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性食療,荔枝核香附瘦肉湯
中年是女性的特殊時期
,一般在這個年齡中很多的婦科疾病會找到我們嗎,尤其是關于子宮類的,比如說子宮肌瘤這種疾病
,醫(yī)學研究證實多半的子宮類疾病都是由于雌性激素的過度刺激有關系
,所以中年女性一定在平時生活中最好食療來保證自己的健康
,這里我們?yōu)槟扑]一道荔枝核香附瘦肉湯
,這道湯有著很好的行氣活血
、散結(jié)止痛可以預防多種常見女性疾病!
選用材料:荔枝核
、香附各30克(去中藥店就有賣的很方便)
,豬瘦肉100克,黃酒約30毫升,生姜2片即可!

荔枝核香附瘦肉湯做法
,因為荔枝核跟香附是藥材所以要將藥材先稍浸泡20分鐘
,然后洗凈中藥材,順便也將豬瘦肉洗凈
。隨后一起與生姜下瓦煲
,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
,下黃酒
、鹽便可。此量為1人1日分2次進飲
。喝湯吃肉效果更好!
這道湯中用到的香附對于女性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一般在很多中醫(yī)方中都可以見到有著消炎活血調(diào)節(jié)女性周期的作用,而荔枝又是滋陰補腎的好材料
,并且荔枝又能入心
、脾、肝經(jīng)
,果肉具有生津止渴
、溫腎養(yǎng)陽、補脾益肝
、補心安神等作用是非常健康的食材!
瘦肉中的營養(yǎng)加上鮮甜的果肉中的蛋白質(zhì)和多種維生素
,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預防女性疾病。女士常吃這道湯可以起到補腎排毒
、改善肝功能
、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
此外這道湯對于女性朋友更是對駐顏有著非常好的效果,荔枝里的纖維還可以起到瘦身排毒的功效
,所以說女性朋友一個星期可以喝一次這個湯
,當然不要喝太多哦,這道湯雖好但是多喝也是會造成上火等問題
,女性朋友應該根據(jù)自己身體的狀況來進行食補!
痛經(jīng) 食療
您好(*^__^*)
。
關于痛經(jīng),據(jù)說烏雞白鳳丸比較好
。但是很多東西都是因人而宜
。
再有就是月經(jīng)天數(shù),這個據(jù)我個人看法
,是根據(jù)年齡
、環(huán)境、心態(tài)等諸多原因造成月經(jīng)天數(shù)的改變
。應該是正常的
。您不必太擔心
。
下面是我在網(wǎng)上給您找的一些東西,不妨看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最后祝您身體健康。
【西醫(yī)療法】
痛經(jīng)病人疼痛劇烈時應用阿托品0.5毫克肌肉注射
,或服用阿司匹林等止痛藥物
。或者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
。另外
,要針對引起痛經(jīng)的原因進行治療。如盆腔炎
、腫瘤引起的痛經(jīng),治療好這些原發(fā)疾病
,痛經(jīng)可隨之而愈
。使用性激素治療,如口服炔諾酮2.5~5.0毫克
,或甲地孕酮4~8毫克
,每日1次,于月經(jīng)第5日開始
,連服22日停藥
,連續(xù)服用3個周期;也可以使用黃體酮
