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壺承為你泡茶只因這樣簡簡單單
壺承
,既然是為了承載別人,突出“壺”更應(yīng)隱去浮華,成就主器
。采擷茶之珍奇
,養(yǎng)一把光華
。
器具
,因能容納方成器
,所以
,“器”也引申為才華
,氣(器)度,責(zé)任與擔(dān)當(dāng)
。如云海
,光為經(jīng),聲為緯
,心耳間織起綿綢的心承
,仿佛縹緲云霧間
,一派云淡風(fēng)輕。

壺承(盛)
,在茶席設(shè)計中用來承載包容主器具之用
。壺承的出現(xiàn)皆因干泡法的興起流行,壺承取代茶盤
,一切為簡
,茶臺茶席干凈整潔,雅致美觀
,靜穩(wěn)練技養(yǎng)心養(yǎng)儉
。
有人說,壺承
,是茶席中的特殊角色
,不像品茗杯不可或缺,不如紫陶壺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卻是成就一個好茶席的關(guān)鍵配角
。
說壺承前,得先說說泡茶里的“濕泡”和“干泡”
。
“濕”
,顧名思義浪費水是少不了的,幾乎大家都習(xí)慣在沖泡過程里
,注滿開水后都順手沖淋一下壺身
,為了沖掉壺身的茶漬,也為了提高茶壺的溫度
。那么多開水總不能淋得到處都是吧
,于是就有了茶盤這個東西。
各種發(fā)展變形到現(xiàn)在
,茶盤的材質(zhì)
,樣式和形態(tài)一直推陳出新中。今天它不是主角
,就不贅述了
。
而“干泡”,它要的是不沖淋茶壺
,不灑出茶水,保持臺面干爽
。這個泡法多用于觀賞性很棒的茶席
,但因為不沖淋茶壺,部分茶友覺得養(yǎng)不了壺而不喜歡
。
又有些人覺得不方便沖泡
,比如烏龍茶這樣需保持壺身溫度的
,而不喜歡這時壺承的作用就凸現(xiàn)了。壺承主要在于干泡時
,可以讓我們在美麗的茶席上節(jié)制的淋壺
。
壺承的形狀不規(guī)律,或圓或方或者不方不圓最常見的器型還是茶盤微凹然后中心有凸起
,當(dāng)然紫陶壺是放在凸起的位置
,避免沾到茶的殘水。
清代寂園叟《陶雅》中提到:“盞托
,謂之茶船
,明制如船,康雍小酒盞則托作圓形而不空其中
。宋窯則空中矣
。略如今制而頗樸拙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笨梢姶尾柰谐霈F(xiàn)于明代
。然后各種風(fēng)云變化發(fā)展至今,花樣壺承層出不窮
。
泡茶的八個步驟
泡茶的八個步驟
泡茶的八個步驟
,茶是我們?nèi)粘I钪凶畛R姷娘嬃希考颐繎舳加胁枞~
,茶的沖泡方法有簡有繁
,要根據(jù)具體情況,結(jié)合茶性而定
。以下看看泡茶的八個步驟及相關(guān)資料
。
泡茶的八個步驟11、泡茶的八個步驟分別是:備具
、潔具
、賞茶、投茶
、洗茶
、泡茶、奉茶以及收具
。
2
、備具,準(zhǔn)備好泡茶需要的一系列茶具
,具體為壺承
、蓋碗/紫砂壺、公道杯、過濾網(wǎng)
、茶荷
、茶巾、茶夾
、茶刮
、品茗杯、杯托和隨手泡
。
3
、潔具,對準(zhǔn)備好的茶具進行清洗
,大多數(shù)茶具可以選擇燒一壺沸水然后進行沖洗
,而茶杯則是用茶夾協(xié)助來用沸水沖洗。
4
、賞茶
,將備好的茶葉先放進茶荷中,讓客人可以觀賞到干茶的外形
。
5
、投茶,使用茶刮把茶荷中的茶葉輕輕地?fù)苤辽w碗/紫砂壺中
,注意這時候的動作要盡量輕
,切忌把茶葉給撥到蓋碗/紫砂壺的外邊。
6
、洗茶
,投茶完后就可以將燒好的沸水倒入其中,然后把過濾網(wǎng)架在公道杯上
,片刻后便把蓋碗里的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
7、泡茶
,洗完茶后就是正式的泡茶了
。
8、奉茶
,在茶泡完后
,泡茶者需要往客人的杯中倒入大概七分滿的茶水,然后用雙手端給客人
,而客人也需行叩手禮以對主人表示感謝
。
9、收具
,最后一步
,在喝完茶后
,需要把喝茶使用的茶具清洗擦干后收好。
泡茶的八個步驟2 溫具
用熱水沖淋茶壺
,包括壺嘴、壺蓋
,同時沖淋茶杯
,隨后即將茶壺、茶杯瀝干
。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
,使茶葉沖泡后溫度相對穩(wěn)定,不使溫度過快下降
