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氣丸
《圣濟總錄》卷六十七:降氣丸
處方 : 茴香子(微炒)木香 桂(去粗皮)檳榔(銼)桃仁(湯浸,去皮
、尖、雙仁
,研)各30克 萊菔子 京三棱(煨
,銼)青橘皮(湯
,去白
,焙)各25克 厚樸(去粗皮
,生姜汁炙香熟)30克
制法 : 上藥丸味,搗羅為末
,拌勻,酒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行滯氣
,消脹滿
。治腹脅氣滯
,脹滿疼痛
。
用法用量 : 每次20~30丸,空腹時用溫酒或生姜湯送下
。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六十七
《圣濟總錄》卷四十七:降氣丸
處方 : 牽牛子20兩(炒熟
,取面10兩)
,補骨脂10兩,蓽澄茄10兩
,檳榔(銼)2兩,木香4兩
,赤茯苓(去黑皮)2兩
。
制法 : 上為末
,水煮面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降陽氣于下
,使陰氣上升,升降無礙
,陰陽調(diào)攝
,飲食運化
,諸疾不生
。主噦逆惡心
,氣不下降
。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
,溫熟水送下,不拘時候
。
摘錄 : 《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普濟方》卷三二○:降氣丸
處方 : 枳殼(去瓤,炮)2兩
,橘皮(去瓤)2兩
,木香3錢半
。
制法 :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婦人心腹脹悶,不下飲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
,食后用姜
、卜湯送下
。
摘錄 : 《普濟方》卷三二○
《普濟方》卷三六二:降氣丸
處方 : 牛蒡子半兩,梔子仁半兩
,甘草(炙微赤
,銼)半兩
,川消半兩
,郁金半兩,枳殼1分(麩炒微黃
,去瓤)
,龍腦半兩(研)
。
制法 : 上為末
,面糊為丸
,如麻子大
。
功能主治 : 清膈。主小兒脾氣上溢
,氣不升降
,涎液不收。
用法用量 : 每服2-3丸
,用薄荷水化下,不拘時候
。
摘錄 : 《普濟方》卷三六二
《麻癥集成》卷三:降氣丸
處方 : 陳皮(鹽水煮
,焙干)、黃連(酒炒)
、黃芩(酒炒)、蘇子(炒)
、杏仁
、蔞仁、甘草
。
制法 :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
。
功能主治 : 麻疹沒后肺熱
,氣熱喘息
。
用法用量 : 食后熱湯送下
。
摘錄 : 《麻癥集成》卷三
沉香化滯丸簡介
目錄1拼音2沉香化滯丸中藥部頒標準 2.1拼音名2.2標準編號2.3處方2.4制法2.5性狀2.6檢查2.7功能與主治2.8用法與用量2.9注意2.10貯藏 3沉香化滯丸說明書 3.1藥品名稱3.2藥品漢語拼音3.3性狀3.4沉香化滯丸的主要成份3.5沉香化滯丸的功能主治3.6沉香化滯丸的用法用量3.7沉香化滯丸的禁忌3.8注意事項3.9沉香化滯丸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3.10備注 4《重訂通俗傷寒論》之沉香化滯丸 4.1組成4.2主治4.3沉香化滯丸的用法用量4.4制備方法 5《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沉香化滯丸 5.1組成5.2功效5.3主治5.4沉香化滯丸的用法用量5.5制備方法5.6用藥禁忌 6《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之沉香化滯丸 6.1沉香化滯丸的別名6.2組成6.3功效6.4主治6.5沉香化滯丸的用法用量6.6制備方法 7《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之沉香化滯丸 7.1組成7.2功效7.3主治7.4沉香化滯丸的用法用量7.5制備方法7.6用藥禁忌 8《扶壽精方》之沉香化滯丸 8.1組成8.2功效8.3主治8.4沉香化滯丸的用法用量8.5制備方法8.6附注 9《中藥成方配本》之沉香化滯丸 9.1組成9.2功效9.3主治9.4沉香化滯丸的用法用量9.5制備方法9.6用藥禁忌 附:*沉香化滯丸相關(guān)藥品說明書其它版本 1拼音 chén xiāng huà zhì wán
