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特色茶畫——唐寅《事茗圖》
明代唐寅的《事茗圖》畫的是:一青山環(huán)抱
、溪流圍繞的小村
,參天古松下茅屋數(shù)椽,屋中一人置茗若有所待
,小橋上有一老翁依仗緩行
,后隨抱琴,似若應約而來
。細看側屋
,則有一人正精心烹茗
。畫面清幽靜謐
,而人物傳神
,流水有聲
,靜中有動
。
明代丁云鵬的《玉川烹茶圖》
,畫面是花園的一角,兩棵高大芭蕉下的假山前坐著主人盧仝玉川子
,一個老仆人提壺取水而來,另一老仆人雙手端來捧盒
。盧仝身邊石桌上放著待用的茶具
,他左手持羽扇,雙目凝視熊熊爐火上的茶壺
,壺中松風之聲隱約可聞。那種悠閑自得的情趣
,躍然畫上
。
據(jù)現(xiàn)有考證資料最早的茶畫出現(xiàn)在
據(jù)現(xiàn)有考證資料最早的茶畫出現(xiàn)在唐朝。
茶畫早出現(xiàn)在唐代
,當時的茶畫多以描繪茶具和茶葉為主
。隨著時間的推移,茶畫逐漸發(fā)展成為了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
宋代是茶畫發(fā)展的高峰期
,當時的茶畫不僅描繪了茶具和茶葉,還描繪了人們品茶的場景和茶文化的內涵
。明清時期,茶畫更是達到了
,成為了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
,被廣泛地應用于茶文化中
。
茶畫按照內容可以分為茶葉畫
、茶具畫
、茶人畫等
。其中
,茶葉畫主要描繪茶葉的形態(tài)和品種
,茶具畫則主要描繪茶具的形態(tài)和用途
,而茶人畫則主要描繪人們品茶的場景和茶文化的內涵。
此外
,茶畫還可以按照畫法的不同分為工筆畫、寫意畫等
。茶畫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具有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
。茶畫記錄了茶文化的發(fā)展歷程和茶文化的內涵
,是研究茶文化的重要資料
。以上數(shù)據(jù)來自知乎
。
茶畫簡介:
茶畫
,在中國茶文化里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為廣大茶人所青睞,從表達方式上屬于傳統(tǒng)水墨國畫
,但是從內容上細分,又可歸屬于文人畫
。
相對于酒
,飲茶是一大雅事
,特別是好茶的生長地
,多在綠水青山云霧繚繞之境
,在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家的心海里特別有共鳴感
,很多明朝畫家都喜歡在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中品茶。
比如“吳門四家”的茶畫就非常有代表性
,文徵明的《惠山茶會圖》、唐寅的《事茗圖》等
,他們基本都是描寫山水之境下的茶人生活情趣
,或飲茶
,或燒水
,等等
,閑情逸致,樂在其中
。
茶與畫的結緣,在中國茶文化史上是非常值得大書一筆
。茶有禪意
,茶禪一味,不少畫家借畫反映出不少深入淺出的哲理
,耐人尋思
。
明代才子唐伯虎簡介 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
唐寅人物生平簡介
唐寅字伯虎
,是歷史上著名的書畫家、詩人
,不僅是公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還位列明四家
,他的書畫作品如今藏于世界各地的多個博物館中
。唐寅于成化年間降生蘇州府,分別于13歲和15歲時認識祝枝山和文征明
,15歲時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蘇州府學習。
19歲的時候
,唐寅與徐氏結婚
,25歲時唐伯虎的父親去世,此后母親
、妻兒、妹妹相繼離世
,家道日益中落
,在祝枝山的鼓勵下準備科舉考試。但在科考期間
,與好友夜夜宿醉風月場,十分被主考官所厭惡
,幸得蘇州知府惜才求情才錄于榜末
。
此后
,唐伯虎仕途艱難
,鄉(xiāng)試第一卻又牽連科場案被貶
,此后不愿就任小官職,31歲時婚姻不順休妻
,漂泊四地后得病
,在家休養(yǎng)了很久才好
。
與兄弟分家后
,唐伯虎賣畫為生,日日縱情酒色
,與文征明關系逐漸僵硬,此后多作書畫
。1508年唐伯虎筑新居桃花庵和夢墨亭
,次年親侄兒年僅十二便夭折,唐伯虎為其作詩畫送別
,四十歲時為自己作自壽詩和畫。
唐寅著名的代表畫作
唐寅
,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才子
,作品產量極大,至今留有《騎驢思歸圖》
、《山路松聲圖》、《事茗圖》
、《王蜀宮妓圖》
、《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
、《枯槎鸜鵒圖》等畫作,分別藏于世界各地不同的博物館中
。
其中他的騎驢思歸圖
,收藏于上海博物館,長77cm
,寬37.5cm,畫作整體顏色淡雅,描繪的是一幅漫山遍野的野花
、層層疊疊的高山與山泉溪澗流動相映的宜人景象
。畫中彎曲盤旋的小徑將顫顫巍巍的小橋與山中的茅房連接在一起,一路上有砍柴歸來背薪過河的樵夫