,每次10~20毫克
,肌肉注射,每日1次
,于月經(jīng)來潮前7日開始
,連用5日;從月經(jīng)周期第6日開始
,每日口服己烯雌酚0.5~1.0毫克
,連用20日。
【中醫(yī)驗方】
1.濕熱下注型 經(jīng)前
、經(jīng)期小腹脹痛
,拒按,有灼熱感
,或平時小腹部時痛
,經(jīng)來疼痛加劇,經(jīng)色暗紅
,質(zhì)稠有塊
,舌苔黃膩
,脈弦數(shù)或濡數(shù)。治宜清熱除濕
,化瘀止痛
。方用清熱調(diào)經(jīng)湯:當歸、白芍
、生地
、丹皮各12克,黃連
、川芎
、紅花、桃仁
、莪術
、香附、元胡各6克
,紅藤
、敗醬草、薏苡仁各20克
。水煎服
,日1劑。
2.氣血虛弱型 經(jīng)期前后或經(jīng)期小腹隱痛而喜按
,月經(jīng)量少
,色淡質(zhì)稀,面色口白
,精神倦怠
。舌淡苔薄,脈細弱
。治宜益氣養(yǎng)血
,調(diào)補沖任。方用八珍湯加減:黨參
、黃芪
、茯苓、熟地
、川斷各12克
,當歸、白芍
、白術
、阿膠、香附各10克
,川芎
、艾葉各6克
。水煎服。日1劑
。
3.氣滯血瘀型 每于行經(jīng)前一
、二日或經(jīng)期中小腹脹痛,拒按
,經(jīng)量少或行經(jīng)不暢
,經(jīng)色紫暗有塊,血塊排出后
,腹痛就減輕
,伴胸脅脹滿,乳房脹痛
。舌質(zhì)暗或見瘀點
,脈弦或見弦滑。治宜理氣化瘀止痛
。方用膈下逐瘀湯:當歸
、桃仁、紅花
、五靈脂、川芎
、丹皮
、赤芍、烏藥各10克
,香附
、枳殼、元胡
、甘草各5克
。水煎服,日1劑
。
4.寒濕凝滯型 經(jīng)前或經(jīng)期小腹冷痛喜按
,得熱痛減,月經(jīng)量少
,澀滯不爽
,色暗有塊。舌質(zhì)紫暗
,苔白膩
,脈沉緊。治宜溫經(jīng)散寒
,除濕止痛
。方用溫經(jīng)湯加味:黨參
、當歸、白芍
、熟地
、川斷各12克,川芎
、附子
、小茴香、甘草各6克
,吳茱萸
、肉桂、艾葉各3克
。水煎服
,日1劑。
【民間偏方】
方1 艾葉治療痛經(jīng)
【配 方】炒艾葉9克
。
【制用法】加紅糖
,用開水煎煮數(shù)沸后溫服。
【功 效】溫經(jīng)散寒
。治療小腹冷痛的痛經(jīng)
。
方2 當歸元胡酒治痛經(jīng)
【配 方】當歸、元胡
、制沒藥
、紅花各15克,白酒1000毫升
。
【制用法】將上藥共搗碎
,白夏布包,用酒浸泡于凈器中
,1周后即可取用
。每早、晚各空心 溫飲1杯
。
【功 效】治月經(jīng)欲來
,腹中脹痛。
方3 酒漬核桃干治療痛經(jīng)
【配 方】黃酒
、紅糖各400克
,核桃仁200克。
【制用法】共加熱使糖溶化
,取出用碗裝好
,將核桃仁200克放人,浸漬1-2日
,曬干
。每日服3次
,每次15~20克。
【功 效】適用于經(jīng)后腰酸
、腹痛的虛寒性痛經(jīng)
。
方4 山楂當歸湯治療痛經(jīng)
【配 方】山楂30克,當歸片15克
,紅糖適量
。
【制用法】水煎2次,每次用水300毫升
,煎半小時
,兩次混合,去渣
,下紅糖
,繼續(xù)煎至糖溶。分2次服
,連服7天
。
【功 效】活血行氣。適用于氣滯血淤
,寒濕凝滯型痛經(jīng)
,月經(jīng)量少,色暗紫
,或有淤塊
。
方5 灰星鯊胎治血虛氣滯痛經(jīng)
【配 方】灰星鯊胎、九香蟲各適量
。
【制用法】將灰星鯊胎焙干
,與九香蟲一并研末
。每次3克
