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茶常識

    茶小卷葉蛾性信息素

    茶百科 2023-11-23 04:47:14

    茶小卷葉蛾性信息素

    小卷葉蛾性信息素[Teasmallleafrollersexphe-romone]茶小卷葉蛾雌蟲分泌的性信息素化合物

    。已確定其化學組成包括5種化合物
    。用人工合成并混合的這5種組分在田間條件下引誘雄蛾的效果優(yōu)于活雌蛾
    。每公頃設置100-200個誘集器,防治效果優(yōu)于化學防治
    。其設置方便,不污染環(huán)境,對天敵無殺傷力
    ,且成本低于化學防治

    銀杏超小卷葉蛾是怎么一回事

    銀杏超小卷葉蛾(Pammene sp.)由幼蟲潛食短枝端部或當年生長枝,致使枝條枯死

    、降低產(chǎn)量。據(jù)調查
    ,江蘇省吳縣
    ,銀杏超小卷葉蛾的株危害率高達100%
    ;浙江省大部分銀杏產(chǎn)區(qū)的株危害率也高達80%—90%。蟲害嚴重時,會引起嚴重落果
    ,被害枝次年不再萌發(fā)
    ,以至影響到銀杏多年的產(chǎn)量。主要分布于江蘇南部
    、安徽南部及其以南的各主要銀杏產(chǎn)區(qū)

    (一)形態(tài)特征

    成蟲

    翅展約12毫米

    ,體黑色,頭部淡灰褐色
    ,腹部黃褐色
    。下唇須向上伸展
    ,灰褐色,第三節(jié)很短
    。前翅黑褐色
    ,中部有深色印影紋;前緣自中部至頂角有7組較明顯的白色溝狀紋,后緣中部有一白色指狀紋
    ;翅基部有稍模糊的4組白色溝狀紋
    。肛紋明顯
    ,黑色4條,緣毛暗黑色
    。后翅前緣色淺
    ,外圍褐色
    。雌性外生殖器的產(chǎn)卵瓣略成棱形,兩端較窄
    ;囊突二枚,呈粗齒狀
    。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長形,中間具頸部

    扁平

    ,橢圓形
    ,表面光滑
    。初產(chǎn)卵枯黃色
    ,兩天后
    ,中間出現(xiàn)紅色不規(guī)則的環(huán)狀紋,少數(shù)一端斷缺或兩端斷缺而成兩條紅色條斑紋
    ,紋緣不整齊,其他部分乳白色
    ,4天后,除紅色環(huán)紋外
    ,全卵呈淡綠色。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11—12毫米

    ,灰白或淡灰色
    ;頭部前胸背板及臀板均為黑褐色,有時色澤較淺呈黃褐色
    。各節(jié)背板有黑色毛斑2對
    ,各節(jié)氣門上線和下線具黑色毛斑1個
    ,臀節(jié)有刺5—7根。

    長5—7毫米

    ,黃色
    ,羽化前呈黑褐色
    ,復眼黑色
    。腹節(jié)第一節(jié)光滑,第二節(jié)后緣有一列細刺
    ,第三與第六節(jié)除后緣有一列細刺外,前緣還有一列較粗的刺
    ,第十節(jié)僅于后緣有一列特別粗大的刺。腹部末端有8根細弱的臀棘
    ,成半環(huán)狀排列于肛周。

    (二)生活史及生活習性

    一年一代

    ,以蛹越冬
    。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中旬為成蟲羽化期
    ,4月中旬至5月上旬為卵期,4月下旬至6月下旬為幼蟲危害期
    ,7月后幼蟲呈滯育狀態(tài)
    ,11月中旬化蛹

    幼蟲一般于樹干中、下部樹皮中作蛹室結薄繭化蛹

    。蛹室長約9—12毫米
    ,寬約2毫米
    。一般位于樹表皮下約2—3毫米深處
    。羽化時
    ,蛹蠕動鉆向孔口
    ,半露于孔外
    ,很容易辨認。

