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健康無害,還可以滿足心中一時對甜味的饞渴
,同時由于淡然甜意
,更將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藝術(shù)境界。 普洱茶屬于大葉種的茶葉
,成份相對的就很飽和濃厚
,經(jīng)過長期陳化、苦和澀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減弱
,甚至完全沒有了
,而糖份仍然留在茶葉中,經(jīng)沖泡后
,慢慢釋放于普洱茶里
,而有甜的味道
。 上好的普洱茶
,越?jīng)_泡到后面,甜味越來越濃
。在普洱茶的行列中
,紅蓮圓茶和圓茶鐵餅,本來是用同一批普洱茶為原料
,但不同的制造方法
,這兩種茶都有蜂蜜的甜味,是其它普洱茶所不及
。 我們普洱茶品茗的愛好者
,深深體驗到,只有以生茶茶菁制造成的普洱茶品
,其茶湯中的甜味
,為純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
,而普洱茶的甜味
,都以老樹喬木茶菁,生茶而干倉陳化的最好
,最能表現(xiàn)甜味
。 苦 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稱茶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證
。最早期的野生茶
,茶湯苦得難以入口,經(jīng)過我們的祖先長期的培養(yǎng)
,由「野生型」茶樹而「過渡型」茶樹
,才變成為今天的「栽培型」茶樹。雖然這是一連串植物生理學的演變過程
,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場角度
,我們比較關(guān)心的是由難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漸苦味淡薄
,乃至于平常人能以飲用并視為美味珍品
。先苦極后才能回甘,并帶給普洱茶品茗者
,那種真道的啟示
。 普洱茶之所以會有苦,是因為其中含「咖啡堿」
,茶所以能提神醒目
,就是因為這些「咖啡堿」,對人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引起了興奮作用的效果
。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
,并非透過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從略帶苦意的茶湯
,達到回甘喉韻功效
。以比較幼嫩等級的茶菁所制成的普洱茶,都帶有苦味
。如有荷香的白針金蓮普洱散茶
,或者現(xiàn)在生產(chǎn)比較高檔幼嫩的普洱茶,都帶有苦味
。至于對苦味的處理
,都是以沖泡方法來控制。同時也視各品茗者對苦味的接受程度
,而泡出適當?shù)目辔恫铚?澀 常聽說「不苦不澀不是茶」
,其實陳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陳老普洱茶
,已經(jīng)不見苦澀了
。沒有了苦澀,而仍然能表現(xiàn)其它茶味道的茶品
,一般都被稱為好茶了
。普洱茶有口感比較強的「陽剛性」普洱,有口感比較溫順的「陰柔性」普洱。哪些剛性的
?哪些是柔性的
?就是以其苦澀的程度而定,是最具體辨別方法
。 茶的澀感是因為含有「茶單寧」成份
,普洱茶是大葉種茶菁制成的,所含的「茶單寧」成份比一般茶葉來得多所以新的普洱生茶十分濃郁
,也是澀的口感特強
。適當?shù)臐袑ζ奋呤强梢越邮艿模驗闈瓡箍谇粌?nèi)肌肉收斂
,而生津作用
。澀可以增加普洱茶湯的剛強度,也滿足口感較重的品茗者
。依據(jù)我們品茗者的經(jīng)驗所及
,生產(chǎn)在云南中部,在猛庫
、猛弄和鳳慶一帶的普洱茶
,是屬于苦底的。沖泡苦味和澀味都需注意其技巧與個人接受度
。 酸水 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
,當然在普洱茶品茗時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現(xiàn)
。茶葉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
,都可能形成有酸味
。這些帶有酸味的普洱茶
,每每經(jīng)過三、五開沖泡后
,有的酸味會逐漸減少
。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
。 一般新鮮的茶葉制作
,如果在「走水」的程序處理不好,也會形成茶葉有水味
。而普洱茶為什么變成有水味
?卻沒可靠的資料佐證。 現(xiàn)在生產(chǎn)的那些比較輕度發(fā)酵普洱磚茶
,多半是有水味的
。水味帶給人稀弱敗壞而不新鮮的感受,也是普洱茶品者所排斥接受的。 無味 大多數(shù)的普洱茶品茗高手
,都公認無味之味
,是普洱茶的最極品。這可能與貯放陳化的年份有關(guān)
,一百多兩百多年陳期的金瓜貢茶
,其評語的是「湯有色,但茶味陳化
、淡薄」
。 無味之味有著十足的禪境,此種無比高尚境界
,在數(shù)百種茶中
,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獨有了。雖然普洱茶茶道是參化道家的真道
,但同時也處處充滿禪機
。 5、普洱茶的喉韻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作為藥用
,爾后再用來解渴
。解渴的首要條件,就是喉頭得以滋潤
,并立即刪除緊箍的干涸
。喉韻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睞,尤其較資深品茗的高手
,也多極重視喉韻特色
。更以喉韻特強為標榜,而抬高茶品售價
。普洱茶的喉韻可以分為甘
、潤、燥三方面
。 甘 「誰謂茶苦
。其甘薺」詩經(jīng).邶風谷風。 「絕品不可議
。甘香焉等差」梅堯臣
。 「舌本常留甘盡日。鼻端無復鼾如雷」陸游
。 「年來病懶百不堪
。未廢飲食求芳甘」蘇轍。 古人多以詩詞來贊賞茶的回甘
,茶湯能帶來甘的喉韻
,是所有品茗者都喜愛的
。甘的品味是比較涵蓄,不像香那樣飄逸
。往往都是和苦味伴隨而至
,常說「苦盡甘來」。有許多的品茗者
,所以喜歡帶有苦味的茶湯
,就是因為苦后而能回甘。但也有不苦而甘的東西
,如中藥材的甘草
,入口不苦卻有甜而甘的品味,普洱茶也有不苦而回甘的好茶
。 茶多半是先苦后甘
,鳳山茶菁制成的福祿貢茶,是苦味的茶底
;以及猛海芽茶制成的白針金蓮
,也是苦底的茶湯,都能夠表現(xiàn)苦盡甘來
。同慶老號圓茶,陳期近百年
,苦澀味全消失了
,但飲后能有微微回甘的喉韻,持續(xù)甚久
,的確是好普洱茶
。早期的紅印普洱圓茶,采用較嫩茶菁制成
,陳期已逾五十年,有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