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第一大病
嗔字即是無明孽火
耳聽他人罵我,嗔從心起
目見他人侮我,嗔從心起
只因耳聞目見
其心只圖快己,不防損己
這個(gè)聾人無耳
瞽人無目
啞人無言
筆走龍蛇,終是無能之語
,人所憎厭,己所羞慚,與禽何異,與獸同群,卻從何來?這病根,悉從不能降嗔心來。不能降嗔心,又從不能忍辱來
。世間眾生身,皆是血?dú)饨Y(jié)成。嗔根自從無始劫前,早已種下這無明孽火觸境逆心
大眾
命則變作猛虎
,常生毒氣,氣急喪真。生死不明,皆因嗔重;性命不立,皆因火強(qiáng)。六根不能收,五官不能用
,皆因嗔心未絕。欲絕嗔根,先除惡念。大眾
,如何喚作惡念?這不能忍辱的,便是惡念。心中惡念在一日,還是一日惡人。惡人安能入道?大眾,不能忍辱的人
,其心不曾降伏,就如毒龍猛虎一般,只知辱他人,不容辱自己。好強(qiáng)好勝,人前奪趣逞威風(fēng),爭名奪利,世上英雄計(jì)謀見識(shí)慣欺人
眾生迷而不悟
大眾
,你去辱人,即當(dāng)回思人辱己,你去欺人,即當(dāng)回思人欺己。他心即與你心同,你若辱他他辱你。大眾
,這個(gè)辱字,包得甚廣。假如淫人妻子,便不顧她丈夫被辱,兒孫被辱,祖宗被辱,門族被辱。假如他人淫你妻子,便生嗔怒,大惡起來,想起這人淫我妻子,使我體面何存,若人聞知,豈但我被恥辱,連父母子孫的門風(fēng),祖宗的德行總壞了,豈可放他過去便要拿刀弄槍,動(dòng)了嗔火殺念
再不想
大眾
若除淫念
近有戒子,平日極有道念的人
夜間打坐
忽然夢見自己身死
自此以后
忽然身醒
大眾,這個(gè)戒子
又如一修行人
此人夜坐之間
此驢即前劫中被殺之牛
從此解脫,兩冤和釋
,永不生嗔,世世相逢,同修大道。次夜忽夢白衣人謝之曰:“我即前日路上之驢,于往劫中,曾結(jié)冤報(bào)。今蒙償還,又蒙和解,兩相解脫,從此脫苦,復(fù)生人中,特來告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次日即依夢言
,尋至某處,其家歡喜,似有好事,訪問旁人,皆言此家夜來生一孩兒。修行人大加驚恐,暗記姓名,誓愿自度,然后度人。大眾
大眾,你們須要手持戒刀
,鋒芒光亮,只殺自己,莫?dú)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蟲殘病毒
,橫言屈語,惡口謗言,敗壞聲名,毀壞事物,割截身體,害我性命,總系往因,定劫難逃,只可安心承受,順天合道,償還夙債,再莫生心,報(bào)怨嗔恨,自生不服之念。且宜回想,我受他欺者
,畢竟我曾欺人,受他困者,我曾困他。遭刑遭難,遭害遇災(zāi),悉因前生身心輕健
不然前劫之債負(fù)不肯還他
,今生之恥辱不肯讓他,來世之報(bào)復(fù)自然不肯放你了也。此身如何得度,此心如何得空,此道如何得修?些兒言語,尚且不能忍,這生死到頭,安能解脫?大眾,忍則無明火滅
,自然五臟清凈。忍則華池水生,自然六腑調(diào)泰。忍則他心滿足辱我者,我不以為辱
忍辱則肺液不枯
能忍于國者
能忍則能受益,不能忍則心不虛
聞道不明
大眾,你既不肯忍人之辱
大眾
爭財(cái)是不忍辱之一端
看破淫機(jī),不生嗔心
不任一切色聲香味觸法,一切眼耳鼻舌身意
,一切山河大地,一切草木昆蟲,而生其心,則智光朗出,法身圓成。忍辱之功,是名降伏。人能降伏其心者,可仙可佛,可圣可賢。不能降伏其心者,可鬼可魔
此等人,無明窟烈火未消
大眾
附:
王常月(1522年-1680年)
屬全真龍門派
,為全真道龍門支派律宗的第七代律師。他最大的貢獻(xiàn),在于讓本已衰落的道教復(fù)興,甚至可以說是整個(gè)道教離現(xiàn)今時(shí)代最近一次的復(fù)興。使道風(fēng)大振,后被譽(yù)為全真龍門派的中興之祖。康熙十九年
,他傳衣缽于弟子譚守成而后飛升。后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賜號(hào)“抱一高士”。閔一得在《金蓋心燈》中稱其“是我朝高士第一流人物。”據(jù)道書載:王真人生于明嘉靖元年(1522)
。年甫弱冠,慨然有出塵之心,即遍歷名山,參求大道。博覽三教典籍,研修仙道多年,參師20余位。中年師事全真龍門派第六代律師趙復(fù)陽,師見其學(xué)道誠懇,便密于天壇王屋山告盟天地,授以戒律心法。并囑之:“成道甚易
,然亦難,必以苦行為先,種種外務(wù)王常月后來在九宮山
,再次見到其師趙復(fù)陽。趙復(fù)陽問他:“邇來應(yīng)物持心,何得何失?”王常月以玄風(fēng)頹敗、求師振拔為對。趙復(fù)陽告訴他:“君子窮于道之謂窮,通于道之謂通,道備吾身,何患宗風(fēng)不振耶?”遂以《天仙大戒》密授之。王常月別師之后
,隱棲華山拜斗臺(tái)。清順治皇帝入關(guān)之始,王常月即北上掛單于靈佑宮。順治十三年丙申(1656)三月望,奉旨主講于北京白云觀。先后三次登壇說戒
,度弟子千余人,并受賜紫衣三次,康熙皇帝曾從其受方便戒。使道風(fēng)大振,后被譽(yù)為全真龍門派的中興之祖。康熙庚申(1680)九月九日以衣缽授弟子譚守誠
,留頌而解。住世159年。康熙皇帝聞之
,賜號(hào)“抱一高士”。生前撰有講稿《心法正言》,后代弟子整理為《龍門心法》(又本《碧苑壇經(jīng)》)他曾言:“戒是全真第一關(guān)”
文源:修行圈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aojia/157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