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半硫丸
處方 : 硫黃1兩(入豬臟內(nèi)縛定,以米泔1碗
,童便1碗
,水酒1碗
,煮干1半
,取出洗凈曬干)
,半夏1兩
,人參1兩
,白茯苓1兩,石膏1分
。
制法 : 上為末
,姜汁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憂思過度
,脾肺氣閉,結(jié)聚痰飲
,留滯腸胃
,吐利交作,四肢厥冷
,頭目眩暈
,或復發(fā)熱。
用法用量 : 每服50-100丸
,空心米湯送下
。
摘錄 : 《醫(yī)學入門》卷七
救命啊!!!硫磺滅菌粉是做什么用的
中藥功用:
(1)補火助陽:用于命門火衰之陽痿、虛喘
,虛寒腹痛,常配附子
、肉桂
。亦治老人陽虛便秘,配半夏名半硫丸
。(2)外用治疥瘡
螨蟲香皂主要功效是殺螨蟲的
,要殺疥蟲用硫磺香皂
硫磺是無機農(nóng)藥中的一個重要品種
。商品為黃色固體或粉末,有明顯氣味
,能揮發(fā)
。硫磺水懸液呈微酸性,不溶于水
,與堿反應生成多硫化物
。硫磺燃燒時發(fā)出青色火焰,伴隨燃燒產(chǎn)生二氧化硫氣體
。用于防治病蟲害常把硫磺加工成膠懸劑
。它對人、畜安全
,不易使作物產(chǎn)生藥害
。
硫磺屬多功能藥劑,除有殺菌作用外
,還能殺螨和殺蟲
。用于防治各種作物的白粉病和葉螬等,持效期可達半月左右
。
硫磺的作用與功效
1.緩和作用:硫磺能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
2.消除炎癥作用:硫磺能起到消除炎癥的作用。
3.連運作用:硫磺能起到防止老化
,治療便秘的作用
。
4.結(jié)合作用:硫磺和結(jié)合組織中的膠原體形成交叉結(jié)合作用。
5.細胞再生作用:硫磺能加快細胞再生的速度
。
6.滅菌作用: 硫磺能對體內(nèi)的有害物質(zhì)進行消除
。
硫磺皂
性狀:黃色塊狀固體,有硫磺氣味
,具有抑制皮脂分泌
、殺滅細菌、霉菌
、寄生蟲等特殊功能
,對皮膚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用途:潔身
,兼具去屑止癢
。長期使用可防治皮膚瘙癢、疥瘡
、腳氣等癥
。
硫磺皂有殺細菌、真菌和螨蟲的功效,對一些皮膚病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
。硫磺皂比臨床上用的硫磺栓的濃度低多了
,但也不建議長期連續(xù)使用。建議間斷使用
,如開始時可以一天兩次
,癥狀減輕后可改為一天一次、三天一次等
,逐漸間斷直至停止
。長期使用硫磺皂不會導致菌群失調(diào),降低皮膚抵抗力
,但它容易使皮膚缺水
,引起皮膚干燥和脫皮等現(xiàn)象
熟地黃對調(diào)理身體很有幫助,應該怎么使用?
