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鎮(zhèn)肝熄風湯方歌方解,組成,臨床應(yīng)用

    道醫(yī) 2023-06-24 22:07:11

    鎮(zhèn)肝熄風湯

    出自《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組成】 懷牛膝 一兩(30g) 生赭石 一兩(30g),軋細 生龍骨 五錢(15g),搗碎 生牡蠣 五錢(15g),搗碎 生龜板 五錢(15g),搗碎 生杭芍 五錢(15g) 玄參 五錢(15g) 天冬 五錢(15g) 川楝子 二錢(6g),搗碎 生麥芽 二錢(6g) 茵陳 二錢(6g) 甘草 一錢半(4.5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鎮(zhèn)肝熄風

    ,滋陰潛陽

    【主治】 類中風

    。頭目眩暈
    ,目脹耳鳴
    ,腦部熱痛
    ,面色如醉
    ,心中煩熱;或時常噫氣
    ,或肢體漸覺不利,口眼漸形歪斜;甚或眩暈顛仆
    ,昏不知人
    ,移時始醒,或醒后不能復元
    ,脈弦長有力

    【方歌】 張氏鎮(zhèn)肝熄風湯,龍牡龜牛治亢陽

    ,代赭天冬元芍草
    ,茵陳川楝麥芽襄。

    【方解】 本方所治之類中風

    ,張氏稱之為內(nèi)中風
    。其病機為肝腎陰虛,肝陽偏亢
    ,肝風內(nèi)動
    ,氣血逆亂,并走于上所致
    。肝為風木之臟
    ,體陰而用陽。肝腎陰虛
    ,肝陽偏亢
    ,陽亢化風,風陽上擾
    ,故見頭目眩暈
    ,目脹耳鳴
    ,腦部熱痛,面紅如醉;腎水不能上濟心火
    ,則心中煩熱;氣為血之帥
    ,氣逆則血逆,肝陽上升太過
    ,血隨肝陽上逆
    ,氣血逆亂,并走于上
    ,則見肢體漸覺不利
    ,口眼漸形歪斜,甚或眩暈顛仆
    ,不知人事等
    ,發(fā)為中風,即《素問·調(diào)經(jīng)論》所謂“血之與氣
    ,并走于上
    ,則為大厥,厥則暴死
    。氣復反則生
    ,不反則死” 。本證以肝腎陰虛為本
    ,肝陽上亢
    ,氣血逆亂為標,但以標實為主
    。治以鎮(zhèn)肝熄風
    ,引血下行為主,佐以滋養(yǎng)肝腎之法
    。方中懷牛膝歸肝腎經(jīng)
    ,入血分,性善下行
    ,故重用以引血下行
    ,并有補益肝腎之效,為君
    。配伍代赭石之質(zhì)重沉降
    ,鎮(zhèn)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氣血下行
    ,急治其標;龍骨
    、牡蠣
    、龜板
    、白芍益陰潛陽
    ,鎮(zhèn)肝熄風,共為臣藥
    。玄參
    、天冬下走腎經(jīng),滋陰清熱
    ,合龜板
    、白芍壯水以涵木,滋陰以柔肝
    ,上能清肅肺氣
    ,有清金制木之用;肝為剛臟,性喜疏泄條達而惡抑郁
    ,過用重鎮(zhèn)之品以強制肝陽下行
    ,勢必影響其升發(fā)條達之性,故又以茵陳
    、川楝子
    、生麥芽清泄肝熱,疏肝理氣
    ,以遂其條達之性
    ,有利肝陽之潛降,以上俱為方中佐藥
    。甘草調(diào)和諸藥
    ,合生麥芽能和胃調(diào)中,以防金石
    、貝殼類藥物礙胃
    ,為使。本方配伍
    ,重用鎮(zhèn)潛諸藥
    ,配伍滋陰、疏肝之品
    ,鎮(zhèn)潛以治其標
    ,滋陰以治其本,疏肝以順其性
    ,標本兼治
    ,以治標為主。諸藥合用
    ,共奏鎮(zhèn)肝熄風
    ,滋陰潛陽之效。

    方中茵陳

    ,張錫純謂“茵陳為青蒿之嫩者”
    。為此
    ,后之醫(yī)家有的改用青蒿,有的仍用茵陳
    。從該書“茵陳解”及有關(guān)醫(yī)案分析
    ,當以茵陳為是。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是治療類中風之常用方

    。臨床應(yīng)用
    ,無論是中風之前,還是中風之時
    ,抑或中風之后
    ,皆可運用。以頭目眩暈
    ,腦部熱痛
    ,面色如醉,脈弦長有力為辨證要點
    。若屬氣虛血瘀之中風
    ,則不宜用本方。

    2.加減法:若中臟腑昏迷者

    ,宜配合安宮牛黃丸清熱開竅;心中煩熱甚者
    ,加石膏、梔子以清熱除煩;痰多者
    ,加膽南星
    、竹瀝水清熱化痰;遲脈重按虛者,加熟地黃
    、山茱萸以補肝腎;中風后遺有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等不能復元者,可加桃仁
    、紅花
    、丹參、地龍等活血通絡(luò)

    3.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高血壓

    、腦血栓形成、腦出血
    、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等屬于肝腎陰虛
    ,肝陽上亢者。

     【附方】

    建瓴湯(《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生淮山藥 一兩(30g) 懷牛膝 一兩(30g)生赭石 八錢(24g)

