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丹
中醫(yī)世家
2023-05-29 23:45:22
交感丹
《洪氏集驗方》卷一引鐵甕申先生方:交感丹
處方 : 茯神120克 香附子500克(去毛
,用新水浸一夕
,炒令黃色)
制法 :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

功能主治 : 治情志不遂
,不思飲食
,面黃形羸
,胸膈痞悶。
用法用量 : 每日清晨服1丸
,以降氣湯嚼下
。
摘錄 : 《洪氏集驗方》卷一引鐵甕申先生方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交感丹
處方 : 香附子(浸透
,炒)9克 茯神 黃連各6克 桂心3克 甘菊花3克
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治小兒耳疳
,耳中疳臭
;或怒氣上逆,上下不得宜通
,遂成聾聵。
用法用量 : 每服4.5克
,燈心湯調(diào)下
。
摘錄 :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普濟方》卷二一九:交感丹
處方 : 菟絲子4兩,茯神4兩(苓亦可用)
。
制法 : 上為末
。以好酒煮面作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升降水火
,令氣血不偏勝。主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
,以酒或湯下
,不拘時候。
摘錄 : 《普濟方》卷二一九
《本草綱目》卷十二引申先生方:交感丹
處方 : 茅山蒼術1斤(刮凈
,分作4份
,用酒、醋
、米泔
、鹽湯各浸7日,曬
,研)
,川椒紅4兩,小茴香4兩
。
制法 : 上為末
,陳米湖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補虛損
,固精氣,烏髭發(fā)
;久服令人有子
。主
用法用量 : 每服40丸,空心溫酒送下
。
摘錄 : 《本草綱目》卷十二引申先生方
降氣湯簡介
目錄1拼音2《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降氣湯 2.1處方2.2炮制2.3功能主治2.4降氣湯的用法用量2.5摘錄 3《攝生眾妙方》卷七:降氣湯 3.1處方3.2功能主治3.3降氣湯的用法用量3.4摘錄 4《御藥院方》卷四:降氣湯 4.1處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降氣湯的用法用量4.5摘錄 5《圣濟總錄》卷四十三:降氣湯 5.1處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降氣湯的用法用量5.5摘錄 6《局方》卷三(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降氣湯 6.1處方6.2功能主治6.3降氣湯的用法用量6.4摘錄 7方出《易簡》
,名見《壽親養(yǎng)老》卷四:降氣湯 7.1處方7.2功能主治7.3降氣湯的用法用量7.4摘錄 8《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五引《修月魯般經(jīng)》 8.1方名8.2組成8.3功效8.4降氣湯的用法用量8.5制備方法 9《洪氏集驗方》卷一 9.1方名9.2組成9.3功效9.4主治9.5降氣湯的用法用量9.6制備方法 10《元和紀用經(jīng)》 10.1方名10.2組成10.3主治10.4降氣湯的用法用量 11《玉案》卷四 11.1方名11.2組成11.3主治11.4降氣湯的用法用量 附:1古籍中的降氣湯 1拼音 jiàng qì tāng
2《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降氣湯
2.1處方
紫蘇葉(去梗)四兩
,厚樸(去粗皮.姜汁制)、肉桂(去粗皮.不見火)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
、川當歸(去蘆)、前胡(去蘆.洗)
、甘草
,各三兩;陳皮(去白)三兩半
。
2.2炮制
上為俰咀
。
2.3功能主治
治中不快,心腹脹滿
,陰陽壅滯
,氣不升降,胸膈噎塞
,喘促短氣
,干噦煩滿,咳嗽痰涎
,口中無味
,嗜臥減食,宿寒留飲
,停積不消
,脅下支結,常覺妨悶
。
專治腳氣上沖
,心腹堅滿,肢體浮腫
,有妨飲食
。
常服消痰飲,散滯氣
,進飲食
。
2.4降氣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至三錢,水一大盞
,生姜三片
,煎至七分,去滓
,溫服
,不拘時候。
2.5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3《攝生眾妙方》卷七:降氣湯
3.1處方
木香(如無,用沉香)
