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書籍之上清太極真人神仙經(jīng)》全文閱讀
簡介:簡介
經(jīng)名:上清太極真人神仙經(jīng)。撰人不詳
,約出於南北期
。係纂集早期上清派修行經(jīng)訣而成
。有《服四極雲(yún)牙上方》
、《清煺嬡蘇f神寶經(jīng)》
、《太上明堂玄真經(jīng)》
、《上清金闕帝君鞎》
太極真人:太極真人是漢族民間傳說中的仙人。字遠逸
,鎬京人。據(jù)《云笈七羲》稱
,杜沖本為古代仙人
,周昭王時,聞知文始真君
尹喜得道成仙
,遂赴尹喜舊宅草樓修道
。適逢尹喜后人尹軋亦居草樓,與之共修道術(shù)
。周穆王在尹喜故宅草樓修道觀時
,請其為道士,奉以仙人禮
。于是他鬧居幽室吟誦
老子《
道德經(jīng)》逾二十年
,一天尹真君攜二仙人自天而陣,授其丹方一函
,中言太上老君和尹真人贊其勤苦修道,特奉老君之旨來授仙經(jīng)
。此后他便依老君丹方進行修煉
,數(shù)年后終于道成,身生金光
,五臟堅潤
。后來真人李君又陣臨其處,授以《太上素靈洞元大有妙經(jīng)》煉成之后
,洞觀眾妙
,驅(qū)虎豹,役百靈
,通冥達幽
。同懿王己亥年間,上清元君遣仙官降臨
,迎其登仙上天
,封為太極真人,下為王屋山之王
,號王屋山太極杜真人
。因其曾隱居樓觀,遂被尊為樓觀道第三代祖師
。
目錄:上清太極真人神仙經(jīng)(1) 上清太極真人神仙經(jīng)(2) 上清太極真人神仙經(jīng)(3)
上清太極真人神仙經(jīng)(1)
上清太極真人神仙經(jīng)
經(jīng)名:上清太極真人神仙經(jīng)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期
。系纂集早期上清派修行經(jīng)訣而成
。有《服四極云牙上方》
、《清靈真人說神寶經(jīng)》、《太上明堂玄真經(jīng)》
、《上清金闕帝君靈書紫文》
、《三元真一經(jīng)訣》等篇。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正一部
。
上清太極真人神仙經(jīng)
太極真人服四極云牙神仙上方
女弟子魏華存受 清虛真人訣
真人抱五方元晨之暉,食九霞之精
,所以神光內(nèi)曜
,朱華外陳,體生玉映
,形與氣明
,行之十年,四極老人中央元君降下
,於子一合乘云駕龍
,白日登天。
昔太極真人西梁子文
,奉受太上口訣
,千歲五傳,不得妄泄
。四明科法
,依隱書之制,先齋五日乃授
,立約唼血
,霂熃瓠h(huán)五雙,以效天人誓信不宣之券
,口訣五雙環(huán)也
。又用青絲五兩,云是西梁真人法
,南岳夫人說
,云闕絲亦可,本經(jīng)不及故也
。
常以雞鳴平旦之時
,眠坐任意,叩齒九通
,乃陰祝曰:
東方青牙
,紫云流霞,三素徘徊
,玄霜玉羅
,服食晨暉
,飲以朝華。祝畢
,以舌舐接上唇之外
,取津而咽液三十過。行十年
,東極老人來至
,授子丹青真箓,一合俱升
。
次陰祝曰:
南方朱丹
,霞曜太微,九道絳煙
,散布景暉
,服食靈晨,飲以丹池
。祝畢
,以舌舐接下唇之外,取津咽液三十過
。行之十年
,南極老人來至,授子丹景
,一合上升。
次陰祝曰:
西方明石
,飛霞金液
,服食太明,素靈之精
