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
,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孫。生于東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終年八十二歲。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tǒng)”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子思生平
子思,名孔伋
子思思想
《孔子世家》又說
師事子思的意思是:孟子從師為子思
。《禮記》中《中庸》《表記》《坊記》《緇衣》是子思寫的。
1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yǎng)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其內(nèi)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
2、《表記》全篇共55章
,分為8節(jié),每節(jié)都以“子言之”起首,層次分明。因總論君子及小人為行之本,兼論虞夏商周質(zhì)文之異,又論為臣事君之道,故劉向作《別錄》將它列入“通論”類。篇中引孔子“仁者
3、《坊記》因泛論先王以制度防民違德
4
、《緇衣》是記載孔子言論的一篇,篇名取自“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renwu/39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