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斷下湯
中醫(yī)世家
2023-05-16 21:57:55
加減斷下湯
處方 : 黨參1兩
,熟地1兩
,艾葉1兩
,烏鲗骨2兩
,干姜5錢
,阿膠7錢5分
,附子3錢
。
制法 : 上為粗末
。

功能主治 : 溫經補血
。主氣血虛寒
,崩中漏下,黑多紅少
,臍下冷痛
,飲食漸減,四肢無力
,舌質淡苔薄
,脈遲無力。
用法用量 : 每次5錢
,水煎服
。
摘錄 : 《中醫(yī)婦科治療學》
補中益氣湯加減簡介
目錄1拼音2處方3功能主治4補中益氣湯加減的用法用量5摘錄附:1古籍中的補中益氣湯加減 1拼音 bǔ zhōng yì qì tāng jiā jiǎn
2處方黨參12克,白術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黃芪10克
,當歸10克
,廣皮3克,升麻3克
,桔梗3克
,蒼術5克,晚蠶砂10克
。
3功能主治益氣補中
,健脾助化。主腎脾氣弱
,筋脈弛緩
,眼胞下垂。
4補中益氣湯加減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每日1劑
,日服2次。
5摘錄劉炳凡方
古籍中的補中益氣湯加減 《重訂通俗傷寒論》:[第八章·傷寒兼證]第四節(jié)·傷寒兼瘧 二十丸
、至三十丸)溫利積水
。消化頑痰。重則補中益氣湯加減
。(別直參
,炙綿
、炒冬術各錢半、清炙草八分...
《醫(yī)方集宜》:[卷之十外科]治法 者宜補之午前熱多補氣午后熱多補血宜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十全大補湯加減一潰后發(fā)無少食倦怠不臥宜用黃人參湯加...
《外科正宗》:[卷之二上部疽毒門]脫疽論第十八 (見腫瘍門)十全大補湯參術地黃膏人參養(yǎng)榮湯補中益氣湯加減八味丸(見潰瘍門)桑木灸法(見腦疽門)人參...
《周慎齋遺書》:[卷八]自下 知
。腎主骨
,骨脛痛,腎虛之驗也
。用地黃湯
、補中益氣湯加減;丸方用山藥
、茯苓各二兩
,補骨脂、小茴香
、...
《醫(yī)學從眾錄》:[卷三]赤白濁
四物湯加減
組成:
當歸
、白芍,川芎
,生地
女子以血為主
,所以四物湯在婦科里面是使用率非常高的一個方子,很多病都可用四物湯來加減
,例如調經
,養(yǎng)血,在胎產里面會用到這個方子
。
另需注意的是在產后不宜用生白芍
,因生白芍性寒酸收,容易傷生生之氣
,把肝陽瀉掉了
,
若吃不下飯,少用生地
,生地較細膩
,
若大便稀,當歸少用
,
若出汗多
,川芎祛除,因川芎的走竄力量較大
。
一
、八珍湯
四物湯合四君子湯(人參,白術
,茯苓
,甘草)氣血雙補,當歸黃芪補血湯的增大功效方劑。
二
、十全大補湯
八珍湯加肉桂
,黃芪。
三
、膠艾四物湯
四物湯加阿膠
、艾葉
,阿膠是血肉有情之品
,增強養(yǎng)血的力度,炒艾葉溫通的
,可溫補全身
,溫通命門,對于治療下焦有寒
,血收不住導致的月經淋漓不盡
,或者養(yǎng)胎固胎起作用。
四
、芩連四物湯
四物湯加黃芩
,黃連,丹皮
一般用于月經超前
,顏色發(fā)黑
,發(fā)紫,這往往是血熱導致的
,加丹皮
,黃芩,黃連主清上
,中焦的
,不直接清下焦,恐寒涼傷腎
。
五
、桃紅四物湯
加桃仁,紅花
,化瘀
六
、血府逐瘀湯
桃紅四物湯加桔梗、川牛膝
一升一降
,通身祛瘀
,瘀血除則新血生,如果是胖子
,可加二陳湯
,若氣郁,可加香附,烏藥等
。
體虛感冒
,且補且清
老人或體弱者,若感冒
,純用解表清里散邪的藥是不行的
,需適當補些氣血的藥物進去同用。
如參蘇飲的思路
,還需根據(jù)情況加葛根
,柴胡,半夏
,茯苓
,枳殼,陳皮
,甘草等
。
體虛若感冒誤治,易造成邪氣內陷
,造成骨蒸勞熱
。長期低熱,人會非常難受
,感覺熱是從骨頭里面發(fā)出來的
,在這種情況下,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上銀柴胡
,鱉甲
,地骨皮,知母之類的藥物
,一邊清熱
,一邊養(yǎng)血。
四物湯的加減非常多
