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葉放多少茶葉合適
泡茶葉放多少茶葉合適呢?一般來說,我們泡茶的時候,最好是用玻璃杯
,因為玻璃杯透光性好,可以看到茶葉的顏色
,這樣泡出來的茶葉顏色更漂亮
。如果是塑料杯,就不要用了
,容易吸收茶葉的香氣,影響茶葉的口感
。還有就是
,我們在泡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水溫
,不要燙傷自己的手
,也不要燙傷傷別人的手。如果你的手不小心被燙傷了
,千萬不要用涼水沖
,這樣會導致傷口感染,嚴重的還會留下疤痕
。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chuàng)
丨首發(fā)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某天
,閑得無聊,打算去茶館
。
正好閨蜜發(fā)來信息說
,請我喝茶,并發(fā)來了地址
。
看了一眼地圖
,開車十幾分鐘的距離,不算太遠
,便興致勃勃地去了
。
到了以后發(fā)現,包間里人不少
,在座已經有四五個人了
。
看來,是一場小型聚會
。
主泡的姐姐
,身穿茶服,微微低著頭
,正在注水
。
但奇怪的是,并沒有看到從茶湯里飄散出來的水蒸氣
,像煙囪那樣源源不斷向上蒸騰
。
這表明,水不是沸騰的
,連90℃都不到
。
還注意到,她用的是定點注水法
,固定在一個位置
,讓水流緩慢下落。
因為很輕
,干茶都漂浮在水面上
,只有極少的一部分接觸到水。
可想而知
,這杯茶的味道
,肯定很淡。
實在忍不住
,村姑陳開口問:“這種泡茶手法
,有什么講究嗎?”
對方笑著揭曉答案
,說:“這樣泡茶
,能提高茶葉的耐泡度!普通的茶
,10沖以上沒問題
,品質更好一點的,20沖都有可能……”
聽見這個回答
,心里咯噔了一下
。
然而,哪怕在座的人心中有些不同觀點
,終究沒出口
。
有爭議的事物,總是令人糾結不已
。
《2》
什么是茶葉的耐泡度?
顧名思義,就是一款茶最終能泡多少沖
,滋味才會徹底變淡
。
當然,這個次數,肯定是越多越好
。
在大眾的印象中
,10沖以上還有茶味的茶,就算是耐泡了
。
超過20沖
,那完全就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了。
正因如此
,才會出現開頭的那一幕
,通過降低水溫和調整注水手法,來提高耐泡度
。
實際上
,這是商家耍的小聰明,讓一款普通的茶葉
,因為“耐泡度”
,成為精品中的精品。
但耐泡這個概念
,是對比出來的
。
比如,兩款白毫銀針放在一起PK
,對沖
。
前提是,必須用同樣的茶具
、同樣的投茶量
、同樣的水溫、同樣的出湯時間……
當這些變量都統(tǒng)一以后
,我們再來感受茶湯
,并得出結論——到底誰更耐泡。
耐泡的具體表現在
,香氣持久
,滋味穩(wěn)定,落得慢
,韻味豐富
。
就像斗茶賽上那樣,在同一起跑線上
,才能判斷出哪款茶最好
,優(yōu)勢在哪里;哪款茶最差
,缺點在何處
。
再說到
,用溫水泡茶以及定點注水,殊途同歸
,都是為了減緩茶葉的物質釋放速度
。
速度慢了,每一沖茶湯里分攤到的物質少
,就產生了耐泡的錯覺
。
感覺上
,好像到了10沖以上
,茶湯依然有味道,就得出了這樣沖泡能讓茶葉耐泡的結論
。
其實
,這種結論,是非常主觀的
。
若真要證明茶葉耐泡
,那就掌握正確的泡茶方法,讓兩款茶同場PK
,尋求真相吧
。
《3》
茶葉耐泡的關鍵,在于品質。
產區(qū)好
、工藝好、儲存好的茶
,自然就更耐泡了
。
營養(yǎng)物質豐富,可浸出的養(yǎng)分多了
,這樣的茶沖泡起來
,自然就比普通的茶多沖幾泡。
于是乎
,就成為了大家口中的“耐泡”
。
仔細體會時會發(fā)現,茶湯的物質釋放
,是循序漸進的
,香氣滋味是平緩展開的。
如同一條平穩(wěn)的拋物線
,由淺到深
