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末年
,把守函谷關的關令叫尹喜,住在尹莊,他是一個天文氣象學家,與李耳交情很深。尹喜雖然佩服李耳的學識和人品,但又對李耳“深藏不露,大巧若拙”的態(tài)度不以為然。尹喜曾勸李耳寫一冊總結歷史經(jīng)驗教訓的書
,啟示后人,李耳不肯,于是尹喜就在借書時暗中轉抄,積累素材,隱居到遠離中原戰(zhàn)火的函谷關來靜心寫書。那時,書都是國家典籍,沒有私人寫書的。尹喜認為:老是用古人的話來表達心意,不免別扭和誤解,不如直抒心意,他是最先主張私人寫書的人,后來被稱為“文始先生”,他著的《關尹子》被稱為《文始真經(jīng)》。尹喜雖然學問很深
,但他自認為李耳比他更淵博,寫傳世名著,非李耳不可。后來周朝內(nèi)亂,典籍被毀,尹喜聽說李耳打算回家鄉(xiāng)苦縣隱居,就寫信給李耳,說他曾轉抄了一些資料,請李耳來函谷關寫書。不久李耳家鄉(xiāng)的陳國被楚國滅亡,苦縣成為戰(zhàn)亂之地,尹喜料定李耳會向較安定的秦國隱居,函谷關是必經(jīng)之地一天早上,尹喜登上函谷關望氣臺,望見東方紫氣騰騰
果然兩月后
,有個白胡、白眉、白發(fā)、大耳的老人經(jīng)過函谷關,正是李耳。關吏攔住他說:“關令有話,專門讓攔你這個白發(fā)大耳朵的人。”就帶李耳到尹莊見尹喜。尹喜見到李耳說:“老聃先生
,上司有令,不許你這樣的大學者過關,實在抱歉。”李耳說:“函谷關是入秦的唯一通道
,我入秦隱居,只為避亂,為何不讓我過關呢?”尹喜無奈地說:“以前常聽你講:一氣化三清
。先生神通廣大,能否變個戲法,混出關去呢?”李耳首次過關以失敗告終,只好另做打算
李耳第二次過關
李耳只好又找尹喜求教
李耳說:“君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龍逄就是埋在函谷關北孟村的夏朝末年忠臣關龍逄
。傳說他因勸說夏王桀勿奢侈,要勤儉,桀怒而殺之,夏朝隨后也滅亡了。尹喜說:“這里我是關令,盡可暢言無禁
兩人相視無言
尹喜知道硬來不成,只好賠禮笑道:“老先生,剛才是我態(tài)度生硬
李耳深受感動
尹喜說:“豈敢
李耳說:“寫書可以
尹喜深有同感地說:“是?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怯械啦豢裳?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朝中那些大官
的
李耳終于被尹喜說服了
,他欣然留在函谷關呆了很長時間,寫下了《道德經(jīng)》五千言,隱去了作者、地點、時間、人物書成之后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28/29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卻引來更強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