中醫(yī)理論認為腎為一生陰陽之根本
,腎陰虛容易出現(xiàn)潮熱盜汗
,午后低熱,失眠多夢
,腰膝酸軟和滑精走陽的癥候
,而要是腎陽虛的話,則容易出現(xiàn)一系列陽虛的主要癥候
,如身寒身冷
,四肢不溫,面色蒼白
,唇舌淡白而腎陽虛
、脾虛的人,由于脾主運化
,主運化水濕
,臨床上脾虛經(jīng)常伴隨著濕氣重。陽氣不足
,也會影響水液代謝
,所以自然人體的濕氣也會比較重。
推薦國珍松花蛹蟲草粉
。松花粉含有200多種營養(yǎng)素
,全面補充營養(yǎng)。蛹蟲草是科學家經(jīng)過幾百代優(yōu)選培育出來的
,比野生的蟲草含的蟲草素高二
、三百倍
,滋肺陰補腎陽,是陰陽雙補的保健品
,與松花粉協(xié)同作用,效果更好有可能是和我一樣是脾虛導致的腎虛
,
之前脾胃不好體內(nèi)濕氣重
,生活也不注意,慢慢的也開始有腎虛的情況
,后來找了個醫(yī)生調(diào)理醫(yī)生說我是脾虛導致的腎虛
,堅持調(diào)理了三個月現(xiàn)在感覺比以前好多引起這些主要原因就是氣血兩虛,溫煦不足,還有就是腎陽虛弱導致的手腳容易冰冷。平時的話可以吃點溫補腎陽和補氣補血的中成藥,如歸脾丸和桂附地黃丸長期吃一段時間就好了.平時的話多鍛煉,清淡飲食,忌辛辣油膩.了【方藥】溫脾湯
、半硫丸加減
。溫脾湯溫中散寒,導滯通便
。半硫丸溫腎
、祛寒、散結(jié)
。前方重在治脾
;后方重在治腎,可湯丸兼用
。藥用附子溫陽散寒
,大黃蕩滌積滯,二者相合為溫通之主藥
;黨參
、干姜有可能是由于腎氣不足導致,在這個階段應該注意
,首先疏通腸道
,還應該注意做好補腎的工作,平時可以用一些黨參泡水喝
,而且應該注意均衡膳食
,不要吃一些油膩的食品,在這個階段更應該注意護理好睡眠狀況
,
.了【方藥】溫脾湯
、半硫丸加減。溫脾湯溫中散寒
,導滯通便
。半硫丸溫腎、祛寒
、散結(jié)
。前方重在治脾
;后方重在治腎,可湯丸兼用
。藥用附子溫陽散寒
,大黃蕩滌積滯,二者相合為溫通之主藥
;黨參
、干姜有可能是由于腎氣不足導致,在這個階段應該注意
,首先疏通腸道
,還應該注意做好補腎的工作,平時可以用一些黨參泡水喝
,而且應該注意均衡膳食
,不要吃一些油膩的食品,在這個階段更應該注意護理好睡眠狀況
,
中醫(yī)實踐技能第一站丸劑怎么寫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
首頁 >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 > 輔導精華 > 正文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第一站完美總結(jié)
醫(yī)學教育網(wǎng)2019-05-12
大號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臨近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廣大考生整理了“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第一站完美總結(jié)”,供廣大考生參考復習
!
一
、感冒
1.風寒束表:辛溫解表——荊防敗毒散或荊防達表湯
2.風熱犯表:辛涼解表——銀翹散或蔥豉(chǐ)桔梗湯
3.暑濕傷表:清暑祛濕解表——新加香薷飲
4.氣虛感冒:益氣解表參蘇飲
5.陰虛感冒:滋陰解表——加減葳蕤(wēirúi)湯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1.風寒襲肺:疏風散寒
,宣肺止咳——三拗湯合止咳散
2.風熱犯肺:疏風清熱
,宣肺止咳—桑菊飲
3.風燥傷肺:疏風清肺,潤肺止咳—桑杏湯
(二)內(nèi)傷咳嗽
1.痰濕蘊肺:燥濕化痰
,理氣止咳——二陳平胃散合三子養(yǎng)親湯
2.痰熱郁肺:清熱肅肺
,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湯
3.肝火犯肺:清肺瀉肝,順氣降火——黛蛤(gé)散合加減瀉白散
4.肺陰虧耗:滋陰潤肺
,化痰止咳——沙參麥冬湯
三
、哮病
(一)發(fā)作期
1.冷哮:溫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黃湯或小青龍湯
2.熱哮:清熱宣肺
,化痰定喘—定喘湯或越婢加半夏湯
3.寒包熱哮:解表散寒
