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中脈的一個簡單方法
中脈是由百會直透會陰的中央通道
為使修煉者便于掌握
1
2
、觀想通透法。觀想自己體內(nèi)中脈為一條明亮、透明的空管道,如手指粗細。觀想一明亮刺眼的太陽,從百會進入中脈,停留一分鐘,沿中脈下行至會陰,再停留一分鐘,然后沿中脈上行至百會,如此返復(fù)進行。3
、百會呼吸法。觀想頭頂百會穴處如漏斗狀,吸氣時,意念真氣由此漏斗進入,沿中脈行至會陰,呼氣時,由會陰上升至百會。如此反復(fù)4、中黃直透法
。于陽升之時,活子時已到(男無欲自舉,女無欲自開之時),身體正直,兩眼微閉,從內(nèi)直視會陰,配合呼吸,吸氣時自會陰沿中脈上升至百會,停留片刻,呼氣時沿中脈下至會陰,如此反復(fù),待活子時過后收功。5
、真言開通法。此法簡易,不用苦思冥想地觀想,只需意守中脈,念動觀世音“六字大明咒”:唵(嗡)、嘛、呢、唄、美、吽(轟)通中脈時注意事項:一是在修煉時必須上身正直
人體能量要想上升
中脈開通后的十二種境象
1、眼睛清澈明亮
2
3、深層潛能被開發(fā)
4、身安神安
5
6、靜坐時
,體內(nèi)產(chǎn)生一種向上的引力(如同有一無形繩索將身體向上牽引),自發(fā)地將頭頂、身體拉直7
8
9
10
、氣質(zhì)超凡脫俗,光彩照人,出現(xiàn)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的“三不思”超然境界。11
、給人治病手到病除,人至病愈。治愈率非常高,能夠標本同治,治愈后不易復(fù)發(fā),甚至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動作便能深深感染他人,震撼病痛者的心靈,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病痛者不知不覺中,心思豁然開朗,疾病頓然消失12、出現(xiàn)胎息
打開三脈七輪
人的身體有三脈七輪,每個脈輪掌管著身體的不同的功能及器官
,相當于身體的行星,所以身體里也有小宇宙,人的身體就是依據(jù)宇宙的模型(特別是太陽系)來建造的,七個脈輪有著七種特質(zhì)。印度無奇經(jīng)八脈及十二經(jīng)脈之說,但在唐代傳進西藏的密宗,卻有另外關(guān)于氣脈的理論,就是三脈七輪。一個古老的佛教傳說:很久以前
,尼泊爾的加德滿是一片汪洋,在明鏡般的湖面上,漂浮著一朵潔白晶瑩的蓮花,它泛著神奇的藍光,文殊菩薩歷盡千辛萬苦尋到此地看到了那朵象征著智慧,永恒和圣潔的藍蓮花,他指著蓮花說:這是佛祖的化身,我要讓它開放在所有人的心田。言畢便用一把智慧之劍,劈開了南邊的山,蓮花順水而下。水流完了,現(xiàn)出一片寧靜的河谷。三脈:
定義:三脈是三條氣脈
,即中脈、左脈及右脈。詳解:
最重要的一條為中脈
在中脈的兩邊,有左脈及右脈
左脈為紅色
,右脈為白色。因為氣脈是交叉的
,它的路線與神經(jīng)有關(guān),所以右邊病時左邊痛;左邊病時右邊痛。不要認為中脈有顏色
,有距離,就認為三脈是肉眼可見的具體事物了,那是不正確的。從生理解剖的觀點上來說
,三脈是看不見的。只有在作靜定的功夫時,氣脈通了,自己才會見到它們。三脈(Nadis)
我們靈性身體(人體一共有七個身體)另一個構(gòu)成部分是三條經(jīng)脈
,分別是左脈,中脈和右脈三脈七輪
三條經(jīng)脈(nadi/channels)
(I)左脈(Left channel或Ida Nadi)即陰脈或月亮脈
V(II)中脈(Central channel
