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豬苓湯治療糖尿病性腹瀉

    道醫(yī) 2023-06-25 14:32:57

    【摘要】 臨床上部分糖尿病患者

    ,腎陰虧耗
    ,下焦生熱
    ,水中火衰
    ,氣不攝水
    ,水熱互結(jié)于下焦,形成陰虛水氣證
    ,若水氣偏滲大腸則下利
    ,表現(xiàn)為腹瀉,效仲景之豬苓湯養(yǎng)陰清熱利水
    ,邪正兼顧
    ,常獲佳效。

    【關(guān)鍵詞】 豬苓湯

    ;糖尿?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蛔灾魃窠?jīng)病變
    ;腹瀉

    《傷寒論》中將泄瀉

    、痢疾統(tǒng)稱為下利
    ,仲景指出下利病因眾多
    ,病機不同,證候復雜
    ,兼癥各異
    ,除六經(jīng)下利之外,寒熱虛實有之
    ,病證夾雜者亦有之
    ,臨證時須詳審病機,因證立法
    ,依法組方
    ,斷不可刻守一方,以應萬變
    ,總之“觀其脈證
    ,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方能獲得佳效

    臨床上諸多中醫(yī)文獻中均極少提及腎陰虛下利,中醫(yī)學教材中泄瀉一病也未提及此型

    ,腎陰虛下利一證臨床上確實較為少見
    ,但仍有部分患者屬于本類證型
    ,按此辯證用藥亦可獲良效,仲景在《傷寒論》中對腎陰虛下利已有所論及
    ,并提出了完整的病機治要

    319條豬苓湯證,“少陰病

    ,下利六七日
    ,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
    ,豬苓湯主之
    。”其病機為少陰熱化
    ,陰虛水熱互結(jié)
    ,水熱互結(jié)下焦,因水性變動不居
    ,若水氣偏滲大腸則下利
    ,治以扶正祛邪,育陰利水之豬苓湯
    。水屬陰邪
    ,非陽莫化,所以少陰水氣證多見于陽虛寒化證
    ,如真武湯證
    ,但少陰真陰虛衰,邪熱與水氣互結(jié)
    ,亦可導致水氣證
    ,只是臨床陰虛水氣證較陽虛水氣證少見而已。

    臨床上觀察到部分糖尿病患者病程遷延日久則腎陰虧耗

    、下焦生熱
    、水中火衰、氣不攝水
    ,水熱互結(jié)
    ,可表現(xiàn)為下利,現(xiàn)代醫(yī)學則認為糖尿病出現(xiàn)自主神經(jīng)病變引起腹瀉
    ,此類患者辨證應用豬苓湯加減治療獲得較好療效?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介紹典型案例1則:

    患者,男

    ,59歲
    ,農(nóng)民。2010年9月25日就診。該患糖尿病病史17年
    ,6年前開始應用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早24u
    、晚18u餐前皮注,未系統(tǒng)監(jiān)測血糖
    。3周前出現(xiàn)腹瀉,大便呈水樣
    ,少則每日3-4次
    ,多則日7-8次,口服黃連素
    、蒙脫石散等藥物
    ,腹瀉改善不明顯,故來我院要求服中藥治療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淘\:形體消瘦,精神萎靡
    ,午后自覺發(fā)熱
    ,口干渴多飲,多食易饑
    ,心煩
    ,夜寐不佳,大便質(zhì)稀
    ,瀉下如注
    ,糞色深黃,氣味臭穢
    ,舌光絳無苔
    ,脈弦細數(shù)。查空腹血糖12.3mmol/L
    ,血常規(guī)
    、便常規(guī)無感染征象。參其脈證
    ,考慮為水熱互結(jié)
    ,下滲于大腸所致。治宜清熱除濕
    ,育陰止瀉
    。效仲景之豬苓湯養(yǎng)陰清熱利水,使利水不傷陰
    ,滋陰不助邪
    ,邪正兼顧。處方:豬苓15g,茯苓12g
    ,阿膠10g(烊化)
    ,澤瀉12g,滑石20g(包煎)
    。1劑后瀉減
    ,大便開始成型,守方加知柏地黃湯加減
    ,熟地黃25g
    、山藥15g、山茱萸12g
    、丹皮10g
    、知母15g、黃柏10g
    、黃芪20g
    、葛根30g,連服7劑
    ,瀉止
    ,便次便質(zhì)正常,諸癥俱減
    。對于本證的治療應扶陰利水
    ,通利小便,泄熱于下
    ,使水熱不致互結(jié)
    ,同時滋養(yǎng)內(nèi)虧之陰液,利水而不傷陰
    ,滋陰而不戀邪

