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枳殼湯
中醫(yī)世家
2023-05-18 05:58:39
桔梗枳殼湯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桔梗枳殼湯
處方 : 桔梗(炒)
、枳殼(麩炒)
、甘草(炙),各等分
。
功能主治 : 治結胸
,心下痛欲死者。

用法用量 : 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
,煎至七分,去滓服
,或不用生姜亦可。痰多加半夏生姜
;有熱加黃芩
。
摘錄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類證活人書》卷十八:桔梗枳殼湯
別名 : 枳桔湯(《醫(yī)宗必讀》卷八)。
處方 : 桔梗 枳殼(麩炒
,去瓤)各30克
制法 : 上藥銼碎
。
功能主治 : 宜肺行氣。治傷寒痞氣
,胸滿欲絕
。
用法用量 : 以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
,去滓
,分二服。
摘錄 : 《類證活人書》卷十八
《得效》卷十一:桔梗枳殼湯
處方 : 枳殼(去瓤)5錢
,桔梗(去蘆)5錢
,半夏(湯洗)3錢,黃芩3錢
,瓜蔞仁3錢
,黃連(去須)3錢。
制法 : 上為散
。
功能主治 : 熱氣痞滿
,胸膈兩脅按之則痛。
用法用量 : 加生姜
、麥門冬去心水煎服
。利黃涎沫即安。
摘錄 : 《得效》卷十一
《直指》卷五:桔梗枳殼湯
處方 : 枳殼(制)2兩
,桔梗2兩
,甘草(炒)半兩。
制法 : 上為散
。
功能主治 : 諸氣痞結滿悶
。氣不下降
,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 《醫(yī)方類聚》本方用法:加紫蘇莖葉煎
。
摘錄 : 《直指》卷五
野生的風鈴草該怎么家養(yǎng)?
1.學名:Campanula medium L.
英文名:Bellflower
、Canterbury bell
別名:鐘花
、瓦筒花,屬桔?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風鈴草屬。
科目: 草本花卉
花(果)期:花期4月-6月
產地: 南歐
風鈴草又名鐘花
,原產南歐
。株形粗壯,花朵鐘狀似風鈴
,花色明麗素雅
,在歐洲十分盛行,是春末夏初小庭園中常見的草本花卉
,常以它表達健康
、溫柔的愛。在我國尚處于引種階段
,但在花卉商場和藝術拖花中可見到
。
【形態(tài)特征】
二年生草本。株高約1米
,多毛
。蓮座葉卵形至倒卵形,葉緣圓齒狀波形,粗糙。葉柄具翅
。莖生葉小而無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偁罨ㄐ颍』?朵或2朵莖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ü阽姞睿?淺裂
,基部略膨大
,花色有白、藍、紫及淡桃紅等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月-6月。
園藝品種有:矮生種
、爽套種
,其花萼的花冠同色同形,形成內外兩層
。杯碟種
,花萼呈瓣狀、與花瓣同色
,張開的碟
,直徑可達7.5厘米,花冠種狀如杯
。
【習性】
原產南歐
。喜夏季涼爽、冬季溫和的氣候
。喜輕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壤土
。
【栽培技術】
繁殖:用播種繁殖
。當種子成熟后立即播,次年植株可以開花
。如秋涼再播
,多數(shù)苗株要到第三年春末才開花。
管理:注意越冬預防涼寒
,需要低溫溫室
。長江流域需要冷床防護。小苗越夏時
,應給予一定程度的遮蔭
,避免強烈日照。
發(fā)芽期----準備階段
穴蠱:建議使用大穴盤
,如
,200號穴盤,用穴盤培養(yǎng)風鈴草可節(jié)省苗床空間
,因為風鈴花發(fā)芽時間長
,幼葉的生長緩慢。
基質PH值:5.5-6.0
