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名家-吳云根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mso-bidi-language:#0400;}吳云根(1892-1969年)
,字芝萊
,宜興蜀山人。14歲拜清末紫砂名家汪春榮(生義)為師
,與壺藝大師朱可心、壺藝名家汪寶根為同門師兄弟
。1915年
,吳云根與李寶珍、楊阿時
、江案卿遠(yuǎn)赴山西平定陶廠任技師,為宜興紫砂推向全國做出過貢獻(xiàn)
。1929年吳云根任中央大學(xué)陶瓷科技師。20世紀(jì)30年代
,任宜興中學(xué)窯業(yè)科技師
。建國后
,任蜀山陶業(yè)合作社五六屆技術(shù)輔導(dǎo)員
,為1956年底江蘇省政府任命的七大紫砂名藝人之一
。其最杰出的弟子呂堯臣現(xiàn)為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
,吳震為江蘇省工藝美術(shù)名人
,何挺初
、葛明仙、程輝等弟子皆為高級工藝師
。
此壺為龔樂天所藏吳云根一生待人謙和大度,德藝俱佳
。壺藝大師朱可心是吳云根的師弟
,民國初年
,朱可心剛出師不久,而吳云根已是應(yīng)聘技師了
。吳云根對朱可心多方推薦、處處提攜的感人故事
,在紫砂界傳為佳話
。吳云根一生作風(fēng)樸實穩(wěn)重,技藝高超
,其紫砂作品構(gòu)思奇妙,享有"出神入化"的美譽
。傳器以竹子
、提梁和瓜形壺為主
,多以雙色泥料來表現(xiàn)主題
。作品多次被選送到國內(nèi)外參展。吳云根的傳器有20 世紀(jì)30年代制作的《雙色扁柿壺》
、40年代制作的《綠泥線云壺》、50年代制作的《雙色竹段壺》
、《觚菱提梁壺》、《竹節(jié)提梁壺》
、 《線扁》等
。
歷代紫砂壺名家名錄
(一)明朝時期的主要壺藝家:?
金沙寺僧
、供春
、董翰
、趙梁
、元暢、時朋
、李茂林、時大彬
、李仲芳
、徐友泉
、歐正春
、邵文金
、邵文銀
、邵蓋、蔣伯?
。
陳用卿
、陳信卿、閔魯生
、陳仲美、陳光甫
、沈君用、周后
、邵二孫
、陳俊卿
、周季山
、陳和之、陳挺生
、承云從、沈君盛
、沈子澈、陳辰
、徐令音
、項真、陳六如
、陳正明、邵亨裕
、惠孟臣、徐次京
、鄭寧候
。
(二)?清代主要壺藝家:?
陳鳴遠(yuǎn)
、許晉候
、陳隱龍、項圣思
、陳漢文
、徐飛龍
、華風(fēng)翔、蔡乾元
、惠逸公
、錦春
、邵元祥
、彭君實
、蔣志雯
、史萬全、史繼長
、邵蘭孫、周候祥
、楊友蘭
。
楊繼元、王南林
、邵德罄
、邵玉亭、邵基祖
、楊懷仁
、陳文居、陳文柏
、葛子厚
、潘虔榮、于廷
、潘大和
、楊季初、張懷仁
、陳滋偉
、陳殷尚、邵裕亭
、范章恩。
邵旭茂
、邵友蘭
、邵友廷、潘緘雄
、陳曼生
、楊彭年
、楊葆年
、楊風(fēng)年、邵二泉
、邵恒昌、錢弘文
、徐溫庭、蔣良玉
、楊履曾
、陳綬馥
、薛懷
、邵景南、陳壽福
。
蔣德休、吳月亭
、陳覲候、朱石梅
、陳蔭千
、瞿應(yīng)紹、鄧奎
、申錫
、邵大亨、邵形龍
、何心舟、梅調(diào)鼎
、華禎祥、華君德
、許升候
、潘沂寶、邵正來
、潘仕成
。
史維高
、魏孟民、王元美
、吳芷來、陳用鄉(xiāng)
、胡耀庭
、邵柏原
、路袞補
、陳文敘、蕉雪子
、吳阿昆、周永福
、于子良
、馮彩霞
、黃玉麟
、余生
、趙松亭
、金士恒、吳阿根
。
蔣裕泰、陳光明
、程壽珍、陳懋生
、潘志茂
、王東石
、王勝長
、邵俊根、邵赦大、邵友廷
、邵湘甫、邵云甫
、沈瑞田、陳伯亭
、陳研卿
、盧蘭芳
、邵維新
、俞國良、邵云如
、韓泰、江案清
、蔣萬豐、王玉林
、范鼎甫
。
(三)?民國時期的壺藝家:?
