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橘皮12克 竹茹12克 大棗5枚 生姜9克 甘草6克 人參3克
功能主治 : 理氣降逆,益胃清熱
用法用量 : 上藥六味,以水一升
摘錄 : 《金匱要略》卷中
處方 : 赤茯苓(去皮)橘皮(去白)枇杷葉(拭去毛)麥門冬(去心)青竹茹 半夏(湯洗7次)各30克 人參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 :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 降逆止嘔,和胃清熱
用法用量 : 每服12克
摘錄 : 《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處方 : 赤茯苓(去皮)1兩
,橘皮(去白)1兩,枇杷葉(拭去毛)1兩,麥門冬(去心)1兩功能主治 : 胃熱多渴
用法用量 : 麥門冬竹茹湯(《醫(yī)統(tǒng)》卷二十七)
各家論述 : 《醫(yī)方集解》:此足陽明藥也。胃火上沖
摘錄 : 《濟(jì)生》卷二
功能主治 : 麻疹胃虛羸瘦
,嘔逆不已。用法用量 : 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 : 《麻癥集成》卷四
處方 : 橘皮2斤
,竹茹2升,大棗30枚,生姜半斤,甘草5兩,人參1兩。功能主治 : 傷寒病后虛羸
,噦逆不已;或吐利后,胃虛膈熱呃逆;或產(chǎn)后呃逆;或四時(shí)傷風(fēng)咳逆臨床應(yīng)用 : 呃逆:林某,男
用法用量 : 竹茹湯(《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陳皮湯(《醫(yī)學(xué)綱目》卷十六)
各家論述 : 1.《醫(yī)方考》:橘皮平其氣
,竹茹清其熱,甘草和其逆,人參補(bǔ)其虛,生姜正其胃,大棗益其脾。2.《成方切用》:此胃虛而沖逆為噦,然非真元衰弱之比,故以參、甘培胃中元?d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摘錄 : 《金匱》卷中
功能主治 : 因吐利后
用法用量 : 上銼1劑。加生姜5片
摘錄 : 《壽世保元》卷三
功能主治 : 潰瘍,胃火上逆氣沖
用法用量 : 水2鐘,煎8分
摘錄 : 《金鑒》卷六十二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噦逆
,呃逆,妊娠惡阻。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加生姜6片
摘錄 : 《活人書》卷十六
用法 : 水煎服
功效 : 和胃降逆,益氣清熱
主治 : 胃虛有熱之呃逆
臨床應(yīng)用 :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妊娠惡阻
方解 : 本方主治胃虛有熱
現(xiàn)代研究 : 臨床報(bào)道也見于治療反流性胃炎
方歌 : 橘皮竹茹治嘔逆,人參甘草棗姜齊
摘錄 : 漢·《金匱要略》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488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橘皮益智湯
下一篇:
橘皮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