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治脾寒瘧疾
用法用量 : 每服二大錢
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制法 :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 主脾寒瘧疾
用法用量 :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
,煎至100毫升,去滓熱服,二滓并煎服,當(dāng)發(fā)日連進三服。摘錄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小兒痢后浮腫,及瘧疾脾虛弱
。用法用量 : 本方名草果飲
,但方中無草果,疑脫。摘錄 : 《普濟方》卷三九六
功能主治 : 妊娠臟氣本虛
,肝胃少弱,臟腑虛滑,腹臍疼痛,日夜無度。用法用量 : 本方名草果飲
,但方中無草果,疑脫。摘錄 : 《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三
功能主治 : 消痰積
。主人胃外邪,但發(fā)寒熱,不成瘧癥。若腸胃先有食、痰誕,后又外感風(fēng)寒,則發(fā)似瘧。用法用量 : 若發(fā)時惡寒身痛
,此后感之表邪,急加羌活、柴胡、升麻,口渴唇焦,先感之積熱重,加梔、連。摘錄 : 《傷寒大白》卷二
功能主治 : 脾寒瘧。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水2盞,煎1盞,去滓,露1宿,空心未發(fā)前溫服。摘錄 : 《普濟方》卷一九八
功能主治 : 內(nèi)傷飲食作瘧
用法用量 : 加生姜、大棗
摘錄 : 《赤水玄珠》卷八
處方 : 紫蘇葉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進食理脾
。主脾寒瘧疾,瘴瘧頭疼身痛,脈浮弦寒熱;寒熱瘧疾初愈;產(chǎn)后瘧疾,寒熱往來,或熱勝于寒。用法用量 : 草果飲子(《丹溪心法》卷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摘錄 : 《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
功能主治 : 小兒寒熱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
摘錄 : 《普濟方》卷三八六
處方 : 厚樸(姜汁制)
功能主治 : 瘧疾
用法用量 : 草果散(《幼科類萃》卷七)
摘錄 : 《醫(yī)學(xué)綱目》卷三十九引湯氏方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脾胃虛,發(fā)腫者
用法用量 : 如妊娠瘧疾
摘錄 :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
功能主治 : 實瘧
用法用量 : 本方名草果飲,但方中無草果
摘錄 : 《朱氏集驗方》卷二
制法 : 上為末
功能主治 : 小兒痰瘧,寒熱往來
用法用量 : 加生姜1錢,水煎服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九○
處方 : 草果子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腸胃冷熱不和
用法用量 : 草果湯(《普濟方》卷二一一)。
摘錄 : 《傳信適用方》卷二
功能主治 : 瘧疾
注意 : 元氣強壯者可用
各家論述 : 知母性寒,入足陽明藥
,用治陽明獨盛之火熱,使其退就太陰也;草果性溫藥,治足太陰獨盛之陰寒,使其居于陽明也;二經(jīng)合和,則無陰陽交錯之變,是為君;常山主吐胸中痰結(jié),是為臣;甘草和諸藥,烏梅去痰,檳榔去痰癖,破滯氣,是佐藥;穿山甲者,以其穿山而居,遇水而入,則是出陰入陽,穿其經(jīng)絡(luò)于營分摘錄 : 《醫(yī)貫》卷六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265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