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瘡形小而根深
注:疔瘡形小而根深
,狀如丁釘,故名“疔瘡”。部分相當于西醫(yī)深毛囊炎或毛囊周圍炎。隨處可生。疔瘡發(fā)病迅速,且危險性大
,發(fā)于顏面,很容易發(fā)生疔毒走黃,導致生命危險。發(fā)于手足,則可以損傷筋骨。疔瘡多由熱毒感染或四時不正疫氣侵襲所致。治療原則雖大體相同,但發(fā)于不同部位,治又各殊。手足疔瘡毒滯凝
,手足外傷染毒成。麻木作癢焮熱痛,腫脹劇痛與跳痛。清熱解毒整體治,涼血清營銀翹英。野菊地丁貝生地,赤芍芩連芷黃柏。方藥:
銀花30g 連翹10g 蒲公英30g 生地15g 貝母9g 野菊花20g 赤芍10g 黃芩10g 紫地丁30g 黃連9g 白芷10g 黃柏10g
注:手足部疔瘡
,多緣毒滯血凝,濕火蘊結,手足破損,外傷染毒而成。始多麻木作癢,焮熱疼痛整體治療以清熱解毒
,涼血清營為主。銀花
,連翹,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黃芩,黃連,黃柏清熱燥濕;生地,赤芍,貝母清營涼血,活血解毒;白芷芳香透毒。手足疔瘡名稱多
,部位不同名各殊。蛇頭蛇眼蛇肚疔,沿爪托盤水白疔。總因感染毒熱重,清熱解毒重劑成。注:手足部疔瘡屬手足部急性化膿性感染。出時大多疼痛劇烈
,紅腫劇痛跳痛。因療發(fā)部位形態(tài)不同,故名稱各異。生于指頭頂端的,叫蛇頭疔。生于指甲旁的,叫蛇眼疔。指頭部的名蛇肚疔總之,不論生何部位
足癬在生活中非常常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出自《中藏經(jīng)》卷三·五疔 4.1白疔4.2赤疔4.3黑疔 4.3.1牙齦生疔色黑4.3.2耳內(nèi)生疔5出自《外科正宗》卷二·五疔 5.1火焰疔5.2紫燕疔5.3白刃疔5.4黑靨疔5.5黃鼓疔 6參考資料附:1治療五疔的穴位2治療五疔的方劑3治療五疔的中成藥4古籍中的五疔 1拼音 wǔ dīng
2英文參考 five kinds of boils
five kinds of furuncle [湘雅醫(yī)學專業(yè)詞典]
3概述 五疔為病名[1]
4出自《中藏經(jīng)》卷三·五疔 1.出自《中藏經(jīng)》卷三[1]
4.3.1牙齦生疔色黑 黑疔系指牙齦生疔色黑[4]
4.3.2耳內(nèi)生疔 黑疔系指耳內(nèi)生疔[4]
。多由火毒上炎致疔生于耳內(nèi),形如花椒子,根腳深,色黑,疼痛如刺,痛引腮腦[4]。《外科正宗》卷四:“黑疔生于耳竅之內(nèi),黑硬腐爛,破流血水,疼及腮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5出自《外科正宗》卷二·五疔 出自《外科正宗》卷二
。命名五疔為:火焰疔、紫燕疔
6
疔瘡的結構是:疔(半包圍結構)瘡(半包圍結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60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頑固性失眠治療方法,重用法半夏鎮(zhèn)靜安···
下一篇:
半夏瀉心湯組成,加減,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