    糖尿病自主神經(jīng)病變引起腹瀉,是因為糖尿病患者未及時治療或血糖控制得不好

    ,長期高血糖引起植物神經(jīng)功能損害
    ,繼而造成胃腸運動功能障礙,使腸蠕動失常
    、腸道內(nèi)細菌異常繁殖
    、消化吸收功能不良,從而發(fā)生腹瀉
    。據(jù)臨床統(tǒng)計
    ,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會合并神經(jīng)病變,其中2/3會有腹瀉
    、便秘等胃腸道癥狀
    。發(fā)病時腹瀉呈頑固性、間歇性,晝夜均可發(fā)生
    ,發(fā)作時間可為幾天至幾周
    ,其間可有數(shù)周至數(shù)月間歇期,大便多為水樣便或稀便
    ,無發(fā)熱和明顯腹痛癥狀
    ,有時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xiàn),患者還可伴有多飲
    、多食
    、多尿、消瘦等糖尿病癥狀
    。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腹瀉不可掉以輕心
    ,應及早查清病因
    ,對癥治療
    ,否則會影響患者的血糖控制,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臨床上常有糖尿病自主神經(jīng)病變表現(xiàn)為腹瀉的患者應用思密達

    、黃連素、易蒙停等藥物均難獲效
    ,此時中醫(yī)辨證治療可突顯其優(yōu)勢
    。中醫(yī)學認為,腹瀉病因病機不同
    ,其臨床表現(xiàn)也各異
    ,抓住不同患者病機特點進行準確辨證治療,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癥狀
    ,提高生活質(zhì)量
    。金紹國[1]認為,約90%的糖尿病性腹瀉者屬脾氣虛弱或脾腎陽虛之證
    ,立健脾益氣
    、收斂止瀉法治之,基本方藥為:生黃芪
    、黨參
    、薏苡仁、茯苓
    、焦白術(shù)
    、炒山藥、葛根
    、吳茱萸
    、陳皮、炙甘草。姜敏[2]將43例糖尿病性腹瀉患者分為脾胃氣虛型和脾腎陽虛型
    ,前者予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
    ,后者予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于世家[3]提出糖尿病腹瀉以脾腎陽虛為本
    、脾胃虛弱為標
    ,予溫腎健脾,化濕固澀之法
    ,常以參苓白術(shù)散
    、四神丸為基礎(chǔ)方化裁。并提出當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反復自發(fā)性腹瀉時
    ,往往是病程已久
    ,久病入絡(luò),故與血瘀有關(guān)
    ,可加用無潤腸作用的活血化瘀之品
    ,如赤芍、丹參
    、雞血藤等

    目前,對糖尿病性腹瀉的中醫(yī)中藥研究中尚未見有腎陰虛下利型的報道

    ,但通過筆者對糖尿病性性腹瀉的臨證觀察看來
    ,部分患者確屬此型,以豬苓湯加減治療往往可獲佳效
    。目前多數(shù)醫(yī)家將豬苓湯用于糖尿病腎病的治療
    ,認為糖尿病腎病是在氣陰兩虛、陰虛燥熱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
    ,氣陰兩虛
    ,水、熱
    、瘀三邪內(nèi)結(jié)致使本病遷延難愈
    。如詹繼紅[4]指出該病病機演變起于陰虛燥熱,根于腎精虧乏
    ,遷延日久
    ,陰損及陽,致氣陰兩虛
    ,脾腎俱損
    ,則津液代謝失常,變生水濕
    ;而久病入絡(luò)
    ,瘀血內(nèi)阻
    ;因此糖尿病腎病病機為脾腎氣陰兩虛為本,水濕
    、瘀血為標
    ,故以豬苓湯加味治療切中病機,療效顯著
    。筆者提出豬苓湯治療糖尿病性腹瀉屬腎陰虛水熱互結(jié)者
    ,供大家臨床選用,同時提醒醫(yī)者
    ,臨證時切勿拘泥常規(guī)
    ,應靈活辨證。

    參考文獻

    [1] 金紹國.中醫(yī)治療糖尿病性腹瀉.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2
    ,9(1):121-122.

    [2] 姜敏.中醫(yī)辨證治療糖尿病性腹瀉43例.河北中醫(yī),2007

    ,29(11):1037.

    [3] 叢曉迪

    ,于世家.于世家教授治療糖尿病腹瀉的經(jīng)驗.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11
    ,25(7):12-13.

    [4] 馬娟.加味豬苓湯治療糖尿病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羝诘呐R床研究[D].貴陽中醫(yī)學院
    ,2011:19.

    文章來源: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75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jié)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
    ,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通過對導師李敬孝教授臨床治療胸痹的病例的分析總結(jié)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露蜂房1分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
    ,山楂1錢,澤瀉1錢
    ,陳皮8分
    ,甘草3分,生姜
    、大棗
    。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
    ,肢節(jié)酸疼,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
    ,舌上微苔,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蒼術(shù)1斤
    ,神曲1斤
    ,麥芽1斤
    ,山楂1斤,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
    。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固衛(wèi)御風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9g,炒白術(shù)9g
    ,桂枝9g
    ,赤芍9g,白芍9g
    ,生姜3片
    ,大棗7枚。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
    ,以御風寒
    。主冷激性蕁麻疹。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shù)(洗
    ,銼
    ,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
    ,不問陰陽二證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防風
    、桂心
    、天麻、萆薢
    、石斛
    、虎骨(酥炙)
    、白芍藥、當歸
    、云母粉
    、白術(shù)、茵芋葉
    、木香
    、仙靈脾、甘草
    、川續(xù)斷
    ,各一兩。炮制 : 上挫
    ,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春五日
    、夏三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每個分5塊),半夏25個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