    成蟲白天活動

    ,以9—15時最為活躍,常作短距離飛行
    ,善爬行
    。交尾時間為中午至傍晚
    ,以中午為主。交尾持續(xù)時間約10小時。交尾后棲伏于樹干上
    、下部粗皮凹陷處
    ,易捕捉。成蟲需吸食糖液
    、花蜜等作補充營養(yǎng)。一般交尾兩天后產(chǎn)卵
    ,3—4天內可產(chǎn)卵95粒左右。成蟲壽命約13天
    ,最長23天。性比平衡
    ,趨光性弱。晚間靜伏于樹干

    卵單粒散生

    ,一根1—2年生的小枝上可產(chǎn)卵2—4粒。孵化前10小時,卵中間的紅色斑紋開始擴散
    ,最后消失
    ,全卵成暗黃色,并出現(xiàn)黑色頭殼
    。卵期約8天
    ,孵化率平均為80%

    初孵幼蟲體長1.3毫米,行動活潑

    ,爬行迅速
    ,能吐絲織薄網(wǎng)
    ,多潛伏于短枝凹處取食。1—2天后
    ,即蛀孔鉆入枝內。一般自葉柄基部或葉柄與短枝間蛀孔鉆入
    。也有的從長枝的基部或基部到中部之間的部位蛀入
    。蟲道長達20—50毫米
    。能轉主危害
    。一般每條幼蟲可危害短枝2根
    。危害盛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
    。幼蟲危害枝條約25天后即轉向枯葉,并卷葉靜棲
    。有的還會在夜間外出取食葉肉,但食量不大
    ,每次約1.5平方厘米
    。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老熟幼蟲轉向枯葉的盛期

    幼蟲在枯葉內共停留14天左右

    ,然后再爬回樹干,并蛀入樹皮
    ,形成光滑孔道后
    ,又會調轉方向
    ,以木屑及絲網(wǎng)封住孔口
    。約于11月中旬
    ,在洞內作薄繭化蛹越冬。

    蟲害發(fā)生與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關系密切

    。樹勢差的老齡樹
    ,容易受害。因為超小卷葉蛾喜光怕蔭,所以
    ,林緣危害較林內嚴重
    。幼蟲滯育期的干旱,即6—7月份的干旱
    ,不利于該蟲的生存。年平均溫度低于14℃的蘇北
    、山東、河北
    、遼寧等地,都沒有見到超小卷葉蛾的危害
    。有該蟲危害的地方,蟲口密度也隨著緯度和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三)防治方法

    1)清除受害枝

    每年4月底至6月上旬,見到明顯枯萎的枝條時

    ,應當及時剪除
    ,并集中燒毀
    ,以殺滅幼蟲并減少超小卷葉蛾的轉主危害

    2)樹干涂白

    樹干涂白,具有殺滅樹皮內的滯育幼蟲和即將羽化的蛹的作用

    。3月份
    ,用加有敵敵畏乳劑的涂白液刷樹干
    ,防止越冬蛹的羽化的效果可達100%;7月份用同祥的涂白液刷樹干
    ,則可以有效地殺滅滯育幼蟲
    。樹干涂白液的具體配方是:生石灰5公斤
    ,敵敵畏乳劑100克,食鹽1公斤加清水19公斤
    。將上述材料混合后,經(jīng)過充分攪拌
    ,即可用于涂白

    3)藥劑防治

    4月份噴施加水800倍的敵敵畏液

    ,可以殺滅初孵幼蟲
    。可以利用銀杏樹皮易于滲透油劑的特點
    ,于6月底當大部分幼蟲已經(jīng)蛀入樹皮時
    ,噴施油霧劑,也可以殺滅其幼蟲。油霧劑的配方是:敵敵畏原液4份
    ,六六六高丙體1份
    ,鄰二氯苯5份,柴油10份。

    防治茶葉螨蟲
    、小綠葉蟬
    、尺蠖

    一、 無公害茶葉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茶樹是多年生植物

    ,在各類茶園中有較穩(wěn)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不僅病蟲種類發(fā)生多
    ,而且害蟲天敵種類繁多量也較大,以及對茶葉衛(wèi)生標準的要求
    ,因此
    ,在無公害茶葉病蟲害防治措施上
    ,應堅持以農(nóng)業(yè)防治
    ,大力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加強 病蟲害預測預報
    ,科學施藥的“預防為主
    ,綜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主要病蟲的發(fā)生和減少對天敵的殺傷,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蟲危害所造成的產(chǎn)量損失
    ,確保無公害茶葉安全生產(chǎn)


