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生化湯
中醫(yī)世家
2023-05-03 19:23:41
柴胡生化湯
處方 : 柴胡(酒炒)1錢,川芎2錢
,當歸5錢,桃仁13粒
,炙甘草5分,炮姜5分
,荊芥1錢
,酒炒黃芩1錢
。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郁冒寒多,復(fù)汗
,身熱
。

用法用量 : 水煎
,加酒半盞沖服。
摘錄 : 《醫(yī)方簡義》卷六
柴胡類方有哪些
常用配方
1
、治傷寒五六日,中風
,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食
,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
,或渴,或腹中痛
,或脅下痞,或心下悸
,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熱
,或咳嗽: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去滓
,再煎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傷寒論》小柴胡湯)
2
、治傷寒初覺發(fā)熱
,頭疼腳痛:柴胡(去苗)半兩
,黃芩(去黑心)
、荊芥穗各一分。上三味
,銼如麻豆大
。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半,生姜一棗大(拍碎)
,煎至八分
,去滓
,入生地汁一合
,白蜜半匙,更煎三五沸
,熱服。(《圣濟總錄》解毒湯)
3
、治外感風寒,發(fā)熱惡寒
,頭疼身痛,痎瘧初起:柴胡一二三錢
,防風一錢,陳皮一錢半
,芍藥二錢,甘草一錢
,生姜三五片
。水一鐘半
,煎七八分
。熱服。(《景岳全書》正柴胡飲)
4
、傷寒壯熱,頭痛體疼
,口干煩渴:石膏、黃芩
、甘草、赤芍藥
、葛根各一兩
,麻黃(去節(jié))
、柴胡(去苗)各半兩。上搗羅為散
。三歲小兒每服一錢
,水一小盞
,入生姜少許,蔥白三寸
,豉二十粒
,同煎至五分
,濾去滓。溫服
,不計時候
,汗出為效
。量兒大小加減。(《局方》柴胡散)
5
、治傷寒日數(shù)過多
,心中氣悶
,或發(fā)疼痛
,狂言不定,煩躁不得睡
,大小便不通:柴胡(去苗)一兩
,大黃一兩
,樸硝一兩,甘草半兩
,枳殼一兩(去穰)
。上五味為末
。每服三大錢,水三盞
,煎至六分
。溫服
,一日只二服,不可多服
。候大小便通
,即自然汗出。(《博濟方》柴胡散)
6
、治妊婦寒熱頭痛,不欲食
,脅下痛,嘔逆痰氣
;及產(chǎn)后傷風
,熱入胞宮
,寒熱如瘧,并經(jīng)水適來適斷
;病后勞復(fù)
,余熱不解:柴胡一兩,黃芩
、人參、甘草 (炙)各一分半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煎一盞
,去滓
,溫服。(《類證活人書》黃龍湯)
7
、治肺瘧,煩熱嘔逆:知母一兩
,柴胡二兩(去苗),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麥門冬一兩(去心),杏仁一兩(湯浸
,去皮
、尖
、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
,搗羅為散
。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
,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圣惠方》)
8、治瘧疾
,寒多熱少
,腹脹:柴胡
、半夏、厚樸
、陳皮各二錢
。水二碗
,煎八分。不拘時候服
。(《本草匯言》)
9
、治脅肋疼痛
,寒熱往來:柴胡二錢,川芎
、枳殼 (麩炒)
、芍藥各一錢半
,甘草(炙)五分,香附一錢半
