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茶葉的最早起源
,茶圣陸羽的著作《茶經(jīng)》有云:“茶之為飲九日山僧院
,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
,誰解助茶香
。由此看來,古人認(rèn)為茶的知音似乎比酒的知音在整體層次上更高雅一些
,以茶修身,以茶養(yǎng)性,以茶交友,以茶論道,追求的是“燈一盞,點暖四壁;茶半壺,染馨八方?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钡某痪辰?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說來汗顏,第一次見到正宗的太平猴魁還是上山工作以后
。朵朵茶葉都是魁偉挺直、蒼綠圓潤,泡在玻璃杯中,真正有“刀槍云集,龍飛鳳舞”的特色,令人頓生驚艷。而茶名中單一個“魁”字所透露的隱隱霸氣則一直縈繞著我,聽聞今年猴魁茶已經(jīng)開園采摘,便決定前往探幽。太平猴魁主要產(chǎn)地在黃山區(qū)新明鄉(xiāng)的猴坑、猴崗
、顏家三個自然村,海拔都在300米以上,并需跋山涉水,交通很不便利。天蒙蒙亮,我們便驅(qū)車前往新明鄉(xiāng),沿途蒼綠疊翠,小橋流水,一派田園風(fēng)光景致,處處皆可入詩。距離碼頭幾百米處的一座亭子
。據(jù)說當(dāng)年周恩來總理親自到皖南調(diào)解葉挺和項英之間矛盾時曾在此小憩,后經(jīng)重新修復(fù),現(xiàn)已成了堆放建筑材料的場所。到達(dá)碼頭時間雖然尚早,已然十分熱鬧
,有成群結(jié)對的從猴坑歸來的采茶人,也有去當(dāng)?shù)刭I茶的客商,還有如我們這般慕名前往的游人。打聽過后才知道此河叫藍(lán)水河,是太平湖的上游,河流兩岸幽深秀麗,峰巒奇形怪狀,由于山高谷深,濕氣便沿著山坡冉冉上升化作云海不知什么時候耳邊風(fēng)呼嘯的聲音終于停止
我們走訪了猴坑的幾戶茶農(nóng)
“太平猴魁”究竟何以得名?民間也有好幾個版本
太平猴魁的采摘也是特別講究的
看茶農(nóng)制茶的過程于我來說也是一種新奇的感受
第一道:揀尖。按一芽兩葉初展的標(biāo)準(zhǔn)一朵一朵進(jìn)行挑選
第二道:攤放
第三道:殺青
第四道:整形。將殺青葉一枝枝理平理直在篩網(wǎng)上
,茶葉不相互折疊、不彎曲、不粘靠,上下篩網(wǎng)夾好后,用木滾輕輕滾壓,以葉片平伏挺直即可。過度重壓,壓破嫩莖和芽葉,會造成茶葉汁水流失,影響猴魁茶的品質(zhì)。做形要輕。第五道:烘焙
。分頭烘、二烘、三烘三次烘干。頭烘:頭烘要用放一面篩網(wǎng)的烘箱
,火溫要高100℃左右,手貼篩網(wǎng)有燙手感覺二烘:火溫低于頭烘,約70℃,每烘投葉半斤至八兩
三烘(打足火):三烘是最后一次烘干處理。為了提高干茶的香氣
,“打足火”一定要用烘籠烘焙。烘籠溫度為80-90℃左右,較頭烘低、二烘高。每烘茶葉約1斤半,翻烘4—5次,翻烘時切記按壓,歷時20分鐘左右,至茶葉足干、手捻茶葉成粉末時即可起烘,并趁熱裝入鐵桶內(nèi),搖平按緊,待冷卻后蓋蓋,密封貯存。“能以一葉之輕
,牽眾生之口者,唯茶是也”。在品嘗過茶農(nóng)為我們泡制的地道的猴魁茶后,方悟出此話的真諦。茶香高爽持久,回味甘甜,前人曾總結(jié)為:“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用后,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于齒頰之間此外
,沖泡猴魁茶也是有技巧的,茶農(nóng)告訴我,要沖出一杯“秀色可餐”的猴魁茶要注意三點要領(lǐng):一理茶。每杯取5—10克的茶葉,以根部朝下葉尖朝上的方向理順放入玻璃杯中。二潤茶。以80℃左右的開水沿杯壁緩緩倒入杯中至茶葉被完全浸沒。三續(xù)水。待茶葉吸收充足的水分后續(xù)水至八分滿即可。按此種方法沖泡的茶葉片片亭亭玉立、舒放成朵、茶湯清綠,即使看著也是一種視覺的享受。猴坑產(chǎn)茶區(qū)植被茂盛
,森林覆蓋率達(dá)90%以上,主要為常綠闊葉林和竹林,茶園呈塊狀分布其間,身在山中,似乎能聞得到空氣中那股彌漫的茶香,心想此時若能再見到身穿青花斜襟衫、帶著頭巾、身背竹簍的采茶女那該就是一幅靈動的山水畫了。但此時的猴坑已不再是過去的猴坑,當(dāng)?shù)夭柁r(nóng)如今只負(fù)責(zé)茶園的管理和茶葉的銷售,采茶和制茶都從外地雇人來完成。得天獨厚的資源給當(dāng)?shù)氐霓r(nóng)民帶來富裕的生活,家家戶戶蓋起了高大的樓房,但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規(guī)劃,污水排放給當(dāng)?shù)丨h(huán)境帶來的影響可能是今后要面對的問題。離開猴坑
,循著來時的足跡,淡淡的茶香漸離漸遠(yuǎn)不羨黃金罍(léi),
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
不羨暮登臺
惟羨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來
的確,在喧囂繁雜的紅塵中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a/400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開發(fā)柿葉茶前景可觀
下一篇:
美通社在深圳舉行媒體茶話會
、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png" alt="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