發(fā)芽期----第1階段
胚根在10-12天內出現(xiàn)
外觀特征:第1階段后期
,胚根已經(jīng)出現(xiàn)
。
飽和水份:在基質中播種。水份必須保持在基質上部,不要覆蓋種子
。
濕度:在胚根出現(xiàn)前應保持較高的相對濕度
基質溫度: 60-65°F(15-18℃)
基質EC:<0.5
發(fā)芽期----第2階段
外觀特征:第2階段后期
,根長1.27-0.64厘米,子葉已經(jīng)出現(xiàn)
。
水份:基質應潤濕
,但不應飽和,防止水分過少而萎蔫
,如果有必要
,應在新生幼苗上覆蓋一層粗粒蛭石來保濕。
基質溫度:見第1階段
施肥:風鈴草只需少量施肥
,如要幼苗快速生長
,可在施用30-50PPM鈣氮肥的基礎上再施鈣肥。
基質Ec值:0.5-0.75
光照:短光照可以改善作物的生長
。發(fā)芽不需光照
。
發(fā)芽期----第3階段
外觀特征:第3階段末,根系深入穴盤
,出現(xiàn)幾片真葉
。
水份:基質應稍稍潤濕,但不應浸透
,防止種苗過分干燥而萎蔫
。
基質濕度:見第1階段
化肥:見第2階段
基質Ec值:見第2階段
光照:見第2階段
發(fā)芽期----第4階段
外觀特征:第4階段末,根系 充滿盤穴
。水份:在兩次澆水期間
,保持基質稍微的干燥,但不要使植株因缺水而萎蔫
。
基質溫度:58-60°F(14-60℃)晚間
,65-70°F(18-21℃)白天。
施肥:見第2階段
基質Ec值:見第2階段
光照:見第2階段
生長期
與海棠相似
,風鈴草開始生長很慢
,但在根系長成之前,就應該將植株移至最終生長的盆缽中
。
基質:選擇排水性能良好的多孔基質
,在秋冬季節(jié),溫度和光照較低.基質慢慢變干的條件下
,這一點尤其重要
。
基質PH值:5.5-6.0
水份:在兩次澆水間可讓基質稍干燥一點,但不要使植株因缺水而萎蔫
。
溫度:夜間58-60°F(14-60℃)白天65一70°F(18-21℃)
,當活躍的根系生長出現(xiàn)時
,夜間溫度可降至50-55°F(10-13℃),低溫度可持續(xù)至上市季節(jié)
。
施肥:如要植株快速生長才需施肥
,施用100-50PPM的氮肥。
基質Ec值:1.0.Stella系列對鹽敏感
,如有需要
,可不定時的降低Ec濃度。
光照:風鈴草喜長日照
,每天14小時光照可以自然開花
,如果要提早花期,需4小時間斷黑夜30天的處理
。出現(xiàn)15片真葉時進行光處理
。如果光照開始時,植株太小
,只對初生長處理
,次生長將處于生長力旺盛狀態(tài)。
生長調節(jié)和摘心:風鈴草不須生長調節(jié)和摘心
。在生長早期
,風鈴草外觀零亂,但在后期生長中植株會自然整齊緊湊
。
常規(guī)害蟲: Thrips
,Spidernites。
常見病害: TomatoSpotWiltwirus
,lmpatiensNec-roticSpotVirus。
種植安排:風鈴草是喜涼植物
,應在冬季生長數(shù)月
,第二年春天完成生活史,光照時間至少每天14小時
,觀賞期長
,從現(xiàn)蕾至開花大約需30天,如果進行長日照處理
,應在11月播種
,在自然條件下,一
,二月播種
,夏季可長成。
【園藝品種】
矮生種
、爽套種
,其花萼的花冠同色同形
,形成內外兩層。杯碟種
,花萼呈瓣狀
、與花瓣同色,張開的碟
,直徑可達7.5厘米
,花冠種狀如杯。常見品種有藍色的“藍鐘”
,紫色的“紫晶”
,白色的“鈴檔”,粉紅的“尖項”等
。
【應 用】
風鈴草主要用作盆花
,也可露地用于花境。風鈴草適于配置小庭園作花壇
、花境材料
。若用風鈴草和觀賞向日葵為主材,配上常春藤
、海金砂
、絲石竹籃插、表現(xiàn)生機蓬勃
、欣欣向榮的歡樂氣氛
。如以紫色風鈴草為主花,配上白色百合
、飛燕草
、天門冬做花插,將顯得嫻靜柔美
。
花壇表現(xiàn):作為一年生花卉
,風鈴草在冬季溫暖地區(qū)越冬,可用于花壇
,巖竹園或園林中的邊境或邊緣種植
。盆栽于可15-20厘米花盆中的風鈴草可放在半陰至全陽光下養(yǎng)護。
2.名 稱
植物學名: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 DC.
