蓯蓉丸
《養(yǎng)老奉親書》:蓯蓉丸
處方 : 蓯蓉120克 巴戟60克 菊花60克 枸杞子60克
制法 : 上藥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補(bǔ)肝腎
,明目
。主老年肝腎虧虛
,視力減退者
。
用法用量 : 每服用鹽湯送下20丸
。
摘錄 : 《養(yǎng)老奉親書》
《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蓯蓉丸
處方 : 肉蓯蓉(酒浸
,切片
,焙)山茱萸(去核)石龍芮 石菖蒲 菟絲子(淘凈,酒浸
,蒸
,焙)川羌活(去蘆)鹿茸(燎去毛,切片
,酒浸
,蒸)磁石(火煅,醋淬七次
,水飛)石斛(去根)附子(炮
,去皮、臍)各30克 全蝎(去毒)2~7個 麝香0.3克(旋入)
制法 : 上藥研細(xì)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補(bǔ)腎,通竅
。主腎虛耳聾
、耳鳴。
用法用量 : 每服70~100丸
,空腹時用鹽酒或鹽湯送下
。
摘錄 : 《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世醫(yī)得效方》卷十二:蓯蓉丸
處方 : 當(dāng)歸(去尾)生干地黃 肉蓯蓉(酒洗,炙)揚(yáng)芍藥各30克 胡粉15克
制法 : 上藥研末
,煉蜜為丸
,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補(bǔ)肝益腎
,養(yǎng)血生發(fā)
。主小兒稟受血?dú)獠蛔悖荒軜s于發(fā)
,以致發(fā)不生者
。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煎黑豆湯送下
。并將丸藥磨化涂抹頭上
。
摘錄 : 《世醫(yī)得效方》卷十二
《得效》卷十二:蓯蓉丸
處方 : 當(dāng)歸(去尾)1兩,生干地黃1兩
,肉蓯蓉(酒洗
,炙)1兩,楊芍藥1兩
,胡粉5錢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黍米大
。
功能主治 : 稟受血?dú)獠蛔悖荒軜s于發(fā)
。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
,煎黑豆湯送下;兼磨化涂抹頭上
。
摘錄 : 《得效》卷十二
《圣濟(jì)總錄》卷十:蓯蓉丸
別名 : 騙馬丹
處方 : 肉蓯蓉(酒浸
,切,焙)
、狗脊(去毛)
、萆薢
、葫蘆巴(炒)、白豆蔻(去皮)
、烏頭(炮裂
,去皮臍)、防風(fēng)(去叉)
、牛膝(去苗
,酒浸,切
,焙)各等分
。
制法 : 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風(fēng)氣攻注,腰膝疼痛
。
用法用量 : 每服20-30丸
,茶、酒任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十
《普濟(jì)方》卷二一九:蓯蓉丸
處方 : 蓯蓉(酒浸1宿
,刮去粗皮,炙干)2兩
,菟絲子(酒浸1宿
,曬干,另搗羅為末)2兩
,天雄(炮
,去皮臍)2兩,麋角屑(酥拌
,微炒)2兩
,枸杞子(微炒)2兩,石斛(去根)1兩
,遠(yuǎn)志(去心)1兩
,續(xù)斷1兩,干姜(炮制
,銼)1兩,干熟地黃2兩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補(bǔ)益精血
。主虛損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或炒鹽湯送下
。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二一九
《何氏濟(jì)生論》卷五:蓯蓉丸
處方 : 肉蓯蓉5錢
,熟地5錢,山藥5錢
,石斛5錢
,牛膝5錢,官桂5錢
,檳榔5錢
,附子1兩,黃耆1兩
,黃連7錢5分
,細(xì)辛2錢5分,甘草2錢5分
。
制法 :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冷淋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鹽湯送下。
摘錄 : 《何氏濟(jì)生論》卷五
《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五:蓯蓉丸
處方 : 肉蓯蓉8兩
,貢沉香1兩半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
功能主治 : 溫腎降逆
。主虛寒閉結(jié),脈澀者
。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
,米飲送下。
各家論述 : 腎臟虛寒
,血燥氣逆
,不能藏精化液,而傳送失職
,故大便秘結(jié)不通焉
。蓯蓉丸溫潤滋精血以培腎命;沉香溫降疏逆氣以養(yǎng)丹田