,這對較粗老茶葉的沖泡尤為重要
。
置茶
按茶壺或茶杯的大小,往泡茶的壺(杯)里置入一定數(shù)量的茶葉
。置入茶葉后
,可以觀賞壺(杯)里的茶葉形狀與顏色。如果你所用來泡茶的是白色蓋碗
,則茶色與白色相映成趣
,極具觀賞價值。
沖泡
置茶入壺(杯)后
,按照茶與水的比例
,將開水沖入壺中。沖水時
,除烏龍茶沖水須溢出壺口
、壺嘴外,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
。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沖泡
,可以特別注重欣賞的細(xì)嫩的茶葉,沖水也以七八分滿為度
。沖水時有“鳳凰三點頭”的講究
,就是將水壺下傾上提三次,這既是主人向賓客點頭致意
,也能使茶葉和茶水上下翻動
,使茶湯濃度一致。
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yīng)先倒進茶海里
,然后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品茗杯)中
。茶海又稱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
。
奉茶
奉茶時
,需要用茶盤托著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奉茶的`時候
,主人還須用空余的手做出請茶的姿勢
,此時客人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攏彎曲,輕輕敲打桌面
,以表謝意
。
品茶
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飲用,而是應(yīng)該先觀色察形
,接著端杯聞香
,再啜湯賞味。賞味時
,應(yīng)讓茶湯從舌尖沿舌兩側(cè)流到舌根
,再回到舌頭,如此反復(fù)二三次
,以留下茶湯清香甘甜的回味
。
泡茶的八個步驟3 泡茶先識茶
肉眼看外形和顏色,大致區(qū)分茶的種類
。
更需要用感官去判斷條索緊結(jié)程度
、外形大小、揉捻程度
、萎調(diào)輕重等多個方面
。
再根據(jù)自己對茶的認(rèn)識,選擇最恰當(dāng)?shù)臎_泡方法的選擇
。
綠茶:大多為黃綠帶翠
;
白茶:身披白毫,表面多顯白色
;
黃茶:條索嫩黃
、肥壯挺直;
烏龍茶:綠葉鑲紅邊
,條索肥厚卷曲
;
紅茶:烏金色、茶芽少
,帶有甜香
;
黑茶:烏潤色澤,獨特陳香
。
水為茶之母
要泡出好茶
,就要先找到最適合它的水。
泡茶用水的最基本原則:要用軟水
,純凈水
、礦泉水
、過濾水,都比較適合用來泡茶
。
泡茶用水最低要求就是要煮沸
,哪怕是需要85℃沖泡,也需要先燒至100℃再放涼
。
器為茶之父
茶器要結(jié)合沖泡的茶類選擇
,蓋碗和茶壺適用的茶類范圍很廣。
平時多練習(xí)使用
,泡一般茶類即可得心應(yīng)手,但注意綠茶通常要用玻璃器皿沖泡
。
其他的輔助性的器皿
,如公道杯、品茗杯等
,也需要看場合搭配使用
。
武夷巖茶沖泡方法步驟
沖泡方法
武夷巖茶的沖泡,別具一格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氨∪绾遥瑝匦∪缦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每斟無一兩
,上口不忍遂咽,先嗅其香
,再試其味
,徐徐咀嚼而體貼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遍_湯第二泡香才顯露
。茶湯的香氣自口吸入,從咽喉經(jīng)鼻孔呼出
,連續(xù)三次
,所謂“三口氣”,即可鑒別巖茶上品的 氣
。更有上者“七泡有余 ”
。武夷巖茶的香氣馥郁,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
,滋味濃醇清活
,生津回甘,雖濃飲而不見苦澀
。茶條壯結(jié)
、勻整
,色澤青褐潤亮呈“寶光”。葉面呈蛙皮狀沙粒白點
,俗稱“蛤蟆背”
。泡湯后葉底“綠葉鑲紅邊”,呈三分紅七分綠
。
武夷巖茶的沖泡方法:
