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
,細察各處,分別有以下標準:
①壺口:為便于置放茶葉及夾取茶渣
,壺口直徑不宜小于3.5厘米
,即可伸入并攏的雙指。若是嵌蓋式壺口
,堰圈部分不能在壺口內(nèi)側(cè)形成凸起的一圈
,否則不利于去渣、涮壺
。為加大壺口與壺嘴的高度差
,避免倒茶時水從壺口先出,可將壺嘴方的壺口上揚
,并做一塊擋水板
。
②水孔:茶壺的水孔有單孔、網(wǎng)狀孔和蜂窩孔三種
。一般小壺為單孔
,易被浸泡后的葉底堵塞,使“流”的出水不暢
,尤以喇叭狀小孔為甚
,沖泡時需常用茶針疏通,故其“流”為直形
。網(wǎng)狀孔可以直接制坯而成
,亦可在單孔外加金屬網(wǎng),避免葉底入“流”堵塞
,但仍易為單片葉底粘住
,出現(xiàn)水流不暢。最佳水孔為蜂窩狀
,即將水孔處制成一半球狀,向壺身內(nèi)凸起
,凸面上面滿蜂窩狀小孔
,即使有單片葉粘著,也只是蓋住了一部分小孔
,又因是凸面
,很快會滑落,不易堵塞
,但制作難度較大
。
③壺嘴:要求出水順暢
、流速適中、水注成線
,特別是“斷水”要良好
,即斟好茶后,壺嘴的水能馬上回落
,不會沿流的外壁滴于杯外
。“斷水”功能與壺蓋是否密封有關(guān)
,選購時應注水試用
。
④壺把:作為壺的提握部位,壺把的重心十分關(guān)鍵
。沖滿水的茶壺靠手腕提握
,位置不對則未斟茶時已灑出茶水。前文已述
,側(cè)提壺之“三平”等原則應牢牢記住
。從把的形狀來看,固定的提梁壺把
,必須加大梁的高度和寬度
,使掀蓋、置茶
、去渣方便
,但斟茶時又顯笨拙,可改用活動壺把
,則可揚長避短
。一般多用側(cè)提壺,泡茶時操作方便
,姿態(tài)優(yōu)雅
。
⑤壺形:壺形的種類很多,同類壺的大小
、高低與直徑的比例
、裝飾花紋等千變?nèi)f化。壺形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泡茶時的動態(tài)美觀
,方便實用的壺用來得心應手
,更增添了一份泡茶技藝的美感。在泡茶之前
,可專門用一段時間用于賞具
,如舉行無我茶會時,首先由各茶人彼此觀摩茶具
,從每人所備之茶具的風格
,可想見其人的文化層次
、個人修養(yǎng)、茶藝造詣等等
。所以
,在選擇壺形時,應摒棄華而不實的裝飾
,以質(zhì)樸取勝
。如沖泡綠茶之壺,為保持其特有的色澤
,除控制水溫外
,須選用口大(有的大到與壺身直徑相同)、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ㄒ讉鳠?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與質(zhì)地也有關(guān))的扁腹形壺,取其散熱快的長處
,令茶汁色碧而清洌
;若沖泡烏龍茶,則應選口小
、壁厚或多細密氣孔
、高度與直徑相仿者,蓋取其保溫性好
,使茶湯濃香誘人
,余味不絕。
上述五點
,只指茶壺的一般功能要求
,至于從欣賞角度談壺形,則人各有所好
,尚無定論
。一般鑒賞紫砂茶壺,當從其神韻
、形態(tài)
、色澤、意趣
、文心
、適用等方面一一考評。在實用便利的基礎上
,壺形應以自然流暢、氣定神閑者為佳
,切忌矯揉造作
、匠氣十足
。古人嘗以佳人比佳壺,推崇布衣荊釵
,不掩天姿國色
,是以一把佳壺不可多色多飾,須以渾然天成為最高追求境界
。
(2)壺的整修:前面談了如此繁復的選壺要求
,一般讀者必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的確
,古往今來只有屈指可數(shù)的幾位堪稱制壺大師
,其作品流傳至今者更是鳳毛麟角,一壺值千金
,非一般消費層次者可染指
。尤其是現(xiàn)代工廠化生產(chǎn)條件下,市賣者多為大批生產(chǎn)出來的商品
,當然不是藝術(shù)品
,要符合如許要求顯然是苛求了。其實
,在選購時挑選基本符合前述條件的新壺
,然后可通過整修,成為一把理想的合用之壺
,并且因為是親手參與
,會有一份特別的樂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整修工具為細圓棒形鉆石銼刀