,也有坐在驢背上的士人,強烈地流露出文人欲隱于市的情感心境
。
唐寅的筆法最初師從周臣
,后趕超李唐,逐漸將先人的筆法做出調整與轉變
,由剛勁強硬的轉刮轉變成逸動自然的勾勒與回折,能夠靈活運用
。在這幅畫作中
,唐寅的畫法熟稔,山石紋路與樹干的皺褶都用濕墨來調和
,把大面積的斧劈皴暈染成摻水的長條皴,顯得山峰秀麗縝密
,顯得自然避免過于生硬
,此時的畫作已經能夠展現(xiàn)出唐寅的畫風特色
。
在觀察此畫中的題字,可以大致推斷出是唐伯虎在落榜之后37歲時所作
,他自提的“乞求無得束書歸”
,能看出幾分他內心的落寞與寂寥,以及懷才不遇的無奈
。
唐伯虎的畫作亦工亦寫,產量之豐也使之各有無窮意味
,不同的畫作有不同的風格畫法也表達了他不同境遇的所思所感
。
說到唐伯虎,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在繪畫上的地位
,堪稱明代畫壇奇才,打破了門戶之別
,具有開創(chuàng)性里程碑式的意義
,然而其實他在書法方面也造詣極高,他的字極具風流意蘊,十分有個人特色
,尤其是《落花詩冊》,更是絕對的代表作
。
唐伯虎的書法最初師從趙孟頫
,后來也廣泛地效仿過米、顏等大家的字
,并且在不同期間展露出各不相同的變化,總體上來看他的書法歷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即唐伯虎三十歲前留在家鄉(xiāng)
,與年紀相仿的文壁關系密切,因此深受其影響
,二人的書法十分接近
,兩人的書法都起源于趙體,筆觸圓潤
,端莊秀麗。
第二階段是唐伯虎仕途受挫
、夫妻割裂后在外漂泊時期
,此階段他以賣書畫為生,在書法上追求唐風
,講究字體的規(guī)整
,崇尚顏楷
,下筆凝重
、字體飽滿,并加以隸書
,書寫的“蠶頭燕尾”十分有勁,大概持續(xù)到三十六歲
,他最為經典的落花詩冊就是此期的作品
。
第三階段,是他定居在桃花庵的時期
,此時他無心仕途
,專心創(chuàng)作
,達到藝術之路的頂峰
,此時他的字又重新研習趙體
,融以唐風,形成自己的風格
。他的書法逐漸成熟,在端美中又顯靈逸
,此類風格作品頗豐
,遺存的產量也極大。
最后階段即他晚年的十年時間里
,他已經看透塵世,歸隱向佛
,此時他的書法加入了幾分米芾的意勢
,率真痛快,同時集各家于一身
,筆畫多變,揮灑自如
。唐伯虎善于吸取先人的精華
,無論是繪畫還是書法,都能博采眾長形成自己的個人特色
。
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
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近代影視劇把這一才子佳人的浪漫愛情故事演繹得生動有趣
,唐寅風流浪蕩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但實際上故事純屬虛構,秋香不是那個秋香
,唐寅也并不是那個唐寅
。
唐伯虎簡介_唐伯虎點秋香1_唐伯虎是哪里人
唐寅
唐寅(1470—1523)
,字伯虎,一字子畏
,號六如居士
、桃花庵主
、魯國唐生
、逃禪仙吏等,漢族
,南直隸蘇州吳縣人
。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
。據(jù)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
,與祝允明
、文征明
、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
,畫名更著,與沈周
、文征明
、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 432篇詩文
唐伯虎點秋香
歷史上雖有秋香其人
,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葉;不過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歲
。秋香雖在金陵高張艷幟,但她二人之間實難發(fā)生風流韻事
。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么場合見到秋香扇面
,寫了一首七絕:“晃玉搖金小扇圖,五云樓閣女仙居
;行間看過秋香字
,知是成都薛校書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唐寅詩集》中有詩名曰“我愛秋香”是一首藏頭詩
我畫藍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稠
。
秋月融融照佛寺
,香煙裊裊繞經樓
。
“唐伯虎點秋香”這個故事的雛形
,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的筆記體小說中,其中明代小說家王同軌先生的《耳談》
,敘述的故事情節(jié)和當今我們知道的“唐伯虎點秋
成化時期
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
,唐寅出生于蘇州府吳縣吳趨里
,父親唐廣德
,母親丘氏