中藥材學名∶Radix Platycodonis.
英語名稱 :platycodon root, Chinese bellflower, Japanese bellflower, common balloon flower, balloon flower
別 名
【別名】苦桔梗
,白桔梗
,玉桔梗,苦梗
,南桔梗
,粉桔梗,白藥
,利如
,梗草
,蘆如,房圖
,大藥
,包袱花根,鈴鐺花根
,道拉基
,四葉菜根,沙油菜根
,山鈴鐺花根
,和尚花根,和尚頭花根
,土人參
。
【商品名】南桔梗:又名苦桔梗。為產于安徽
,江蘇等南方地區(qū)者
。
白桔梗:又名玉桔梗,粉桔梗
。為體重質實
、肥大肉白者。品質最優(yōu)
。
秋桔梗:為秋季采集者
。質佳。
春桔梗:又稱芽桔梗
。為春季發(fā)芽時采集者
。質次。
以根條肥大
,質堅體重
、干燥,斷面色白
、味苦者為佳
。
【處方名】桔梗
,苦桔梗
,白桔梗,炒桔梗
,炙桔梗
。
處方中寫桔梗、苦桔梗
、白桔梗均指生桔梗
。為原藥凈冼
,刮去栓皮,曬干
,切片入藥者
。
炒桔梗為桔梗片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入藥者。
炙桔梗又稱蜜炙桔梗
。為桔梗片用煉蜜一起拌炒至蜜盡色黃
,取出放涼入藥者。
科 屬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菊目 Asterales
科: 桔?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Campanulaceae
屬: 桔梗屬 Platycodon
種: 桔梗 P. grandiflorus
花程式
*K(5) C(5) A5 G(5:5:∞) (子房下位)
基原
本品為雙子葉植物桔?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艭ampanulaceae 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 Jacq.) A. DC.的根。
分布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
,以東北
,華北地區(qū)產量較大,華東地區(qū)質量較優(yōu)
。
桔?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ǖ幕ㄕZ:真誠不變的愛。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
,高40~90厘米
。植物體內有乳汁,全株光滑無毛
。根粗大肉質
,圓錐形或有分叉,外皮黃褐色
。莖直立
,有分枝;葉多為互生
,少數(shù)對生
,近無柄,葉片長卵形
,邊緣有鋸齒
;花大形,單生于莖頂或數(shù)朵成疏生的總狀花序
;花冠鐘形
,藍紫色,藍白色
,白色
,粉紅色,裂片5
。蒴果卵形
,熟時頂端開裂
。種子多數(shù),褐色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ㄆ?-9月,果期8-10月
。
生長習性
喜溫和涼爽氣候
。苗期怕強光直曬,須遮蔭
,成株喜陽光怕積水
。抗干旱
,耐嚴寒
,怕風害。適宜在土層深厚
、排水良好
、土質疏松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上栽培。
桔梗的栽培技術
桔梗為桔?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平酃5母稍锔?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野生或栽培,我國多數(shù)地區(qū)有產
。
桔梗對氣候環(huán)境要求不嚴
,但以溫和濕潤、陽光充足
、雨量充沛的環(huán)境為宜
,能耐寒。土壤以土層深厚
、肥沃
、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為佳
。低洼
、積水之地不宜種植。
一
、選地整地
選擇陽光充足
、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地塊
。選地后
,每畝施土雜肥或圈肥3000kg
,加過磷酸鈣和餅肥各50kg或磷酸二銨15kg
,勻撒于地內
,深耕土壤35cm,整平耙細