,清化痰熱—小青龍加石膏湯或厚樸麻黃湯
4.風痰哮證:祛風滌痰,降氣平喘——三子養(yǎng)親湯
5.虛哮證:補肺納腎
,降氣化痰——平喘固本湯
附:喘脫危證:補肺納腎
,扶正固脫——回陽急救湯合生脈飲
(二)緩解期
1.肺睥氣虛:健脾益氣,補土生金——六君子湯
2.肺腎兩虛:補肺益腎——生脈地黃湯合金水六君煎
四
、喘證
(一)實喘
1.風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黃湯合華蓋散
2.表寒肺熱:解表清里
,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湯
3.痰熱郁肺:清熱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湯
4.痰濁阻肺:祛痰降逆
,宣肺平喘——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
5.肺氣郁痹:開郁降氣平喘——五磨飲子
(二)虛喘
1.肺氣虛耗:補肺益氣養(yǎng)陰——生脈散合補肺湯
2.腎虛不納:補腎納氣——金匱腎氣丸合參蛤散
3.正虛喘脫:扶陽固脫
,鎮(zhèn)攝腎氣——參附湯送服黑錫丹配合蛤蚧粉
五
、肺癆
1.肺陰虧損:滋陰潤肺——月華丸
2.虛火灼肺:滋陰降火——百合固金湯合秦艽鱉甲散
3.氣陰耗傷:益氣養(yǎng)陰——保真湯或參苓白術散
4.陰陽兩虛:滋陰補陽——補天大造丸
六、心悸
1.心虛膽怯:鎮(zhèn)驚定志
,養(yǎng)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補血養(yǎng)心
,益氣安神—歸脾湯
3.陰虛火旺:滋陰清火,養(yǎng)心安神——天王補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心陽不振:溫補心陽
,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龍骨牡蠣(múlì)湯合參附湯
5.水飲凌心:振奮心陽
,化氣行水,寧心安神——苓桂術甘湯
6.瘀阻心脈:活血化瘀
,理氣通絡——桃仁紅花煎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7.痰火擾心:清熱化痰,寧心安神——黃連溫膽湯
七
、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
,通絡止痛——血府逐瘀湯
2.氣滯心胸:疏肝理氣,活血通絡——柴胡疏肝散
3.痰濁閉阻:通陽泄?ji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豁痰宣痹——栝蔞薤白半夏湯合滌痰湯
4.寒凝心脈:辛溫散寒
,宣通心陽——枳實薤(xiè)白桂枝湯合當歸四逆湯
5.氣陰兩虛: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脈——生脈散合人參養(yǎng)榮湯
6.心腎陰虛:滋陰清火
,養(yǎng)心和絡——天王補心丹合炙甘草湯
7.心腎陽虛:溫補陽氣
,振奮心陽——參附湯合右歸飲
八、不寐
1.肝火擾心:疏肝瀉火
,鎮(zhèn)心安神——龍膽瀉肝湯
2.痰熱內(nèi)擾:化痰清熱
,和中安神——黃連溫膽湯
3.心脾兩虛:補養(yǎng)心脾,養(yǎng)血安神——歸脾湯
4.心腎不交:滋陰降火
,交通心腎——六味地黃丸合交泰丸
5.心膽氣虛:益氣鎮(zhèn)驚
,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棗仁湯
九、癇病
1.風痰閉阻證:滌痰息風
,開竅定癇——定癇丸
2.痰火擾神證:清熱瀉火
,化痰開竅——龍膽瀉肝湯合滌痰湯
3.瘀阻腦絡證:活血化瘀,息風通絡——通竅活血湯
4.心脾兩虛證:補益氣血
,健脾寧心——六君子湯合歸脾湯
5.心腎虧虛證:補益心腎
,潛陽安神——左歸丸合天王補心丹
十、胃痛
1.寒邪客胃:溫胃散寒
,行氣止痛——香蘇散合良附丸
2.飲食傷胃:消食導滯
,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氣犯胃:疏肝解郁,理氣止痛——柴胡疏肝散
4.濕熱中阻:清化濕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