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柴胡桂枝湯
中醫(yī)世家
2023-05-17 09:10:55
加味柴胡桂枝湯
處方 : 柴胡、黃芩
、半夏、人參
、甘草、桂枝
、枳實(shí)
、黃連、桔梗
、瓜蔞仁
。
功能主治 : 發(fā)熱微惡寒,肢節(jié)疼痛
,微嘔,心下支滿悶者
。

用法用量 : 加生姜
,水煎服。
摘錄 : 《傷寒全生集》卷三
百通湯是怎樣一個(gè)方子?
頭痛在側(cè):或兼寒熱往來者
,少陽經(jīng)傷風(fēng)也
,宜加味小柴胡湯
。半夏
、柴胡、竹茹
、玉竹
、黃芩
、白芍
、鉤藤各三錢
,甘草一錢,大棗二枚
、生姜三片。
頭痛在前:或兼發(fā)熱口渴者
,陽明經(jīng)傷熱也
,宜加味升葛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ǚ鬯腻X,白芍
、葛根
、黃芩
、白芷各三錢
,升麻
、甘草各一錢
。
雷頭風(fēng)痛:或偏在左在右者
,陽虛中寒也
、宜艾炙鹽摩法。艾茸
、射香作小粒
,炙痛處
,再用附子未和鹽摩之
,再內(nèi)服百通湯[見下方]。
頭痛如碎:每遇陰雨更甚者
、真陽不上頭也
、宜加味百通湯。白術(shù)
、黃芪
、黨參
、附子各三錢,干姜二錢
,甘草一錢
,蔥白三根
。
頭痛如破:兼見嘔吐涎沫者
,肝經(jīng)寒飲上逆也
。宜加未吳茱萸湯
。吳茱萸二錢,黨參
、茯苓
、桂枝
、半夏、白芍各三錢
,細(xì)辛五分
,甘草一錢
,大棗三枚
、生姜三片
。
頭暈郁冒:其人煩渴悶滿者
,火挾痰上泛也
,宜加味銀菊湯
。銀花、花粉
、茯苓
、旋復(fù)花、黃芩
、柴胡
、杏仁、竹茹各三錢
,菊花、甘草、枳殼
、蒲荷各一錢
。
頭暈飄搖:
,其人兩顴發(fā)赤者
,腎經(jīng)虛火動(dòng)也,宜加味地黃湯
。熟地四錢,山茱萸
、茯苓
、丹皮、山藥
、澤瀉、附子、麥冬
、元參
、磁石各三錢
,牛膝二錢
、肉桂、川芎各一錢
,細(xì)辛五分
。
耳嗚耳聾:或兼口苦寒熱者
,少陽經(jīng)風(fēng)熱也
,宜小柴胡湯
。柴胡、黃芩
、半復(fù)各三錢
,人參
、炙甘草各一錢,大棗二枚
、生姜三片。
耳嗚耳聾:或兼脅痛善怒者
,肝經(jīng)之火郁也
,宜加味瀉肝湯。當(dāng)歸
、生地
,柴胡
、黃芩、梔子
、澤瀉
、膽草、車前子、牡蠣各三錢
,木通二錢
、青皮、甘草各一錢
。
耳嗚耳聾:并無障礙壅閉者
,腎虛陰氣逆也,宜加味磁朱丸
。熟地四錢,磁石
、山藥
、茯苓、澤瀉
、丹皮
、山茱萸各三錢。朱石
、菖蒲各一錢,五味子五分
。
大眼角腫:或兼頭痛惡寒者
,太陽經(jīng)風(fēng)熱也,宜加喊敗毒散。柴胡
、黃芩
、玉竹、歸尾
、花粉各三錢,前胡
、赤芍各二錢
,羌活、獨(dú)活
、木賊
、銀花
、甘草
、連翹各一錢
,蟬退七個(gè)。
小眼角腫:或兼口苦耳嗚者
,少陽經(jīng)風(fēng)火也
,宜加喊柴胡湯。沙參
、白芍、柴胡
、黃芩、當(dāng)歸
、膽草、牡蠣各三錢
,菊花二錢
,木賊、青皮
、銀花
、甘草各一錢
,生姜三片,蟬退七個(gè)
。
下眼皮腫:以及繞眼紅銷者,陽明經(jīng)風(fēng)熱也
,宜加味銀翹湯