,輔料為金剛砂、肥皂和水
。整修時先在金剛砂內(nèi)倒入少量水
,并在壺蓋沿上抹些肥皂,再抹上濕潤的金剛砂
,把壺蓋蓋在壺口上
,一把握鈕倒托壺,另一手將翻向上的壺底按住
,兩手作反方向的反復旋轉(zhuǎn)
,使壺蓋沿與壺口輕輕摩擦,直至密縫
。如氣孔太小或有微粒堵塞
,用銼刀慢慢銼大銼平即可。檢驗是否整修完畢有兩法:其一是測試斷水、放水的靈敏度
,即按住氣孔壺嘴不出水
,放開氣孔則馬上出水;其二是測試壺的密封性能
,將盛滿水的壺按住壺嘴倒提
,壺蓋不會掉落,松開壺嘴則蓋落
。一般用前一方法測試
,以免壺蓋打碎。經(jīng)整修后合用的新壺在泡茶前須除異味
,可用粗老茶葉放入壺中
,待吸盡異味后再用。 主茶具乃泡茶
、飲茶主要的用具
,主要有茶壺、茶船
、茶盅
、茶杯、杯托
、蓋碗
、沖泡器等。
(1)茶壺 用以泡茶的器具
。也可直接用茶壺來泡茶
,獨自酌飲。也可用小茶壺當茶盅用
。茶壺由壺蓋
、壺身、壺底和圈足四部分組成
。壺蓋有孔
、鈕、座等細部
。壺身有口
、延(唇墻)、嘴
、流
、腹、肩
、把(柄
、板)等細部
。由于壺的把、蓋
、底
、形的細微部分的不同
,壺的基本形態(tài)就有近200種
。
以把劃分:
①側(cè)提壺:壺把為耳狀,在壺嘴的對面
。
②提梁壺:壺把在蓋上方為虹狀者
。
③飛天壺:壺把在壺身一側(cè)上方為彩帶飛舞狀。
④握把壺:壺把圓直形與壺身呈90°狀
。
⑤無把壺:壺把省略
,手持壺身頭部倒茶。
以蓋劃分:
①壓蓋:蓋平壓在壺口之上
,壺口不外露
。
②嵌蓋:蓋嵌入壺內(nèi),蓋沿與壺口平
。
③截蓋:蓋與壺身渾然一體
,只顯截縫。
以底劃分:
①捺底:將壺底心捺成內(nèi)凹狀
,不另加足
。
②釘足:在壺底上加上三顆外突的足。
③加底:在壺底四周加一圈足
。
以有無濾膽分:
①普通壺:上述的各種茶壺
,無濾膽。
②濾壺:在上述的各種茶壺中
,壺口安放一只直桶形的濾膽或濾網(wǎng)
,使茶渣與茶湯分開。
(2)茶船 承放茶壺等的墊底器具
,有竹木
、陶瓷及金屬制品。既可增加美觀
,又可防止茶壺燙傷桌面
。
其主要種類有:
①盤狀:船沿矮小,整體如盤狀
,側(cè)平視茶壺形態(tài)完全展現(xiàn)出來
。
②碗狀:船沿高聳,側(cè)平視只見茶壺上半部
。
③雙層狀:茶船制成雙層
,上層有許多排水小孔
,使沖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層的儲水器。
(3)茶盅 亦稱茶海
、公道杯
、公平杯,用于盛放和分斟茶湯
。將茶湯及時斟于茶海中
,可避免茶葉久泡而苦澀。
其主要種類有:
①壺式盅:壺形
,或以茶壺代替
。
②圈頂式盅:將壺口部分或全部向外延拉成一翻邊,以作把手
。有蓋或無蓋
。
③杯式盅:杯形,有把或無把
,從盅身拉出一個簡單的倒水口
。
(4)品飲杯 盛放泡好的茶湯并飲用的器具。
其種類有:
①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狀
。
②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
,也稱盞形杯。
③直口杯:杯口與杯底同大
,也稱桶形杯
。
④收口杯:杯口小于杯底,也稱鼓形杯
。
⑤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
。
⑥蓋杯:附加蓋子的茶杯,有把或無把
。
(5)聞香杯 直口高杯
,用來聞嗅留在杯里的香氣之器具。此杯容積和品茗杯一樣
,但杯身較高
,容易聚香。
(6)杯托 茶杯的墊底器具
。
其種類有:
①盤形:托沿矮小呈盤狀
。
②碗形:托沿高聳,茶杯下部被托包圍
。
③高腳形:杯托下有一圓柱腳
。
④圈形:杯托中心留一空洞,洞沿上下有豎邊
,上固定杯底
,下為托足
。
⑤復托形:高腳托的托碟中心再有一個碗形或碟形的小托,小托承托茶盞或茶碗
。
(7)茶碗 泡茶器具
,或盛放茶湯作飲用器具。
其形狀有:
①圓底形:碗底呈圓形
。
②尖底形:碗底呈圓錐形
,常稱為茶盞。
(8)蓋碗 由蓋
、碗
、托三部件組成,泡飲合用器具或可單用
