚葉等易混入。
7. 消耗養(yǎng)料多
8. 樹勢易衰頹
各茶區(qū)茶葉采摘之方法,因還境及歷史習慣而不同
1. 印度:第一次所生之嫩枝
a. 有剪枝之功用
b. 老嫩有標準,精制簡易
,品質一致。c. 茶樹高度有限
,枝條不至徒長,促使旁枝發(fā)達,樹勢旺盛。既增產量,且株叢濃密,雜草難生d. 延長采摘時間
2. 錫蘭:修剪后第一次為采頂,為細摘法
3. 荷?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旱谝淮尾烧钌现廴~
4. 日本:多用鋏摘,近亦提倡雙手摘
5. 中國:我國茶區(qū)廣闊
我國采摘之缺點如下:
1. 老嫩失宜:普通采摘均甚粗老,且連魚葉老葉硬葉枝柄一并采下
,老嫩混雜,品質不一,制造亦極困難,至于內銷高級綠茶,則又采摘大嫩。2. 手續(xù)粗暴:既傷芽葉
,復窒生機。3. 留蓄不當:何者可采
,何者須留,端視采勢而定,我國多留P而不留F,殊傷樹勢。4. 不知保護:采摘時遇有較高枝干
,用力拉下,踏壓地上,生葉投入籃內,亦盡量壓緊,甚至混人夾雜物,毫不知加以保護茲將各種綠茶之特殊采摘法略述如下:
1. 眉茶:采摘時期應以發(fā)生一芽四葉而采其一芽二葉為最適宜
2. 珠茶:采摘時期以發(fā)生一芽三四葉而采其一芽二葉為宜
,五葉以上則不易卷成圓形,勢必加糊以補救之,品質等而下之矣。3. 松蘿茶:采時須嫩,且須揀去枝梗老葉
,又須丟尖與柄,以免易焦。4. 龍井:每年僅采二次
,即明前與雨前是也,選采其一芽或一芽一葉者,用姆指與食指掐緊,任其自然脫落,忌用指甲刻摘或久握手中。5. 瓜片:采一芽三葉而將其梗芽及各種葉分別摘下
,分別制造。6. 白毫銀針:清明后選茶芽具筆尖形者而采之
,余則留待,每三五日采摘一次,芽稍粗放,即不復采,或采一旗一槍,攜歸去葉取芽。7. 玉露:當芽茁生2-3片新葉時
,探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a/354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上一篇:
經歷沉浮生命才能散發(fā)芬芳
下一篇:
菊花茶健康寶典
、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png" alt="明、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