;蜜丸飲下
,俾腎暖陽回,則虛寒自散
,而逆氣通調(diào)
,腸胃潤澤
,焉有大便秘結(jié)之患乎。此溫腎降逆之劑
,為腎命虛寒秘結(jié)之專方
。
摘錄 : 《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五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蓯蓉丸
處方 : 肉蓯蓉(酒浸,切
,焙)2兩
,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
,白馬莖(酥炙)2兩
,蠶蛾(微炒)1兩,雀卵49枚
,菟絲子(酒浸3日
,焙干)1兩。
制法 : 上將五味為末
,以省卵并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補(bǔ)元臟
,益精氣
,利腰腳。主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
,空心溫酒或米飲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
《普濟(jì)方》卷三一九:蓯蓉丸
處方 : 蓯蓉(酒浸)1兩,熟地黃1兩
,白茯苓1兩
,菟絲子(制)1兩,附子(炮)1兩
,當(dāng)歸(炒)1兩
,白石英(研)1兩,五味子1兩
,禹余糧(制
,研)1兩,人參半兩
,烏賊魚骨(去甲)1兩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婦人胸脅支滿,聞腥臊氣吐血,目眩不能飲食
,泄血不已,日久血枯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酒送下,米湯亦可
,空心
、日中、臨臥各1次
。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一九
《普濟(jì)方》卷二二○:蓯蓉丸
處方 : 蓯蓉(酒浸1宿
,切,焙)半兩
,附子(炮裂
,去皮臍)半兩,牛膝(去苗
,酒浸1宿
,切,焙)半兩
,鹿茸(酥炙
,去毛)半兩,菟絲子(酒浸2宿
,另搗末)1兩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補(bǔ)壯筋骨。主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鹽湯或白湯送下
。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二二○
《外臺》卷十七引《備急方》:蓯蓉丸
處方 : 鐘乳粉3分,萆薢3分
,蓯蓉3分
,干地黃6分,薏苡仁3分
,菟絲子4分
。
制法 : 上藥治下篩,以雞子黃棗膏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益精氣,男子服之外充
,婦人服之內(nèi)補(bǔ)
。主痿弱
。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漸至20丸
,酒送下
,日2次。
注意 : 忌蕪荑
。
摘錄 : 《外臺》卷十七引《備急方》
《養(yǎng)老奉親》:蓯蓉丸
處方 : 蓯蓉4兩
,巴戟2兩,菊花2兩
,枸杞子2兩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平補(bǔ)下元,明目
。主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鹽湯送下。
注意 : 老人夏月宜服
。
摘錄 : 《養(yǎng)老奉親》
《濟(jì)生》卷五:蓯蓉丸
處方 : 肉蓯蓉(酒浸
,切片,焙)1兩
,山茱萸(去核)1兩
,石龍芮1兩,石菖蒲1兩
,菟絲子(淘凈
,酒浸,蒸
,焙)1兩
,川羌活(去蘆)1兩,鹿茸(燎去毛
,切片
,酒浸,蒸)1兩
,磁石(火煉
、醋淬7次,水飛)1兩
,石斛(去根)1兩
,附子(炮,去皮臍)1兩,全蝎(去毒)2-7個
,麝香1字(旋入)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腎虛耳聾,或風(fēng)邪入于經(jīng)絡(luò)
,耳內(nèi)虛鳴。
用法用量 : 每服70丸
,加至100丸
,空心鹽酒、鹽湯任下
。
摘錄 : 《濟(jì)生》卷五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蓯蓉丸
處方 : 肉蓯蓉(去皴皮
,酒浸,切
,焙)1兩
,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
,石斛(銼)1兩
,當(dāng)歸(切,焙)1兩
,桂(去粗皮)1兩
,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1兩半
,牛膝(銼
,酒浸,焙)1兩半
,陳橘皮(湯侵
,去白)1兩半
,干姜(炮裂)1兩半