,再到淺。
并且
,每一沖的茶湯都是不同的
,有不同的香氣層次
,不同的湯感,不同的湯色
。
正如茶圈里的那句順口溜
,“一沖水,二沖茶
,三沖四沖是精華”
。
因為有豐富多彩的風味變化,才令人有探究的欲望
,以及品飲過程中發(fā)現驚喜的樂趣
。
如此美好、富有層次的茶
,才是真正的好茶
。
好比飛機的起飛和降落,波動起伏很小
,最終回歸平地
,耐泡指數五顆星。
如此一來
,便充分說明了茶葉的內質豐沛
,而且茶味析出的速度也正常。
反之
,由于產區(qū)
、工藝、儲存任何一個條件不好
,導致茶葉品質有缺陷
,內質匱乏。
那么
,這種茶內部的物質
,大大損耗,要比耐泡度
,肯定是比不上真正優(yōu)質的茶葉了
。
喝茶的時候,只有前兩三沖的滋味最濃郁
,之后便是斷崖式地下跌
。
再去品嘗,留下的只有水味
,茶味寡淡
,和白開水沒什么兩樣。
曇花一現般的體驗
,是因為只有單薄的內質在支撐著
,勉強釋放滋味
。
內質有限,只能大起大落
,異常波動
。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品質差的茶葉
,湯水從始至終都是淡的
。
一眼就能望到頭,味同嚼蠟
,百無聊賴
。
先天不足,后天也不足
,所以湯水寡淡無味
,就像一條平行的直線,永遠不會變
。
《4》
越耐泡的茶葉,品質就越好嗎?
很多茶友在買茶時
,都會向茶掌柜咨詢一個問題:
“這款茶能沖泡幾次?”
言下之意
,是將耐泡度作為了一個考量的因素
。
并且,商家也在無形之中
,向顧客灌輸茶葉越耐泡越好
,并吹噓自己家的茶,能泡到十幾二十沖味道還很濃郁
。
說實話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吹噓過頭了
。
不可否認
,好茶通常都很耐泡。
但如果反過來
,耐泡的茶
,未必一定是好茶。
耐泡除了和品質有關以外
,還受到每個人的泡茶手法影響
。
如果讓一個喜歡坐杯的人來泡茶,不管是什么茶
,都會變得面目全非
。
坐杯一分鐘以后
,茶葉內的滋味物質,都會在這一沖里過量被浸出
。
導致前幾沖非常濃
,而后幾沖非常淡,濃度相差很大
,口感也不均衡
。
而如果換成一個習慣快出水的人,沸水倒進去
,立馬合蓋出湯
,物質就會均勻釋放,不會出現前面濃后面淡的現象
。
另外
,茶具的容量,泡茶的水溫
,注水的手法
,是否瀝干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耐泡度
。
所以
,即使買到了好茶,也不能掉以輕心
。
當務之急是
,提升自己的泡茶技術,泡出茶味均衡的茶湯
。
出湯速度最好是能快一些
,更快一些,讓每一種茶
,都展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魅力
。
耐不耐泡,我們不能光聽茶掌柜的說辭
,而是要自己去嘗試
,去試驗。
《5》
過去買茶
,大家都喜歡憑香氣
、湯水、口感選擇
。
可對于新茶友來說
,想要喝懂一款茶,必須進行系統(tǒng)性地學習
,門檻太高了
。
而耐泡度給人的感覺就很直觀了
,耐泡的茶,品質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
不過
,現實中,茶葉能泡到第幾沖
,還是要因茶而異
。
同時,也因人而異
。
況且
,每個人對“耐泡”的理解不一樣。
有人只喜歡精華
,想品最巔峰的狀態(tài)
,香氣滋味最盛的時候。
有人喜歡細水長流
,從頭喝到尾
,即使只剩淡淡的竹葉味,也不舍得丟棄
。
所以
,大家關注一款茶的耐泡度時,還需結合其他方面
,一同判斷。
如此一來
,才能買到真真正正品質優(yōu)秀的茶
。
泡功夫茶為什么要放很多茶葉 功夫茶一次茶量是多少
功夫茶其實是一種飲茶的習俗,泡茶的方法
,屬于茶藝
,功夫茶還有專門配套的功夫茶具。其中有名的還是潮汕地區(qū)的功夫茶
。泡功夫茶一般要放較多的茶葉
,這是為什么呢?
