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是什么
石榴皮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外表面暗紅色或棕紅色
石榴皮簡介
【藥 名】:石榴皮
【異名】
石榴皮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GranatumL.的果皮。又名石榴殼(《雷公炮炙論》)
,酸石榴皮(《肘后方》),安石榴酸實殼(《別錄》),酸榴皮(《綱目》),西榴皮(《閩東本草》)。原植物石榴(《雷公炮炙論》)。又名:楉榴(《廣雅》)
,安石榴(《博物志》),丹若(《酉陽雜俎》),金罌(《綱目》),金龐(《群芳譜》),若榴木(《中國植物志》),海石榴(河南),山力葉(東北),榭石榴(臺灣),榭榴、安息榴、西安榴【來源】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石榴皮植物形態(tài)
石榴(《雷公炮炙論》)又名:楮榴(《廣雅》),安石榴(張華《博物志》)
樹皮青灰色;幼枝近圓形或微呈四棱形,枝端通常呈刺狀
,無毛,葉對生或簇生;葉片倒卵形至長橢圓形,長2.5~6厘米,寬1~1.8厘米,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漸狹,全緣,上面有光澤,無毛,下面有隆起的主脈,具短柄。花1至數朵,生小枝頂端或腋生,花梗長2~3毫米。花的直徑約3厘米;萼筒鐘狀,肉質而厚
,紅色,裂片6,三角狀卵形;花瓣6,紅色,與萼片互生,倒卵形,有皺紋;雄蕊多數,著生于萼管中部,花藥球形,花絲細短;雌蕊1,子房下位或半下位,上部6室,具側膜胎座,下部3室,具中軸胎座,花柱圓形,柱頭頭狀。漿果近球形
石榴皮性味
酸澀
,溫,有毒。①《藥性論》:"味酸
,無毒。"②《滇南本草》:"性寒,味酸澀。"
③《綱目》:"酸澀
,沮,無毒。"④《廣西中藥》:"味苦澀
,性溫,有毒。"石榴皮歸經
入大腸
、肺,腎經。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大腸
、腎二經。"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陰、足少陰經
。"石榴皮性狀鑒別
性狀特征
果皮半圓形或不規(guī)則塊片
,大小不一,厚1.5-3mm內表面黃色或紅棕色
顯微鑒別
果皮橫切面
外果皮為一列表皮細胞,排列較緊密
粉末特征:黃綠色
1.石細胞無色
、淡黃色或黃棕色。類圓形、長方形或不規(guī)則形,有的短分枝,枝端圓鈍或膨大2.草酸鈣簇晶直徑3-27μm
3.果皮表皮細胞斷面觀呈類言形,外壁稍厚
4.導管主要為螺紋導管
5.淀粉粒單粒類圓形
6.棕色塊形狀不規(guī)則。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10g,精密稱定
石榴皮歷史考證
石榴在我國也是有比較多的歷史的,而石榴皮亦是如此的
石榴
種極易息
《綱目》云:“榴五月開花
1.《本草圖經》
“安石榴
,舊不注所出州土,或云本生西域花有黃
2.《本草衍義》
“安石榴
3.《本草拾遺》
主蛔蟲
。4.《滇南本草》
治日久水瀉,同炒砂糖煨服
,又治痢膿血,大腸下血。同馬兜鈴煎治小兒疳蟲。并洗膀胱。5.《本草蒙筌》
理蟲牙。
6.《綱目》
止瀉痢
,下血,脫肛,崩中帶下7.《生草藥性備要》
治瘤子瘡
8.《科學的民間藥草》
驅除鉤
9.《別錄》
療下痢,止漏精
10.《藥性論》
治筋骨風
石榴皮化學成份
果皮含鞣質10.4%
,蠟0.8%,樹脂肪4.5%,甘露醇1.8%,粘液質0.6%,沒食子酸4.0%,蘋果酸、果膠和草酸鈣4.0%,樹膠3.2%,菊糖1.0%,非結晶糖2.7%。從鞣質中分得:石榴皮苦素A、B,石榴皮鞣質,2,3-O-連二沒 食子酰石榴皮鞣質。果皮還含反油酸,異槲皮甙
,矢車菊素-3-葡萄糖甙,矢車菊素-3,5-二葡萄糖,啼紋天竺素-3-葡萄糖甙,啼紋天竺素-3,5-二葡萄糖。又從果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四聚沒食子酸,有抑制碳酸脫氫酶的活性。果皮
、莖皮、樹皮均含生物堿,已分離出:石榴皮堿,異石榴皮堿,偽石榴皮堿,N-甲基異石榴皮堿等石榴皮栽培要點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向陽的環(huán)境