2沉香化滯丸中藥部頒標準
2.1拼音名
Chenxianghuazhi Wan
2.2標準編號
WS3B174894
2.3處方
沉香 2g 牽牛子 (炒) 6g 枳實 (炒) 6g 五靈脂 (制) 6g 山楂 (炒) 10g 枳殼 (炒) 10g 陳皮 10g 香附 (制) 10g 厚樸 (制) 10g 莪術(shù) (制) 10g 砂仁 10g 三棱 (制) 4g 木香 4g 青皮 4g 大黃 30g
2.4制法
以上十五味
,粉碎成細粉
,過篩
,混勻,用水泛丸
,干燥
,即得。
2.5性狀
本品為褐黃色的水丸
;味苦、辛
。
2.6檢查
應(yīng)符合丸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8 頁)
。
2.7功能與主治
理氣化滯
。用于飲食停滯
,胸腹脹滿
。
2.8用法與用量
口服
,一次 6g
,一日2 次。
2.9注意
孕婦忌用
。
2.10貯藏
密閉,防潮
。
3沉香化滯丸說明書
3.1藥品名稱
沉香化滯丸
3.2藥品漢語拼音
Chenxianghuazhi Wan
3.3性狀
沉香化滯丸為褐黃色的水丸
;味苦
、辛
。
3.4沉香化滯丸的主要成份
沉香、木香
、香附、砂仁
、陳皮
、甘草、藿香
、莪術(shù)、六曲
、麥芽等
。
3.5沉香化滯丸的功能主治
寬中降氣
、消積
。用于肝胃氣滯、脘腹脹痛
、胸脅痞滿、不思飲食
、噯氣反酸等癥
。
3.6沉香化滯丸的用法用量
每次3~6g
,每天2次
。
3.7沉香化滯丸的禁忌
孕婦忌服。
3.8注意事項
1.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
2.年老體弱及大便溏瀉者不宜服本藥
。
3.婦女患有功能性子宮出血,或平素月經(jīng)量多者
,不宜服用沉香化滯丸
。
4.小兒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
5.不宜與含有人參成份藥物同時服
。
6.服藥三天癥狀無改善,或出現(xiàn)其他癥狀時
,應(yīng)立即停用并到醫(yī)院診治。
7.對沉香化滯丸過敏者禁用
,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
8.沉香化滯丸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下使用
。
10.請將沉香化滯丸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
,使用沉香化滯丸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
3.9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
3.10備注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
4《重訂通俗傷寒論》之沉香化滯丸
4.1組成
沉香6錢,山楂肉1兩5錢
,川錦紋1兩5錢,川樸1兩2錢
,枳實1兩2錢
,檳榔1兩2錢
,條芩1兩2錢,陳皮1兩2錢
,半夏曲1兩2錢
,生曬術(shù)1兩2錢,廣木香1兩2錢
,杜藿香1兩2錢
,春砂仁1兩2錢。
4.2主治
《重訂通俗傷寒論》之沉香化滯丸主治脾胃不和
,過食生冷油膩,停滯不化
,胸膈飽悶
,脅腹疼痛,一切氣痰痞積
。
4.3沉香化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3錢,以淡姜鹽湯送下
。
4.4制備方法
姜汁
、竹瀝為丸。
5《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沉香化滯丸
5.1組成
黑丑(炒)48兩
,枳實(炒)48兩
,五靈脂(炒)48兩,山楂80兩
,枳殼(炒)80兩,陳皮80兩
,香附(醋炙)80兩
,厚樸(生姜炙)80兩,莪術(shù)(炙)80兩
,砂仁8兩,三棱(麩炒)32兩
