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名老中醫(yī)用藥心得

    道醫(yī) 2023-06-25 05:21:13

    陳老諳熟藥性

    ,他認為:祖國醫(yī)學浩如煙海,各醫(yī)學流派均有自己的用藥特點及長處
    。經(jīng)方簡捷,時方輕刃
    ,均可借鑒。但要結(jié)合自己的臨床經(jīng)驗
    ,執(zhí)其法不可拘其方泥其藥,人云亦云
    ,要大膽創(chuàng)新
    。陳老頗推徐靈胎“一病必有一認方
    ,一方必有一主藥”之說
    ,主張精方簡藥
    ,重點突出。嘗謂:“用藥如用兵
    ,貴乎選帥用將不可隨意拼湊,以圖面面俱到
    ,如此則互相牽掣,藥力難以集中
    ,何以愈?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一方之中君藥用量必重
    ,任之以權(quán)
    ,否則即為無制之師
    ,焉能取勝乎!”寒熱虛實
    ,辨證已明即應大膽用藥。時感表邪宜輕量小劑
    ,重癥頑疾亦峻藥攻堅,滋補藥味可多
    ,攻邪藥量宜重
    。力求精兵簡藥,彈無虛發(fā)
    ,這樣既節(jié)約藥物,又集中藥力
    ,且利于觀察療效總結(jié)經(jīng)驗
    。陳老每方藥物多不超過10味
    ,君藥量重
    ,多在30-50g之間
    ,并且注意效驗價廉,很少使用缺藥

    如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自擬之茵陳退黃湯:以茵陳1250g

    、梔子10g、大黃10g
    、膽草15g、紅花10g
    、白茅根50g
    、柴胡10g
    、茯苓30g組成
    。陳老體會茵陳為一年生草本植物
    ,味苦性微寒
    ,陽春三月,百草生發(fā)
    ,山野村民常以茵陳嫩苗煮食代菜,味美適口
    ,多食無礙。該藥療效確切
    ,退黃迅速,非大劑量不可
    ,成人每劑不少于1000g,兒童不少于300g。

    曾治一李性男患

    ,素體健康,1周前食欲減少
    ,惡心欲吐,困倦肢沉
    ,面目色黃
    ,伴胃脘不適
    ,厭油膩
    ,右脅隱痛
    ,苔黃便燥,舌紅苔黃而薄
    ,脈弦數(shù),口腔黏膜黃染
    ,鞏膜黃染,肝右肋下2cm
    ,質(zhì)軟,觸痛
    。肝功化驗:麝濁7u,鋅濁14u
    ,黃疸指數(shù)25u,轉(zhuǎn)氨酶425u,碘反應(+),診為濕重于熱型黃疸,擬清熱利濕退黃法

    處方:茵陳1250g

    ,梔子15g,黃柏10g,紅花10g
    ,滑石30g,木通15g,膽草10g,茅根100g
    ,腹皮20g
    。水煎服
    。服藥16劑,歷時18天
    ,肝功及黃疸指數(shù)均恢復正常,諸癥悉愈出院

    治療胃下垂、子宮脫垂

    、脫肛等病,常于補中益氣湯中加入大劑量枳殼
    ,療效滿意。陳老認為臟器下垂多中氣不足
    、升提無力所致
    。中氣虛則氣機不暢
    ,氣滯中焦,愈積愈滯
    ,升舉愈難,重用枳殼寬中行氣
    ,氣行滿除
    ,中氣通暢
    ,下垂自可上收:一般用量均在50~100g,無任何不良反應

    急性腎炎

    ,陳老常治以越婢加術(shù)湯加白茅根
    、紫荊皮等,白茅根用量動輒100-200g
    。陳老云:“攻堅之戰(zhàn),宜重兵速克,以防疲其師
    。”茅根味甘能補胃
    ,故雖寒而不礙胃
    ,清熱涼血通絡利尿
    ,消腫迅速
    ,貴在一味
    ,常收斬將奪關之效

    用藥方面,陳老師古不泥

    ,嘗謂:“服藥本為補偏救弊,有是病則投是藥
    ,切勿為古人所囿?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蹦衬曷《惱现我活^痛患者
    ,頭痛欲裂
    ,呻吟不已
    ,3日未眠
    ,時時以拳擊頭
    ,昏昏欲仆,舌紅焦干
    ,六脈洪數(shù),曾服芎芷石膏湯數(shù)劑不愈
    。陳老診畢
    ,只將方中石膏改為150g
    ,服藥2劑頭疼若失

    陳老云:“冬不用石膏

    ,夏不用麻黃,彼言其常
    ,此治其變
    ,認準證即放膽用藥又何慮之有
    ?只能考慮季節(jié)因素,酌用量而已
    ,切勿為其所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相關文章:

    中醫(yī)兒科用藥經(jīng)驗,中醫(yī)兒科臨床淺解

    中醫(yī)用藥的方法

    ,用藥的劑量

    中醫(yī)用藥心得,用藥原則

    臨床用藥參四時

    ,終究當須合四診

    男科用藥經(jīng)驗集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67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
    ,槐枝灰半兩。制法 : 上為末
    ,別入生地黃汁1合,拌令勻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
    ,面糊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補肝腎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
    ,山楂1錢
    ,澤瀉1錢
    ,陳皮8分,甘草3分
    ,生姜
    、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口渴欲飲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厚樸1斤
    ,蒼術(shù)1斤
    固衛(wèi)御風湯
    處方 : 炙黃耆9g,防風9g,炒白術(shù)9g
    ,桂枝9g
    ,赤芍9g,白芍9g
    ,生姜3片,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
    ,以御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