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將樹枝砍下來,才能采摘到芽葉
。
茶樹的樹形像瓜蘆。葉形像梔子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ㄏ癜姿N薇,種子像棕櫚
。果柄像丁香,根像胡 桃
。
"茶"字的結(jié)構(gòu),有的從"草"部(寫作"茶")
,有的從"木"部(寫作"[木荼]")
,有的"草""木"兼從(寫作"荼")
。荼的名稱有五種:一稱"茶",二稱"槚"
,三稱"蔎",四稱"茗"
,五稱"荈"。
種茶的土壤
,以巖石充分風化的土壤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礫壤次之
,黃色粘土最差。
一般說來,茶苗移栽的技術(shù)掌握不當
。移栽后的茶樹很少長得茂盛。種植的方法象種瓜一樣
。種后三年即可采茶
。茶葉的品質(zhì),以山野自然生長的為好
,在園圃栽種的較次
。在向陽山坡
,林蔭覆蓋下生長的茶樹,芽葉呈紫色的為好
,綠色的差些;芽葉以節(jié)間長
,外形細長如筍的為好,芽葉細弱的較次
。葉綠反卷的為好,葉面平展的次之
。生長在背陰的山坡或山谷的品質(zhì)不好,不值得采摘
。因為它的性質(zhì)凝滯
,喝了會使人腹脹
。
茶的功用
,因為它的性質(zhì)冷涼,可以降火
,作為飲料最適宜
。品行端正有節(jié)儉美德的人
,如果發(fā)燒,口渴
,胸悶
,頭疼,眼澀
,四肢無力
,關(guān)節(jié)不暢,喝上四五口
,其效果與最好的飲料醍醐
、甘露不相上下。但是
,如果采摘的不適時,制造的不精細
,夾雜著野草敗葉,喝了就會生病
。
茶和人參一樣,產(chǎn)地不同
,質(zhì)量差異很大,甚至會帶來不利影響
。上等的人參出產(chǎn)在上黨 ,中等的出產(chǎn)在百濟
、新羅
,下等的出產(chǎn)在高麗。出產(chǎn)在澤州
、易州、幽州
、檀州的(品質(zhì)最差),作藥用
,沒有療效,更何況比它們還不如的呢!倘若誤把薺苨當人參服用
,將使疾病不得痊愈,明白了對于人參的比喻
,茶的不良 影響,也就可明白了
。
二之具
籝[yíng],一曰籃
,一曰籠,一曰筥[jǔ]
。以竹織之,受五升
,或一斗
、二斗
、三斗者,茶人負以采茶也
。
灶無用突者,釜用唇口者
。甑[zèng],或木或瓦
,匪腰而泥
,籃以簞[dān]之,篾[miè]以系之
。始其蒸也,入乎簞
,既其熟也,出乎簞
。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亞者制之
,散所蒸牙筍并葉,畏流其膏
。杵臼[chǔ jiù]
,一曰碓[duì]
,惟恒用者佳。
規(guī)
,一曰模
,一曰棬【quān】
。以鐵制之
,或圓或方或花。
承
,一曰臺
,一曰砧
。以石為之
,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
,遣無所搖動
。
檐
,一曰衣
。以油絹或雨衫單服敗者為之,以檐置承上
,又以規(guī)置檐上
,以造茶也
。茶成
,舉而易之
。
芘【bǐ】莉,一曰羸子,一曰篣筤[páng láng]
。以二小竹長三赤
,軀二赤五寸,柄五寸
,以篾織,方眼如圃
,人土羅闊二赤,以列茶也
。
棨[qǐ],一曰錐刀
,柄以堅木為之,用穿茶也
。
撲,一曰鞭
。以竹為之
,穿茶以解茶也。
焙[bèi]
,鑿地深二尺,闊二尺五寸
,長一丈,上作短墻
,高二尺
,泥之
。
貫,削竹為之
,長二尺五寸,以貫茶焙之
。
棚
,一曰棧,以木構(gòu)于焙上
,編木兩層
,高一尺
,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棚
,全干升上棚。
穿
,江 東淮南剖竹為之,巴川峽山紉谷皮為之
。江 東以一斤為上穿,半斤為中穿
,四兩五兩為小穿
。峽中以一百二十斤為上,八十斤為中穿
,五十斤為小穿。字舊作釵釧之“釧”[chuàn]
,字或作貫串,今則不然
。如磨
、扇、彈
、鉆、縫五字
,文以平聲書之,義以去聲呼之
,其字以穿名之
。
育,以木制之
,以竹編之,以紙糊之
,中有隔,上有覆
,下有床
,傍有門,掩一扇
,中置一器,貯煻煨火
,令煴煴然,江 南梅雨時焚之以火
。
【譯文】
茶葉采制工具
籯
,又叫藍,又叫籠
,又叫筥