。水一鐘半,煎八分
。食前服
。(《景岳全書》柴胡疏肝散)
10
、治黃疸:柴胡一兩(去苗),甘草一分
。上都細銼作一劑,以水一碗
,白茅根一握
,同煎至七分
,絞去滓。任意時時服
,一日盡
。(《孫尚藥方》)
11
、治肝黃
,面色青
,四肢拘急
,口舌干燥,言語蹇澀
,爪甲青色:柴胡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決明子半兩
,車前子半兩
,羚羊角屑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散
。每服三錢
,以水一中盞
,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圣惠方》柴胡散)。
空心柴胡
12
、治勞黃,四肢無力
,骨節(jié)煩疼
,或時吐逆
,不能下食,鼻中干燥
,身熱疼悶
,漸覺羸瘦
,寒熱不定:柴胡一兩(去苗),茵陳半兩
,犀角半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鱉甲二兩(涂醋炙微黃,去裙襕)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上件藥,搗羅為散
。每服四錢
,以水一中盞
,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圣惠方》柴胡散)
13
、治積熱下痢不止:柴胡、黃芩各四錢
。水煎服
。(《圣惠方》)
14
、治肝郁氣滯、脾胃濕熱
、便結(jié)府實型胰腺炎:柴胡15g
,黃芩
、胡連
、木香
、延胡索各10g
,杭芍15g
,生大黃15g(后下),芒硝10g(沖服)
。水煎服
,每日1劑
,重者2劑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常見外科急腹癥》清胰湯I號)
柴胡葉子
15
、治胸中大氣下陷,氣短不足以息
,或努力呼吸
,有似乎喘
;或氣息將停,危在頃刻
。其兼證或寒熱往來
,或咽干作渴
,或滿悶怔忡
,或神昏健忘,種種病狀
,誠難悉數(shù)。其脈象沉遲微弱
,關(guān)前尤甚;其劇者
,或六脈不全,或參伍不調(diào):生箭芪六錢
,知母三錢
,柴胡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五分,升麻一錢
。煎服
。(《衷中參西錄》升陷湯)
16
、治眼暴赤腫痛:柴胡、蒼術(shù)
、甘草等分
。上為末。白水煎;如頭痛壯熱
,則用生姜
、蔥煎(服)。(《朱氏集驗方》柴胡散)
17
、治眼赤痛微腫
,眥赤爛多:柴胡(去苗)
、蕤仁 (去皮
,研)
、黃連(去須)、升麻各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
。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
,濾去滓,微熱淋洗
,如冷再暖,洗三兩遍
。(《圣濟總錄》柴胡洗眼湯)
18、治耳聾不聞雷聲:柴胡一兩
,香附一兩
,川芎五錢
。為末。早晚開水沖服三錢
。(《醫(yī)林改錯》通氣散)
19
、治腎虛牙齒龂腫
,膈上熱:柴胡(去苗)一兩,枳殼(去瓤
,麩炒)
、厚樸(去粗皮
,生姜汁炙煙盡)各三分
,黃連(去須)半兩
。上四味
,粗搗篩。每用五錢匕
,水二盞,煎至一盞
,去滓,食后
,分二服
。(《圣濟總錄》柴胡湯)
20
、治舌本強,兩邊痛:柴胡(去苗)
、升麻各一兩
,梔子仁半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
。每服一錢匕
,熟水調(diào)下,日三
。(《圣濟總錄》柴胡散)
21
、治大人小兒口瘡:柴胡
、吳茱萸各等分。上為細末
。每用一錢
,好酒調(diào)敷腳心
。(《普濟方》)
22、治口糜生瘡:柴胡(去苗)
、地骨皮各一兩。上二味
,粗搗篩
。每服三錢匕,水一大盞
