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我人生當中最迷茫
心空了
,一般人都會找外物來填,但我始終認為那是飲鴆止渴。就像《論語》里說的:“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始終處于這種擔憂下的人怎么可能獲得生命真正平淡的喜悅。期間我讀過幾本心理學的書
,包括《普通心理學》、《拖延心理學》、《自控力》等等。讀下來的感覺就是內(nèi)容詳細得有些僵硬,讀的時候有博古通今的感覺,用的時候有便秘的感覺。后來機緣巧合之下,我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新的認識
,我就明白了,面對生命當中的失落和無常,最好的辦法是以不變應萬變。找到這個不變的東西我們的古人從八歲開始進入小學的學習階段,主要學習的內(nèi)容是灑掃
到了十五歲之后呢
有的人可能會說,他的生活過的多姿多彩
在傳統(tǒng)文化里,這些都可以得到解決
。但這一期我們不急著說《大學》,先來看一看朱熹的《大學章句序》。《大學章句序》開篇有這樣一句話:“蓋自天降生民
我呢
如果我從沒有聽過“人死如燈滅”
但是性善、性惡自古就有爭論
造就我們這個有形之體的氣有清
《論語·公冶長第五》里有這樣一段文字:子曰:“吾未見剛者
盡管如此
至于怎樣才能撥云見日,《大學章句序》里繼續(xù)說道:“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于其間
對我們而言,找回本性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跟圣人學習
假如你和孔子學習,就有可能成為七十二賢人
在三代之時
今天社會的巨變其實是建立在或隱或現(xiàn)的摩擦之上的,“復性”的潛在需求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要迫切
我是李小道兒,歡迎關(guān)注身心之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28/30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中華神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