。白芍、黃芩
、生地
、白芷、花粉
、青葙子各三錢
,葛根石膏各二錢,銀翹、甘草
、枳殼、銀花
、紅花各一錢
,蟬退七個(gè)。
目內(nèi)癢痛:以及赤白云翳者
,肝經(jīng)風(fēng)濕熱也,宜加味瀉肝湯
。歸尾
、元參各三錢,桅子
、黃芩、膽草
、銀花
、赤芍、澤瀉
、柴胡、防風(fēng)、荊芥
、車前子各二錢
,木賊
、木通、青皮
、枳殼
、紅花
、甘草各一錢
,細(xì)辛、酒軍各五分
,蟬退七個(gè)。
目光晦澀:恍唿不能遠(yuǎn)視者,心脾兩虛也
,宜歸脾湯加減
。人參、白術(shù)
、黃芪、當(dāng)歸
、磁石
、酸棗仁各三錢
,遠(yuǎn)志
、益智仁、甘草
、朱砂各一錢
,龍眼三枚
,五味子五分。
口吐酸水:或兼腹?jié)M頭痛者
,肝木乘脾土也
,宜加味吳茱萸湯
。吳茱萸二錢
、黨參
、黃連各三錢
,大棗三枚
、生姜三片。
口苦而渴:或兼咽干目眩者
,少陽經(jīng)相火也,宜加味柴胡湯
。柴胡、黃芩
、黨參
、花粉各三錢
,甘草一錢
、生姜三片。
口甜而膩:或兼不思?xì)J食者
,脾經(jīng)傷厚味也
,宜加味香砂湯。半夏
、茯苓、藿香各三錢
。神曲、砂仁、山楂各一錢
。
口淡無味:兼見腹?jié)M多唾者,脾虛中有寒也
,宜加味理中湯。茯苓四錢、黨參
、白術(shù)
、陳皮各三錢,炙甘草
、生姜各二錢
。
口中腫痛:兼見發(fā)渴飲水者、胃中火上沖也
,宜時(shí)方甘露飲
。批把葉
、天冬、麥冬
、生地、熟地、黃芩
、茵陳、石斛各三錢
,枳殼、甘草各一錢
。
口燥舌干:或兼消渴引欽者
,胃中陰液枯也,宜加喊地黃湯
。熟地
、山藥,黨參
、麥冬、澤瀉
、元參
、花粉、葛根
、山茱萸各三錢
,五味子一錢
。
口中腥臭:或兼吐血衄血者
、胃中有燥熱也
,宜清陽寧血湯。當(dāng)歸
、白芍
、黃芩、黨參
、麥冬
、藕節(jié)、生地各三錢
,黃連
、蒲黃各二錢,酒軍
、枳殼
、甘草各一錢
。
凡舌有苔:或兼口苦溺黃者
,三焦經(jīng)郁熱也
,宜加減柴胡湯。當(dāng)歸
、白芍
、麥冬
、車前子、花粉
、知母、滑石各三錢
,柴胡
、黃芩各二錢,甘草一錢
。
舌尖赤痛:或生鉅子紅點(diǎn)者
,心經(jīng)游火也,宜加減瀉心湯
。黃芩、赤芍
、丹皮
、生地、花粉
、牛旁子各三錢
,黃連
、當(dāng)歸
、連翹
、車前子各二錢
,木通、甘草各一錢
。
舌苔黃燥:兼見喝引飲者
,胃中有熱邪也
,宜加味白虎湯
。知母
、石膏
、花粉
、生地各三錢
,酒軍、甘草
、枳殼各一錢
。
舌苔滑潤:兼見二便清利者,真寒而假熱也
,宜加味益元湯。附片
、黨參、白術(shù)
、麥冬各三錢,干姜
、黃連
、知母、吳茱萸各二錢
,五味子八分,艾葉一錢
、蔥白三根
,童便一杯。
舌黑生刺:手腳日哺潮熱者
、胃中有燥屎也,宜調(diào)味承氣湯加味
。芒硝
、大黃、枳殼
、厚樸各二錢,甘草五分
。
舌生黑刺:心煩不得安臥者
,心火之亢盛也,宜銀翹瀉心湯
。黃芩、生地、花粉各三錢
,黃連
、黃柏
、炒桅、白芍
、銀花、竹茹各二錢
,連翹
、草梢各一錢
,燈芯一束。
鼻流清涕:如有窒塞不通者
,肺經(jīng)受風(fēng)寒也,宜加味香蘇飲。紫蘇
、杏仁
、桔梗各三錢
,香附、陳皮
、辛夷各二錢
,蒲荷
、甘草各一錢。