,耐旱、耐寒,也耐瘠薄,不耐,不澇和蔭蔽。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夾沙土栽培為宜。栽培技術
用扦插、壓條或分株繁殖
。扦插繁殖,育苗移栽:在冬季進行,選取直徑1cm左右的粗的、健壯的枝條,剪成6-7節(jié)長的插條。然后在1.3m寬的苗床上,按行距33cm開橫溝,深約16cm,每隔10-13cm扦插1根,露出地面約1/4,蓋土壓緊,培育1-2年壓條繁殖
壓條繁殖4月芽萌動前壓條的
分株繁殖
在冬季至早春發(fā)芽前
田間管理
扦插萌芽后,要注意培養(yǎng)主干
病蟲害防治
蟲害有介殼蟲
,用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噴霧石榴皮營養(yǎng)知識
石榴皮的營養(yǎng)價值是非常的高的
石榴皮知識介紹
石榴皮果皮呈不規(guī)則的片狀或瓢狀
秋季果實成熟后收集果皮,洗凈
石榴皮營養(yǎng)分析
澀腸止遺止血止帶,殺蟲斂瘡
石榴皮補充信息
炮制:根據煉制方法的不同
石榴皮即取原藥材
石榴皮炭:取凈石榴皮塊
炮制后的石榴皮貯干燥容器內
石榴皮適合人群
痢疾積滯未清者慎服。
石榴皮食療作用
味酸
凡痢下赤白
凡腸風下血而屬熱者
凡腸道蛔蟲
石榴皮做法指導
該品作收澀宜炒用
石榴皮的功效主治
澀腸,止血
,驅蟲。治久瀉,久痢,便血,脫肛,滑精,崩漏,帶下,蟲積腹痛澀腸止瀉;止血;驅蟲;痢疾;腸風下血;崩漏;帶下;害蟲。主鼻衄;中耳炎;創(chuàng)傷出血;月經不調;紅崩白帶;牙痛;吐血;久瀉;久痢;便血;脫肛;滑精;崩漏;帶下;蟲積腹痛;疥癬
澀腸止瀉
取鮮石榴皮1000克或干品500克
驅蛔定痛
用于蛔蟲引起的腹痛
,可與檳榔等份研末沖服。殺蟲止癢
用于疥癩瘡癬等皮膚病
,可用本品鮮皮擦局部或煎水洗。收斂止痢
取石榴皮、茄根各60克
,先將茄根燒成灰(存性),研末,石榴皮研成細末,兩藥混勻,每服9克,用紅糖水送服。此方適于慢性痢疾久治不愈者,急性菌痢忌服。名家論述功效
①《別錄》:"療下痢
,止漏精。"②《藥性論》:"治筋骨風,腰腳不遂
,步行攣急疼痛。主澀腸,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淚下,治漏精。"③《本草拾遺》:"主蛔蟲。煎服
。"④《滇南本草》:"治日久水瀉
,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膿血⑤《本草蒙筌》:"理蟲牙
。"⑥《綱目》:"止瀉痢
,下血,脫肛,崩中帶下。"⑦《生草藥性備要》:"治瘤子瘡,洗疝痛
。"⑧《本草求原》:"洗斑疥癩
。"⑨《科學的民間藥草》:"驅除鉤、絳蟲
。"石榴皮臨床應用
①治療細菌性痢疾
取石榴皮制成50%或60%煎劑
,每次10~20毫升,日服3~4次,7~10天為一療程;對慢性菌痢可以連服2周、停藥1周再服2周為一療程。治療急性菌痢50例
,經一療程后治愈49例,進步1例。服藥后平均退熱時間1.3天,腹痛,里急后重消失時間為4.8天左右,大便恢復正常時間在4.6天上下,糞便鏡檢恢復正常為5.3天。治療慢性菌痢4例,停藥后2周經乙狀結腸鏡檢查,病變均消失,糞便培養(yǎng)3次以上均為陰性。?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60%石榴皮煎液每服20毫升
,每日3次,飯后服,連服6日為一療程。如無效可再服一個療程。40例患者一療程后隨訪半年,均無任何癥狀,其中36例連續(xù)糞檢3次均為陰性。服藥期間偶有惡心、耳鳴③治療多種感染性炎癥
取石榴皮制成100%煎液
此外,用石榴皮炒焦研粉
,撒布耳內,對化膿性中耳炎有一定療效。石榴皮藥理作用
1.收斂作用
石榴皮含多含糅質
,當它們與粘膜、創(chuàng)面等接觸后,能沉淀或凝固局部的蛋白質,使在表面形成較為致密的保護層,有助于局部創(chuàng)面愈合或保護局部免受刺激。2.抗菌作用
石榴皮煎劑在試管內對志賀
、施氏、福氏和宋內等4鐘痢疾桿菌均有抗菌作用,對志賀作用最強,施氏、福氏次之此外
石榴皮水浸劑(1:4)在試管內對堇氏毛癬菌
3.抗病毒作用
雞胚法實驗證明
其特點不僅能夠抑制病毒在細胞內的增殖,更為重要的是顯示較強的直接殺滅病毒和阻止及吸附細胞的作用
4.驅蟲作用
石榴皮煎劑有驅腸蟲作用
5.其他作用
從石榴皮甲醇提取物物分得一種化合物,對牛紅細胞的碳酸酐酶活性有強的抑制作用
6.毒性
石榴皮含糅質較多
石榴皮總堿對心臟有暫時性興奮作用
研究顯示,可水解鞣質對肝臟的直接毒性較高
石榴皮常用配方
石榴皮能澀腸止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