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偏方秘方

      分濕內(nèi)化丹

      中醫(yī)世家 2023-05-08 22:49:42

      分濕內(nèi)化丹

      處方 : 薏仁1兩,金銀花9錢

      ,茯苓7錢
      ,生甘草5錢,牛膝5錢,萆薢5錢
      ,半夏5錢
      ,肉桂5分。

      功能主治 : 腳脛爛瘡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各家論述 : 此方妙在薏仁為主,金銀花

      、萆薢為輔
      ,茯苓為佐使。蓋意仁去兩足之濕
      ,茯苓能分消脾胃中之濕氣
      ,生甘草、金銀花能解郁熱之毒
      ,而萆薢又善走足
      ,且能祛濕健脛,又加牛膝以助其筋力
      ,則爛濕之瘡
      ,有不去之如失者乎?

      摘錄 : 《石室秘錄》卷四

      濕氣是萬惡之邪
      ,想有效祛濕,核心在于三焦

      濕氣是萬惡之邪

      ,想有效祛濕
      ,核心在于三焦,我們要結(jié)合上中下三焦的情況
      ,從濕氣不同發(fā)展的階段
      ,有針對(duì)性遵循開上、暢中
      、滲下的原則來調(diào)理


      濕為陰邪,重濁黏滯
      ,易傷陽氣
      ,尤其是這會(huì)即將入夏的季節(jié),濕與熱結(jié)合
      ,容易形成濕熱病癥
      。濕熱病分為初
      、中、末三個(gè)階段
      ,與人體三焦息息相關(guān)
      。三焦中,上焦位于心肺處
      ,中焦位于脾胃處
      ,下焦位于腎、膀胱
      、大小腸的區(qū)域
      。三焦有通行元?dú)狻⑦\(yùn)行水谷的功能
      。三焦的辯證施治就是根據(jù)濕熱病發(fā)展的不同階段進(jìn)行化濕


      初期階段:上焦?jié)駸?br>
      上焦?jié)駸崾菨駸岵淼某跗陔A段,限于在肺和皮毛之上
      。由于脾胃和濕有著特殊的關(guān)系
      ,水濕的停滯,反過來影響脾的運(yùn)化
      。濕為陰邪
      ,初始傷人,當(dāng)初期濕熱的表象比較輕微
      ,主要以惡寒為主
      ,濕氣困在皮毛表象,沒有汗癥就會(huì)感到身體疼痛
      、發(fā)熱等病癥
      。針對(duì)于上焦的濕熱,通常要以宣化表濕為主


      上焦?jié)駸嶂饕憩F(xiàn)為:怕冷
      、輕微發(fā)熱、四肢疼痛
      、疲乏等


      針對(duì)于上焦的濕熱,采用開上的方法宣化表濕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赃x用藿香正氣散或三子養(yǎng)親湯。

      藿香正氣散:方中的藿香取用它辛溫解在表的風(fēng)寒
      ,又以芳香可以化體內(nèi)的濕濁
      ;白術(shù)、茯苓健脾運(yùn)濕,輔助藿香化濕和胃
      ;薏仁淡滲利濕
      ;諸藥合用,辛溫解表與芳香化濕同用
      ,可以使?jié)駶醿?nèi)化
      ,清升濁降
      ,由外分解
      ,可以有效祛除體內(nèi)濕熱。

      三子養(yǎng)親湯:湯中的炒萊菔子
      、炒白芥子
      、炒蘇子。蘇子和萊菔子有溫中理氣的作用
      ,白芥子主要是化痰除濕
      ,三者合用可以理氣除濕、降逆
      。去上焦的熱
      、痰,解決上焦?jié)駸釂栴}


      中期階段:中焦?jié)駸?br>
      中焦?jié)駸崾怯缮辖箓鱽?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是濕熱病的中期階段。由于濕傷脾胃會(huì)導(dǎo)致水濕不化
      ,使?jié)裥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轉(zhuǎn)運(yùn)遲緩,因此造成中焦?jié)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在這個(gè)階段的熱象比上焦明顯
      ,特別是午后身熱,熱在濕中
      ,會(huì)有明顯的發(fā)熱病癥