泡功夫茶為什么要放很多茶葉
功夫茶一般指的是烏龍茶的泡法
,尤其是潮汕人或者閩南人
,像鐵觀音、鳳凰單叢
、永春佛手
、鳳凰水仙等都可以用功夫茶泡法。
烏龍茶在制作的過程中
,為了兼顧提香和做形
,采用的原料都是較老的茶葉(臺灣部分高山茶除外)
,因而在沖泡的過程中,茶中的元素不那么容易釋入到茶湯中
,顯得味不足
。因而,為了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好口感的茶湯
,就需要多放茶葉
,這是其一。
其二
,烏龍茶的特點是香
,喜歡喝烏龍茶的人更愛的是烏龍茶沖泡出來的那一瞬間,在揭開碗蓋或者壺蓋或者從壺口分湯時的那一刻
,茶香四溢
,整個人的精神都覺得振奮和愜意了起來。因而
,為了短期內獲得足夠的茶香
,就需要多放些茶葉,通常是8克左右
。
功夫茶一次茶量是多少
"功夫茶"用茶量要遠大于其他泡茶法
。通常功夫茶泡工夫紅茶用量是4克,鐵觀音6克
,烏龍茶可達8克(當然和泡具大小有關)
。而其他泡法中每杯投茶量一般只在2~3克,如安吉白茶
、龍井等
。
功夫茶的特點是"好水沸水快出水",茶水快速分離是功夫茶技藝的核心
。因為它出水快
,一般不到30秒就要倒干,所以為了保證茶味
,就必須加大投茶量
。剛學泡功夫茶的人往往忽略這一點,認為留一點茶水在壺里問題不大
。其實多留一滴水
,下一泡茶湯滋味就容易變酸。
潮汕功夫茶有什么講究
想好好泡一壺工夫茶
,真正的工藝
,連爐火都講究,還精選欖炭燒火煮水。泡茶之前
,要先用開水燙洗茶具
,然后放上適量茶葉。第一泡茶
,是不喝的
,茶水里有泡沫,而且當是洗慮掉一些臟東西
,畢竟茶葉手工制作
,多少會有些不干凈。第二泡開始
,才是可以喝的
。
如何沖茶也非常有講究,三個茶杯挨一起
,要均勻的倒茶
,最后還要用到韓信點兵,把茶里的茶水完全的倒出來
,不留一點水在茶葉里浸泡
,以免壞了茶葉。水的溫度也有控制
,100度的不行
,要稍微低些,太低也不行
,不利于把茶的色和味充分體現
。
具體說來,規(guī)矩挺多
,技巧不少
。所以沖泡一壺工夫茶,需要一個人
,相當的關注,靜靜的來做
,非常仔細
。一壺好茶泡出來,色香俱全
,聊以待客
,也顯得分外尊貴。
泡一杯茶放多少茶葉為宜
泡茶時應該投放多少茶葉才算合適呢
?這點實在難去做一個判斷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 但投茶量有一些基本原則。首先
,茶葉有大
、中、小葉不同種類
,大葉種者投茶量要多
,而小葉種者則可少放些。其原因是若茶葉形狀大片
,投入茶壺后看起來很多
,實質上占有壺內的空間很小,相反
,葉形細小者投入壺內
,所剩空間看上去很空
,其密度卻是很大
。所以茶葉經注水后,其濃度會很重
,容易出現苦澀味
。 舉一例
,壽眉茶(白茶)起碼應放1/3壺
,茶味比較合理,因為壽眉葉形較一般綠茶為大
。而香片茶投茶量必須較少
,放置茶量約為1/6壺為佳,原因是香片葉形較細小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恫枇炕緲藴视腥缦聨追N:綠茶,置茶量一般1/6~1/5
,葉大者要占1/3
;青茶,清香型1/4壺
,濃香型1/3~1/2壺
;紅茶,置茶量占1/4壺
;白茶
,置茶量1/3壺;黑茶置茶量1/4壺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這僅是普通的泡法,具體怎么泡
,還得根據個人喜好去做
。 還有
,有些特殊的沖泡法
,投茶量是不按常理進行的,潮州的工夫泡就是其中一例
,它的投茶量是自行習慣的一套標準