,木香32兩
,青皮(炒)32兩
,大黃240兩
,沉香16兩。
5.2功效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沉香化滯丸具有舒氣化滯之功效
。
5.3主治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沉香化滯丸主治飲食停滯,胸膈痞悶
,兩脅脹滿
,嘈雜吐酸
。
5.4沉香化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
,以溫開水送下
,1日2次。
5.5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冷汗水為小丸。
5.6用藥禁忌
孕婦忌服
。
6《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之沉香化滯丸
6.1沉香化滯丸的別名
沉香降氣丸
6.2組成
制香附12兩
,貢沉香1兩5錢
,春砂仁1兩5錢
,粉甘草2兩。
6.3功效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之沉香化滯丸具有通順氣血之功效
。
6.4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之沉香化滯丸主治痰飲氣滯,胸脘痞悶
,喘促噫氣
,婦人經(jīng)水不調(diào),小腹疼痛
。
6.5沉香化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開水或淡姜湯或淡鹽湯送下
。
6.6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水為丸
。
7《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之沉香化滯丸
7.1組成
海沉香2兩5錢
,廣木香3兩,檳榔4兩
,枳實12兩,陳皮12兩
,文術(shù)12兩
,牙皂4兩,香附12兩
,萊菔4兩,制軍12兩
,川樸12兩
,黃芩12兩
,歸尾12兩
,生地3兩,廣砂仁3兩
,藿香5兩
,炙草1兩
。
7.2功效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之沉香化滯丸具有輕瀉
,調(diào)胃整腸之功效。
7.3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之沉香化滯丸主治消化不良
,胃痛便秘,腹痛拒按
,心腹膨悶
,噯氣吐酸,呃逆不舒
,下痢赤白
,里急后重
,食噎氣塞
。
7.4沉香化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2錢,食前以白水送服
。
7.5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水為小丸
。
7.6用藥禁忌
孕婦
、身體衰弱及便滑泄者忌服。
8《扶壽精方》之沉香化滯丸
8.1組成
沉香5錢
,蓬術(shù)3兩,香附2兩
,陳皮2兩
,甘草1兩,木香1兩
,砂仁1兩
,藿香1兩,麥芽(炒)1兩
,神曲1兩。
8.2功效
《扶壽精方》之沉香化滯丸具有消積滯
,化痰飲
,去惡氣,解酒積之功效
。
8.3主治
《扶壽精方》之沉香化滯丸主治脾胃不和,過食生冷油膩
,停滯不化
,胸膈飽悶,腹胞疼痛
,一切氣塊。
8.4沉香化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
,空心以沸湯送下
。
8.5制備方法
上為末
,酒糊為丸
,如綠豆大。
8.6附注
甘草以下六味劑量原缺
,據(jù)《回春》補。
9《中藥成方配本》之沉香化滯丸
9.1組成
沉香2兩
,制川樸3兩
,大黃2兩5錢,枳實5錢
,檳榔2兩
,山楂炭2兩5錢,炒六曲3兩
,廣皮2兩
,西砂仁2兩
,廣木香2兩
,黃芩2兩,制半夏2兩
,廣藿香2兩
,白術(shù)2兩。
9.2功效
《中藥成方配本》之沉香化滯丸具有理氣通滯之功效
。
9.3主治
《中藥成方配本》之沉香化滯丸主治食積氣滯
,脘腹脹痛
。
9.4沉香化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