,而且靈活
,故需在臨床中反復體會。
加減葳蕤湯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處方5功能主治6加減葳蕤湯的用法用量7運用8方解9現(xiàn)代適應證 9.1產后感冒9.2急性扁桃體炎9.3喉炎 10加減葳蕤湯的藥理作用 10.1對心血管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10.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10.3抗炎
、抗氧化損傷作用10.4發(fā)汗
、退熱作用10.5鎮(zhèn)咳、祛痰作用10.6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10.7對免疫功能的影響10.8對神經
、內分泌功能的影響 11歌訣12摘錄13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加減葳蕤湯 1拼音 jiā jiǎn wēi ruí tāng
2英文參考 jiajian weirui decoction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3概述 加減葳蕤湯為方劑名
,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方[1]。該方劑除有對癥治療作用外
,重點照顧了產婦及老年人存在著心血管
、血液流變學功能較差及胃腸功能
、免疫功能較弱的特點進行治療,同時注意對神經
、內分泌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
,不是頭痛治頭、腳痛治腳
,因人而宜
,全面平衡,體現(xiàn)科學性
、嚴密性的結合[2]
。
4處方 葳蕤二至三錢,蔥白二至三枚
,桔梗
、薄荷一錢至一錢半
,白薇五分至一錢
,豆豉三至四錢,炙甘草五分
,大棗二枚[1]
。
玉竹9g、淡豆豉12g
、白薇3g
、薄荷5g、桔梗5g
、蔥白6g
、紅棗2枚、炙甘草1.5g[3]
。
生葳蕤6~9克 生蔥白2~3枚 桔梗3~4.5克 東白薇1.5~3克 淡豆豉9~12克 蘇薄荷3~4.5克 炙草1.5克 紅棗2枚
生葳蕤二錢至三錢
,生蔥白二枚至三枚,桔梗一錢至一錢半
,東白薇五分至一錢
,淡豆豉三錢至四錢,蘇薄荷一錢至錢半
,炙草五分
,紅棗兩枚[4]
5功能主治 加減葳蕤湯具有滋陰清熱,發(fā)汗解表的功效[1]
。主治素體陰虛
,感冒風溫,頭痛身熱
,微惡風寒
,無汗或有汗不多,舌赤脈數(shù);及冬溫咳嗽
,咽干痰結等癥[1]
。
功在滋陰解表,治療陰虛外感風熱證
。癥見頭痛身熱
,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多
,咳嗽咽干
,心煩口渴,舌紅脈數(shù)[3]
。
功效為滋陰發(fā)汗
,治陰虛之體,感受外邪
,頭痛身熱
,微惡風寒,咳嗽咽干
,痰稠難出
,無汗或有汗不多,口渴心煩
,舌赤脈數(shù)者
。
6加減葳蕤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7運用 1.加減葳蕤湯是滋陰解表的代表方[3]
。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平素即為陰虛體質
,形體較瘦,常有手腳心發(fā)熱
,又感冒風熱
,表現(xiàn)為身熱微惡風寒,咽干口燥
,舌紅
,苔薄白,脈數(shù)
,即中醫(yī)所稱陰虛外感風熱證者[3]
。
2.加減法:若表證較重者,加葛根
、菊花
、防風以祛風解表;咳嗽而咳痰不爽者
,加桑葉
、牛蒡子
、瓜蔞殼以利咽化痰;心煩渴甚者
,加麥冬
、花粉、淡竹葉以清熱生津除煩[3]
。
3.使用注意:外感風熱表證無陰虛者禁用[3]
。
8方解 方中玉竹滋陰潤燥為君藥;以蔥白
、豆豉
、薄荷疏散外邪為臣藥;佐以白薇清熱和陰
,桔梗宣肺止咳祛痰
;使以炙甘草、大棗甘潤增液
,以助玉竹之滋陰潤燥
,并調和諸藥[1]。諸藥配伍可使發(fā)汗而不傷陰