。用竹編織
,容積五升,或一斗
、二斗、三斗
,是茶農(nóng)背著采茶用的。
灶
,不要用有煙囪的(使火力集中于鍋底)
。鍋,用鍋口有唇邊的
。
甑,木制或陶制
。腰部用泥封好,甑內(nèi)放竹籃作甑箅
,用竹片系牢
。開始蒸的時候,葉子放到箅里
;等到熟了,從箅里倒出
。鍋里的水煮干了,從甑中加水進去
。也有用三杈的榖木翻拌。蒸后的嫩芽葉及時攤開
,防止茶汁流走。
忤臼
,又名碓(用以搗碎蒸熟的芽葉)
,以經(jīng)常使用的為好。
規(guī)
,又叫模,又叫棬(就是模型
,用以把茶壓緊,并成一定的形狀)
,用鐵制成
,有的圓形
,有的方形
,有的像花的形狀。
承
,又叫臺,又叫砧
,用石制成
。如用槐樹、桑樹做
,就要把下半截埋進土中,使它不能搖動
。
檐,又叫衣
,可用油絹或穿壞了的雨衣、單衣做成
。把"檐"放在"承"上,"檐"上再放模型
,用來制造壓緊的餅茶
。壓成一塊后,拿起來
,另外換一個模型再做。
芘莉
,又叫籯子或篣筤。用兩根各長三尺的小竹竿
,制成身長二尺五寸,手柄長五寸
,寬二尺的工具,當中用篾織成方眼
,好像種菜人用的土篩,用來放置茶
。
棨,又叫錐刀
,用堅實的木料做柄
,用來給餅茶穿洞眼。
撲
,又叫鞭,竹子編成
,用來把茶餅穿成串,以便搬運
。
焙,地上挖坑深二尺
,寬二尺五寸,長一丈
,上砌矮墻
,高二尺
,用泥抹平整
。
貫
,竹子削制成,長二尺五寸
,用來穿茶烘焙
。
棚
,又叫棧
。用木做成架子,放在焙上
,分上下兩層
,相距一尺,用來烘焙茶
。茶半干時,由架底升到下層
;全干,升到上層
。
穿,江 東淮南劈篾做成
;巴山峽川用構(gòu)樹皮做成,用來貫串制好的茶餅
。江 東把一斤稱"上穿",半斤稱"中穿"
,四兩、五兩(十六兩制)稱"下穿"
。峽中則稱一百二十斤為"上穿",八十斤為"中穿"
,五十斤為"小穿"
。"穿"字,先前作釵釧的"釧"字
,或作貫串。現(xiàn)在不同
,"磨、扇
、彈、鉆
、縫"五字
,字形還是按讀平聲(作動詞)的字形
,讀音卻讀去聲
,意思也按讀去聲的來講(作名詞)。"穿"字讀去聲
,表示一個單位。
育
,用木制成框架
,竹篾編織外圍
,再用紙裱糊
。中有間隔
,上有蓋,下有托盤
,旁開一扇門。中間放一器皿
,盛有火灰
,使有火無焰
。江 南梅雨季節(jié)
,加火除濕
。
三之造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
。茶之筍者生爛石沃土,長四五寸
,若薇蕨始抽
,凌露采焉
。茶之牙者,發(fā)于叢薄之上
,有三枝四枝五枝者
,選其中枝穎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
,晴有云不采。晴采之
,蒸之
,搗之,拍之
,焙之,穿之
,封之,茶之干矣
。茶有千萬狀
,鹵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縮然
,犎牛臆者廉檐然,浮云出山者輪菌然
,輕飚拂水者涵澹然
。有如陶家之子羅,膏土以水澄泚之
。又如新治地者
,遇暴雨流潦之所經(jīng)
,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籜者
,枝干堅實,艱于蒸搗
,故其形籭[shāi]簁[shāi]然
;有如霜荷者,至葉凋
,沮易其狀貌,故厥狀委萃然
,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自采至于封七經(jīng)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
,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
,斯鑒之下也
;以皺黃坳垤[dié]言佳者;鑒之次也
。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鑒之上也
。何者
?出膏者光
,含膏者皺
,宿制者則黑,日成者則黃
,蒸壓則平正,縱之則坳垤
,此茶與草木葉一也,茶之否臧
,存于口訣
。
【譯文】
茶葉采制
采茶都在(唐歷)二月、三月
、四月間。
肥壯如筍的芽葉
,生長在有風化石碎塊的土壤上
,長達四至五寸,好像剛剛破土而出的薇
、蕨嫩莖,清晨帶著露水采摘它