李寶珍
、吳虎根
、楊蓮生、蔣燕亭
、范大生、程金壽
、光裕
、馮桂林
、汪寶根
、陳少亭
、王玉仙
、吳純耿、沈孝鹿
、邵陸大
、范勤芬、劉福兆
、江祖臣、金阿壽
、汪生義
、范臣甫
、裴石民
、顧景舟
。
(四)?當(dāng)代著名壺藝家:?
王寅春
、王石耕
、丁洪順、王福君
、王振國
、王生娣
、王秀芝
、毛國強
、葉惠毓
、許燕春、劉惠大
、劉風(fēng)英、劉建平
、呂堯臣
、朱復(fù)
、任淦庭
、朱可心
、汪寅仙
、沈遽華、沈漢生
、李昌鴻
、李碧芳、李美金
、李正華、李慧芳
、束風(fēng)英
、吳云根
。
吳亞亦
、吳群祥
、吳鳴
、陳珍慶、陳福淵
、陳鋼、陳國良
、陳進(jìn)海、陸巧英
、?陸文霞
、何道洪、何挺初
、邵新和、張紅華
、張鎖坤、張守智
、房玉蘭
、范永良
。
范若君
、范其華、范早大
、周桂珍、周尊嚴(yán)
、周定芳
、季益順、施福生
、施小馬
、?施秀春、趙洪生
、胡永成、咸仲英
、高海庚
、高洪英
、高建芳
、高振宇
。
凌錫茍
、夏俊偉
、顧紹培
、顧惠君、徐漢棠
、徐達(dá)明
、徐建國、徐維明
、徐元明
、徐雪娟、?徐瑞平
、曹婉芬
、曹亞麟、謝曼倫
、蔣蓉
、蔣小彥
、儲立文
、潭泉海、潘持平
、潘春芳
、鮑志強、鮑仲梅
。
并無姓許的紫砂名家。
拓展資料:
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
,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間
,制作原料為紫砂泥
,原產(chǎn)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zhèn)
。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
,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
,宜興紫砂最要得”
。
制作原料為紫砂泥
,原產(chǎn)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zhèn)又名宜興紫砂壺
。據(jù)說紫砂壺的創(chuàng)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因為有了藝術(shù)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jié)合
,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
。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
、和茶禪一味的文化
,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
紫砂壺起源
創(chuàng)始人
通常的說法
,紫砂壺的創(chuàng)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供春)
。“余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
,攜一童子名供春
,見土人以泥為缸
,即澄其泥以為壺
,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敲范Γ骸蛾柫w瓷壺賦·序》) 供春壺
,當(dāng)時人稱贊“栗色暗暗
,如古今鐵,敦龐周正
。”短短12個字
,令人如見其壺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上Ч┐簤匾巡坏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當(dāng)代宜興紫砂大師顧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
,價格也在60萬港幣左右
,足見供春壺的藝術(shù)價值多么珍貴。供春傳時大彬
。二人與時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李仲芳并稱為萬歷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
。時大彬的紫砂壺風(fēng)格高雅脫俗
,造型流暢靈活
,雖不追求工巧雕琢
,但匠心獨運
,樸雅堅致,妙不可思
。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嘆:“吾之精,終不及時(時大彬)之粗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毙煊讶?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手工精細(xì)
,擅長將古代青銅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壺,古拙莊重
,質(zhì)樸渾厚
。傳說,徐友泉幼年拜時大彬為師學(xué)藝
,懇求老師為他捏一頭泥牛,時不允
。此時一真牛從屋外經(jīng)過
,徐急中生智搶過一把泥料
,跑到屋外
,對著真牛捏了起來,時大加贊賞
,認(rèn)為他很有才華
,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絕活,后來果然自成一家
。以上四人為第一期時代的紫砂壺大師。?