    1、加強農(nóng)業(yè)防治
    。從改善茶園環(huán)境
    ,發(fā)揮生態(tài)調控力入手
    ,創(chuàng)造有利于茶樹生長和天敵繁殖而不利于病蟲發(fā)生危害的條件。

    1.1推廣健身栽培技術
    。新建茶園應選擇適宜種茶的土壤(PH4.5-5.6);播種前徹底清除荒地上帶菌的死樹根
    、樹枝及雜草以減少病蟲源;并進行深耕
    、施足經(jīng)腐熟的有機肥
    ,增強茶樹抗病力
    ;選用抗病品種(如湄茶419,湄502
    ,601等)和無病苗木
    ,經(jīng)觀察“419”和“502”品種既抗牡蠣盾蚧和抗茶餅?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徊シN前用1%硫酸液銅浸種24小時左右進行消毒滅菌
    ;適當提高種植密度


    1.2適時修剪,翻耕除草
    ,合理施肥
    。各類茶園在秋茶采摘后應對茶園進行全面修剪
    ,清除病蟲枝葉,并選用45%晶體石硫合劑(150-200倍)(或波美0.3-0.5度石硫合劑)或半量式波爾多液(75000ml667∕m2)或30%機油電硫微乳劑(強力殺蚧)1000倍等藥劑噴霧封園
    ,降低病蟲越冬基數(shù);秋冬季對茶園進行翻耕
    ,培土和施肥
    ,通過翻耕,將在土表和落葉層中越冬的害蟲(如象甲
    、蠐螬等)暴露地表致死,減少翌年蟲口密度
    ;推廣平衡施肥技術
    ,提倡重施底肥和冬肥防止偏施氮肥,每667 m2施足底肥1500-2000kg(經(jīng)腐熟后的有機肥)和冬肥(或開園肥)100kg(以茶葉專用N.P.K復混肥)
    ,適時施用封園肥(9月
    ,以餅肥為主),追肥每次純氮不超過15 kg
    ,減少氮肥施用量
    ,可降低茶樹中氨基酸比例
    ,不利于蚜蟲、蚧類和螨類發(fā)生
    ,從3月-4月采收茶葉開始,每采茶一次應及時噴施1‰尿素加1‰磷酸二氫鉀加1.8%愛多收水劑500倍液進行葉面噴灑
    。保持茶樹營養(yǎng)平衡
    ,促進茶芽早生快發(fā)
    ,提高產(chǎn)量和抗病蟲能力。

    1.3 適當修剪
    ,分批采摘
    ,減少病蟲危害
    。應因地制宜做好茶樹的輕剪、重修和臺刈等修剪工作
    ,通過修剪
    ,可清除在干上進行越冬危害的長白蚧、茶牡蠣蚧
    、角蠟蚧
    、龜蠟蚧
    、紅蠟蚧等多種害蟲,對修剪下來的病蟲枝應先集中在茶園附近的背面低洼地
    ,待若蟲(如長白蚧)大量卵孵化時再進行燒毀,使寄生蜂(如紅蠟蚧扁角跳小蜂、姬小蜂等)能夠飛回茶園控制害蟲的危害
    。同時,根據(jù)一些害蟲聚集的趨綠性
    、趨嫩性和產(chǎn)卵習性,采取分批采茶
    ,可采下小綠葉蟬、茶黃薊馬等蟲卵和若蟲
    ,降低蟲口密度
    ,還可減少茶蚜,角盲蝽的食料
    ,均起到減輕蟲害發(fā)生。