。次一等的芽葉(短而瘦?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l(fā)生在草木夾雜的茶樹枝上
。從一老枝上發(fā)生三枝、四枝
、五枝的
,選擇其中長得挺拔的采摘
。當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
,晴天才能采
,采摘的芽葉,把它們上甑蒸熟
,用忤臼搗爛,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壓成一定的形狀
,接著焙干
,最后穿成串,包裝好
,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
茶的形狀千姿百態(tài)
,粗略地說,有的像(唐代)胡人的靴子
,皮革皺縮著
;有的像封牛的胸部,有細微的褶痕
;有的像浮云出山,團 團 盤曲;有的像輕風拂水
,微波漣漪
;有的像陶匠篩出細土
,再用水沉淀出的泥膏那么光滑潤澤;有的又像新整的土地
,被暴雨急流沖刷而高低不平。這些都是精美上等的茶
。有的葉像筍殼
,枝梗堅硬,很難蒸搗
,所以制成的茶葉形狀像籮篩;有的像經(jīng)霜的荷葉
,莖葉凋敗
,變了樣子,所以制成的茶外貌枯干
。這些都是壞茶、老茶
。
從采摘到封裝
,經(jīng)過七道工序;從類似靴子的皺縮狀到類似經(jīng)霜荷葉的衰萎狀
,共八個等級。(對于成茶)有的人把光亮
、黑色、平整作為好茶的標志
,這是下等的鑒別方法。把皺縮
、黃色、凸凹不平作為好茶的特征
,這是次等的鑒別方法。若既能指出茶的佳處
,又能道出不好處
,才是最會鑒別茶的。為什么呢
?因為壓出了茶汁的就光亮,含著茶汁的就皺縮
;過了夜制成的色黑
,當天制成的色黃
;蒸后壓得緊的就平整,任其自然的就凸凹不平
。這是茶和草木葉子共同的特點
。茶制得好壞,有一套口頭傳授的鑒別方法
。
四之器
風爐:風爐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
,厚三分
,緣闊九分,令六分虛中,致其圬墁
,凡三足
。古文書二十一字
,一足云“坎上巽下離于中”
,一足云“體均五行去百疾”
,一足云“圣唐滅胡 明年鑄”。其三足之間設(shè)三窗
,底一窗,以為通飚[biāo]漏燼之所
,上并古文書六字:一窗之上書“伊公”二字,一窗之上書“羹陸”二字
,一窗之上書“氏茶”二字,所謂“伊公羹陸氏茶”也
。置墆[dì]?臬[niè]于其內(nèi)
,設(shè)三格:其一格有翟焉,翟者
,火禽也,畫一卦曰離
;其一格有彪焉
,彪者,風獸也
,畫一卦曰巽[xùn];其一格有魚焉
,魚者,水蟲也
,畫一卦曰坎。巽主風
,離主火
,坎主水。風能興火
,火能熟水,故備其三卦焉
。其飾以連葩
、垂蔓、曲水
、方文之類。其爐或鍛鐵為之
,或運泥為之
,其灰承作三足,鐵柈臺之
。
筥[jǔ]:筥以竹織之,高一尺二寸
,徑闊七寸
,或用藤作
,木楦
,如筥形,織之六出
,固眼其底,蓋若利篋口鑠之
。
炭撾:炭撾以鐵六棱制之
,長一尺
,銳一豐,中執(zhí)細頭
,系一小【zhǎn】,以飾撾也
。若今之河隴軍人木吾也
,或作鎚,或作斧
,隨其便也。
火筴[cè]:火筴一名箸[zhù]
,若常用者圓直一尺三寸
,頂平截,無蔥臺勾鎖之屬
,以鐵或熟銅制之。
鍑[fù]:鍑以生鐵為之
,今人有業(yè)冶者所謂急鐵。其鐵以耕刀之趄煉而鑄之
,內(nèi)摸土而外摸沙土
。滑于內(nèi)
,易其摩滌;沙澀于外
,吸其炎焰
。方其耳,以正令也
;廣其緣,以務(wù)遠也
;長其臍
,以守中也。臍長則沸中
,沸中則末易揚,末易揚則其味淳也
。洪州以瓷為之
,萊州以石為之,瓷與石皆雅器也
,性非堅實,難可持久
。用銀為之,至潔
,但涉于侈麗。雅則雅矣
,潔亦潔矣
,若用之恒而卒歸于銀也。
交 床 :交 床 以十字交 之
,剜中令虛
,以支鍑也
夾:夾以小青竹為之,長一尺二寸
,令一寸有節(jié)
,節(jié)已上剖之,以炙茶也
。彼竹之筱津潤于火
,假其香潔以益茶味,恐非林谷間莫之致
。或用精鐵熟銅之類
,取其久也
。
紙囊:紙囊以剡藤紙白厚者夾縫之,以貯所炙茶
,使不泄其香也。
碾:碾以橘木為之
,次以梨、桑
、桐柘為臼
,內(nèi)圓而外方。內(nèi)圓備于運行也
,外方制其傾危也。內(nèi)容墮而外無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