    ,軋細 生龍骨 六錢(18g)
    ,搗細 生牡蠣 六錢(18g),搗細 生懷地黃 六錢(18g) 生杭芍四錢(12g) 柏子仁 四錢(12g) 磨取鐵銹濃水,以之煎藥
    。功用:鎮(zhèn)肝熄風
    ,滋陰安神。主治:肝腎陰虛
    ,肝陽上亢證
    。頭目眩暈
    ,耳鳴目脹
    ,健忘,煩躁不寧
    ,失眠多夢
    ,脈弦硬而長。

    建瓴湯與鎮(zhèn)肝熄風湯均用懷牛膝

    、代赭石
    、龍骨、牡蠣
    、白芍
    ,故均能鎮(zhèn)肝熄風,滋陰潛陽
    ,以治肝腎陰虛
    ,肝陽上亢之證。但后者配玄參
    、天冬
    、龜板、茵陳
    、川楝子等
    ,故鎮(zhèn)潛清降之力較強,用于肝陽上亢
    ,氣血逆亂而見腦中熱痛
    ,或面色如醉,甚或中風昏仆者;而前者有生地
    、淮山
    、柏子仁等,故寧心安神之力略優(yōu)
    ,用于肝陽上亢而見失眠多夢
    ,心神不寧者。

    【文獻摘要】

    1.原方主治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卷7: “治內(nèi)中風證(亦名類中風

    ,即西人所謂腦充血證)
    ,其脈弦長有力(即西醫(yī)所謂血壓過高),或上盛下虛,頭目時常眩暈
    ,或腦中時常作疼發(fā)熱
    ,或目脹耳鳴,或心中煩熱
    ,或時常噫氣
    ,或肢體漸覺不利,或口眼漸形歪斜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蛎嫔缱恚趸蜓?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至于顛仆
    ,昏不知人,移時始醒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蛐押蟛荒軓驮穸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或肢體痿廢
    ,或成偏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2.方論選錄

    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卷7:“風名內(nèi)中

    ,言風自內(nèi)生,非風自外來也
    。內(nèi)經(jīng)謂‘諸風掉眩
    ,皆屬于肝’。蓋肝為木臟
    ,于卦為巽
    ,巽原主風。且中寄相火
    ,征之事實
    ,木火熾盛,亦自有風
    。此因肝木失和風自肝起
    。又加以肺氣不降,腎氣不攝
    ,沖氣胃氣又復上逆
    。于是臟腑之氣化皆上升太過,而血之上注于腦者
    ,亦因之太過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且苑街兄赜门Oヒ砸滦校藶橹螛酥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而復深究病之本源
    ,用龍骨、牡蠣
    、龜板
    、芍藥以鎮(zhèn)熄肝風,赭石以降胃降沖
    ,玄參
    、天冬以清肺氣,肺中清肅之氣下行
    ,自能鎮(zhèn)制肝木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瓘那八鶖M之方
    ,原止此數(shù)味,后因用此方效者固多
    ,間有初次將藥服下,轉(zhuǎn)覺氣血上攻而病加劇者,于斯加生麥芽
    、茵陳
    、川楝子即無此弊。蓋肝為將軍之官
    ,其性剛果
    ,若但用藥強制,或轉(zhuǎn)激發(fā)其反動之力
    。茵陳為青蒿之嫩者
    ,得初春少陽生發(fā)之氣,與肝木同氣相求
    ,瀉肝熱兼舒肝郁
    ,實能將順肝木之性。麥芽為谷之萌芽
    ,生用亦善將順肝木之性
    ,使不抑郁。川楝子善引肝氣下達
    ,又能折其反動之力
    。方中加此三味,而后用此方者
    ,自無他虞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臨床報道】

    魏氏用本方加味治療高血壓100例,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頭眩頭痛

    ,目脹耳鳴
    ,心中煩熱,舌紅苔黃
    ,脈弦長有力
    。每日1劑,水煎服
    ,1個月為1療程
    。必要時配合西藥。結(jié)果:顯效65例(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
    ,血壓恢復正常
    ,觀察血壓2年穩(wěn)定),占65%;有效32例(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體征改善
    ,血壓基本正常,觀察1年未復發(fā))
    ,占32%;無效3例(癥狀體征未見改善
    ,或病情加重),占3%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傆行?7%。[魏金鳳.鎮(zhèn)肝熄風湯治療高血壓100例
    。浙江中醫(yī)雜志 1997;32(5):197]

    劉氏以本方為主

    ,治療腦血栓形成52例。每日1劑
    ,水煎分3次服
    ,半個月為1療程。經(jīng)治療1~6個療程
    ,結(jié)果:痊愈32例
    ,占61.5%;顯效13例,占25%;有效5例
    ,占9.6%;無效2例
    ,占3.9%?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傆行蕿?6.1%
    。[劉薇.鎮(zhèn)肝熄風湯治療腦血栓形成52例。黑龍江中醫(yī)藥 1997;(3):28]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54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
    加味地黃丸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
    ,山楂1錢,澤瀉1錢
    ,陳皮8分
    ,甘草3分
    ,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
    ,蒼術(shù)1斤,神曲1斤
    ,麥芽1斤
    ,山楂1斤,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
    。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固衛(wèi)御風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9g,炒白術(shù)9g
    ,桂枝9g
    ,赤芍9g,白芍9g
    ,生姜3片
    ,大棗7枚。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
    ,以御風寒
    。主冷激性蕁麻疹。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
    ,加烏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
    ,銼,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
    、桂心、天麻
    、萆薢
    、石斛、虎骨(酥炙)
    、白芍藥
    、當歸、云母粉
    、白術(shù)
    、茵芋葉、木香
    、仙靈脾
    、甘草、川續(xù)斷
    ,各一兩。炮制 : 上挫
    ,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春五日
    、夏三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每個分5塊)
    ,半夏25個,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
    。功能主治 : 瘧發(fā)作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