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所然
塵如妄想,不知何處起
塵起塵落
,囂喧囂寂凡世浮華
禪茶一味下一句是道悟人生
茶至無味仍余香
意境如茶,濃時不驕
茶
禪 秋 我的辦公桌上放了一本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awenhua/56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中國茶道茶藝美學(xué)的九大表現(xiàn)法則
下一篇:
泡茶時最適合的背景音樂(古箏篇)
寶華寺一日︱舞慰禪心 禪茶一味
微涼
觀禪舞
歲月寧靜
賞翩躚身姿
聽聞大師論道
解禪茶一味真諦
在寶華寺遇見美好
世事忙碌,我們可能已經(jīng)很久沒有平靜下來審視內(nèi)心
或許是我們終日的忙碌操勞,對生活中的細(xì)微美好已逐漸麻木
而后,禪舞修習(xí)者們又來到了大雄寶殿前
之后
講解完了佛教的由來后
崇化大師還講解了佛家極為著名的一個公案就是唐代趙州從諗禪師的“吃茶去”公案。
公案如是說:1000多年以前
崇化大師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嚴(yán)謹(jǐn)有趣而不失生動的講述,讓在場的聽眾們興致愈發(fā)濃烈,之后大師在分享了茶圣陸羽的故事后,又跟在場的觀眾進(jìn)行了提問互動,最后大家在歡樂的氛圍下,結(jié)束了與崇化大和尚的愉快交流。
正如崇化大師所說,禪茶一味,為何是禪要在前,茶要在后?是因為我們的修行就是在每天日復(fù)一日的生活當(dāng)中進(jìn)行的,表面上看,喝茶只是一種生活習(xí)慣,而修行卻是貫通生活的。在寶華寺雖然只待了今日一日,但卻讓每個人都感受到,修行,內(nèi)悟身心,外悟世界,任何事情都不能成為我們觀省內(nèi)心的阻礙。8月8日—9月8日的寶華寺書畫藝術(shù)展,豐富活動仍在繼續(xù),隨時歡迎您的光臨。禪茶一味
同事問起:這是什么書?
我輕輕的答道:關(guān)于茶的
我問她:喜歡喝茶嗎
她向我會心的一笑,說:喜歡。
我說:有機(jī)會咱倆共飲。
說完,我們同時笑出聲來。
不必多言,彼此心領(lǐng)神會。
茶,是為了友誼而存在世間的,最好的茶,則是為了知味的人存在世間,我們找茶品茶,不也是想與知味的人對飲嗎!
愛茶的人都知道茶神陸羽,他的一部《茶經(jīng)》,響徹古今,陸羽為中國的茶文化做出的貢獻(xiàn),豈能用一言二語能概論的。
陸羽自幼在寺院與茶結(jié)緣,自己采茶,制茶,煮茶,從茶葉中發(fā)現(xiàn)新天地。
陸羽是一個棄嬰,從小被棄于江邊,容貌丑陋,又有口吃,或許就是這樣,他才會對生命的美感有強(qiáng)烈的感受。就如經(jīng)歷過痛苦與絕望的人一樣,最終都會對生命有全新的認(rèn)知與體驗。
在莊子的《知北游》里,東郭子問莊子:道在哪里?
莊子說:道無所不在的。
“請你明指個所在!”
“道就在螻蟻身上”
“怎么會這樣卑下呢?”
“道就在稗子里”
“怎么越來越卑下呢?”
“道就在磚瓦里”
“怎么更卑下了?”
“道就在屎溺里面”
東郭子不說話了。莊子下結(jié)論說:你問的話,離開大道太遠(yuǎn)了
有的人分別心很重,他們輕賤平凡的事物
生于貧賤或生為孤兒,是人生的最底層,對于凡夫俗子來說,這個最底層是非常痛苦的,而對于像陸羽這樣的人,對于志才高遠(yuǎn)的人,這確是最好的磨礪。就如同絕望中可以重生,哀痛中可以覺悟一樣的歷程。
陸羽是被父母拋棄的,被竟陵禪師智積撫養(yǎng)長大。智積禪師善于烹茶煮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陸羽,陸羽對茶的領(lǐng)悟力極高,智積非陸羽的茶不飲。
陸羽不告而別
一日
不羨白玉盞
亦不羨朝入省,亦不羨暮入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
意思是:我不羨慕榮華富貴
這種體味
陸羽是個了不起的人,讀過陸羽的人應(yīng)該知道他的人品特質(zhì)
有幾首描寫茶之美的詩,我甚是喜歡
茶
香葉
嫩芽
慕詩客
愛僧家
碾雕白玉
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
婉轉(zhuǎn)曲紅花
夜色邀陪明月
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
將知醉后豈堪夸
其中的“香葉”“嫩芽”則說明茶葉要采摘芳香的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則說茶一向是詩人和僧侶所喜愛的
“洗盡古今人不倦
林清玄寫過一段文字:酒使人激情
這就是為什么酒詩到了最高境界與豪情相映
英國19世紀(jì)的政治家威廉.格萊斯頓寫了一首茶詩,一位葉教授翻譯了出來
? ? 茶是可人兒,萬靈丹
寒冷若你
激憤若你,茶將為之安定
沮喪若你
疲憊若你
茶是如此知人暖人,是茶暖了人心
喝茶時與朋友品評人生實在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沏壺好茶
白居易的一首短詩《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
晚來天欲雪
這首酒詩被林清玄先生改了兩個字
綠蟻新焙茶
晚來天欲雪
綠蟻
茶心與禪心不二,陸羽的“緇素忘年之交”,是一位和尚,名字叫皎然,一位有名的詩僧,也是位品茗的高人,曾與陸羽飲茶后寫下一首詩《九日與陸處士飲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俗人在酒中應(yīng)酬,怎能知道在友誼中喝茶是多么的香呢
唯有過深刻感情的人,才能體會這友情與茶情的滋味
即使是有緣的朋友,有時錯過再錯過
唯有當(dāng)下珍惜這份友誼:一同品茗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