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神飲
中醫(yī)世家
2023-05-07 17:21:23
獨神飲
處方 : 青艾葉。
功能主治 : 咽喉腫痛
。

用法用量 : 取汁
,灌入喉中
,立愈。
摘錄 : 《瘍科選粹》卷三
連雨獨飲解釋
【譯文】
自然運化生必會死
,
宇宙至理自古而然
。
古代傳說松喬二仙
,
今在何處誰人看見
?
故舊好友送我美酒,
竟說飲下可得成仙
。
初飲一杯斷絕雜念
,
繼而再飲忘卻蒼天
。
蒼天何嘗離開這里
?
萬事莫過聽任自然
。
云鶴生有神奇翅膀
,
遨游八荒片刻即還。
自我抱定聽任自然
,
勤勉至今已四十年
。
身體雖然不斷變化
,
此心未變有何可言
?
熟悉陶淵明的來!急!在線等答案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
,字元亮,號五柳先生
,謚號靖節(jié)先生,入劉宋后改名潛
。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
、文學家
、辭賦家
、散文家
。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
,從此隱居
,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
中文名: 陶淵明
[[編輯本段]文學成就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杰出的詩人
,也是杰出的辭賦家與散文家
。陶詩今存125首
,計四言詩9首
,五言詩116首。陶文今存12篇,計有辭賦3篇
、韻文5篇
、散文4篇
。
陶淵明辭賦中的《閑情賦》是仿張衡《定情賦》和蔡邕《靜情賦》而作。內(nèi)容是鋪寫對愛情的夢幻
,沒有什么意義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陡惺坎挥鲑x》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賦》和司馬遷《悲士不遇賦》而作
,內(nèi)容是抒發(fā)門閥制度下有志難騁的滿腔憤懣;《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
。文章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
,想象歸隱田園后的無限樂趣
,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向往和熱愛
。文章將敘事
、議論、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
,創(chuàng)造出生動自然
、引人入勝的藝術(shù)境界
;語言自然樸實
,洗盡鉛華
,帶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
。韻文有《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
、《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散文有《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又稱《孟嘉別傳》,是為外祖孟嘉寫的傳記
;此外還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與子儼等疏》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偟恼f來,陶文數(shù)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詩
。
陶淵明的詩感情真摯
,樸素自然
,有時流露出逃避現(xiàn)實
、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
,因此
,陶淵明有“田園詩人”之稱,也是田園詩派的鼻祖
。他的詩從內(nèi)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
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飲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語態(tài)或指責是非顛倒
、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
;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
;或反映仕途的險惡
;或表現(xiàn)詩人退出官場后怡然陶醉的心情
;或表現(xiàn)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從詩的情趣和筆調(diào)看
,可能不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東晉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
,次年殺之自立
,建劉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隱晦曲折地記錄了這一篡權(quán)易代的過程
,對晉恭帝以及晉王朝的覆滅流露了無限的哀惋之情
。此時陶淵明已躬耕隱居多年
,亂世也看慣了
,篡權(quán)也看慣了
,但這首詩仍透露出他對世事不能忘懷的精神
。
詠懷詩
陶淵明的詠懷詩以《雜詩》十二首
,《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為代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峨s詩》十二首多表現(xiàn)了自己歸隱后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
,抒發(fā)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娫娙藘?nèi)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蹲x山海經(jīng)》十三首借吟詠《山海經(jīng)》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nèi)容
,如第十首借歌頌精衛(wèi)
、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fā)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高
。這類詩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jié)操;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
;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
,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
,這樣的思想感情
,這樣的內(nèi)容,出現(xiàn)在文學史上
,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
。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讀者間接地了解到當時農(nóng)民階級的悲慘生活
。陶淵明的《桃花源詩并記》大約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xiàn)了詩人對現(xiàn)存社會制李白更是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和詩作
。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
陶令日日醉
,不知五柳春
。
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
清風北窗下
,自謂羲皇人
。
何時到栗里
,一見平生親
。
李白那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思想
,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是一脈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亂之后,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把陶淵明引為知己
,他在《奉寄河南韋尹丈人》中寫道:
寬心應(yīng)是酒
,譴興莫過詩
。
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
。
中唐詩人白居易
,非常敬仰陶淵明的為人。唐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
,離陶淵明的家鄉(xiāng)潯陽很近。曾去拜訪陶淵明的故居
,寫下了《訪陶公舊宅》這首詩
。詩中先用“塵垢不污玉
,靈鳳不啄腥”,頌揚陶淵明高尚的人格
,最后寫道:
柴桑古村落,栗里舊山川
。
不見籬下菊,空余墟里煙
。
子孫雖無聞
,族氏猶未遷
。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
白居易在《效陶潛體十六首》中寫道:
先生去我久
,紙墨有遺文
。
篇篇勸我飲
,此外無所云
。
我從老大來
,竊慕其為人
。
其他不可及
,且效醉昏昏
。
中國古代的文人
,有嗜酒的共性,這與陶淵明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白居易的這首詩就說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