,每日3次,黃酒沖服
。3~5日為1個療程
。
【功 效】行氣止痛,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
。治療血虛氣滯痛經(jīng)
。
方6 海馬肉桂治虛寒性痛經(jīng)
【配 方】海馬、肉桂各3克
,紅糖適量
。
【制用法】將海馬、肉桂共研細末
,紅糖用開水溶化
。每次取藥粉3克
,每日2次,用紅糖水沖服
。3~5日為1個療程
。
【功 效】溫經(jīng)補陽,散寒止痛
。治療虛寒性痛經(jīng)
。
方7 薔薇根七葉蓮治痛經(jīng)
【配 方】鮮薔薇根60克(干者30克),七葉蓮9克
,雞蛋2只
。
【制用法】將薔薇根、七葉蓮加清水3碗煎至1碗
,去渣
,再把雞蛋兩只煮熟去殼放入藥液中同煮,加少量米酒服食
。在月經(jīng)來潮前1~2天開始服
,每日1次,連服2~4天
。
【功 效】本方適用于濕熱下注所致之痛經(jīng)
。
【飲食療法】
方1 韭季紅糖飲治痛經(jīng)
【原 料】鮮韭菜30克,月季花3~5朵
,紅糖1O克
,黃酒10毫升。
【制用法】將韭菜和月季花洗凈壓汁
,加入紅糖
,兌人黃酒沖服,服后俯臥半小時
。
【功 效】理氣活血止痛
。
【附 注】韭菜辛溫,理氣行血
,止痛
,有益肝、散滯等作用
,可做輔助食療
;月季花味辛微涼,清香芬芳
,有很好的行氣活血作用
。用于氣滯血瘀之痛經(jīng)效果較好。
方2 姜棗花椒湯治痛經(jīng)
【原 料】生姜24克,大棗30克
,花椒9克
。
【制用法】將生姜、大棗洗凈
,姜切薄片
,同花椒一起置鍋內(nèi)加適量水,以小火煎成1碗湯汁即成
。熱服
。每日2次。
【功 效】溫中止痛
。適用于寒性痛經(jīng)
。
方3 山楂葵籽湯治痛經(jīng)
【原 料】山楂50克,葵花籽仁50克
,紅糖100克
。
【制用法】將山楂洗凈,加入葵花籽仁放入鍋內(nèi)
,加水適量
,用小火燉煮,將成時
,加入紅糖
,再稍煮即成湯。
【功 效】此湯健脾胃
、補中益氣
,行經(jīng)前2~3日服用,可減輕經(jīng)前
、經(jīng)后痛經(jīng)
。適用于氣血兩虛型痛經(jīng)。
方4 椒附燉豬肚治痛經(jīng)
【原 料】豬肚150克
,附子2克
,川椒2克,粳米30克
,蔥適量
。
【制用法】將附子
、川椒研末
,備用
。豬肚洗凈
,裝人藥末
,粳米及適量的蔥
,扎口入鍋中
,加水適量,微火煮至爛熟即成
。
【功 效】溫經(jīng)散寒止痛
。
【附 注】附子、川椒補火助陽
,散寒止痛
;豬肚、粳米補虛損
,健脾胃
,以防濕從中生。適用于胞宮寒凝之痛經(jīng)
。
方5 澤蘭茶治痛經(jīng)
【原 料】澤蘭葉(于品)10克
,綠茶1克。
【制用法】將澤蘭葉與茶葉一起放入杯中
,用沸水沖泡
,加蓋;5分鐘后
,可代茶飲用
。不拘時服。
【功 效】活血散瘀
,通經(jīng)利尿
,健胃舒氣,適用于月經(jīng)提前錯后
、經(jīng)血時多時少
、氣滯血阻、小腹脹痛的患者
。
方6 紅花酒治痛經(jīng)
【原 料】紅花200克
,白酒1000毫升,紅糖適量
。
【制用法】將紅花洗凈
,晾干表面水分,與紅糖同裝入潔凈的紗布袋內(nèi)
,封好袋口
,放入酒壇中,加入白酒
,加蓋封閉
,浸泡7天即可飲用。每日1~2次
,每次飲服20~30毫升
。
【功 效】養(yǎng)血
,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