,做1m寬平畦
,長短以地形而定。
二
、繁殖方式
(一)采用種子繁殖:生長期2年
。
生產中一般采用直播。桔梗種子細小
,千粒重1.5g
,發(fā)芽率85%,在溫度18~25℃
、濕度足夠的情況下
,播后10~15天出苗。
冬播或春播:冬播于11月份~次年1月份
,春播于3~4月份
。以冬播為好,一般采用撒播
。播時將種子用潮細沙土拌勻(比例為1盆土拌0.3kg種子)撒于畦面上
,用掃帚輕掃一遍,以不見種子為度(即在土壤覆土厚度約2.5~3毫米)
,稍作震壓
。翌年春,出苗早齊
。春播
,要使出苗整齊,必須進行種子處理
,或播后蓋草保濕(處理方法:將種子置于30℃溫水中浸泡
,浸泡8小時撈出,用濕布包上
,放在25~30℃的地方
,上用濕麻片蓋好,進行催芽
,每天用溫水沖濾一次
。約5天時間,種子萌動即可播種)
。播種方法同冬播
,長期保持土壤濕潤,一般15天左右出苗。畝用種量2.5kg
。
(二)育苗移栽:生長期1年
。
1.育苗:桔梗育苗移栽一般在4~6月份均可,過早
,由于桔梗苗小影響苗的質量
,過晚苗大影響移栽,一般畝用種量10~12kg(有些實驗田塊按15kg)
。具體方法:選擇土地既不能在高坡也不能在低洼田塊
,最好選擇排水良好的田塊,土地要精耕細作
,施足底肥
,最好深翻一尺半以上,整好畦面
,以利干旱時噴灌水用
,而后將桔梗種子拌好細土均勻的撒播,上面稍作震壓
,覆蓋雜草
,保持土壤濕潤,一般10~12天即可出苗
,待出齊苗后
,選擇雨天除去覆蓋物,以利幼苗生長
。
2.移栽:生長期1年
。于當年秋冬季至翌年春季萌芽前進行,選擇1年生直條桔梗苗
,大
、小分級,分別栽植
。栽植時
,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20cm開深25cm的溝
,然后將桔梗苗呈75O角斜插溝內
,按株距6~8cm,覆土壓實
,覆土應略高于苗頭3cm為度
。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間苗 桔梗出苗后
,進行除草,在苗長4片葉時,間去弱苗
,6~8片葉時
,按株距1~2寸定苗,在干濕適宜時進行淺松土
,經(jīng)常保持地內疏松,田間無雜草
。
2.排水 桔梗種植密度高
,怕積水。因此
,在高溫多濕的梅雨季節(jié)
,應及時疏溝排水,防止積水爛根
。
3.摘花 桔?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ㄆ陂L達4個月,開花對養(yǎng)分消耗相當大
,又易萌發(fā)側枝
。因此,摘花是提高桔梗產量的一項重要措施
。
四
、病蟲害防治
1.根腐病 危害根部,受害根部出現(xiàn)黑褐斑點
,后期腐爛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1)用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病區(qū)。(2)雨后注意排水
,田間不宜過濕
。
2.白粉病 主要危害葉片。發(fā)病時
,病葉上布滿灰粉末
,嚴重至全株枯萎。防治方法:發(fā)病初用波美0.3度石硫合劑或白粉凈500倍液噴施或用20%的粉銹寧粉1800倍液噴灑
。
3.蚜蟲 6~7月危害嚴重
。防治用40%樂果1500~2000倍液噴施,每7~10天噴一次
,連續(xù)噴3次即可
。
注意:(1)桔梗生長期發(fā)現(xiàn)其它害蟲按常規(guī)方法防治即可,但收獲前20天禁止使用農藥
。(2)關于桔梗除草的說明: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
,種植桔梗期間各種雜草過多,影響桔梗生長,因桔梗是雙子葉植物
,在使用除草劑時要選擇對待
,方法是根據(jù)當?shù)刂脖2块T推薦,然后按比例在桔梗地內作小面積試驗
,在對桔梗無防礙后再作大面積推廣使用
,以免影響桔梗生長。
五
、加工炮制
揀凈雜質
,除去蘆頭,洗凈撈出
,潤透后切片
,曬干。
1.《雷公炮炙論》:凡使桔梗
,去頭上尖硬二三分巳來
,并兩畔附枝子,細銼
,用百合水浸一伏時
。漉出,緩火熬令干用
。每修事四兩
,用生百合五分,搗作膏投于水中浸
。
2.《綱目》:桔梗
,今但刮去浮皮。米泔水浸一夜
,切片微炒用
。
[編輯本段]2.桔梗(中藥)
【簡介】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部
,味苦
、辛,性微溫