。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陽虛陰盛
,痹氣
,身寒如從水中出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空腹
、食前溫酒送下,日3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
《普濟(jì)方》卷一七八引《指南方》:蓯蓉丸
處方 : 蓯蓉
、五味子
、山茱萸各等分。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消渴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用鹽酒飲送下。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一七八引《指南方》
《普濟(jì)方》卷二一五引《指南方》:蓯蓉丸
處方 : 肉蓯蓉半兩
,菟絲子半兩
,桑螵蛸半兩,干地黃1兩
,鹿茸1兩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虛損溺血。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鹽湯送下
。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二一五引《指南方》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蓯蓉丸
處方 : 肉蓯蓉(酒浸1宿,切作片子
,焙干)2兩
,磁石3兩(燒醋淬7遍,研)
,鹿茸(酥炙
,去毛)1兩,桂(去粗皮)1兩
,熟干地黃(焙)1兩
,巴戟天(去心)1兩,附子(炮裂
,去皮臍)半兩
,遠(yuǎn)志(去心)半兩,地骨皮半兩
,黃耆(銼)1兩
,牛膝(酒浸1宿,切
,焙)2兩
,五味子(炒)1兩
,白茯苓(去黑皮)1兩,晚蠶蛾(炒)半兩
。
制法 : 上藥除磁石外
,為細(xì)末,同研勻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虛勞腎氣不足
,腹內(nèi)拘急
,目暗耳鳴,四肢困倦
,行步乏力
,腳如石沉,肌瘦羸弱
,面色萎黃,臍下緊痛
,心忪盜汗
,小便滑數(shù)。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蓯蓉丸
處方 : 肉蓯蓉(酒浸,切
,焙)1兩
,葫蘆巴1兩,干姜(炮)1兩
,牛膝(酒浸
,切,焙)1兩
,茴香子(炒)1分
,木香1分。
制法 : 上為末
,醋煮面糊為蓯蓉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腎勞氣虛
,筋骨羸弱
,腹中急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食前溫酒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
《簡易方》引《孟氏詵詵方》(見《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九):蓯蓉丸
處方 : 熟地黃(凈洗
,酒浸,蒸2次
,焙干)2兩
,菟絲子(淘去沙土,蒸2次
,研爛
,焙)1兩半,川當(dāng)歸(洗
,焙)1兩半
,穿心紫巴戟1兩,肉蓯蓉(洗
,切
,焙)1兩,北五味1兩
,人參(去蘆)1兩
,嫩鹿茸(酥炙)1兩,堅(jiān)白茯苓1兩
,龍齒1兩
,嫩黃耆(蜜炙)1兩,石蓮肉1兩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和陽助陰
。主丈夫稟受氣血有偏勝者,氣勝血則陽盛陰微
,精氣易流
。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溫酒
、米飲任下
。
摘錄 : 《簡易方》引《孟氏詵詵方》(見《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九)
《御藥院方》卷六:蓯蓉丸
處方 : 蓯蓉(酒浸,焙干)2兩
,楮實(shí)子1兩
,枸杞子1兩,地膚子1兩
,金毛狗脊(去毛)1兩
,五味子1兩,覆盆子1兩
,菟絲子1兩
,干山藥1兩
,補(bǔ)骨脂(微炒)1兩,遠(yuǎn)志(去心)1兩
,石菖蒲1兩
,萆薢1兩,杜仲(去粗皮
,銼
,炒)1兩,熟干地黃1兩
,石斛(去根)1兩
,白茯苓(去皮)1兩,牛膝(酒浸
,焙)1兩
,澤瀉1兩,柏子仁(微炒
,別研)1兩
,山茱萸(酒浸,取肉)1兩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壯元?dú)猓B(yǎng)精神
。主
用法用量 : 每服60-70丸
,食前溫酒送下,日1-2次
。
摘錄 : 《御藥院方》卷六
《衛(wèi)生總微》卷十五:蓯蓉丸
處方 : 肉蓯蓉1兩(酒漫1宿
,刮去外皮,炙干)
,鱉甲1兩(酥多