。
(9)大茶杯 泡飲合用器具。多為長桶形
,有把或無把
,有蓋或無蓋。
(10)沖泡盅
、沖泡器 沖泡盅用以沖泡茶葉的杯狀物
,盅口拉出一斜口為出水口。沖泡器是指杯蓋連接一濾網(wǎng)
,中軸可以上下提壓如活塞狀
,既可使沖泡的茶湯均勻,又可以使渣與茶湯分開
。 泡茶
、飲茶時所需的各種輔助器具,以增加美感
,方便操作
。
(1)鋪墊 是茶席整體或局部物件擺放下的各種鋪墊、襯托
、裝飾物的統(tǒng)稱
,常用棉、麻
、化纖
、竹、草桿織編而成
。鋪墊的形狀一般有正方形
、長方形、三角形
、菱形
、圓形
、橢圓形、多邊形和不確定形
。
鋪墊的類型有:
①織品類:棉布
、麻布、化纖
、蠟染
、印花、毛織
、織錦
、綢緞、手工編織等
。
②非織品類:竹編
、草桿編、樹葉鋪
、紙鋪
、石鋪、瓷磚鋪等
。
(2)茶盤 擺置茶具
,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
、木
、金屬、陶瓷
、石等制成
,有規(guī)則形、自然形
、排水形等多種
。
(3)茶巾 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織物
,或用來抹干泡茶
、分茶時濺出的水滴,或用來吸干壺底
、杯底之殘水
;或在注水、續(xù)水時托墊壺流底部
,也可用來擦拭清潔桌面
。
(4)茶巾盤 放置茶巾的用具。竹
、木
、金屬
、搪瓷等均可制作。
(5)奉茶盤 用以盛放茶杯
、茶碗
、茶食或其他茶具的盤子,向客人奉茶和茶食時也使用
,常用竹
、木、塑料
、金屬制作而成
。
(6)茶荷 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
、木
、陶、瓷
、錫等制成
。同時可作觀賞干茶樣和置茶分樣用。
(7)茶則 則者
,準則也,可衡量茶葉用量
,確保投茶量準確
。用它從茶葉罐中取茶入壺或杯,多為竹木制品
。
(8)茶匙 取茶或攪拌茶湯用具
。常與茶荷搭配使用,從貯茶器中取干茶
。
(9)茶夾 用來清潔杯具或夾取杯具
,或?qū)⒉柙圆鑹刂袏A出。
(10)茶針 由壺嘴伸入流中疏通茶葉阻塞
,使之出水流暢的工具
,以竹、木制成
。
(11)茶箸 形同筷子
,也用于夾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時亦可用于攪拌茶湯
。
(12)渣匙 從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
,常與茶針相連,即一端為茶針
,另一端為渣匙
,用竹
、木制成。
(13)茶漏 圓環(huán)形小漏斗
,當用小茶壺泡茶時
,投茶時將其置壺口,使茶葉從中漏進壺中
,以防茶葉灑到壺外
。
(14)箸匙筒 插放茶箸、茶匙
、茶夾
、茶針等的有底筒狀器物。
(15)茶拂 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
。
(16)蓋置 承托壺蓋
、盅蓋、杯蓋的器具
,既保持蓋子清潔
,又避免沾濕桌面。
其種類有:
①托墊式:形似盤式杯托
。
②支撐式:圓柱狀物
,從蓋子中心點支撐住蓋;或筒狀物
,從蓋子四周支撐
。
(17)壺墊 圓形墊壺織品,保護茶壺
。
(18)濾斗(濾網(wǎng)) 過濾茶湯碎末用
。網(wǎng)為金屬絲制,緣邊金屬或瓷質(zhì)
。
(19)濾斗架 承托濾斗用
。有金屬螺旋狀,有瓷質(zhì)雙手合掌狀
、單手伸指狀
。 濾斗架及濾斗(濾網(wǎng))
(20)計時器 用以計算泡茶時間的工具,有定時鐘和電子秒表
,可以計秒的為佳
。
(21)茶食盤 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
、竹
、金屬等制成。
(22)茶叉 取食茶食用具,金屬
、竹
、木制。
(23)餐巾紙 墊取茶具
、擦手
、拭杯沿用。
(24)消毒柜 用以烘干茶具和消毒滅菌
。 (1)煮水器 由湯壺和茗爐兩部分組成
,爐以熱源分有電爐、酒精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