,滋陰而不留邪[1]
。
方中玉竹(即葳蕤)滋養(yǎng)陰液
,潤燥生津
;薄荷辛涼疏散風熱,共為君藥[3]
。蔥白
、淡豆豉疏散外邪,助薄荷解表
,為臣藥[3]
。白薇善清虛熱而不傷陰,桔梗宣肺止咳以祛痰
,大棗甘潤養(yǎng)血以助玉竹滋陰潤燥
,均為佐藥[3]。甘草調和諸藥
,為使藥[3]
。全方發(fā)汗而不傷陰,滋陰而不留邪
。諸藥合用
,共奏滋陰解表之功[3]。
加減葳蕤湯主治陰虛之體外感風熱[5]
。外感風熱之邪
,故頭痛身熱
,微惡風寒,以及咳嗽
,無汗或汗出不多
,口渴等[5]。陰虛之體感受外邪
,易于熱化
,且陰虛者多生內熱,故除上述見癥外
,尚有咽干
,心煩,舌紅
,脈數(shù)之癥[5]
。治宜辛涼解表,滋陰清熱為法[5]
。用葳蕤為君
,入肺胃經,味甘性寒
,為滋陰潤燥主藥
,長于養(yǎng)陰,且滋而不膩
,用以潤肺養(yǎng)胃
,清熱生津[5]。臣以蔥白
、淡豆豉
、薄荷疏散外邪。白薇味苦性寒
,其性降泄
,善于清熱而不傷陰,用于陰虛有熱者甚為合適[5]
。桔梗宣肺止咳以祛痰
,大棗甘潤養(yǎng)血,以助玉竹之滋陰潤燥
,都是佐藥[5]
。使以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伍
,共奏滋陰解表之功[5]
。
方中生葳蕤滋陰潤燥為君;蔥白
、豆豉
、薄荷
、桔梗疏風散熱為臣;白薇苦咸泄降為佐
;甘草
、大棗甘潤增液,以助生藏蕤之滋陰潤燥為使
。為陰虛感冒風溫
,及冬溫咳嗽咽干痰結之要方。
9現(xiàn)代適應證 加減葳蕤湯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老年人及產后感冒
,急性扁桃體炎
、咽炎等陰虛外感者[6]。
9.1產后感冒
婦女分娩后到恢復正常未孕狀態(tài)的時間一般需6周
,此期稱為產褥期
。產褥期首先面臨的是子宮肌纖維縮復和子宮內膜的再生,以及 ***
、外陰
、盆底組織損傷后的修復,同時進入哺乳期
,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供給自身組織的修復及嬰兒喂哺
。分娩后2~3周血容量增加,原有心臟病的產婦
,容易發(fā)生心力衰竭
,產后2~4周內血液仍處于高凝狀態(tài);餐后2周內胃張力
、蠕動力
、胃酸分泌量均較少、較弱
,故消化功能減低,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也急驟下降
,產后1周后才恢復到未孕時水平
。如果、并發(fā)感冒
,僅僅治療感冒是不夠的
。
9.2急性扁桃體炎
急性扁桃體炎的致病菌多數(shù)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非溶血性鏈球菌
、葡萄球菌
、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
,腺病毒
、鼻病毒
、單純皰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
,病原體大量繁殖
,毒素破壞咽隱窩上皮,病原侵入扁桃體實質而發(fā)病
。病毒感染者炎癥僅局限于黏膜表面
,多為急性卡他性扁桃體炎;當炎癥侵入扁桃體實質的淋巴濾泡
,引起充血腫脹
、化膿稱為急性濾泡性扁桃體炎;當扁桃體充血紅腫
,隱窩內充塞滲出物并自窩口排出
,有時連成一片即為隱窩性扁桃體炎。
9.3喉炎
喉炎分急性與慢性兩種
,急性喉炎多見于感冒之后
,多由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致喉黏膜急性卡他性炎癥
;同時用聲過度或吸入有害氣體
、粉塵、煙酒過度等也可引起
,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聲嘶
、咳嗽、咳痰及喉痛
。慢性喉炎是指喉部慢性非特異性炎癥
,臨床上分單純性、肥厚性和萎縮性喉炎3種病理類型
。常見原因是用聲過度
;長期吸入有害氣體或粉塵;急性喉炎長期反復發(fā)作或遷延不愈
;下呼吸道慢性炎癥長期咳嗽 *** 所致