    2
    、保護利用天敵,推廣生物防治技術
    。由于茶園具有較穩(wěn)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茶樹害蟲天敵資源也相當豐富
    。全國已記載茶樹害蟲天敵有500多種,據(jù)貴州省茶科所在我市茶場和省內各地茶園調查
    ,已鑒定的天敵種類達320多種
    ,分10目
    ,56科。如茶園中寄生性天敵約100種
    ,其中姬蜂科40多種,繭蜂科17種
    、小蜂科22種
    ,細蜂科3種
    ,青蜂科1種
    ,泥蜂科15種,寄生蠅科10種
    ;捕食性天敵164種,其中胡蜂科4種
    ,瓢蟲拉54種
    ,步甲科14種,草蛉科4種
    ,蜻蜓類14種
    ,食蚜蠅科10種
    ,食蚜科3種,螳螂科4種
    ,蠳螋類6種
    ,獵蝽科10種
    ,虻蝽科5種,以及蜘蛛類50種
    。病原微生物能引起部分茶樹害蟲致病死亡
    ,目前
    ,國內已有20余種微生物(如蘇云金桿菌、白僵菌
    、蚜霉
    、韋白蟲座孢菌
    、座殼孢菌等)在防治茶樹病蟲害中獲得成功
    ,田間防治率達70%
    ,持效至少3年,并從40余種茶樹害蟲上分離到63種昆蟲病毒
    ,其中核型多角體病毒38種,顆粒病毒17種
    ,質型多角體病毒5種,非包涵病毒3種
    ,茶尺蠖NPV病毒
    、茶毛蟲NPV病毒也大規(guī)模應用于生產(chǎn)
    。據(jù)試驗,植物源農(nóng)藥苦參素防治茶尺蠖
    、茶麗紋象甲
    、假眼小綠葉蟬等表現(xiàn)速效性強
    ,防效好。應用寄生性昆蟲天敵如赤眼蜂和黑卵蜂寄生茶小卷葉蛾
    、茶毛蟲的卵
    ,絨繭蜂寄生茶尺蠖和茶細蛾幼蟲的寄生率達70%
    ;另外,利用多種捕食性天敵
    ,包括瓢蟲、草蛉
    、蜘蛛
    、捕食螨對各種蚧類
    、茶蚜、小綠葉蟬及茶葉螨均起著重要自然調控效果
    。在茶樹病害生防上
    ,除了應用抗生素防治茶餅病外
    ,可利用土壤中抗生素來抑制病毒病
    。我市茶區(qū)以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云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
    、茶茸毒蛾病毒
    、大茸毒蛾病毒
    、大蓑蛾病毒
    、茶蓑蛾病毒為主。豐富的天敵資源為開展茶樹病蟲生物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據(jù)


    保護利用天敵,推廣生物防治技術
    ,對控制茶樹病蟲效果好
    ,既經(jīng)濟,又不污染環(huán)境
    ,對茶葉生產(chǎn)安全,應大力推廣應用


    在保護利用天敵資源的措施上
    ,應采取適當提高茶樹種植密度和在茶園周圍種植闊葉樹(如油桐樹等)給天敵提供良好的越冬場所;要選擇高效
    、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
    ,大力推廣植物源農(nóng)藥和微生物農(nóng)藥和在天敵隱蔽期噴藥
    ,以及防治病蟲時采取挑治
    、蓬面噴灑等方法減少對天敵的殺傷作用


    3
    、科學使用農(nóng)藥防治茶樹病蟲
    。對茶樹病蟲害的化學防治措施中
    ,不僅要根據(jù)不同病蟲害發(fā)生為害特性,提高防治效果
    ,同時應考慮盡量減少對害蟲天敵的殺傷作用和茶葉產(chǎn)品對人的安全性。因此
    ,在無公害茶葉病蟲害防治中科學使用農(nóng)藥十分重要
    ,其主要技術是:

    3.1 推廣高效
    、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
    。在農(nóng)藥使用品種上
    ,首先要禁止使用國家已規(guī)定的DDT
    、六六六、三氯殺螨醇
    、氰戊菊酯
    、甲氰菊酯(滅掃利)
    、優(yōu)樂得(撲虱靈)、乙酰甲胺磷
    、五氯酚鈉
    、順式氰戊菊酯(來福靈)及其復配藥
    、三唑磷等農(nóng)藥品種,因為這些農(nóng)藥品種是歐盟國家茶葉農(nóng)殘必檢項目
    ,必須禁止使用。同時應大力推廣白僵菌制劑
    、B.T制劑
    、茶尺蠖病毒制劑
    、茶毛蟲病毒制劑、粉虱真菌制劑等微生物農(nóng)藥和魚藤酮
    、苦參堿等植物源農(nóng)藥
    ,以及阿維菌素、吡蟲啉、天王星等高效
    、低毒
    、低殘留農(nóng)藥
    ,達到降低茶葉產(chǎn)品的農(nóng)藥殘留量,減少對害蟲天敵的殺傷和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


    3.2堅持采摘間歇期及時施藥防治
    。在茶葉采摘間歇期特別要加強對刺吸類害蟲的防治
    ,如假眼小綠葉蟬、黑刺粉虱
    、茶橙癭螨、蚜蟲
    、介殼蟲類、綠盲蝽
    、茶薊馬等害蟲,這類害蟲發(fā)生隱蔽
    、蟲體小、世代重疊
    、繁殖速度快,對茶樹危害性大
    ,嚴重影響茶葉優(yōu)質高產(chǎn)
    。因此
    ,凡小綠葉蟬夏茶期蟲量達15—20頭/葉,茶橙癭螨蟲量20頭/葉(或螨葉率達50-70%)
    、茶有蚜枝率達10%左右(或平均蚜量1500頭/百葉
    、茶黃薊馬百梢蟲量達100頭,介殼蟲若蟲量150頭/百葉
    。以上的茶園就應在茶葉采摘間歇期施藥應急防治(防治方法見表一)


    3.3 狠抓秋末期封園施藥防治
    。每年的11月至翌年3月是茶樹的非生產(chǎn)季節(jié),此時期是多種害蟲的越冬期
    ,對環(huán)境抗性差
    ,是用藥防治的最好時期
    ,可在秋末冬初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劑
    、或30%機油
    、石硫微乳油(強力殺蚧)1000倍噴霧封園,對害蟲種類多
    ,發(fā)生量大的茶園
    ,先用2.5%聯(lián)苯菊酯(天王星)乳油20-25毫升加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35g/畝兌水50-75公斤噴霧
    ,5-7天再封園,以壓低冬前蟲口基數(shù)
    ,減少次年害蟲發(fā)生程度


    3.4加強病蟲預測預報
    ,提高施藥技術水平。針對茶樹病蟲發(fā)生危害
    ,應加強茶園病蟲調查,及時發(fā)布病蟲情報
    ,加強對當?shù)夭鑸@主要病蟲防治,對達到防治指標的茶園才施藥
    ,嚴格控制農(nóng)藥使用次數(shù)
    ,農(nóng)藥使用濃度和安全間隔期施藥(參考表一)以及在天敵隱蔽期采取掃茶蓬面施藥方法
    ,通過以上措施,達到對茶葉安全生產(chǎn)
    ,保護天敵和提高防效的目的。

    4
    、物理和機械防治
    ,應用各種物理因素和機械設備防治茶樹害蟲
    。利用茶籽象甲
    、細綠金龜甲、茶角胸葉甲等害蟲的群集性和假死性
    ,采取人工捕殺或震落捕殺成蟲的辦法
    ,即震拍茶叢
    ,并用塑料薄膜鋪于地面承接落地成蟲,再集中燒毀
    ;利用茶銀尺蠖
    ,茶葉夜蛾,茶鹿蛾及銅綠金龜甲等害蟲的趨光性
    ,在成蟲盛發(fā)期利用燈光(如振頻式誘蟲燈)進行誘殺,可減少下一代幼(若)蟲發(fā)生量,從而減輕危害

    如何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蘋小卷葉蛾

    蘋果蘋小卷葉蛾的防治方法:
    冬春刮除老皮

    、翹皮及梨潛皮蛾幼蟲為害的爆皮。春季結合疏花疏果
    ,摘除蟲苞。蘋果樹萌芽前
    ,用藥劑涂抹剪口可減少越冬蟲量。果樹萌芽初期
    ,越冬幼蟲出蓄前用50%敵敵畏乳油200倍液
    、90%晶體敵百蟲200-300倍液涂抹剪鋸口等幼蟲越冬部位
    ,可殺死大部分幼蟲

