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Camelliaoleifera)為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又名茶子樹
目前生產上廣泛應用的大多是人工選育的無性系
1有性生殖過程的研究
1.1花藥的結構
、小孢子發(fā)生和花粉的發(fā)育油茶的花藥壁分為4層,由表及里依次為表皮層
、纖維層、中層和絨氈層L7],其中絨氈層對小孢子和花粉的發(fā)育有重要意義,主要是因為它分泌胼胝質酶使小孢子分離,合成識別蛋白釋放到花粉外壁,絨氈層的降解產物可作為花粉合成DNA、RNA、蛋白質和淀粉的原料。小孢子形成時,絨氈層開始解體,花粉粒成熟時只剩殘跡,屬腺質絨氈層1.2大孢子體的發(fā)生和雌配子體的形成
油茶胚囊和卵器的研究,遠比精子的探討更為困難和復雜
1.3受精過程
當花粉粒傳到柱頭上后,即為柱頭液粘附
1.4胚和胚乳的發(fā)育
油茶胚的發(fā)育是從合子細胞分裂開始的
1.5果實及種子的發(fā)育
未受精的子房在花后一周內陸續(xù)脫落,受精的子房鱗片脫落
,在宿存花瓣的保護下渡過冬季,逐漸發(fā)育為蒴果,子房形成果皮,胚珠形成種子,每個子房室內雖有胚珠多數,但最后每室只有1~6個胚珠形成種子。陳永忠等對油茶主要良種的標定植株進行了果實生長和含油量分析研究2種問雜交親和性的研究
種間雜交親和性的研究
3生殖工程的研究
目前,油茶生殖工程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
,僅限于油茶離體器官操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4結語
油茶生殖生物學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目前研究重點只是在單純的形態(tài)描述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同時,在油茶生殖生物學的研究中,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在油茶有性生殖研究過程中,油茶精卵結合的動態(tài)研究,可為油茶細胞融合奠定基礎;油茶種間雜交親和性的研究,進一步為油茶雜交育種提供理論依據;在油茶生殖工程中,攻克花藥培養(yǎng)的瓶頸--建立雄核發(fā)育體系,可為油茶培育新品種的一條重要途徑。隨著對這些問題的深入了解和認識,對油茶有性生殖過程(傳粉、受精和胚胎發(fā)生等)的完全控制將會成為現實,這必將會使油茶豐產栽培和育種工作更緊密地朝著人類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完成機構: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經濟林育種與栽培國家林業(yè)局重點實驗室,湖南長沙410004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a/418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葉功效的歷史記錄
下一篇: 茶飲習慣是如何發(fā)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