后期紫砂大師
第二期紫砂壺大師為清初人陳鳴遠(yuǎn)
、惠孟臣
。陳鳴遠(yuǎn)以生活中常見的
栗子
、核桃
、花生
、菱角
、慈菇、荸薺
、荷花、青蛙等的造型入壺
,工藝精雕細(xì)鏤
,善于堆花積泥
,使紫砂壺的造型更加生動
、形象、活潑
,使傳統(tǒng)的紫砂壺變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藝術(shù)品,充滿了生機(jī)與活力。同時
,他還發(fā)明在壺底書款,壺蓋內(nèi)蓋印的形式
,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藝程序
,對紫砂壺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由于陳鳴遠(yuǎn)的作品出神入化
,名震一時,故仿品
、贗品大量出現(xiàn)。顧景舟先生說
,從少年習(xí)藝
,直至暮年
,半個多世紀(jì)中他也只見到幾件真品
,收藏家要特別小心以防走眼
。明末天啟
、崇禎年間的惠孟臣,長于制作小壺
,以小勝大。孟臣壺以竹刀劃款
,以器蓋內(nèi)有“永林”篆書小印者為精品
。第三期紫砂壺大師是清代中葉嘉慶
、道光年間的陳鴻壽和楊彭年
。陳鴻壽,是清代中期的著名書畫家
、篆刻家。藝術(shù)主張創(chuàng)新
,他倡導(dǎo)“詩文書畫
,不必十分到家”
,但必須要見“天趣”。他把這一藝術(shù)主張
,付諸紫砂陶藝
。第一大貢獻(xiàn),是把詩文書畫與紫砂壺陶藝結(jié)合起來
,在壺上用竹刀題寫詩文,雕刻繪畫
。第二大貢獻(xiàn)
,他憑著天賦
,隨心所欲地即興設(shè)計了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壺
,為紫砂壺創(chuàng)新帶來了勃勃生機(jī)。他與楊彭年的合作
,堪稱典范。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間的邵大亨
,他為陳鳴遠(yuǎn)以后的一代高手
,其它如邵友蘭
、邵友廷
、蔣德休
、黃玉麟
、程壽珍諸人,則一代不如一代
。更多的是因循守舊,很少創(chuàng)新
,制作工藝也日漸草率荒疏
。
近代的紫砂大師
,首推顧景舟老先生
,顧老潛心紫砂陶藝六十余年,爐火純青
,登峰造極,名傳遐邇
。建國后七老藝人:顧景舟
、任淦庭、吳云根
、朱可心
、裴石民、王寅春
、蔣蓉。
當(dāng)代紫砂大師
當(dāng)代紫砂代表人物:徐秀棠
、徐漢棠、鮑志強
、高海庚
、何道洪、汪寅仙
、呂堯臣、周桂珍
、李昌鴻
、顧紹培等也各自身懷絕技
,制作與設(shè)計皆各有專長
,皆為一時俊才。
紫砂名家
黃玉麟
、程壽珍
、汪寶根、范大生
、汪寶洲
、嚴(yán)光芝、葛寶林
、戈根大
、彭再生、秦根林
、諸葛伯勛
、沈孝鹿、鮑六芝
、邵全章
、陳少亭、胡耀庭
、李寶珍
、陳經(jīng)耕
、范錦甫
、談堯坤、耿春福
、范澤林、邵寶琴
、范建軍
、倪順生
、凌錫茍
、顧治培、高麗君
、高建芳、儲集泉
、程輝
、惠祥云
。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紫砂壺
做紫砂壺的名人有哪些?
程壽珍、黃玉麟、邵二泉
、徐秀棠
、徐漢棠等
。
1
、程壽珍
程壽珍(1858—1939年)
,又名陳壽珍
,號冰心道人,清咸豐至民國初期的宜興人
,是一位勤勞多產(chǎn)的紫砂壺名家,師承其養(yǎng)父邵友庭
,擅長制形體簡練的壺式
。
作品粗獷中有韻味,技藝純熟
。所制的“掇球壺”最負(fù)盛名
,壺是由三個大
、中
、小的圓球重疊而壘成,故稱掇球壺
。
其造型以優(yōu)美弧線構(gòu)成主體,線條流暢
,視覺感也極為舒適
,整把壺穩(wěn)健豐潤
。該壺于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賽會和芝加哥博覽會得金獎
,當(dāng)時名重一時。
2
、黃玉麟
黃玉麟,生于清末(1842-1914)
,繼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壺大家
,他所制的壺選泥講究
,作品瑩潔圓潤
,精巧而不失古意
,靈妙天然
。
作品宜興窯玉麟款紫砂覆斗式壺,壺呈上小下大覆斗式
,平底四方委角形。壺身鐫刻篆書“子孫宜”三字
。底鈐篆書“玉麟”印章款
。姜黃色砂泥
,滋潤細(xì)膩
。
3、邵二泉
邵二泉(約1803-1860年)
,擅長鐫壺銘
。作品二泉銘壺,這把壺型質(zhì)古樸
,壺為土黃色,周身竹造型
,而一蝙蝠翩然而至
,應(yīng)和古人“祝?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币庠浮?/p>
4
、徐秀棠
徐秀棠
,1937年12月出生于宜興蜀山紫砂陶藝世家
,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任無錫市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江南大學(xué)客座教授
,無錫工藝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客座教授。獲獎作品有《坐八怪》
、《雪舟學(xué)畫》等
。
5
、徐漢棠
徐漢棠
,1932年5月11日出生于江蘇宜興,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
,榮獲“中國工藝美術(shù)終身成就獎”,是中國紫砂界唯一獲此殊榮者
。
1948年初中畢業(yè)后即跟隨父母學(xué)藝
,1952年拜當(dāng)代紫砂泰斗顧景舟為師
,為顧景舟第一弟子
。 1972年,徐漢棠與胞弟徐秀棠設(shè)計了一套“十五頭嵌銀絲咖啡具”
,由中國故宮博物院收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徐秀棠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徐漢棠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程壽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玉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邵二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a/468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父親的紫砂壺情結(jié)
下一篇:
陶業(yè)世家顧紹培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