,去裙襕),綿黃耆半兩
,何首烏半兩
。
制法 :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如黍米大
。
功能主治 : 血少喜汗。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
,食前米飲送下
。
摘錄 : 《衛(wèi)生總微》卷十五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六:蓯蓉丸
處方 : 烏頭1斤(炮裂
,去皮臍)。
制法 : 入米泔浸7日
,逐日一換水
,7日了,便別搗生黑豆末1斗
,后以水兩石煮烏頭
,切作片子如錢大,漸漸添豆末入水
,自平明煮到黃昏了
,取出豆末,只將烏頭片于長流水浸半月
,出熱毒
,日滿陰干,入青鹽3兩同搗末
;別用蓯蓉半斤
,酒浸2日了,入飯甑蒸三度
,每度添酒滿再蒸
,候蒸得如泥軟,便入沙盆內(nèi)研如泥
;牛膝半斤
,酒浸三日了蒸,蒸一日了便焙干
,都搗末
,并生烏頭,青鹽等
,入在蓯蓉膏內(nèi)和勻?yàn)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如兩皂子大?/p>
功能主治 : 補(bǔ)元臟,除諸風(fēng)
,益脾實(shí)腎
。主腎虛。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
,溫酒嚼下
,日2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六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六:蓯蓉丸
處方 : 肉蓯蓉(酒浸
,切
,焙)半兩,烏梅肉(炒)半兩
,桃仁(湯浸
,去皮尖
,炒,研)3分
,常山(銼)3分
,豉(炒)3分,升麻半兩
,桂(去粗皮)半兩
,甘草(炙)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腎瘧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
,未發(fā)日空腹溫酒送下,米飲亦得
;至發(fā)時
,更服20丸。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六
《洪氏集驗(yàn)方》卷四:蓯蓉丸
處方 : 蓯蓉2兩(酒浸1宿
,焙干)
,巴戟1兩,枸杞子1兩
,菊花1兩
,川楝子1兩。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暖水臟
,明目。主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空心
、食前、臨臥溫酒或鹽湯送下
。
摘錄 : 《洪氏集驗(yàn)方》卷四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蓯蓉丸
處方 : 肉蓯蓉(酒浸
,切,焙)1兩半
,黃耆(銼)1兩半
,牛膝(去苗,酒浸
,切
,焙)1兩半
,車前子1兩半,萆薢1兩半
,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
,地骨皮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
,檳榔(煨)1兩半
,山芋1兩1分,菟絲子(酒浸
,別搗)1兩1分
,蒺藜子(炒,去角)1兩1分
,人參1兩1分
,白芍藥1兩1分,澤瀉1兩
,桑螵蛸(炒)1兩
,枳殼(去瓤,麩炒)3分
,生干地黃(焙)2兩
。
制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消渴后,氣乏體羸
,腿脛細(xì)瘦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粟米飲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蓯蓉丸
處方 : 肉蓯蓉(酒浸
,切,焙)
、菟絲子(酒浸
,別搗)、牛膝(酒浸
,切
,焙)、白術(shù)
、細(xì)辛(去苗葉)
、何首烏(去黑皮,炒)、續(xù)斷
、枸杞子
、山芋、菖蒲
、車前子
、巴戟天(去心)、菊花
、補(bǔ)骨脂(炒)
、遠(yuǎn)志(去心)、地骨皮
、覆盆子
、熟干地黃(焙)各等分。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壯筋骨
。主肝經(jīng)風(fēng)虛
,筋極急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
,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圣惠》卷三十六:蓯蓉丸
處方 : 肉蓯蓉2兩(湯浸1宿,刮去皺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