,煎至六分
,去滓
,細細含咽之。(《圣濟總錄》柴胡湯)
小柴胡湯的歌訣
歌訣:小柴胡湯和解功
,半夏人參甘草從
,更加黃芩生姜棗,少陽萬病此方宗
。、
組成:柴胡
、半夏、人參
、甘草
、黃芩
、生姜、大棗
。
作用:
傷寒少陽病證
。邪在半表半里
,癥見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
,默默不欲飲食
,心煩喜嘔
,口苦
,咽干
,目眩
,舌苔薄白,脈弦者
。
婦人傷寒,熱入血室
。經(jīng)水適斷
,寒熱發(fā)作有時
。
瘧疾
,黃疸等內(nèi)傷雜病而見以上少陽病證者
。
擴展資料
方義
本方多由邪在少陽,經(jīng)氣不利
,郁而化熱所致
。治療以和解少陽為主
。少陽經(jīng)病證表現(xiàn)為三焦經(jīng)以及膽經(jīng)的病證。少陽病證
,邪不在表
,也不在里,汗
、吐
、下三法均不適宜
,只有采用和解方法。
本方中柴胡苦平
,入肝膽經(jīng)
,透解邪熱
,疏達經(jīng)氣;黃芩清泄邪熱
;法夏和胃降逆;人參
、炙甘草扶助正氣
,抵抗病邪;生姜
、大棗和胃氣
,生津
。使用以上方劑后,可使邪氣得解
,少陽得和
,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胃氣得和
,有汗出熱解之功效
。
-小柴胡湯
柴胡四大主證七個兼證
柴胡的四大主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
、默默不語飲食
、心煩喜嘔,柴胡的七個兼證:胸中煩而不嘔
、渴、腹中痛
、脅下痞硬
、心下悸、小便不利
、不渴、身有微熱
、咳
;柴胡有顯著的中樞性解熱降溫作用
,其有效成分與所含的皂苷和揮發(fā)油有關(guān),北柴胡皂苷和其揮發(fā)油、柴胡粗皂苷
、柴胡皂苷元A
、山柰苷等對小鼠實驗性足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對血管通透性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拓展資料
一
、柴胡的作用:
1
、鎮(zhèn)靜
、鎮(zhèn)痛、抗癲癇:柴胡粗皂苷
、皂苷元A有明顯的鎮(zhèn)靜作用
,并能延長小鼠的睡眠時間
。并對小鼠實驗性疼痛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
。
2
、保肝利膽:柴胡制劑對動物實驗性肝損傷有顯著的對抗作用
,能減輕肝細胞變性
、壞死
,使肝細胞內(nèi)蓄積的肝糖原和核糖核酸含量大部恢復(fù)或接近正常
,使血清轉(zhuǎn)氨酶活力顯著下降
;并能抑制損傷肝臟的纖維增生
,促進纖維吸收
,減少肝硬化的發(fā)生
。其中以甘柴合劑的效果最好
。_ 柴胡能使狗的總膽汁排出量與膽鹽成分增加
。其有效成分為黃酮
。
3
、增強免疫功能:柴胡提取物和柴胡多糖具有免疫增強功效
。北柴胡能明顯促進小鼠二次免疫后綿羊紅細胞抗體形成。柴胡多糖對Con A和PHA引起的小鼠淋巴細胞增生具有顯著增強作用
,提示柴胡對T
、B淋巴細胞均有增強作用
。柴胡能增強Kupffer細胞的吞噬作用;能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小柴胡湯體外有激活巨噬細胞誘生IL-l的作用
。
二
、柴胡的應(yīng)用
1、柴胡多用于外感病
,即不屬太陽經(jīng)證
,又非陽明經(jīng)證的少陽證,用之最為恰當
。但外感燥邪所引發(fā)的口苦咽干
、咽喉痛不可應(yīng)用該方
;感受其他外邪,可在原方基礎(chǔ)上加減
,如外感風寒
,可加入荊芥、防風等
;外感風熱
,可加入菊花、金銀花等;外感暑濕
,可加入藿香
、薄荷等。
2
、對于非少陽證患者,只要具備肝膽之氣樞機不暢
,并有濕熱內(nèi)蘊
,脾胃升降失司的情況,皆可應(yīng)用柴胡