,濃飲者需投入3/4壺置茶量,淡飲者亦不能少于1/2壺投茶量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秩缗蔟埦瑁煞忠淮闻莼蚨啻芜B續(xù)泡飲
,若取一次泡者
,投茶量不能多于1/6壺置茶量。
泡淡茶放多少茶葉
泡淡茶放多少茶葉
泡淡茶放多少茶葉
,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很多人都有喝茶的習慣
,而眾所周知,要想品茶
,首先就得先泡茶
。對于水溫茶葉的多少,泡茶也是講究一定的技巧的
,以下泡淡茶放多少茶葉
。
泡淡茶放多少茶葉1 喝茶時茶葉的分量放多少合適,還要考慮茶葉的種類
,不同種類的茶葉
,由于制作工藝不同,發(fā)酵程度不同
,因此投茶量也是不同的
。綠茶是未發(fā)酵茶葉,沖泡時放茶葉3-4克
;白茶淡些好喝
,一般150毫升的水用3至5克的茶葉;烏龍茶一般都有獨立小包裝
,每次放一小包,也就是7克左右
;黃茶一般放3-5克
;紅茶是全發(fā)酵茶葉,可以放5-6克左右;
普洱茶屬于后發(fā)酵茶葉
,采用杯泡法
,先取紫砂杯或者陶瓷杯一個,投入5克黑茶
,再按茶水1:40的比例
,倒入100℃沖泡,采用蓋碗法沖泡
,投入10-12克茶葉
,再按茶水1:40比例,倒入100℃沖泡
,稍悶泡后
,使黑茶的茶味完全泡出。由于黑茶發(fā)酵時間較長
,成品茶葉較老
,在沖泡過程中可以悶泡稍長時間再出湯,每次可以悶泡2-3分鐘
。使用杯泡法沖泡黑茶時
,可以在茶湯剩下三分之一時續(xù)水,以保持茶湯的品質
。
喝茶時茶葉的分量放多少合適
,還要根據茶具的大小來安排,一般綠茶可以使用玻璃杯沖泡
,烏龍茶可以使用蓋碗沖泡
,黑茶可以使用紫砂壺沖泡等。烏龍茶的種類非常多
,但還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為條形烏龍和球形烏龍
,條形烏龍的投茶量差不多占蓋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烏龍則蓋過蓋碗底部就可以了
。
白茶散茶約占蓋碗容量的3/4或1/2
;白茶餅的話,差不多占蓋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如果用蓋碗或紫砂壺沖泡普洱茶時
,投茶量約為1:16,即常見的110毫升的蓋碗
,投7克茶
,常見的170毫升的蓋碗,投10克茶
。如果你還不知道你的蓋碗或紫砂壺的容量
,最簡單的方法是找一個500毫升的礦泉水瓶
,看幾次能注滿自來水,也大概能計算出茶具的容量了
。
投茶量的多少
,決定了茶湯的.濃淡度,投茶量不但跟茶類有關
,還跟沖泡茶具大小有關
,因為茶與水的比例是有規(guī)定的,根據自己喜歡的口感
,也可以根據經驗來調整
,才能達到最佳的沖泡效果,這是每個喝茶人
,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
。
泡淡茶放多少茶葉2 泡茶簡介
泡茶是中國人的發(fā)明,是中國茶文化發(fā)展的拐點
,帶動了茶具
、茶道、茶藝
、茶文化的發(fā)展
。
泡茶講究茶具、用水
、水溫
、環(huán)境、心境
、服裝等
。
泡茶技術,讓茶飲真正實現普及
。
泡茶的好處
茶的好處有三——
一
、原始作用:解渴。
提神
。
二
、養(yǎng)身:青茶可以清熱解毒疏肝明目;紅茶可以益心增陽暖身
;黑茶可以入腎滋肝……如此等等
。
三、茶上升成精神文明的一種茶文化:坐茶館可以聊天
;有矛盾有糾紛在茶館里可以了結
;有喜事有慶祝可以開茶話會
;文人雅士可以聚會品茗
;名貴的茶可做贈品可以收藏……
從以上可看出:茶的精神文明的作用特別大——遠遠超過了本身的實用價值
。
什么水最適合泡茶?