,開水吞送
,或絹包煎服5錢
。
9.5制備方法
上生曬
,為細末
,用竹瀝3兩,生姜4兩
,打汁和水為丸,如綠豆大
。
9.6用藥禁忌
蘇字降氣丸,賣不到,用什么藥帶堤
2.服本藥時不宜同時服用感冒藥
。 3.服本藥時不宜同時服用藜蘆
、五靈脂
、皂莢或其制劑
。 4.服藥期間忌食生冷食物。這是服用大部分藥物是應(yīng)注意的
。 5.不宜喝茶和吃蘿卜,烏雞白鳳因為丸中含有人參
,人參是補氣的
,而蘿卜是破氣,降氣的
,如果同時服用,會消弱人參的補氣功效
。 6.患有高血壓
、腎臟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療的患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 7.月經(jīng)量過多者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
。 8.烏雞白鳳丸一般服用應(yīng)從月經(jīng)第五天開始服用
,服用20天。連續(xù)服用3個月
。經(jīng)期最好不要服用“烏雞白鳳丸”。 9.服用一個月經(jīng)周期癥狀無改善者
,應(yīng)向醫(yī)師咨詢
。 10.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服藥過程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
,應(yīng)停藥并向醫(yī)師咨詢
。 11. 藥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 12.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 13.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 以上就是百洋健康網(wǎng)為您總結(jié)的烏雞白鳳丸的一些禁忌,雖然烏雞白鳳丸是大家
,尤其是女性朋友相當熟悉的一種中成藥
,但是大家在購買、使用此藥時一定要注意它的禁忌
。只有了解 烏雞白鳳丸的禁忌 ,才不至于出現(xiàn)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同仁堂烏雞白鳳丸優(yōu)惠進行中
烏沉香什么味道
【中文名】沉香(《別錄》)
【類 別】木類沉香
【異名】蜜香(《南方草木狀》)
,沉水香(《桂海虞衡志》)。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
。
【植物形態(tài)】①沉香
常綠喬木,高達30米
。幼枝被絹狀毛
。葉互生,稍帶革質(zhì)
,橢圓披針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5.5~9厘米
,先端漸尖
,全緣,下面葉脈有時被亞絹狀毛
;具短柄,長約3毫米
。傘形花序
;無梗
,或有短的總花梗
,被絹狀毛;花白色
,與小花梗等長或較短
;花被鐘形
,5裂,裂片卵形
,長0.7~1厘米
,喉部密被白色絨毛的鱗片10枚
,外被絹狀毛
,內(nèi)密被長柔毛,花冠管與花被裂片略等長
;雄蕊10,著生于花被管上
,其中有5枚較長
;子房上位,長卵形
,密被柔毛,2室
,花柱極短
,柱頭大,扁球形
。蒴果倒卵形,木質(zhì)
,扁壓狀
,長4.6~5.2厘米
,密被灰白色絨毛
,基部有略為木質(zhì)的宿存花被
。種子通常1枚,卵圓形
,基部具有角狀附屬物,長約為種子的2倍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4月。果期5~6月
。
野生或栽培于熱帶地區(qū)。我國臺灣
、廣東
、廣西有栽培;國外分布印度
、印度尼西亞、越南
、馬來西亞
。
②白木香(《南越筆記》),又名:土沉香(《桂海虞衡志》)
,女兒香(《綱目拾遺》),牙香樹
、莞香
、六麻樹。
常綠喬木
。樹皮灰褐色,小枝和花序被柔毛
。葉互生
,革質(zhì),長卵形
、倒卵形或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4.5厘米
,先端漸尖而鈍
,基部楔形
,全緣