,比如治療各種慢性胃炎、腸炎
、慢性乙型肝炎等病同樣取效。
3
、柴胡能劫肝陰
,半夏能化濕傷陰
,黃芩更是苦寒燥濕有傷陰的作用,因此
,若遇肝陰或陰血虧虛之體質(zhì)者
,應(yīng)慎用本方或在本方基礎(chǔ)加減
,如與養(yǎng)陰藥聯(lián)用。
小柴胡湯四大主癥及兼癥
【7.69】? 血弱氣虛
,腠理開
,邪氣因入
,與正氣相搏
,結(jié)于脅下
,正邪紛爭
,往來寒熱
,休作有時
,嘿嘿不欲飲食;臟腑相連
,其痛必下,邪高痛下
,故使嘔也
,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
,渴者,屬陽明也
,以法治之。
所以當你的血跟氣都不夠
,營衛(wèi)都不足以形成戰(zhàn)場的時候,那就有可能鉆到我們身體營衛(wèi)之間的縫隙里面
,那這些縫隙其實就是我們?nèi)梭w的三焦場域了,那就進入少陽區(qū)塊了
。
進來了之后呢
,就跟“正氣相搏,結(jié)于脅下”
。
“這里因為膽者中正之官
,決斷出焉
,就是膽經(jīng)有病的時候,人的心會這樣子亂亂的
。“邪在膽
,逆在胃”,就是為什么膽經(jīng)有病人會口苦
。
那他就說要用柴胡湯來醫(yī)
,他說如果吃了柴胡湯以后會口渴的話
,代表已經(jīng)到陽明去了
,至于柴胡湯跟口渴
,跟喉嚨干這個事情,我們來看柴胡這味藥
,為什么看柴胡不說小柴胡湯的整個結(jié)構(gòu)呢?因為其實小柴胡湯的這個方子它有七個兼癥
, 到最后呢只有兩味藥是不動它的
,而完全不會動到的兩味藥就是炙甘草跟柴胡 。所以基本上呢
,我們要認識小柴胡湯最主要的功用
,我們可以說認識柴胡就夠了
,那其他的藥都是可以加減的。
他說“治心腹
,去腸胃中結(jié)氣
,飲食積聚”
,這個“結(jié)氣”,腸胃啊
,心腹里面糾結(jié)住的氣
,那可能是郁悶之氣。
我們常用藥里面
,另外也只有兩味是有“推陳致新”這四個字的
,一個是大黃
,一個是芒硝,也就是說
,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面
,柴胡
、大黃、芒硝這三味藥可以冠得上“推陳致新”這四個字
。
【7.73】? 傷寒與中風,有柴胡證
,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湯病證而誤下之
,若柴胡證不罷者,復(fù)與柴胡湯
,必蒸蒸而振,卻復(fù)發(fā)熱
,汗出而解
。
所以這種藥性之下
,張仲景后來有提到所謂的柴胡湯冥眩的條文
,少陽篇有口苦咽干
,目眩
,我說有目眩
,是柴胡少陽證
,吃柴胡湯。
因為柴胡證它基本上在太陽病
,就是剛剛講的“血弱氣盡”。
然后呢
,他說“凡柴胡湯病證而誤下之”,身體很虛
,吃下柴胡湯
,可能的冥眩的狀況
。
麻黃湯的冥眩是出血吧對不對?鼻血
,那真武湯的冥眩是出水嘛對不對
?吐水、拉水都有可能
。那柴胡湯的冥眩呢
,其實柴胡湯的冥眩
,我們現(xiàn)在人人都在用電腦的,所以講這個狀況就會很容易明白,柴胡湯的冥眩很像是電腦當?sh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就柴胡湯的冥眩啊
,覺得眼睛一黑人就這樣撲倒下去這樣子,但是發(fā)生這個以后就好了
。
所以柴胡要說“推陳致新”的話
,不是省油的燈
,這個藥,柴胡二兩四下去
,你的身體里面很多很多東西都會被動到
。它是一個很劇烈的藥,只是因為它劇烈的地方呢
,在你的三焦
,在你的下視丘
,在你的血液——等下要討論柴胡跟血液的關(guān)系,所以你人不會感覺到那種劇烈
,就象柴胡湯
,比如說我有遇到那種
,比如說淋巴腫的啊,一顆一顆淋巴腫起來的那種
,那其實淋巴會腫
,代表他身體血液什么地方有在發(fā)炎或者怎么樣
,那二兩四的柴胡湯,喝一碗消炎
,三碗下去淋巴腫全退
,這是常有的事情。
輕劑量的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