,飲以玉醴
,神華啟靈,使我登虛
,上升高清
。祝畢,以舌舐上唇之內(nèi)
,取津咽液三十過
。行之十年,西極老人來至
,授子素符威神之訣,一合俱升。
次又陰祝曰:
北方玄滋
,慶云啟胎,綠靈敷晨
,紫蓋蒼旗,服食月華
,飲以瓊飴
。祝畢,以舌舐下唇之內(nèi)
,取津咽液三十過
。行之十年,北極老人來至
,授子玄錄寶盟
,一合上升。
又陰咒曰:
戊己之元
,黃素五云
,四霞紫觀,八景九晨
,二明激暉
,七曜靈尊,和精灌氣
,服食中元
,琳華龍?zhí)ィ嬕怎啡?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祝畢
,以舌漱滿一口之中,玄膺內(nèi)外及舌齒之間
,上下表裹通匝
,取津液隨咽之三十過。行之十年
,中央元君
、上皇玄黃老君來降,授子黃氣陽精藏天隱月遁景綠章青要虎書
,俱與四老一合上升
。
此玉經(jīng)上訣,致五老之道
,絕谷去尸
,面華色童,寒暑不避
,災(zāi)害無傷
,神仙精明,延年進紀
,益壽一萬年限之期
,當?shù)镁帕沼褚喊谁傦w清
,則合終二景,天地同符
。
此五陰神祝
,皆當叩齒九通,亦可常修行之
,不必待雞鳴平旦也
。夜半寂體清神,閑靜乃可案之
。
守一之家
,若聞此道,事速成也
。云淡內(nèi)守
,充元咽液,可謂真一者也
,自求多福也
。致神以六液五氣,氣液己自修焉
,故謂之為自求多福耳
。
若修此道,可食氣
,若聞饑可食面物
,以漸遣谷,不得一日頓棄也
。所謂損之又損之
,以至於無為矣。
此虛映之道
,自然之功
,所謂遠取天地之精
,近取諸身
,此之謂也。云牙者
,五老之精氣
,太極之霞煙,故采暉景之鋒
,以充六液之和
,洞微冥感,萬神來降
,幽映相求
,不唱而應(yīng)
。是以龍吟方淵,故景云落霄
,虎嘯靈岳
,故沖風四振,陽燧昭明而朱火郁起
,方諸罕陰而玄流湛溢
,自然而然,不覺所測
。況學者方柄心注玄
,精研道根,穢累豁於胸中
,真一存乎三宮
,采五晨之散暉,服六醴之霞漿
,祝九天之奇寶
,吐妙靈之秘言,龍曜發(fā)躍
,明光七煥
,味三華於皓齒,取寶液於唇鋒
,內(nèi)煉六府
,開聰徹明,呼吸天元
,魂魄煉形
,朝玄使元,以至於靈修
。修十年末
,乃五神來降,將何足多稱哉
。猥以女弱
,備經(jīng)上業(yè),微音絕響
,不可廣告
,聊敘其妙,以宣同志
,茍修德之不逮者
,庶不足以咎毀之矣。
右南岳魏夫人序出。
清靈真人說寶神經(jīng)
夫注心道真
,玄想靈人
,冥冥者亦具監(jiān)其意也。若外難未披
,假詠兼存
,實復(fù)未能回西榆之年,還發(fā)於玄童矣
。茍耽玄篤志之懃也
,縱令牙雕面皺,項生素華者
,我道能變之為嬰
,在須臾之間耳。但問志之何如
,亦老少之學無所在也
,吾往即其人也。
太上玄真上經(jīng)
東卿司命君曰:先師王君
,昔見授《太上明堂玄真上經(jīng)》
,清齋休糧,存日月在口中
,晝存日
,夜存月,令大如環(huán)
。日赤色
,有紫光九芒;月黃色
,有白光十芒
。存咽服光芒之液,常密行之無數(shù)
。若不修存
,令日月還住面明堂中,日居於左
,月居於右
,令其二景與目瞳合氣相通也。此道以攝運生精
,理和魂神
,六丁奉侍
,天兵衛(wèi)護
,此乃上真之道也。其《太上玄真經(jīng)》,先盟而后行
,行之然后始可得聞玉佩金珰之道耳