。適用于婦女血虛
、血瘀性痛經(jīng)等癥。
【泡腳療法】
方1 丹參艾葉水治痛經(jīng)
【配 方】丹參50克
,艾葉30克
,桃仁、小茴香各20克
。
【制用法】將上藥加清水適量
,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
,與2000毫升開水一起倒入盆中
,先熏蒸,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
,每天1次
,每次熏泡40分鐘,于經(jīng)前10天開始
,14天為1療程
。
【功 效】溫經(jīng)散寒,活血止痛
。適用于痛經(jīng)伴有小腹疼痛
,經(jīng)色黯黑夾血塊,畏寒肢冷者
。
方2 肉桂延胡水治痛經(jīng)
【配 方】肉桂3克
,三棱、莪術
、紅花
、當歸、丹參
、五靈脂
、延胡各10克,木香6克
。
【制用法】將上藥加清水適量
,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
,與2000毫升開水一起倒入盆中
,先熏蒸,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
,每天早
、晚各1次,每次熏泡40分鐘
,月經(jīng)前1周開始泡腳
,10天為1療程。
【功 效】溫經(jīng)化瘀
,理氣止痛
。適用于原發(fā)性痛經(jīng)。
方3 大蒜玄參水治痛經(jīng)
【配 方】大蒜60克
,玄參
、生地、當歸
、白芷
、赤芍各40克,肉桂30克
。
【制用法】將上藥加清水2000毫升
,煎至水剩1500毫升時,澄出藥液
,倒入腳盆中
,先熏蒸,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
,每晚臨睡前泡洗1次
,每次40分鐘,月經(jīng)前10天開始泡腳
,直至月經(jīng)干凈止
。
【功 效】清熱涼血,逐淤止痛
。適用于血熱挾淤型痛經(jīng)
,癥見經(jīng)期腹痛、下血鮮紅
、血塊紅紫
、疼痛拒按、刺痛難忍等
。
方4 荔枝核香附水治痛經(jīng)
【配 方】荔枝核
、香附各30克,黃酒50克
。
【制用法】將上藥加清水適量
,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
,與2000毫升開水一起倒入盆中
,調(diào)入黃酒先熏蒸
,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
,每次熏泡40分鐘
,于月經(jīng)前10日開始泡腳至行經(jīng)止。
【功 效】行氣通經(jīng)
。適用于以氣滯為主的實癥痛經(jīng)
。
【生活宜忌】
1.注意經(jīng)期衛(wèi)生,勤換衛(wèi)生巾和內(nèi)褲
,以免細菌滋生
。
2.月經(jīng)期絕對禁止房事,以免加重痛經(jīng)和易使細菌侵入陰道而引起感染
。
3.衣著要溫暖
,忌涉水、游泳
。
4.避免精神緊張
、恐懼、憂慮和煩惱
。
5.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
,以增加體質(zhì)、改善血液循環(huán)
,但經(jīng)期不宜作劇烈運動而應注意休息
。
6.痛經(jīng)者應注意哪些飲食宜忌?