    越冬幼蟲出蓄盛期及第1代卵孵化盛期,可用下列藥劑防治: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
    ;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40%氧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
    ;25%唑硫磷乳油1000-1200倍液
    ;45%殺螟硫磷乳油900-1500倍液;28%蟲酰膦毒死蜱懸浮劑1700-2400液
    ;48%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
    ;20%甲氰菊酯乳油200液
    ;20%氰戊菊酯乳油l000-1500倍液;9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1200-1500倍液
    ;50%二溴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丁苯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
    ;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00-1500液
    ;75%硫雙威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
    ;18%殺蟲雙水劑500-800倍液;90%殺蟲環(huán)可溶性粉劑600-1000倍液
    ;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5%順式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
    ;25%滅幼脲懸浮劑1500-2000倍液;20%蟲酰肼懸浮劑1500-2000倍液
    ;20%殺鈴脲懸浮劑5000-6000倍液;5%氟鈴脲乳油1000-2000倍液
    ;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2400-3000倍液
    ;5%氟蟲脲乳油500-800倍液
    ;5%虱螨脲乳油1000-2000倍勻噴霧。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a/431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云南白族三道茶介紹
    云南白族三道茶去過云南的人都會聽說白族的三道茶
    ,而較為正宗的三道茶
    ,則需要深入云南大理,去白族聚居的鄉(xiāng)鎮(zhèn)
    ,才能體會到
    幾種在夏天祛濕的飲茶方法(堅決不冷飲)
    夏季雨量充沛
    ,南方地區(qū)天氣比較潮濕,所以人們比較容易濕氣重
    ,尤其容易得濕熱證或形成濕熱體質
    懷孕能喝綠茶嗎
    懷孕能喝綠茶嗎孕婦可以喝點淡淡的綠茶,不宜過濃
    ,適量就好,孕婦還是要謹慎為好
    。孕婦喝什么茶好:1、薄荷茶
    ;薄荷茶是一種應對孕婦過激妊娠反應而專門制作的準媽媽保健茶
    實木茶盤怎么保養(yǎng)
    實木茶盤怎么保養(yǎng)茶盤一般用來放置茶杯茶壺的東西
    ,但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經(jīng)常接觸水
    、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
    明代官窯明代采取“官辦民燒”的形式
    ,開始有官廠,專燒進貢的瓷器
    。如在景德鎮(zhèn)設御器廠,也稱景德鎮(zhèn)御窯廠
    ,特派廠官
    ,經(jīng)費出自地方
    ,編役人夫,設窯達五十幾座
    為什么玫瑰花茶泡了就白了
    為什么玫瑰花茶泡了就白了玫瑰花本身含有花青素
    ,水泡過之后花是會變白,但是玫瑰花茶泡了較長時間以后才會變白的
    ,不可能一泡就變白。如果一泡就變白
    ,有可能是買到了假貨。玫瑰花茶的沖泡方法:1
    冬天喝什么茶更養(yǎng)生
    冬天,天寒地凍
    、萬物蟄伏
    、寒邪襲人,人體生理功能減退,中醫(yī)認為:“時屆寒冬,萬物生機閉藏,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于抑制狀態(tài)”
    ,那么冬天喝什么茶更養(yǎng)生呢
    ?1
    老舍茶館一碗老茶品味北京
    老舍茶館一碗老茶品味北京轉天安門累了吧?逛大柵欄乏了吧?那就老舍茶館坐坐吧
    。順著前門往西
    ,轉過街角
    ,就會看見一棟古色古香、有一對金龍飛舞的老北京建筑
    ,那就是有著講不完的故事的“老舍茶館”。到了北京
    鑒別安溪鐵觀音
    鑒別精品鐵觀音是一項高深的學問
    ,安溪著名茶師和老茶民觀形聞香即可鑒別茶葉優(yōu)劣,高者能品斷是茶產(chǎn)何地何村
    ,幾年生茶樹
    ,特點突出者還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師之手。外行人品飲鐵觀音可從“觀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