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 治冒暑伏熱,霍亂吐瀉
用法用量 : 上作一服
摘錄 :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炮制 : 上俰咀
功能主治 : 治冒暑伏熱,引飲過(guò)多
用法用量 : 每服一貼
,每貼重半兩。水一盞,姜五片摘錄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 : 澤瀉 白術(shù) 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 : 上哎咀
功能主治 : 健脾利水
用法用量 : 每服15克
摘錄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處方 : 澤瀉
功能主治 : 冒暑伏熱
用法用量 : 三白散(《本草綱目》卷十九)
、解暑三白飲(《丹溪心法附余》卷二)。摘錄 : 《局方》卷二(寶慶新增方)
目錄1拼音2明·方賢著《奇效良方》:解暑三白散 2.1處方2.2功能主治2.3解暑三白散的用法用量2.4摘錄 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解暑三白散 3.1解暑三白散的別名3.2處方3.3制法3.4功能主治3.5解暑三白散的用法用量3.6摘錄 4《局方》卷二(寶慶新增方) 4.1方名4.2解暑三白散的別名4.3組成4.4主治4.5解暑三白散的用法用量4.6附注 附:1古籍中的解暑三白散 1拼音 jiě shǔ sān bái sǎn
2明·方賢著《奇效良方》:解暑三白散
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解暑三白散
4《局方》卷二(寶慶新增方)
古籍中的解暑三白散 《類證治裁》:[卷之一]暑癥論治 六和湯
《類證治裁》:[卷之一暑癥論治]附方 〔久瀉〕玉龍丸硫黃硝石滑石明礬水丸
《金匱玉函要略述義》:[卷中]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下食
。宜服此方。于本方。加半夏。生姜。和劑。解暑三白散。治冒暑伏熱。引飲過(guò)多。陰陽(yáng)氣逆。霍亂嘔吐。...《普濟(jì)方》:[卷一百十七寒暑濕門]中暑附論 多
。五苓散主之。不欲飲水為陰多。理中湯主之。解暑三白散(出和劑方)治冒暑伏熱引飲過(guò)多。陰陽(yáng)氣逆。霍...《醫(yī)學(xué)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病因病機(jī)5癥狀及治療6辨證論治7關(guān)于熱瀉 7.1病因病機(jī)7.2癥狀7.3治療 8關(guān)于泄瀉9參考資料附:1治療暑瀉的方劑2治療暑瀉的穴位3治療暑瀉的中成藥4暑瀉相關(guān)藥物5古籍中的暑瀉 1拼音 shǔ xiè
2英文參考 summerheat diarrhea [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審定委員會(huì).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10)]
3概述 暑瀉(summerheat diarrhea[1])為病證名[2]
4病因病機(jī) 暑毒之邪傷于腸胃所致的泄瀉[2]
5癥狀及治療 《證治要訣》卷八:“暑瀉
6辨證論治 《雜病源流犀燭·暑病源流》:“暑瀉,專受暑而成瀉利病也
7關(guān)于熱瀉 熱瀉又稱熱泄
8關(guān)于泄瀉 泄瀉(diarrhea[1][4])為病名[5]
針灸對(duì)泄瀉的療效一般來(lái)說(shuō),急性易治
,慢性較難,但都有較好的療效[7]。若泄瀉頻繁有嚴(yán)重脫水現(xiàn)象或由惡性病變所引起的腹瀉,則當(dāng)采取綜合療法[7]。現(xiàn)代醫(yī)學(xué)所稱的急性腸炎
、慢性腸炎、腸結(jié)核、腸功能紊亂、結(jié)腸過(guò)敏等消化系統(tǒng)病變所引起的腹瀉,多屬泄瀉范疇[8]。詳見(jiàn)泄瀉條
。9
目錄1拼音2處方3功能主治4香樸飲子的用法用量5摘錄6《永類鈐方》卷二十一引《幼幼方》 6.1方名6.2組成6.3主治6.4香樸飲子的用法用量6.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香樸飲子 1拼音 xiāng pǔ yǐn zǐ
2處方人參(去蘆)
、茯苓(去皮)、炙甘草、紫蘇、澤瀉、香薷、半夏麹、白扁豆、烏梅肉、木瓜、厚樸(姜制),各二錢。3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兒伏熱吐瀉
,虛煩悶亂4香樸飲子的用法用量上作一服
5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6《永類鈐方》卷二十一引《幼幼方》
古籍中的香樸飲子 《類證治裁》:[卷之一]暑癥論治 交并,上吐下瀉
,解暑三白散。傷暑吐瀉,兼煩亂,香樸飲子。脾胃停積冷濕《普濟(jì)方》:[卷一百九十九諸瘧門]山嵐瘴氣瘧(附論)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500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