。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銘》:母丘氏,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子畏
。
成化十二年(1475年),唐寅的弟弟唐申出生
。
成化十八年(1482年)
,唐寅結識祝允明。
成化二十年(1484年)
,唐寅結識文徵明
,并得到其父太仆文林的欣賞。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唐寅以第一名補蘇州府府學附生。唐寅結識好友張靈
。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銘》:童髫中科第一
,四海驚稱之。張靈
,字夢晉。
成化二十三
唐寅詩風相當特別
,據(jù)說他早年曾下苦工鉆研過《昭明文選》
,因此早年作品工整妍麗,很接近六朝的氣息
。泄題案以后的詩作
,多描寫自己的處境
,寫起來情真意摯
,自然流暢,雖然在字句上推敲得不是很精煉
,但可以感覺到唐寅信手拈來的才氣
。
他的詩作有《百忍歌》
、《上吳天官書》
、《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
、《一年歌》、《閑中歌》等
。
唐寅詩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
,大量采用口語,意境清新
,對人生
、社會常常懷著傲岸不平之氣。
除詩文外
,唐寅也嘗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
,由于多方面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
,經歷坎坷,見聞廣博
,對人生
、社會的理解較深,所以作品雅
歷史上的唐伯虎確實有一些狂放不羈的行為
,如酗酒、狎妓
、傲倨
、玩世不恭,他的自暴自棄實際上反映著對社會的不滿
。這正如徐文長的狷介被人們曲解視為“狂生”一樣,那都是社會制度扼殺了人才
,是在人格上的一種變態(tài)反應
。其實在讀書人中這樣的例子又何止像唐伯虎、徐文長二個
,只是在唐伯虎身上比較集中典型地具備了這些品格素材
。這些素材恰好為通俗小說所用
,并加以渲染附會
,從而在民間廣泛流傳。這里不免有許多低級庸俗
,迎合小市民趣味的東西
。數(shù)百年來唐伯虎就是以這樣一個優(yōu)游于山水
、閑情于風月的玩世不恭的形象出現(xiàn)的
,把唐伯虎的真實形象極大地歪曲了
。
歷史上的唐伯虎盡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
,是位
唐寅(yín)生于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
。出身商人家庭
,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
。自幼聰明伶俐,20余歲時家中連遭不幸
,父母
、妻子、妹妹相繼去世
,家境衰敗
,在好友祝枝山的規(guī)勸下潛心讀書
。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
,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
,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民
。此后遂絕意進取唐伯虎簡介
,以賣畫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
,后察覺寧王圖謀不軌
,遂裝瘋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脫身而歸。晚年生活困頓
,54歲即病逝。他臨終時寫的絕筆詩就表露了他刻骨銘心的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復雜心情:“生在陽間有散場
,
唐寅的書法不及繪畫
、詩文出名,但天分也極高
。他的書風不離趙孟頫的影子,故王世貞在《弇州山人稿》中評議:“伯虎書入?yún)桥d堂廟,差薄弱耳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逼鋵?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唐寅的書法與繪畫一樣
,均注意廣涉諸家
、融會貫通
,面貌也很多樣,只是享年不永
,尚未達到“通會之際
,人書俱老”之境界
。依據(jù)文獻記載和存世作品
,他曾泛學趙孟頫、李邕
、顏真卿
、米芾各家
,并在不同時期呈不同側重
,從而形成不斷變化的階段面貌。大體上說
,其書風變化可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時期是30歲以前,他居住家鄉(xiāng)蘇州
,與同年齡的文征明交善,甚受文氏影響
,故兩人書畫均很接近
,唐寅20余歲所繪《黃茅渚小景圖卷》(上海博物館藏),湖石
、平坡
、樹叢均極似文氏細筆
;書法亦
唐寅早期繪畫
,“遠攻李唐”、“近交沈周”
。早期拜吳門畫派創(chuàng)始人沈周為師