(III)右脈(Right channel或Pingala Nadi)即陽脈或太陽脈
左脈(又稱陰脈或月亮脈)
右脈(又稱陽脈或太陽脈),相對于將來
中脈位于脊柱處中部
左右二脈分別與左右交感神經(jīng)有關(guān)
七輪
定義:什么是七輪
所謂七輪
頂輪
從額頭的發(fā)際開始,往后橫拼四指的距離處
眉間輪
在兩眉之間
喉輪
由眉間輪向下
,到喉結(jié)的地方,稱為喉輪,這里一共有十六根氣脈,像倒轉(zhuǎn)的雨傘,接眉輪諸脈,包括到上胸部的食道及氣管,這個喉輪又名受用輪。依照印度治病的方法,注重氣脈治療,喉輪的十六脈若不干凈,心中便難得安寧,煩惱多病,所以瑜伽術(shù)中有用白布清洗食道及胃部的辦法。四川治療瘧疾,也有用鮮的葛根,去皮后,以病人中指為一寸,由口腔通入食道及胃,瘧疾即愈。所以如能保持食道清潔,則可健康少病心輪
稱為法輪,此輪在肚臍上四寸(人身寸)的地方
,共有八脈,也像雨傘一樣,向下分散。臍輪
在臍輪的地方,是神經(jīng)叢的中心
,由此開始,向外分散六十四根脈,中間分散達到腰的四周,往上分散達到心輪,向下分散達腳跟。海底輪
由臍分散的脈,接到海底輪
,就是男性的會陰,臀下的三角地帶,女性的子宮口之上梵穴輪
前六輪都在人體之中
七輪的作用:
第一個脈輪叫海底輪,掌管的是我們生存的意識
在身體方面,這個輪穴相應(yīng)于盤骨神經(jīng)叢(Pelvic Plexus)
純真和智慧是一個人辨別是非對錯最根本的能力
根輪對應(yīng)的部位是手掌和腳掌的掌跟處,如果根輪有阻塞
根輪是靈量(即昆達里尼)的守護者,如果一個人的根輪太壞
還有一個-腹輪(真知輪Swadisthana Chakra)
腹輪又譯作真知輪(Swadisthana),在人體能量系統(tǒng)的示意圖上
真知輪在身體方面對應(yīng)于主動脈神經(jīng)叢(Aortic Plexus)
真知輪相應(yīng)的部位是大拇指
,一個人如果有以上談到的這方面的問題,會表現(xiàn)在右手的大拇指上,這時我們便應(yīng)停止過度的思考,并用各種方法使肝臟涼化下來。如果一個人學習邪術(shù)或相信錯誤的學說,真知輪左部便會阻塞這個輪穴的特質(zhì)是純潔的知識(Nirmala Vidya)和注意力(Nimala Chitta)
所謂純潔的知識是對應(yīng)于真正的知識,或者說是世界的實相
第二個脈輪叫臍輪,正道輪在我們肚臍這個地方
,掌管的是我們的情感,享受的欲望等,這個脈輪是關(guān)于、人際關(guān)系、情感的交流,這個脈輪發(fā)展的好的朋友,會特別親切溫和,很有人情味,人際關(guān)系好,活在當下。但如果只是生活在第二個脈輪的朋友,除了以上的天賦,會只注重情感生活,追逐愛情,貪圖享樂,沒有進取心等。這個脈輪也代表與母親的關(guān)系。臍輪的另一特性是平衡,所謂平衡
第三個脈輪叫太陽輪,--幻海(空Void)在我們兩個肋骨的交接處
,這個脈輪是關(guān)于我們的權(quán)力、自我、力量、欲望、意志力等。在人體能量示意圖中,在臍輪的外面有一個綠色大圈,它是由真知輪圍繞著正道輪轉(zhuǎn)動而形成的,梵文叫做Bhavsagar,英文叫做Void或Ocean of illusion,意思是迷惑的海洋。在古代的經(jīng)典中,常有用海洋比喻求道要超越的難關(guān)。在佛教中有到彼岸的說法。在人體,這個迷惑的海洋表現(xiàn)在由靈量到中脈的一個中斷的區(qū)域。我們知道左脈起于根輪,右脈起于真知輪,但中脈起于在幻海之上,靈量無從到達古代的求道者要越過這個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