、紫蘇
、枳殼、枳實
、陳皮
、三棱、莪術
、甘草
、半夏、厚樸各等分
。
3.2功能主治
心氣脹悶
。
3.3降氣湯的用法用量
上用水1鐘半,加生姜3片
,煎至8分,溫服
。
3.4摘錄
《攝生眾妙方》卷七
4《御藥院方》卷四:降氣湯
4.1處方
石菖蒲1兩
,青皮(去白)1兩,陳皮(去白)1兩
,大黃1兩
,木通(銼)1兩,赤茯苓(去皮)1兩
,川芎1兩
,人參1兩,川姜(炮)半兩
,甘草(炙)半兩
。
4.2制法
上為粗末。
4.3功能主治
氣不宣暢
,心胸疰悶
,腹脅脹滿,胸痹
,心腹痛
,不可半臥,喘粗悶亂
,不思飲食
。
4.4降氣湯的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菖蒲青皮散”
。
4.5摘錄
《御藥院方》卷四
5《圣濟總錄》卷四十三:降氣湯
5.1處方
麻黃(去根節(jié))3兩
,梔子仁3兩,白茯苓(去黑皮)3兩
,黃芩(去黑心)3兩
,白術(銼)3兩
,芒消3兩,石膏8兩(碎研)
,桂(去粗皮)2兩
,生地黃(切,焙)1升
,甘草(炙
,銼)1兩,赤小豆2合
。
5.2制法
上為粗末
。
5.3功能主治
心熱多汗,言笑無度
,四肢煩熱
。
5.4降氣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2盞
,大棗2個
,煎取1盞,下竹瀝少許
,再煎
,去滓溫服。
5.5摘錄
《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6《局方》卷三(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降氣湯
6.1處方
紫蘇葉(去梗)4兩
,厚樸(去粗皮
,姜汁制)3兩,肉桂(去粗皮
,不見火)3兩
,半夏(湯洗7次去滑)3兩,川當歸(去蘆)3兩
,前胡(去蘆
,洗)3兩,甘草(爁)3兩
,陳皮(去白)3兩半
。
6.2功能主治
常服消痰飲,散滯氣
,進飲食
。主中脘不快,心腹脹滿
,陰陽壅滯
,氣不升降,胸膈噎塞,喘促短氣
,干噦煩滿
,咳嗽痰涎,口中無味
,嗜臥減食
,宿寒留飲,停積不消
,脅下支結
,常覺妨悶。并治腳氣上沖
,心腹堅滿
,肢體浮腫,有妨飲食
。
6.3降氣湯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
。每服2錢至3錢,水1大盞
,加生姜3片
,煎至7分,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
6.4摘錄
《局方》卷三(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
7方出《易簡》
,名見《壽親養(yǎng)老》卷四:降氣湯
7.1處方
生附子
、生姜。
7.2功能主治
老人虛氣上壅
。
7.3降氣湯的用法用量
上藥同煎
,臨熟以熱汁濃磨沉香,水再煎1沸服之
。
7.4摘錄
方出《易簡》
,名見《壽親養(yǎng)老》卷四
8《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五引《修月魯般經(jīng)》
8.1方名
降氣湯
8.2組成
白芷、蒼術
、甘草
、香附各等分。
8.3功效
降氣
。
8.4降氣湯的用法用量
熱水調(diào)服
;米飲亦可。
8.5制備方法
上為末
。
9《洪氏集驗方》卷一
9.1方名
降氣湯
9.2組成
茯神2兩
,香附子半斤(用新水浸1宿,炒令黃色),甘草1兩半(炙黃)
。
9.3功效
益氣清神
,升降陰陽。
9.4主治
氣郁不伸
。
9.5降氣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
,沸湯點下,送服交感丹
。
9.6制備方法
上為末
。
10《元和紀用經(jīng)》
10.1方名
降氣湯
10.2組成
吳茱萸3兩,桑根白皮6兩
。
10.3主治
上氣息鳴
,卒發(fā)便欲絕者。
10.4降氣湯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
,分4劑
。每劑以水2升,酒1升
,煮3沸
,取清汁作3服。立驗
。每煮成入生姜汁1匙
,煮1沸為準。
11《玉案》卷四
11.1方名
降氣湯
11.2組成
木香2錢
,當歸2錢
,蘇子2錢,生地2錢
,宿砂1錢
,丁香1錢,山楂1錢
,青皮1錢
,枳殼1錢,大腹皮1錢
。
11.3主治
胸膈作痛
,脹悶喘急,飲食難進
。
11.4降氣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
,溫服。
古籍中的降氣湯 《雜病廣要》:諸氣病 開者
,先服沉香化氣丸三五服以開其結
,后用六君子送降氣散調(diào)之
。諸氣為患,須分暴病久病
。暴怒傷陰
,陽氣獨...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附∶指南總論卷下]論諸氣證候 發(fā)渴者,可與紫雪
。沖心悶者
,可與三和散、麻仁丸
、降氣湯
。搶腰痛者,可與大烏沉湯
。論小腸氣疾小腸氣
、膀...