。沈周和周臣都是當時蘇州名畫家,沈以元人畫為宗
,周則以南宋院畫為師
,這是明代兩大畫派,唐寅雖師周臣
,卻有勝藍之譽
。 唐寅兼其所長,在南宋風格中融元人筆法
,一時突飛猛進
,以至超越老師周臣,名聲大振
。 唐寅畫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畫
。唐寅足跡遍布名川大山
,胸中充滿千山萬壑
,這使其詩畫具有吳地詩畫家所無的雄渾之氣,并化渾厚為瀟灑
。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xiàn)雄偉險峻的重山復嶺
,樓閣溪橋,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
,有的描寫亭榭園林,文人逸士優(yōu)閑的生活
。山水人物畫
,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
,題材面貌豐富多樣。 由于唐寅作畫很少在畫上注明
唐寅故居僅存遺址
,但位于蘇州市西郊橫塘唐寅墓還保存完好
,1955年重新作了整修。動亂 期間墓地遭毀壞
,后又修復
。唐寅墓包括閑來草堂
、六如堂
、夢墨堂、墓區(qū)
、神道
、牌坊。整個墓地錯落有致
,恬靜中透出幾分風雅
。墓碑上刻有“唐解元之墓”。閑來草堂后辟為茶室
。唐寅一生愛茶
,與茶結下不解之緣,曾寫過不少茶詩
,留下《琴士圖》、《品茶圖》
、《事茗圖》等茶畫佳作。夢墨堂陳列唐寅的生平事跡
。六如堂取自唐寅晚年法號六如
。
在相關規(guī)劃中
,唐寅故居本體將復原學圃堂
、寤歌齋、蛺蝶齋
,三者呈品字形布局
。建筑采用明代文人居所建筑風格樣式,以唐仲冕重修唐寅故居刻本圖示為依據(jù)進行復原
,主要有學圃堂、
唐寅的詩文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明代:唐寅
雨打梨花深閉門
,忘了青春
,誤了青春。賞心樂事共誰論
?花下銷魂,月下銷魂
。
愁聚眉峰盡日顰
,千點啼痕,萬點啼痕
。曉看天色暮看云
,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
閨怨
,女子,思念
桃花庵歌
明代:唐寅
桃花塢裏桃花庵
,桃花庵裏桃花仙
。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還須花下眠
。
花前花後日復日
,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愿鞠躬車馬前
,但愿老死花酒間
。
車塵馬足貴者趣
,酒盞花枝貧者緣
。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
若將貧 *** 車馬
,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風顛
,我咲世人看 *** 。
記得五陵豪杰墓
,無酒無花鋤作田
。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原版)
桃花塢里桃花庵唐伯虎簡介,桃花庵里桃花仙
。
桃花仙人種桃樹
,又摘桃花換酒錢
。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
,花落花開年復年
。
但愿老死花酒間
,不愿鞠躬車馬前
。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
若將富貴比貧者
,一在平地一在天
。
若將貧 *** 車馬
,他得驅馳我得閑
。
別人笑我忒風顛,我笑他人看 ***
。
不見五陵豪杰墓
,無花無酒鋤作田。(版本一)
桃花塢里桃花庵
,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
,又摘桃花換酒錢
。
酒醒只來花下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
半醒半醉日復日
,花落花開年復年
。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
車塵馬足富者趣
,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
,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
,他得驅馳我得閑
。
別人笑我忒 *** ,我笑他人看 ***
。
不見五陵豪杰墓
,無酒無花鋤作田
。(版本二)
桃花
,生活,猖狂
畫雞
明代: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
,滿身雪白走將來
。(裁 一作:戴)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
詠物
,動物,贊美
查看更多唐寅的詩文>>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a/475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