正確的沖泡和品飲才能充分發(fā)揮出巖茶風(fēng)韻和每泡茶的特征
,領(lǐng)略茶中真諦,體會茶的無窮樂趣
。
一
、泡茶器具:準(zhǔn)備烏龍茶專用茶具一套(沖泡壺宜選用90-150毫升的紫砂壺或三才杯)。
二
、投茶量:沖泡壺具容積的1/2左右(1/3-2/3)
。
三、泡茶用水:以山泉水為上
,潔凈的河水和純凈水為中
,硬度大或氯氣明顯的自來水不可用;水溫需現(xiàn)開現(xiàn)泡為宜
;水溫低于95度或長時間連續(xù)燒開的水都略遜
。最好配備“隨手泡”。
四
、浸泡時間:1至3泡浸泡10-20秒
,以后每加沖一泡,浸泡時間增加10-20秒
。浸泡時間的調(diào)整原則為1至7泡的湯色基本一致
,且可沖泡10余泡。沖泡次數(shù)與浸泡時間有關(guān)
。
五
、濃淡調(diào)整:用投茶量進行。需淡些則投茶量少些為沖泡壺具容積的1/3-1/2
,需濃些則投茶量多些為沖泡壺具容積的1/2-2/3
。
六、品茶要領(lǐng):巖茶滋味醇厚
,內(nèi)涵豐富
,有特殊的“巖韻”。茶樹品種特征能從滋味中體現(xiàn)
;香氣或高或長
,高則濃郁,長則幽遠(yuǎn)
,香型多樣化
,如花香
、果香或帶乳香、帶密香等等
;品茶時先嗅其香
,再試其味,并反復(fù)幾次
。聞香有聞干茶香
、蓋香、水香
、杯底香
、葉底香等等;嘗味時須將茶湯與口腔和舌頭的各部位充分接觸
,并重復(fù)幾次
,細(xì)細(xì)感覺茶湯的醇厚度及各種特征,綜合判斷茶葉的特征和品位
。 [4]
品飲方法
巖茶湯水一般呈金黃或橙黃,帶些微紅
,清澈亮麗
。茶青發(fā)酵的程度不同,還有烘焙的程度不同
,泡出來的湯色也不同
。一般來,重發(fā)酵
,高火功的巖茶
,顏色較深較紅;輕發(fā)酵
,低火功的巖茶
,顏色較淺較黃。
巖茶的茶湯
,總的來說是甘
、醇、鮮
、滑
。但細(xì)細(xì)品賞之下,則又有許多具體特點:
甘:有兩種
,一是入口即甘
,只要是好巖茶,入口就有一種甜滋滋
,涼沁沁的味道
。但是不像普洱的甘那樣
,有點膩感。巖茶的回甘是發(fā)散型的
,直接擴充你的喉嚨
,清涼開闊,你甚至覺得那不是回甘
,但確實是喝了巖茶以后舌齒清甘
,喉嚨開闊,很舒服的一種感覺
。
醇:是指茶味的濃淡和茶湯的厚薄
。茶味是任何茶湯都有的,可以明顯感覺到的類似中草藥的特殊味道
。巖茶的茶味
,比綠茶淡,比紅茶黑茶濃
。茶湯則比綠茶厚稠
。但又不如普洱類黑茶,顯的更清薄
。如與同為烏龍類的鐵觀音相比
,茶湯更厚稠,茶味更濃郁
。所以
,福建茶界比較巖茶與鐵觀音特征,有“南香北水”的說法
。
鮮:茶湯清新
,鮮美,如同雞湯一般
。曾經(jīng)品過綠茶新貴安吉白茶
,這種鮮感特別明顯。造成這種鮮感的原因是氨基酸含量是一般綠茶的一倍以上
。
滑:滑是相對于澀而言的
。茶湯入口后,舌尖有茶的感覺
,再進入以后
,舌頭的后半部分好像已經(jīng)失去了知覺,不用吞咽
,茶湯已經(jīng)“滑”進或者“化”進喉嚨和肚子
。當(dāng)然,好茶入口都很滑順
,但是因為巖茶茶湯較為濃稠
,所以
,滑或化就顯的特別難能可貴。
鑒別方法
判斷加工
煙味:易判定
,主出在焙茶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走煙現(xiàn)像
。如:焙籠焙茶里茶未掉入湯火中
青味:非清香。指茶葉中的青草味
。主要是因為發(fā)酵不到位產(chǎn)生
。
餿味:類似變質(zhì)飯菜的味道。產(chǎn)生原因是茶青在運輸過程中受熱
,也稱夏秋味
。是夏秋茶所具備的一種特征。也是辨認(rèn)夏秋茶的標(biāo)準(zhǔn)
。
焦味:類似于炒豆子的味道
。主要是殺青過程中,茶葉炒焦而產(chǎn)生
。
反青味:茶葉保存過程中受潮產(chǎn)生
。
水味:白開水的味道,指茶葉焙火未到位
,水份存在于茶葉之中而產(chǎn)生
。
正確的泡茶步驟圖片
正確的泡茶步驟圖片
正確的泡茶步驟圖片。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喝茶
,我們國家的茶文化也是非常有講究的,我們平時在泡茶的時候需要注意自己的步驟
。下面為大家介紹正確的泡茶步驟圖片
。
正確的泡茶步驟圖片1 1、煮水
泡茶用水以山泉水
、純凈水和礦泉水等軟水為最佳