《雜病廣要》:[外因類]香港腳 速其嘔吐也。不若用養(yǎng)正丹或黑錫丹
、來復丹之類
,煎降氣湯咽下。更須多服
,以大便通利為度
。香港腳無補法,...
《仁齋直指方論(附補遺)》:[卷之五諸氣]諸氣方論 血海虛冷
,冷則生氣
,用和劑七氣湯、治中湯
、沉香降氣湯
、大沉香丸。痰結者
,三因七氣湯
、指迷七氣湯
、易...
《普濟方》:[卷一百八十一諸氣門]總論
草部·莎草香附子原文_翻譯及賞析
草部·莎草香附子李時珍
釋名
雀頭香
、草附子、水香棱
、水巴戟
、水莎、侯莎
、莎結
,夫須、續(xù)根草
、地毛
。
氣味
(根)甘
、微寒、無毒
。
主治
未老先衰
。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
,取出
,擦去毛,炒黃
,加茯神(去皮)四兩
,共研為末,以煉蜜調(diào)末為丸
,如彈子大
。每晨服一丸,降氣湯送下
。降氣湯是用香附子(如上法處理)半兩
、茯神二兩、炙甘草一兩半
、合煎而成
。此方名“交感丹”。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
,還能治胸痞
、拒食、虛冷遺精等癥
。
偏正頭痛
,熱氣上攻,頭目昏眩
。單用香附子一味
,經(jīng)過去皮、煮
、搗
、曬、焙之后
,研為細末
,加煉蜜調(diào)成丸子,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
,水一碗,煎藥至八成服下
,婦女用醋湯煎服
。此方名“一品丸”
。
一切氣病(胸腹脹滿
、惡心
、氣逆、翻酸
、煩悶等)
。用香附子一斤、縮砂仁八兩
、炙甘草四兩
,共研為末,鹽開水送服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蜓谐纱帜┘宸嗫伞4朔矫翱鞖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心腹刺痛
。香附子(去毛,焙)二十兩
、烏藥十兩
、甘草(炒)一兩,共研為末
。每服二錢
,鹽湯送下。
心脾氣痛(胸膛軟處有一點作痛
、俗稱心氣痛
,實乃胃脘有滯所致,或起因于氣
,或起因于寒)
。用香附子醋浸,略炒
,研為末
;另用高良姜酒洗幾次,略炒
,也研為末
。兩工分別收存
,治病時
,起因于寒者,姜二錢
、附一錢
;起因于氣者
,附二錢、姜一錢
;起因于氣與寒者
,姜、附等分
。三種情況都以熱米湯加一匙姜汁和一小撮鹽把藥送下
。服藥七、八次后
,病根可除
。
心腹諸痛(心氣痛、腹痛
、小腹痛
、血氣痛等)。用香附子二兩
、艾葉半兩
,在醋湯中貞煮熟,去艾葉
,炒香附子末
,加醋、糊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
。此方名“艾附丸”
。
濕腫虛腫。用香附子
、艾
,加醋煮乾,焙三工業(yè)區(qū)末
。以醋
、糊調(diào)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常服
,可使腫水從小便排出。又方:香附子一斤
,在童便中浸三日
,取出,焙干研細
,加糊為丸
。每服四
、五十丸,米湯送下
。一天服二次
。
疝氣痛。和香附末二錢
,空心服
,以海藻一錢,煎酒調(diào)下
,服藥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