      中焦?jié)駸嶂饕憩F(xiàn)為:口苦口干、神識(shí)昏糊
      、尿路短黃等情況


      針對(duì)中焦?jié)駸岬氖┲螒?yīng)該以清化濕熱為宜,可以選擇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方中的黃岑清熱燥濕
      ;木通利水通淋;輔佐連翹
      、貝母等清熱解毒
      ,兼顧化濁,諸多藥材結(jié)合以清熱利濕為主,共同調(diào)暢氣機(jī)


      末期階段:下焦?jié)駸?br>
      中焦期濕熱病后期會(huì)有三個(gè)方面的轉(zhuǎn)歸:一是濕熱化燥
      、二是陰寒化濕、三是濕熱深入到下焦
      。下焦?jié)駸岬牟“Y是由濕熱引起
      ,使?jié)釟鉁粼隗w內(nèi),當(dāng)濕氣滯留在膀胱
      ,就會(huì)使氣化失司
      ,不能使水濕排出體外,所以會(huì)引起一系列的病癥


      下焦?jié)駸岬闹饕憩F(xiàn)為:小便不通
      、舌苔黃膩、頭昏腦脹等癥狀


      對(duì)于下焦?jié)駸岬牟“Y以淡滲利濕為宜
      ,可以選用茯苓皮湯。

      茯苓皮湯:薏仁
      、茯苓等藥材都是淡滲利濕的好幫手
      ,茯苓皮可以微兼泄熱,理氣化濕
      ,幾種藥材的結(jié)合可以利濕清熱
      ,使氣機(jī)暢通,濕邪自然就會(huì)化解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侗静菪戮帯分兄v:薏仁,最善利水
      ,除此之外
      ,還可以食用荷葉、紅豆等物


      “開上
      、暢中、滲下”能開通氣道
      ,又能疏通水道
      ,使?jié)駳馀懦龆鵁釤o所居,熱隨水流
      ,濕熱自然遠(yuǎn)離我們

      分濕內(nèi)化丹簡(jiǎn)介

      目錄1拼音2處方3功能主治4分濕內(nèi)化丹的用法用量5各家論述6摘錄附:1古籍中的分濕內(nèi)化丹 1拼音 fèn shī nèi huà dān

      2處方薏仁1兩,金銀花9錢

      ,茯苓7錢
      ,生甘草5錢
      ,牛膝5錢,萆薢5錢
      ,半夏5錢
      ,肉桂5分。

      3功能主治腳脛爛瘡

      4分濕內(nèi)化丹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5各家論述此方妙在薏仁為主,金銀花

      、萆薢為輔
      ,茯苓為佐使。蓋意仁去兩足之濕
      ,茯苓能分消脾胃中之濕氣
      ,生甘草、金銀花能解郁熱之毒
      ,而萆薢又善走足,且能祛濕健脛
      ,又加牛膝以助其筋力
      ,則爛濕之瘡,有不去之如失者乎?

      6摘錄《石室秘錄》卷四

      古籍中的分濕內(nèi)化丹 《石室秘錄》:[卷二(樂集)]下治法 萆五錢

      ,半夏五錢
      ,肉桂五分,水煎服
      。(〔批〕分濕內(nèi)化丹
      。)自貼膏藥,連用此方
      ,二劑即愈
      。此方妙在薏...

      《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一內(nèi)癰部]小腸癰門主論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334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山楂1錢
      ,澤瀉1錢
      ,陳皮8分,甘草3分
      ,生姜
      、大棗。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舌上微苔
      ,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蒼術(shù)1斤
      ,神曲1斤
      ,麥芽1斤,山楂1斤
      ,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制法 : 上為細(xì)末
      ,煉蜜為丸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
      ,銼,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shí)傷寒
      ,不問陰陽二證,才覺疾作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防風(fēng)
      、桂心
      、天麻、萆薢
      、石斛
      、虎骨(酥炙)、白芍藥
      、當(dāng)歸
      、云母粉、白術(shù)
      、茵芋葉
      、木香、仙靈脾
      、甘草
      、川續(xù)斷,各一兩
      。炮制 : 上挫
      ,生絹袋盛,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
      、夏三日、秋七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gè)(每個(gè)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京棗5個(gè)(每個(gè)分5塊)
      ,半夏25個(gè)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功能主治 : 瘧發(fā)作重者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