,且效醉昏昏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到了北宋,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確定。歐陽修盛贊《歸去來兮辭》說:“晉無文章
,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歐陽修還說:“吾愛陶淵明
,愛酒又愛閑”
。北宋王安石曾說過,陶淵明的詩“結(jié)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有詩人以來無此句者
。然則淵明趨向不群
,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個而已”
。
蘇軾在《與蘇轍書》中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
,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
,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
,癯而實腴
,自曹、劉
、鮑
、謝
、李
、杜諸人,皆莫過也”
。蘇東坡把陶詩放在李白
、杜甫之上
,有失公允
,但他用“質(zhì)而實綺
,癯而實腴”八個字
,概括陶詩的藝術(shù)風格,還是很準確的
。蘇東坡一生把陶淵明當成良師益友
,不但愛好其詩
,更仰慕他的為人。他曾這樣評價陶淵明:“欲仕則仕
,不以求之為嫌
;欲隱則隱
,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食
;飽則雞黍以迎客
。古今賢之
,貴其真也
。”人貴真,詩亦貴真
,詩真乃由人真而來
,這就是陶詩具有經(jīng)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晚年蘇軾在《與蘇轍書》中說:“深愧淵明
,欲以晚節(jié)師范其萬一”
。
“居高聲自遠”,由于歐陽修
、王安石
、蘇軾在北宋文壇上至高無上的地位
,他們極力推崇陶淵明
,對進一步確定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無疑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
,在報國無門
,壯志難酬的苦悶中
,把陶淵明引為知己
。在《水龍吟》詞中說:“須信此翁未死
,到如今
,凜然生氣”
。辛棄疾留下的詞作626首
,其中吟詠、提及
、明引
、暗引陶詩陶文的有60首,幾乎每10首詞中就有一首與陶淵明有關(guān)
。辛棄疾在《念奴嬌》中稱:“須信采菊東籬,高情千載
,只有陶彭澤”
。給予了陶淵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評價
。
元朝
、明朝和清朝
,直至現(xiàn)代,沿襲了兩宋對陶淵明的崇高評價
。
魯迅先生曾說過,“陶潛正因為并非‘渾身是‘靜穆’
,所以他偉大”。
梁啟超評價陶淵明時曾經(jīng)說,“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
,常常對著他笑”
。確如其言
,陶在自然與哲理之間打開了一條通道,在生活的困苦與自然的旨趣之間達到了一種和解
。連最平凡的農(nóng)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筆下也顯示出了一種無窮的意味深長的美。
陶淵明的不朽詩篇
,陶淵明的偉大人品
,影響了李白
、杜甫、白居易
、蘇東坡
、辛棄疾等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
。為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和繁榮
,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
陶淵明的詩文
,重在抒情和言志
。他的語言
,看似質(zhì)樸
,實則奇麗
。在平淡醇美的詩句中,蘊含著熾熱的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五首,是田園詩的精品或極品
。其中《少無適俗韻》
,編在中學生的語文課本中
。詩的抒情沁人心脾
;詩的寫景
,豁人耳目。讀過后叫人終生難忘
。什么時候讀
,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
作為身處晉末亂世的隱士,陶淵明晚年常與廬山中的釋道交往,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
,但他們之間在思想上卻未必志同道合
。仔細研讀過陶詩和了解詩人生平的人,都知道陶淵明是個外表恬淡靜穆
,而內(nèi)心熱情濟世的無神論者
。他少年時曾胸懷大志
,接受儒家思想
,希望建功立業(yè)。但在出仕了一個時期以后
,現(xiàn)實使他感到失望
,他不愿與當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選擇了一條退隱歸耕的道路。
這時他又受到老莊哲學的影響
。因為他有過以往文人多不曾有過的田園生活
,并且親自參加了勞動
,與勞動人民有了接觸
,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啟發(fā)
,因而在崇尚駢儷陳舊文風的晉代
,能創(chuàng)造出有獨物風格的田園詩的新形式
,在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從少年時的“猛志逸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到老年時的“猛志固常在”,始終對世事沒有淡忘
。他傳世的名篇《桃花源記》,正是他對如同上古原始時代的那種人們自食其力
、友好相處、沒有種種現(xiàn)實中的紛擾與貧困的“怡然有余樂”社會的憧憬
。就是他的隱居與飲酒
,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對當時黑暗統(tǒng)治表示一定程度的不滿和反抗的意義在內(nèi)
。
當然
,陶淵明畢竟是一個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會的士大夫
,在他的思想和詩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許多安貧樂道
、及時行樂、避世消極的東西
。但后世歷代的文學評論家和選家出于自己的階級偏愛
,多著重欣賞和贊揚他這方面的特點,認為這才是陶淵明詩文的精華所在
。
[編輯本段]作品目錄
陶淵明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
,后人編為《陶淵明集》
。目錄如下廣東佛山陶藝大師封偉民刻畫作品“陶淵明”:
卷之一 詩四言
停云并序
時運并序
榮木并序
贈長沙公族祖并序
酬丁柴桑
答龐參軍并序
勸農(nóng)
命子
歸鳥
卷之二 詩五言
形影神并序
形贈影
影答形
神釋
九日閑居并序
歸園田居五首
游斜川
示周續(xù)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乞食
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
答龐參軍并序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連雨獨飲
移居二首
和劉柴桑
酬劉柴桑
和郭主簿二首
于王撫軍座送客
與殷晉安別并序
贈羊長史并序
歲暮和張常侍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悲從弟仲德
卷之三 詩五言
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guī)林二首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途口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jīng)錢溪
還舊居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己酉歲九月九日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
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
飲酒二十首并序
止酒
述酒
責子
有會而作
蠟日
卷之四 詩五言
擬古九首
雜詩十二首
詠貧士七首
詠二疏
詠三良
詠荊軻
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
擬挽歌辭三首
聯(lián)句
卷之五 賦辭
感士不遇賦并序
閑情賦
歸去來兮辭
卷之六 記傳贊述
桃花源記并詩(被選入初中生語文課本)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五柳先生傳
扇上畫贊
讀史述九章并序(夷齊
、箕子
、管鮑
、程杵
、七十二弟子
、屈賈、韓非
、魯二儒
、張長公)
卷之七 疏祭文
與子儼等疏
祭程氏妹文
祭從弟敬遠文
自祭文
[編輯本段]著名文章
桃花源記
●原文
晉太元中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shù)百步
,中無雜樹
,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
,欲窮其林
。
林盡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彷佛若有光。便舍船
,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
,并怡然自樂
。
見漁人,乃大驚
,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
,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復(fù)出焉
;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皆嘆惋