選用合適的水泡茶
,是指對水質選擇和水溫的把控。
先說水質選擇
。自古至今
,歷代茶圣茶仙們都認同:“好茶須有好水配”只有鮮活的好水和優(yōu)質的香茶相遇,茶水的味道才會登峰造極
,因此水質選擇至關重要
。
由于茶葉本身呈弱堿性,如果水中的PH值呈弱堿性的話
,能有效保護茶葉里的茶多酚(茶葉里最有效的營養(yǎng)物質)
。所以如果為了追求茶葉的營養(yǎng)和口感,弱堿性天然礦物質水是泡茶水的最佳選擇
。
如果退而求其次
,在生活中泡茶建議第一選擇使用純凈水。這是最保險的選擇
,它不會使茶增色
,也不會破壞。
那么如果選擇自來水
,一般會含有氯氣
,需要水開后開蓋(15秒)揮發(fā)氯氣后再沖泡茶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蛘哂贸谔崭滋崆皩⑺恋硪惶煲源烁纳扑|
,用沉淀后的水來泡茶也是不錯的選擇。
下來再說泡茶水溫
,如果水質較好
,燒開即可泡茶,過沸會損失水中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使茶湯失去香味
;若水質不佳,就要多煮一會兒
,使雜質沉淀
。
總的來說六大茶類對水溫的選擇總結如下:
綠茶適宜75度-80度水沖泡。
黃茶適宜80度-85度水沖泡
。
白茶適宜75度-80度水沖泡
,老白茶100沖泡。
青茶適宜90度-95度水沖泡
。
紅茶適宜烹95度的水沖泡
,金駿眉等純芽頭紅茶水溫盡量不超過90度
。
黑茶適宜100度水煎煮。
泡淡茶放多少茶葉3 什么水杯泡茶好呢
現在通用的茶具有瓷器
、陶器(主要是紫砂器)
、玻璃、塑料
。在沖泡紅茶和烏龍茶時應選用陶器
,因為從品茶的角度來看,陶器保溫性好
,沏茶時能獲得較好的色香味
,且造型美觀,具有藝術欣賞價值
。但沖泡綠茶特別是碧螺春和銀針時一般應用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可見杯中輕霧縹緲、澄清碧綠及朵朵茶芽的美態(tài)
。至于搪瓷
、塑料茶具,雖有輕便
、耐用的優(yōu)點
,但一般是為了解渴而臨時使用。
此外
,紫砂茶具買回來以后
,要放在鍋里,加上一把粗茶葉
,煮上半個小時
,以便去掉茶壺表面的蠟質和雜質,使手感比較舒服
。喝烏龍茶最好選用宜興產的紫砂茶具
。
泡烏龍茶的時候,水溫一定要高
,得95℃以上
,最好是剛剛開的沸水。因為用熱的水來泡烏龍茶的話
,可以比較快地讓茶香飄出來
,讓茶湯的顏色變得濃郁起來。
泡綠茶也是有講究的
,要注意兩點:一是要用沒有蓋的玻璃杯來泡
,二是要注意水溫。泡綠茶的水溫不能過高,大約在80℃左右就可以了
。因為綠茶大多都是在谷雨前或者是清明前采摘下來的茶樹的嫩葉
,既然是嫩葉,自然怕高溫
。另外
,如果選取帶蓋子的茶具的話,因不容易散熱
,時間長了
,就把茶葉泡糊了,茶湯也變得非常渾濁
,非常不好看。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
,水開了之后
,不要馬上就把它倒到杯子里泡綠茶,而是讓它落落火
,一兩分鐘后再泡
。還有一種方法是把熱水先倒到杯子里面,然后再往里放綠茶
。太湖一帶的人
,泡碧螺春茶的時候,都是用這種方法
。
很多北方人喜歡喝花茶
。喝花茶的時候,最好用蓋碗來泡
,主要是為了留住茶香
。泡花茶的水溫可以比泡綠茶的水溫稍高一點,大約是90℃~95℃
。沖好水之后
,把蓋蓋上,然后燜上兩三分鐘就可以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