。入肺經(jīng)
。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
、排膿作用
。
【出處】 《
神農本草經(jīng)》
【別名】 符蔰、白藥
、利如
、梗草
、盧茹、房圖
、薺世紀
、苦梗、苦桔梗
、大藥
、苦菜根
【功效分類】 止咳藥;祛痰藥
【相關藥材】 洱源土桔梗 桔梗蘆頭
【歸經(jīng)】 歸肺
;胃經(jīng)
【性味】 味苦
,辛;性平
【功效】 宣肺
;祛痰
;利咽
;排膿
【主治】 咳嗽痰多
;咽喉腫痛;肺癰吐膿
;胸滿脅痛
;痢疾腹痛;小便癃閉
〔藥方選錄】
①治肺癰
,咳而胸滿
,振寒脈數(shù),咽干不渴
,時出濁唾腥臭
,久久吐膿如米粥者: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上二味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分溫再服
,則吐膿血也。(《金匱要略》桔梗湯)
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兩半
。搗羅為散
,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
,去滓溫服
。(《簡要濟眾方》)
③治喉痹及毒氣:桔梗二兩。水三升
,煮取一升
,頓服之
。(《千金方》)
④治寒實結胸,無熱證者: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
、心,熬黑
,研如脂)
,貝母三分。上三味為散
,以白飲和服
,強人半錢匕,羸者減之
。病在膈上必吐
,在膈下必利,不利
,進熱粥一杯
,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
。(《傷寒論》白散)
⑤治傷寒痞氣
,胸滿欲死:桔梗、枳殼(炙
,去穰)各一兩
。上銼如米豆大,用水一升半
,煎減半
,去滓,分二服
。(《蘇沈良方》枳殼湯)
⑥治牙疳臭爛:桔梗
、茴香等分。燒研敷之
。(《衛(wèi)生易簡方》)
【使用注意】
本品性升散
,凡氣機上逆,嘔吐
,嗆咳
,眩暈,陰虛火旺咳血等不宜用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慎服
。用量過大易致惡心嘔吐。
1.朱震亨:下虛及怒氣上升者不宜
。
2.《本經(jīng)逢原》:陰虛久嗽不宜用
,以其通陽泄氣也
。
【采收和儲藏】
播種兩年或栽培當年秋季采挖,割去莖葉
,挖出全根
,洗凈泥土,乘鮮用碗片或重型片刮去外皮
,放清水中浸2-3小時
,揮起,曬干
;或去蘆切片
,曬干。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3-10g
;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燒灰研末敷。
【考證】
1. 陶弘景:桔梗
,近道處處有
。葉名隱忍
,二
、三月生,可煮食之
。俗方用此
,乃名薺苨。今別有薺苨
,能解藥毒
,所謂亂人參者便是,非此桔梗
,而葉甚相似
,但薺苨葉下光明滑澤無毛為異,葉生又不如人參相對者爾
。
2.《唐本草》:人參苗似五加闊短
,莖圓,有三
、四椏
,椏頭有五葉。陶引薺苨亂人參
,謬矣
。且薺苨
、桔梗,又有葉差互者
,亦有葉三
、四對者,皆一莖直上
,葉既相亂
,惟以根有心無心為別爾。
3.《綱目》:桔梗
、薺苨乃一類
,有甜、苦二種
,故《神農本草經(jīng)》桔梗一名薺苨
,而今俗呼薺苨為甜桔梗也。至《別錄》始出薺苨條
,分為二物
,然其性味功用皆不同,當以《別錄》為是
。
【不良反應】
1)本品服后能刺激胃粘膜
,劑量過大,可引起輕度惡心
,甚至嘔吐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慎用,劑量也不宜過大
。
2)本品桔梗皂苷有較強的溶血作用
,故只宜口服,不能用于注射
;口服后桔梗皂苷在消化道被水解而破壞
,即無溶血作用。
3)給小鼠皮下注射
,最小致死量為770mg/kg
。
【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山地草坡、林緣或有栽培
。
【各家論述】
1.《綱目》:朱肱《活人書》治胸中痞滿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