鼻根紅赤:凡內(nèi)干燥結(jié)煤者
,陽明經(jīng)燥氣也,宜加味升葛湯
。石膏四錢
,葛根
、黃芩生地
、白芍、杏仁
、花粉各三錢,白芷
、銀花
、連翹各二錢,升麻、枳殼
、甘草各一錢。
鼻中流血:或兼頭暈口喝者
,陽明經(jīng)血燥也
,宜加味甘露欽
。生地
、熟地
、黃芩
、麥冬
、天冬、茵陳
、石斛、藕節(jié)各三錢
,茅根、赤芍各二錢
,枳殼、蒲黃
、銀花、甘草各一錢
。
鼻中生瘡:無論腫痛塞癢者
,肝肺經(jīng)痰火也
,宜三白注鼻丹
。白礬
、火硝
,硼砂各等分
,研極細(xì)未吹鼻中,內(nèi)再服加味升葛湯
。[方見上面]
牙齒疼痛:由于生蟲蝕剝者
,風(fēng)濕熱所化也,宜烏梅化蟲散
。石育三錢、烏梅三枚,黃連二錢
。川椒、干姜
、黃柏
、明雄
、鉛粉各一錢、細(xì)辛
,枯礬各五分。
牙齒腫痛:或兼口舌皆痛者
,胃經(jīng)之風(fēng)火也
、宜清熱去風(fēng)湯,枯芩、石膏
、丹皮、白芍
、銀花各三錢
,知母、白芷
、防風(fēng)
、連翹
、豆根各二錢
,枳殼、甘草
、牛膝
、牛蒡子
、各一錢。
牙痛不腫:或腫不利涼藥者
、腎中之虛火也
,宜加減八味丸。熟地
、獲芩
、澤瀉、丹皮
、山茱萸
、白芍
、麥冬
、骨碎補(bǔ)各三錢
,山藥二錢
,牛膝一錢
,附子一錢五分、安桂八分
。
喉咽紅腫:其色多帶痰粘者
,風(fēng)火之雍塞也
,宜加味甘桔湯。山豆根
、連翹、炒梔
、荊芥
、甘草各一錢,桔梗
、花粉
、枯芩
、旋復(fù)、射干各二錢
,貝母
、杏仁各三錢,薄荷五分
,枳殼八分
。
咽喉白爛:其聲嘶小不出者
,火熱乘肺余也
。宜滋肺百合湯
。百合
、銀花
、紫菀
、知母、甘草
、桑葉、五倍子各一錢
,天冬
、花粉各二錢,杏仁
、生地
、麥冬各三錢。
咽中疼痛:生黃起泡起點(diǎn)者
,濕熱之結(jié)氣也
。宜清散薄荷湯。羌活
、薄荷各五分
,荊芥
、柴胡
、檳榔
、草果
、枳殼
、連翹各一錢
、射干二錢
,杏仁
、僵蠶、知母
、黃芩各三錢、蟬退五個(gè)
。
咽中生蛾:壅塞關(guān)隘不通者,心經(jīng)火上逆也
。宜加減導(dǎo)赤散
。生地、竹葉
、皂刺、牛蒡子
、黃連各三錢
、知母二錢,枳殼
、甘草、木通
、靈仙
、酒軍各一錢
。山甲二片,薄荷
、羌活各七分。
凡紅喉證:無論癰蛾腫起者
,總屬血分熱也
。宜噲點(diǎn)膽礬丸
。熊膽
、皂刺
、硼砂
、火硝、郁金各一錢
,膽礬三分
,麝香一分,蜣螂二枚
,大黃五分,牛黃一分
,為末
,蜜丸
,點(diǎn)瞼喉間
。有痰則吐去。
凡白喉證
,無論癬爛疳蝕者,總屬氣分熱也
。宜吹瞼珠黃散。珍珠、明雄
、硼砂、甘草各一錢
,牛黃三分麝香一分
。
胸前脹滿:兼見口渴脅痛者
,少陽氣不暢也,宜加減柴胡湯
。荷梗三錢。半夏
、人參黃芩
、杏仁、瓜萎霜
、旋復(fù)花各二錢。柴胡
、積殼
、甘草各一錢。大棗二枚
,生姜三片。 胸前痹痛:兼見痛而徹背者
,心肺之陽郁也
,宜爪萎薤白湯加減。桂枝
、生姜
、爪萎
、薤白各三錢。枳殼一錢
。清酒一盞。
胸前脹滿:飯后更痞滿者,胃虛而生痰也
,宜香砂六君子湯。廣香
、砂仁、半夏
、甘草各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