月經(jīng)不調(diào)及其他婦科病。用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
,分作四份:一份醇酒浸
,一份釅醋浸,一份鹽水浸
,一份童便浸
。幾日后,取出香附子
,洗凈
,曬士,搗爛
,微焙為末
,加醋煮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
,酒送下。瘦人
,加澤新天蘭
、赤茯苓末二兩;氣虛
,加四君子料
;血虛,加四物料
。此方名“四制香附丸”
。
重度血崩或五色漏帶。用香附子去毛炒焦
,研為末
,熱酒沖二錢,立愈。已昏迷者
,服三錢
,米湯送下
。
安胎順氣
。香附子炒后研細,濃煎紫蘇湯送服一
、二錢
。加砂仁亦可。此方名“鐵罩散”
。
妊娠惡 陰(胎氣不安
,氣不升降,嘔吐酸水
,起坐不 便
,飲食不進)。用香附子二兩
,藿香葉
、甘草各二錢,共研細
。每服二錢
,開水加鹽送下。此方名“二香散”
。
臨產(chǎn)順胎(懷胎九月或十月時服此
,自然順產(chǎn))。勝利地附子四兩
、縮砂仁(炒0)三兩
、甘草(炙)一兩,共研為末
。每服二錢
,米湯送下。
產(chǎn)后狂言(血暈妄語
。煩渴不止)
。用生香附子(去毛)研細。每服二錢
,姜
、棗煎湯送下。
氣郁吐血
。用童便調(diào)香附末二錢服
。又方:香附子一兩、白茯苓半兩,共研為末
。每服二錢
,陳粟米湯送下。
肺破咯血
。用香附子一錢
,研細,米湯送服
。一天服二次
。
尿血。用香附子
,新地榆等分
,分另煎湯。先服香附湯在王口
,后服地榆湯至盡
。發(fā)吵見效,可照此再服
。
各種下血
。用香附子浸童便中一天,取出搗碎
,醋拌
,焙乾,研為末
。每服二錢
,米湯送下。又方:香附子以醋酒各半煮熟
,焙研為末
,加黃秫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國十丸
,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又方:香附子末二錢
,加百草霜、麝香各少許同服
,見效很快
。
脫肛。用香附子
、荊芥穗
,等分為末。每取一匙,加水一碗
,煎沸十多次后
,淋洗患處。
氣郁頭痛
。用香附(炒)四兩
、川芎二兩,共研為末
。每服二錢
,茶湯調(diào)下
。常服可防頭痛
,又可明目。
肝虛目痛(冷淚
,羞明)
。用香附子一兩、夏枯草半兩
,共研為末
。每服一錢,茶湯送下
。
突然耳聾
。用香附子(瓦炒)研末,早晚各服二錢
,蘿卜子煎湯送下
。藥忌鐵器。
耳
。用香附末裹棉送入耳內(nèi)
,有效。
牙痛
。和香附子
、艾葉煎湯漱口,同時用香附子末擦牙
。又方:香附子(炒存性)三兩
,青鹽、生姜各半兩
,共研為末
,每日擦牙。
長期消渴不愈
。用香附子一兩
、白茯苓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
,陳粟米湯送下
。每天服二次。
蜈蚣咬傷
。嚼香附涂搽
,立效。
上一章回目錄下一章
慢性腎炎患者可以喝“秋石”中藥飲片嗎 ?_慢性腎炎
名稱:秋石 釋名:用石膏浸入童便中制成。精致的稱為秋冰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馕?咸、溫
、無毒
。 主治:虛勞冷疾
,小便頻數(shù)
,漏精白濁。制成的方劑有秋石還元丹
、陰陽二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