,無論是需要80度還是90度熱水來泡茶,首先都必須煮沸
,再晾至適宜的溫度
。
2、洗杯
往茶壺
、蓋碗
、聞香杯、品茗杯中注入熱水
,稱之為燙壺洗杯
,清洗干凈茶具,提升茶具溫度
,也利于后續(xù)泡茶時誘發(fā)茶香
。注意需要迅速倒掉水分
。
3、投茶
一般來說
,茶水比在1:30~50
,也就是投茶3克,至少注水150ml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愿鶕?jù)個人口味來定,喜歡喝濃茶的可以多投一些茶葉
,喜歡喝淡茶的可以適當(dāng)多加一些水
。
4、沖泡
注水沖泡時講究“鳳凰三點頭”
,就是將茶壺下傾上提三次
,對賓客“點頭致意”,同時也可以使茶湯濃度均勻
。注意茶倒七分滿
,倒得太滿端茶時容易燙傷。
5、倒茶
泡好的茶湯一般先倒進茶海中
,茶海又稱公道杯,意為分茶公道
。再從茶海倒入品茗杯
,有品茶之意。
6、奉茶
茶杯需要放在茶盤
,再遞到茶客面前,注意放置在茶客的右手前方
。遞茶之后
,還需要用右手做出請茶的姿勢。
7、品茶
端起茶杯后
,不要著急飲用,先聞茶香
,再品滋味
。小口啜飲茶湯,讓茶湯在口腔中停留幾秒
,感受茶湯的回味
、甘甜,再滑入喉嚨咽下。
正確的泡茶步驟圖片2 1 、認(rèn)識茶葉
泡茶之前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了解茶葉,正確區(qū)分茶葉的種類
。從它的外形
、顏色、大小
、揉捻程度等方面進行分析
,選擇最合適的沖泡方式進行沖泡。
2 、水質(zhì)選擇
水是泡制茶葉的基礎(chǔ)
,不同茶葉適合用的水也不一樣。沖泡茶葉的水有軟水
、純凈水
、礦泉水、過濾水
、山泉水等
,沖泡時需要選擇合適的'水進行沖泡。
3 、茶具使用
茶具的使用對于茶葉的味道有決定性作用
,沖泡前需要選擇合適的茶具沖泡茶葉,并熟練掌握使用茶具的方法
,才能讓沖泡出的茶葉口感更佳
。
4、茶葉分量
沖泡茶葉時
,還需要控制好茶葉與水的比例
,根據(jù)自己的口感喜好來調(diào)整茶葉的分量。目前很多茶葉都是經(jīng)過壓縮的
,看起來只有一點點,但實際上分量很多
。
5、適宜水溫
同一種茶葉在不同水溫下沖泡出來的味道也是有所差別的,通常開水沖泡出來的茶水味道會比較強勁
,而熱水沖泡出來的茶水味道會較為溫和
。
6、沖泡時間
想要讓茶水的口感
、味道達(dá)到最佳狀態(tài)
,沖泡的時間非常關(guān)鍵。通常第一泡的時間在3~5秒左右,第二泡時
,應(yīng)當(dāng)及時飲用
,避免茶水里面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揮發(fā)掉。
7、適口味道
在選擇沖泡茶葉時
,應(yīng)當(dāng)根據(jù)心情和意境來選擇合適口味的茶葉,不要追求茶葉是否昂貴珍惜
,也不要在意沖泡技術(shù)
,才能更好的去品鑒茶水。
正確的泡茶步驟圖片3 正確的泡茶8個步驟
1
、泡茶的八個步驟分別是:備具
、潔具、賞茶
、投茶
、洗茶、泡茶
、奉茶以及收具
。
2、備具
,準(zhǔn)備好泡茶需要的一系列茶具
,具體為壺承、蓋碗/紫砂壺
、公道杯
、過濾網(wǎng)、茶荷
、茶巾
、茶夾、茶刮
、品茗杯
、杯托和隨手泡。
3
、潔具
,對準(zhǔn)備好的茶具進行清洗,大多數(shù)茶具可以選擇燒一壺沸水然后進行沖洗
,而茶杯則是用茶夾協(xié)助來用沸水沖洗
。
4、賞茶
,將備好的茶葉先放進茶荷中
,讓客人可以觀賞到干茶的外形
。
5、投茶
,使用茶刮把茶荷中的茶葉輕輕地?fù)苤辽w碗/紫砂壺中
,注意這時候的動作要盡量輕,切忌把茶葉給撥到蓋碗/紫砂壺的外邊
。
6
、洗茶,投茶完后就可以將燒好的沸水倒入其中
,然后把過濾網(wǎng)架在公道杯上
,片刻后便把蓋碗里的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7
、泡茶
,洗完茶后就是正式的泡茶了。
8
、奉茶
,在茶泡完后,泡茶者需要往客人的杯中倒入大概七分滿的茶水
,然后用雙手端給客人
,而客人也需行叩手禮以對主人表示感謝。
9
、收具
,最后一步,在喝完茶后
,需要把喝茶使用的茶具清洗擦干后收好
。
泡茶茶具如何使用
