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出自《傷寒論》
【組成】 麻黃去節(jié),四兩(9g) 杏仁去皮尖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升
【功用】 辛涼疏表
【主治】 外感風邪
【方解】 本方證是表邪入里化熱
麻杏石甘湯與麻黃湯俱用麻黃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表邪未解,邪熱壅肺之喘咳的基礎方
。因石膏倍麻黃,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熱,不在發(fā)汗,所以臨床應用以發(fā)熱,喘咳,苔薄黃,脈數為辨證要點。風寒咳喘、痰熱壅盛者,本方均非所宜。《傷寒論》原用本方治療太陽病,發(fā)汗未愈
,風寒入里化熱,“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風寒化熱,或風熱犯肺,以及內熱外寒,但見邪熱壅肺,身熱喘咳,口渴脈數,無論有汗、無汗,皆可以本方加減而獲效。對于麻疹己透或未透而出現身熱煩躁,咳嗽氣粗而喘
,屬疹毒內陷,肺熱熾甚者,亦可以本方加味用之。2.加減法:如肺熱甚
,壯熱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黃芩、知母清泄肺熱;表邪偏重,無汗而惡寒,石膏用量宜減輕,酌加薄荷、蘇葉、桑葉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氣急,可加葶藶子、枇杷葉降氣化痰;痰黃稠、胸悶者,宜加瓜蔞、貝母、黃芩、桔梗清熱化痰,寬胸利膈。3.現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大葉性肺炎、支氣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屬表證未盡,熱邪壅肺者。【附方】
越婢湯(《金匱要略》) 麻黃六兩(18g) 石膏半斤(24g) 生姜三兩(9g) 甘草二兩(6g) 大棗十五枚(5枚) 上五味
,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越婢湯與麻杏甘石湯所治之證皆有汗,俱用麻黃配石膏以清泄肺熱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發(fā)汗后
,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2.方論選錄
羅美《古今名醫(yī)方論》卷3錄柯琴:“石膏為清火之重劑,青龍
、白虎皆賴以建功。然用之不當,適足以召禍。故青龍以惡寒、脈緊王泰林《王旭高醫(yī)書六種·退思集類方歌注》:“麻黃湯治寒喘也;此去桂枝而重用石膏,治熱喘也
【臨床報道】
麻杏甘石湯加味治療感冒每獲良效
麻杏甘石湯加味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滿意。王平等以本方合銀翹散為基本方臨床觀察163例
【實驗研究】
麻杏甘石湯為治療肺熱喘咳的常用方
你好
,朋友,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是《傷寒論》的祖方,用來治療表里都熱的情況,具體表現為表閉里郁生熱,用麻黃和石膏表里雙解,薤白散的組成是鱉甲(炙)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45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治療鼻炎的偏方秘方大全
下一篇:
化飲解表湯加減治療慢性肺原性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