。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長期的反復的或時輕時重的聲嘶。喉部不適
、干燥感
,說話多了喉痛,有的患者喉部有黏痰
。
10加減葳蕤湯的藥理作用 [7]
10.1對心血管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君藥葳蕤(玉竹)有明顯的強心作用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并能降低三酰甘油、血膽固醇及β脂蛋白
,同時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有緩解作用
,具有一定的升壓作用
,有報道對有洋地黃毒性反應的心力衰竭病人配合利尿藥,用玉竹25g每日1劑水煎服
,5~10日可完全控制心力衰竭
。臣藥淡豆豉所含大豆皂苷、磷脂均有明顯的降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其所含大豆總黃酮有顯著的擴張冠狀動脈
、增加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的作用,同時還能有效地改善腦血流
;大豆皂苷具有鈣通道阻滯劑作用
,具有明顯抗心律失常作用,對DIC血小板
、纖維蛋白原的降低和FDP的升高有防治作用
,同時抑制纖維蛋白原向纖維蛋白的轉化,抑制纖維凝塊的形成
,從而有效地調節(jié)血液流變學
。蔥白有利尿作用,這有利于減輕心臟前負荷
,防止心力衰竭
。芍藥、白薇所含揮發(fā)油
、強心苷等有明顯的加強心肌收縮的作用
,同時有利尿的作用。桔?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蓴U張冠狀動脈
,增加冠脈血流量,擴張周圍血管
,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
。甘草提取液對多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有拮抗作用,能減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的體積
;甘草次酸具有血管緊張素ⅡAT1受體激動劑樣作用
,甘草中所含的甘草酸可抑制補體反應,因而可有明顯的降低血脂
、阻止大動脈及冠狀動脈硬化的作用,同時甘草酸還能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及血小板聚集
,而有力地阻止脂質沉積于血管壁
,因而可明顯改善血液流變學。上述作用正好切中老年人的血管及血液流變學的功能障礙及產婦產褥期由于血容量增加易發(fā)生心力衰竭的要害
。
10.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藥葳蕤所含低聚糖有抗單純皰疹病毒Ⅱ型的活性作用
。蔥白對白喉桿菌
、結核桿菌、痢疾桿菌
、葡萄球菌
、鏈球菌都有抑制作用;對許蘭黃癬菌等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同時對 *** 滴蟲有殺滅作用
,并有驅蟯蟲作用。臣藥淡豆豉所含大豆總苷具有明顯的直接殺傷病毒作用
,特別是對單純皰疹病毒
、柯薩奇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
、水皰性口炎病毒
、腺病毒等作用較為明顯。薄荷除對單純皰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外
,對牛痘病毒
、森林病毒、孤兒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同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黃細球菌
,甲、乙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以及痢疾
、炭疽、白喉
、綠膿
、大腸、變形