,兩面被疏毛,后漸脫落
,光滑而亮;葉柄長約5毫米
,被柔毛
。傘形花序頂生和腋生;總花梗被灰白色絨毛
,小花梗長0.5~1.2厘米,被灰白色絨毛
;花黃綠色
,被絨毛;花被鐘形
,5裂,矩圓形
,長約7毫米,寬約4毫米
,先端鈍圓
,花被管喉部有鱗片10枚
,密被白色絨毛
,長約5毫米,基部連合成一環(huán)
;雄蕊10,花絲粗壯
;子房卵形
,密被絨毛。蒴果倒卵形
,木質(zhì),扁壓狀,長2.5~3厘米
,密被灰白色毛
,基部具稍帶木質(zhì)的宿存花被。種子棕黑色
,卵形,長約1厘米
,先端漸尖
,種子基部延長為角狀附屬物
,紅棕色
,長達2厘米,上部擴大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ㄆ?~5月
。果期5~6月
。
生于平地、丘陵的疏林或荒山中
,有少量栽培。分布廣東
、廣西
、臺灣。
【采集】國產(chǎn)沉香的采集:選擇樹干直徑30厘米以上的大樹
,在距地面1.5~2米處的樹干上,用刀順砍數(shù)刀
,深約3~4厘米
,待其分泌樹脂,經(jīng)數(shù)年后
,即可割取沉香。割取時造成的新傷口
,仍可繼續(xù)生成沉香
。又法:在距離地面約1米處的樹干上,鑿成深3~6厘米
,直徑約3~10厘米的數(shù)個小口(俗稱"開香門")
,然后用泥土封好,待傷口附近的木質(zhì)部分泌樹脂
,數(shù)年后生成沉香
,即可割取
。又枯死的白木香樹
,有時亦可覓得沉香,此香因年代較久
,含脂量高
,品質(zhì)較好
,但產(chǎn)量不多
。采得沉香后,再用小刀剔除不含樹脂的部分
,曬干后即為成品。須貯藏于密閉的容器內(nèi)
,置陰涼干燥處
,防止走油、干枯
。
【藥材】①進口沉香
為植物沉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多呈盔帽形
、棒狀或片狀
,外形極不規(guī)則,長7~20厘米
,直徑1.5~6厘米。表面褐色
,常有黑色與黃色交錯的紋理,平滑光潤
。質(zhì)堅實
,沉重
,難折斷
,用刀劈開,破開面呈灰褐色
。能沉于水或半沉半浮
。有特殊香氣,味苦
。燃燒時有油滲出
,香氣濃烈。
主產(chǎn)印度
、馬來西亞等地。
②國產(chǎn)沉香
又名:海南沉香
。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
,多呈不規(guī)則塊狀或片狀,長3~15厘米
,直徑3~6厘米。表面凹凸不平
,有加工的刀痕
。可見黑褐色的含樹脂部分與黃色的木部相間
,形成斑紋。其孔洞及凹窩的表面呈朽木狀
。質(zhì)較輕
,折斷面刺狀,棕色
。大多不能沉水。有特殊香氣
,味苦
。燃燒時有油滲出,發(fā)濃煙
,香氣濃烈。
主產(chǎn)海南
。廣西亦產(chǎn)
。
沉香中油性足、體質(zhì)重而性糯者
,經(jīng)精選加工后即為伽喃香,參見"伽喃香"條
。
【化學成分】沉香的丙酮提取物(40~50%)經(jīng)皂化后蒸餾
,得揮發(fā)油13%
,中含芐基丙酮
、對甲氧基芐基丙酮等
,殘渣中有氫化桂皮酸、對甲氧基氫化桂皮酸等
。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醇
、沉香醇
、二氫沉香呋喃
、4-羥基二氫沉香呋喃、3
,4-二羥基二氫沉香呋喃、去甲沉香呋喃酮
;未感染的含硫
、芹子烷、沉香醇等
。
【炮制】刷凈,劈成小塊
,用時搗碎或研成細粉
。
【性味】辛苦,溫
。
①《別錄》:"微溫。"
②《海藥本草》:"味苦
,溫
,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味辛
,熱
,無毒
。"
④《綱目》:"咀嚼香甜者性平
,辛辣者性熱。"
【歸經(jīng)】入腎
、脾
、胃經(jīng)
。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腎
、命門二經(jīng)。"
②《本草經(jīng)疏》:"入足陽明
、太陰、少陰
,兼入手少陰
、足厥陰經(jīng)。"
③《藥品化義》:"入肺
、腎二經(jīng)。"
④《本草經(jīng)解》:"足少陽膽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