。
昔季偉思和長齋三年,誠竭單思
,乃能得之於是神光映身
,然后受書耳。此玄真之道
,要而不煩
,吾常寶秘,藏之囊肘
,故以相示有慎密者也
。明堂玄真自有經(jīng),經(jīng)亦少少耳
。大都口訣正如此而行之
。季偉亦不得經(jīng),但按此而行
,始乃得經(jīng)耳
。爾欲得,可就偉取經(jīng)
。玉佩隱書
,非偉所見耳。
上清太極真人神仙經(jīng)(2)
服仙藥
,當向本命
,服畢,勿即道死喪兇事
,犯傷胎神
,徒服元益。夜行及冥臥
,心中恐者
,存日月還入明堂中,須臾百邪自滅
。山居常爾為佳
。
道日,常以手按兩眉后小穴中三九過
,又以手心及指摩兩目顴上
,以手攏耳行三十過,摩唯令數(shù)無時節(jié)也
。畢
,輒以手逆按乘額三九過
,從眉中始,乃上行入發(fā)際中
,口旁咽液多少無數(shù)也
。如此常行,目日清明
,一年可夜書
。亦可於人中密為之,勿語其狀
。
眉后小穴中
,為上元六合之府,主化生眼暉
,和瑩精光
,長珠徹童,保煉目神
,是真人坐起之上道也
。一名曰真人常居內(nèi)經(jīng)。真人喭曰:子欲夜書
,當修常居矣
。真人所以能傍觀四達,使八遐照朗者
,寔皇帝君之數(shù)明也
。
目下顴上,是決明保室歸嬰至道
,以手K耳行者
,深明映之術(shù)也。於是理開血散
,皺兆不生
,目華玄照,和精神盈矣
。夫人之將老
,鮮不先始於耳目也。又老形兆
,亦發(fā)始於目際之左右也
。
以手乘額上,內(nèi)赤子
、日月雙明
,上元歡喜,三元始眉
,數(shù)畢乃止
。此所謂手朝三元固腦堅發(fā)之道也
。頭四面,以兩手乘之
,順發(fā)就結(jié),唯令多也
。於是頭血流散
,風濕不凝。都畢
,以手按目四眥二九
,覺令見光分明,是驗眼神之道
。久為之
,得見百靈。
求道之法
,要令目清耳聰
,為事主也。且耳目者
,是尋真之梯級
,綜靈之門戶,得失系之而立
,存亡須之而辯也
。今抄經(jīng)相示,亦可施而用之也
。
服□飯者
,百害不能傷,疾病不能干
,去諸思念
,絕滅三尸,耳目聰明
,行步輕騰
,十年之后,青精之神給以使令
,坐在立亡
,能隱化遁變,招致風云
。兇年無谷
,窮不能得者,單服南燭
,和茯苓
,或和蜜
,南燭雜松柏葉。會日相參
,非但須谷也
,但當不得名作□飯。皆宜參以吐納咽液
,以和榮衛(wèi)
,常當如此?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躏堩氃蒲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云芽不須□飯。而行事若眾
,和用古秤者
,日可服二合半耳。若服之不患多
,唯患不可供足
,故以二合半為限節(jié)耳。初就服藥
,不便斷谷也
。此上仙之名方,去食者之奇道也
。
《大洞真經(jīng)》
,乃中央黃老君之寶書,非至名上真之道士者
,得見其篇目章條者也
。真仙之中,亦乃有不聞此書者矣
。初限令一百年乃得一出
,傳可成之人而謹慎者。卻后計數(shù)足三百年
、五百年后
,復(fù)敢再授一人,正復(fù)得三授而已
。年限按盟制
,得其人謂授耳。非年限輕傳
,泄違盟耄非其人及宣泄天文
,皆罪入地獄。
《太上郁儀文結(jié)璘章》
,乃太上玉帝君之靈秘寶篇也
,藏之於九天之房丹瑤之室