(1)飲食宜清淡 痛經(jīng)患者在月經(jīng)來潮前3~5天內(nèi)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應進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不宜吃的過飽
,應避免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
、生蔥
、生蒜、胡椒
、烈性酒等
。
(2)忌生冷油膩月經(jīng)來潮,應避免進食生冷食品
,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宮
、輸卵管收縮。從而誘發(fā)或加重痛經(jīng)
。
(3)宜吃酸味食物經(jīng)期可適當吃些酸味食品
,如酸菜、食醋等
,酸味食品有緩解疼痛作用
。
(4)多吃通便食物痛經(jīng)者無論在經(jīng)前或經(jīng)后
,都應保持大便通暢。盡可能多吃些蜂蜜
、香蕉
、芹菜、白薯等
。因便秘可誘發(fā)痛經(jīng)和增加疼痛感
。
有哪些女士喝的補腎湯
有哪些女士喝的補腎湯
有哪些女士喝的補腎湯
,眾所周知腎乃先天之本
,是生命活動的源泉,而且生活中女性的腎氣充足那么精力也會更充沛的
,因此我們需要一些方法來食補
,以下分享有哪些女士喝的補腎湯
有哪些女士喝的補腎湯1 1、甲魚滋腎湯
材料:甲魚1只(300克以上者)
,枸杞子10克
,熟地黃15克。
做法:將甲魚宰殺后
,去頭
、爪、內(nèi)臟
、甲殼
,洗凈,切成小方塊
,放入鋁鍋內(nèi)
;再放入洗凈的枸杞子、熟地
,加水適量
,武火燒開,改用文火燉熬至鱉肉熟透即成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沙J秤谩?/p>
功效:滋陰補腎
。方中鱉肉
,能滋陰涼血;枸杞護肝補腎
,益精明目
;熟地滋陰補血。頭痛屬腎陰虛者宜食本方
。
2、丹參 紅花 燉烏雞
材料:烏骨雞800克
,丹參10克,紅花6克
,川貝母15克
,味精3克,姜5克
,大蔥6克
,鹽5克,胡椒粉2克
,料酒10克
。
做法:將烏雞宰殺后,去毛
,內(nèi)臟及爪
;丹參潤透,切成薄片
;川貝母去雜質(zhì)
,切成大顆粒;紅花去雜質(zhì)
,洗凈
;姜拍松,蔥切段
;將烏雞
、川貝母、紅花
、丹參
、姜、蔥
、紹酒一同置于燉鍋內(nèi)
,加入2800毫升清水;將燉鍋置武火上燒沸
,再用文火燉煮35分鐘
;加入鹽、味精
、胡椒粉攪勻即成
。
功效:烏雞是女人養(yǎng)生滋陰補腎的首選美味食物。烏骨雞做菜或者是煲湯
,都對女性健康非常有好處
,不但可以滋陰養(yǎng)顏,還可以氣血雙補。
3、淮杞石斛螺頭湯
材料:淮山
、杞子、石斛
、無花果
、干螺頭、姜
、豬肉
。
做法:淮山、杞子
、石斛和無花果洗凈備用
;干螺頭用熱水泡軟,燒熱半鍋水
,加一小塊姜
,放入螺頭汆水3~5分鐘撈起
;豬肉洗凈切塊
,汆水撈起;將8碗水倒入瓦煲燒開
,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
,轉(zhuǎn)文火煲兩個小時,下鹽調(diào)味飲用
。
功效:滋陰補腎
、祛風明目、健脾開胃
、補腎益精
。螺頭有滋養(yǎng)肝陰、益眼明目的功效
,再配合養(yǎng)陰益肝的杞子和石斛一起煲湯
,味道鮮美,補而不燥
,對工作過勞
、用神過度的人士特別有幫助。
4、海參燉瘦豬肉湯
材料:豬瘦肉250克
,水發(fā)海參250克,大棗5枚
,調(diào)料適量
。
做法:可先將海參洗凈,切絲
。豬瘦肉洗凈
,切絲
。大棗去核,洗凈
。把全部用料放入燉盅內(nèi)
,加開水適量蓋好,小火隔開水燉2~3小時
,調(diào)味后即可
。
功效:補腎益精,滋潤腸燥
。海參既能補腎陽
,又能滋腎陰,具有陰陽雙補
、大補元氣的功效
。豬瘦具有甘平而潤的特點,能潤腸胃
,生津液
,豐肌肉。大棗則是補血健脾的良藥
。把這三食物煮成羹湯
,在補腎養(yǎng)血、潤燥滑腸等方面均有很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