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云南建水紫陶名師鄒科
我們建水紫陶一眼就可以看出和其他三大名陶不一樣
朦朦夜色中,建水城的街道和風徐徐
燈亮了,室中架子上一把把紫陶壺弄得滿室熠彩
搖籃碗窯村
碗窯村是一座窯火燒出來的村落
,伴隨著建水千年的文明,這個小村子用泥巴寫下了一部制陶史詩。鄒科是1973年在碗窯村“中窯”出生的,從小他玩的是泥巴,欣賞的是窯火,從爺爺奶奶到父親這一輩做陶人的身上,他讀的是一部“泥字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毙⌒∧昙o,他讀懂了嗎圖為:如今的碗窯村
奶奶的手藝活
建水世世代代做陶人之間,應(yīng)該有一首歌
圖為:云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館藏紫陶煙斗煙斗也稱八家斗,于清末在碗窯村創(chuàng)燒
圖為:鄒科姑媽鄒榮珍
有一種哨子叫吹雞兒
建水有一種陶泥做的哨子叫吹雞兒
圖為:鄒榮珍所制“吹雞兒”,你看得出這是個小猴子嗎
鑒于對這門技藝的繼承和發(fā)揚,1999年云南省文化廳給姑媽鄒榮珍頒發(fā)了“云南省民族民間美術(shù)師”的命名狀
圖為:現(xiàn)在的“吹雞兒”
姑媽還做過12生肖
德順閣里的制壺人
建水陶器社(后來的建水美術(shù)工藝陶廠)成立于1953年
圖為:老廠隧道窯試燒產(chǎn)品,藏于云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
鄒科中學畢業(yè)后選擇就讀建水第一職業(yè)中學繪畫美術(shù)專業(yè)
鄒科職業(yè)中專畢業(yè)時
,他沒有子承父業(yè)進建水工藝美術(shù)陶廠,而是去了一個印刷廠,盡管馬成林老師也喊他進陶廠。表面上看著是他怕苦,實際上是年輕人對選做紫陶的路有迷茫和彷徨。2003年
,云南省首屆普洱茶節(jié)在思茅召開,紫陶大師陳紹康帶著建水紫陶亮相思茅普洱茶節(jié)現(xiàn)場2007年,鄒科和兩位姐姐家一道成立了德順閣紫陶工作室
好多年前
,鄒科看到的第一把壺,是建水本地人做的,他喜歡壺,特別是2002年開始喝普洱茶后,就對茶壺情有獨鐘。他剛開始做的壺現(xiàn)在基本沒有留下的,有朋友從昆明來家,一看見,準要拿走。一個人的工作室,沉浸在壺中鄒科笑咪咪的
從做陶路上一起走過來的人家,彼此都很熟悉
做陶在建水是一件平常事,但是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aqi/74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茶具準備的講究有多少您知道嗎,
下一篇:
銀壺上的鎏金工藝
,大家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