,非勤心好真,宿有飛玄天仙之骨錄者
,莫得而見聞也
。其篇目皆不可妄言稱及。妄言稱及四犯考者
,三官天地不赦也
。初亦令三百年得傳一人,卻后七百年乃復(fù)得一人
,一人正得再授耳
。以年限按誓信
,得其人謂是授耳
。非年限輕傳,泄違盟耄非其人乃為宣泄天文耳
。凡發(fā)宣天書
,皆死為下鬼,三祖受考
,生遇酷刑
,火燒兵戮。玄中之科
,太上法誓
,玉童司察驗而速之。子其慎禍
,禍及子先祖之父母
。非年限足,雖遇仙人者
,皆當閉口
,閉口之人自得遠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洞蠖凑娼?jīng)》限計五百年
,得授三人,不得復(fù)傳
。
《太上郁儀結(jié)璘文章》限計七百年
,得授二人,過二人不得復(fù)傳
。非應(yīng)所得人
,不得妄言其人,不得妄說篇目
。說則為泄
。
《太上郁儀結(jié)璘文章》
,以致於日月之精神,上奔日月
,通天光
,飛空之道也。皆乘云車羽蓋
,駕命群龍
,而上升皇天紫庭也。
《大洞真經(jīng)》
,以致於朝靈之道
,招神成真人之法也。乘云駕龍
,騰躍玄虛
,衣繡羽,佩金真玉光
,逍遙太霞
,上升於九霄矣。此之真書
,天帝之秘要
,微乎妙矣。
其太素真人
,猶隱其篇目
。但謾之二事者,是秘之也
。何況世人
,而令知其甲乙乎。有相遇而得之者
,至誠好事
,仍事為之。為之皆齋
,別有事旨
,故不一二。
《大洞真經(jīng)》
,有泄之者
,玄中科即減一經(jīng),玉童玉女各減一人
。三泄之
,身死矣,不得復(fù)成仙人也。
《太上郁儀文結(jié)璘章》
,若有泄之者
,減玉童玉女各十人,文即中失而還上天也
。若再泄者
,身死,不得復(fù)學道
,終不成仙人也
。若泄言妄說篇目,皆受考於三官
,師當因緣去世之日
,或歸反陰除尸絕跡藏變之時。要當有所授
,若元其人
,乃自隨耳。
若有受者
,皆以青金
、丹絲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為誓虜虆Q剮之盟約
,乃得出之。師隨事上聞
,而有奏日月也
。不從科條,皆為泄妄傳
。峨眉山北洞中石室戶樞
,刻石書字曰:郁儀引日精,結(jié)璘致月神
,得道為上宮
,位稱大夫真人。凡二十字
。下仙讀此刻書
,甚自不解,其意義是何等事也
。如此仙人自有不見其篇目者多矣
。
上清金闕帝君靈書紫文
用事目如左
靈書紫文采吞日氣之法一;
靈書紫文太微服日氣開明靈符二
;
靈書紫文采服月精之法三
;
靈書紫文服太玄陰生符四;
靈書紫文拘三魂之法五
;
靈書紫文制七魄之法六
;
靈書紫文服天皇象符七
。
右七事,朱墨二色書
,并是真經(jīng)言
,一無增損。
靈書紫文采吞日氣之法一
上清金闕靈書紫文采服飛根吞日氣之法
,昔受之於太微天帝君
,一名赤丹金精石景水母之經(jīng)也。當常思見日初出之時
,乃對日東向叩齒九通畢
,心中陰祝,呼日魂之名
、日中五帝之字曰:日魂珠景照韜綠映回霞赤童玄炎飆像
。凡心祝呼此十六字畢,仍瞑目握固
,存見日中五色流霞
,皆來接一身,下至兩足
。又存令五氣上至頭頂
,於是日光流霞五色,俱來入口中
。又日光霞之中
,自復(fù)有紫氣大如瞳者數(shù)十,輝煥在五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