。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數(shù)日
,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及郡下,詣太守
,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尋向所志
,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
,高尚士也,聞之
,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
。后遂無問津者
。
歸去來兮辭 并序
●原文
余家貧
,耕植不足以自給
。幼稚盈室
,瓶無儲粟
,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
,求之靡途
。會有四方之事
,諸侯以惠愛為德
,家叔以余貧苦
,遂見用為小邑
。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
,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
,足以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
,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
?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
。饑凍雖切
,違己交病
。嘗從人事
,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
,深愧平生之志
。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
。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
,自免去職。仲秋至冬
,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
。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
,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
,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
,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
,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飏
,風飄飄而吹衣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僮仆歡迎,稚子候門
。三徑就荒
,松菊猶存。攜幼入室
,有酒盈樽
。引壺觴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顏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
。策扶老以流憩
,時矯首而遐觀
。云無心以出岫
,鳥倦飛而知還
。景翳翳以將入
,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
,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
,復(fù)駕言兮焉求
?悅親戚之情話
,樂琴書以消憂
。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
,將有事于西疇
。或命巾車
,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
,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
,泉涓涓而始流
。善萬物之得時
,感吾生之行休
。
已矣乎
!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
,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耔
。登東皋以舒嘯
,臨清流而賦詩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
五柳先生傳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閑靜少言
,不慕榮利
。好讀書,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
,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
,家貧
,不能常得
,親舊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造飲輒盡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
,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
,簟瓢屢空
,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娛
,頗示己志。忘懷得失
,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
,不汲汲于富貴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溲云澣羧酥畠壓?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銜觴賦詩
,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
?葛天氏之民歟?”
【作品欣賞】 1-50首:命子(10首)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guī)林二首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 雜詩四首 和郭主簿二首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勸農(nóng)(六首)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停云并序(四首) 時運并序(四首) 榮木并序(四首) 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 連雨獨飲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jīng)錢溪 歸園田居五首 歸鳥(四首) 51-100首:責子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和劉柴桑 酬劉柴桑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 移居二首 與殷晉安別并序 形影神三首 止酒 雜詩八首 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氵巽]田舍獲 示周續(xù)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贈羊長史并序 飲酒二十首并序 還舊居 悲從弟仲德 贈長沙公并序(四首) 酬丁柴桑 101-154首:諸人共游周家暮柏下 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 歲暮和張常侍 九日閑居 詠貧士七首 游斜川 擬古九首 桃花源詩并記 述酒 於王撫軍座送客 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 臘日 答龐參軍 答龐參軍并序(六首) 詠二疏 詠三良 詠荊軻 有會而作并序 乞食 挽歌詩三首
參考資料
1. 江西人物·陶淵明
《歸園田居五首》
一∶
少無適俗韻
,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
,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
,抱拙歸園田
。
方宅十馀畝
,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
,桃李羅堂前
。
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
,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
,虛室有馀閑
。久在樊籠?
,復(fù)得返自然
。
二∶
野外罕人事
,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
時復(fù)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
,但道桑麻長
。
桑麻日已長
,我土日已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炙敝粒懵渫菝?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三∶
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
道狹草木長
,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違
。
四∶
久去山澤游
,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
,桑竹殘朽株
。
借問采薪者
,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fù)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