、枯草
、白喉、傷寒
、人型結核桿菌均有抗菌作用
;對支氣管包特菌等多種桿菌和霉菌都有明顯的抗菌作用。使藥甘草對大腸桿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
、銅綠假單胞桿菌、乙型鏈球菌、幽門螺旋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對阿米巴原蟲
、 *** 滴蟲及華支睪吸蟲也有抑殺作用;甘草酸對柯薩奇病毒
、腺病毒
、合胞病毒抑制能力較強;同時甘草多糖對水皰口炎病毒
、Ⅰ型單純皰疹病毒
、牛痘病毒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單胺滅活HIV
,甘草甜素對HIV
、肝炎病毒、水瘡口炎病毒
、腺病毒Ⅲ型
、單純皰疹病毒Ⅰ型、牛痘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
10.3抗炎
、抗氧化損傷作用 君藥玉竹具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因而在炎癥的多個環(huán)節(jié)上可發(fā)揮抗炎作用
。臣藥淡豆豉所含大豆皂苷及其單體皂苷可抑制H2O2及MDA生成
,并可降低自由基含量,薄荷所含8種兒茶萘酚酸均是有效的抗炎劑
。桔梗所含的皂苷也有相當強的抗炎作用
,桔梗皂苷對炎癥滲出、水腫及肉芽組織增生均有顯著抑制作用
。大棗可提高血中SOD
、CAT活力,降低腦
、肝
、血中LPO含量,大棗多糖能清除自由基
,對全血活性氧的清除能力最強
,因此大棗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甘草有類似保泰松或氫化可的松樣抗炎作用
,對炎癥反應的Ⅰ
、Ⅱ、Ⅲ期均有抑制作用
,對炎癥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
、滲出
、水腫
、肉芽組織增生均有抑制作用
,對免疫性炎癥也有抑制作用;甘草還有清除氧自由基
、抑制H2O2溶血等抗氧化作用
。白薇同樣具有抗炎作用。
10.4發(fā)汗、退熱作用 臣藥蔥白具有發(fā)汗解熱作用
。薄荷通過興奮中樞神經系統(tǒng)而使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汗腺分泌
,增加散熱過程
,從而起到退熱作用。佐藥白薇對久熱不退
,特別是邪熱蘊肺,肺胃熱盛與其他藥物配伍有良好的退熱效果。桔梗同樣具有發(fā)汗解熱效果
。甘草具有保泰松及氫化可的松樣作用
,故而同樣具有退熱作用。
10.5鎮(zhèn)咳 、祛痰作用 蔥白具有祛痰作用
。薄荷能促進呼吸道黏液分泌,使黏稠的黏液稀釋
、黏液泡沫減少
,降低分泌物的比重,使痰液易于咳出
,從而可增加有效通氣腔
。白薇同樣具有祛痰、止咳
、平喘作用
。桔梗能反射性增加氣管分泌,稀釋痰液
,從而發(fā)揮祛痰作用
,同時具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甘草浸膏等可覆蓋于發(fā)炎的咽部黏膜
,緩和炎癥 ***
,以及作用于咳嗽中樞,從而發(fā)揮鎮(zhèn)咳作用
;同時能促進咽喉及支氣管的分泌
,使痰液容易咳出
,從而發(fā)揮祛痰作用。
10.6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君藥玉竹對腸管活動先興奮后抑制
。臣藥薄荷所含薄荷油通過 *** 味覺和嗅覺而有健胃作用
,同時對胃潰瘍有治療效果,對腸肌有解痙作用
。薄荷醇及薄荷酮則有強大的利膽作用和保肝作用
。蔥白同樣有健胃作用,但其健胃機理尚未闡清
。淡豆豉所含皂苷有明顯的保肝作用
,對于過氧化脂質所致肝損傷可顯著抑制之,大豆磷脂可使肝細胞膜流動性加大
,肝內脂肪蓄積減少
,同時其所含大豆磷脂能明顯延長胰島素的降糖效果,能增加膽汁溶解膽固醇的能力
。桔梗皂苷可顯著抑制胃液分泌
,具有抗消化性潰瘍作用。大棗煎劑能抑制肝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