一、茶杯: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
,水從茶壺而來
,倒進茶杯,之后給客人品嘗茶水
。茶杯分大小兩種:小杯亦叫品茗杯
,是與聞香杯配合使用;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
,主要用于高級細(xì)嫩名茶的品飲
。二、茶漏:常用沖泡茶時
,放在壺口上,以導(dǎo)茶入壺
,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三、蓋碗: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
,中有碗的漢族茶具
。蓋碗茶,須用滾燙的開水沖一下碗
,然后放入茶葉盛水加蓋
,沁茶的時間看茶葉數(shù)量和種類約為20秒至3分鐘。在清雍正年間
,盛行使用蓋碗
。四、茶盤:茶盤就是放置茶壺
、茶杯
、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
;它可以很大
,也可以很小,形狀可方可圓或作扇形
;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夾層
,夾層用以盛廢水,可以是抽屜式的
,也可以是嵌入式
;單層以一根塑料管連接,排出盤面廢水
,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
。五、茶則:茶則是漢族茶道六用之一
,是漢族民間烹試茶時量取茶末入湯的量具
。在茶道中,把茶從茶罐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壺時
,需要用茶則來量取
。六、茶挾: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
,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
。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wèi)生
。七
、茶巾: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壺,于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干
,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
、茶針:一般是木質(zhì)、角質(zhì)材料制作而成
。另外喝普洱茶的習(xí)慣把撬茶的茶刀放在茶桶中
。茶匙,茶針
,茶夾
,茶則,茶海
,連同茶筒
,六個器具又稱為茶道六君子。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nèi)網(wǎng)(蜂巢)
,以保持水流暢通
,或放入茶葉后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
,整茶在上
。九、煮水器: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fēng)爐
,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
,此外尚有用瓦斯?fàn)t及電子開水機。十
、茶葉罐:茶葉是一種干品
,極易吸濕受潮而產(chǎn)生質(zhì)變,它對水分
、異味的吸附很強
,而香氣又極易揮發(fā)。從質(zhì)地上區(qū)分
,茶葉罐的一般有錫制
、鐵制、陶瓷
、玻璃
、紙制等,其中以選用有雙層蓋的鐵制彩色茶罐和長頸錫瓶為佳
,用陶瓷器貯存茶葉
,則以口小腹大者為宜。十一
、茶船:古代漢族民間流行的一種置茶盞的承盤
。始于南朝。其用途以承茶盞防燙手之用
,后因其形似舟
,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
。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盛熱水燙杯、盛接壺中溢出的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