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芍藥甘草湯加味治療雜病的醫(yī)案舉例

      道醫(yī) 2023-06-25 16:25:53

      芍藥甘草湯出自《傷寒論》

      ,為張仲景治療誤汗亡陽,陽復后的“腳攣急”證而設
      。臨床中常用芍藥甘草湯加味治療雜病
      ,療效滿意
      ,現(xiàn)介紹如下:

      1便秘

      王某,女

      ,37歲,便秘9年
      ,大便每3-6日一解
      ,干結如羊屎
      ,每臨廁則虛坐努責,常外用開塞露
      ,或生大黃
      、番瀉葉泡水飲,停藥后則諸癥如故
      ,痛苦異常
      。證屬便秘
      ,予:芍藥50g 甘草10g,5劑水煎服
      ,諸癥若失

      2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龍某

      ,男,32歲
      ,住院號:2015000055,因“右下肢脹痛
      ,活動受限3天”入院
      。3年前
      ,患者左下肢腫脹疼痛,肢端蒼白
      ,左下肢第三趾指關節(jié)壞疽
      ,診斷為“下肢動脈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予“下肢血栓濾網(wǎng)置入
      、溶栓及左下肢第三趾指壞疽切除術”
      。術后3年以來
      ,一直堅持服用“華法令
      、貝前列素鈉、沙格雷酯”
      ,病情穩(wěn)定?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颊吒赣H
      、爺爺、叔叔三人均患此病
      ,其父已作“下肢深靜脈血栓濾網(wǎng)置入術”
      ,一直服用抗凝藥;其叔死于肺梗死
      。3天以來右大隱靜脈走行至膝關節(jié)下15cm處靜脈僵硬條索狀并壓痛
      ,該靜脈周圍皮膚輕度發(fā)紅
      ,皮溫升高
      ,膝關節(jié)處更加明顯
      。右下肢活動受限
      ,伸直不能,行走跛行
      ,足背動脈搏動減弱
      。舌紅
      ,苔黃膩,脈滑數(shù)
      。肝、腎功
      、血糖等正常
      ,拒絕作CT等相關檢查。中醫(yī)診斷:脫疽(瘀熱阻絡)
      ,西醫(yī)診斷: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西藥繼抗凝治療,中藥以活血化瘀
      ,清熱涼血,芍藥甘草湯加減:

      水煎服

      ,日一劑,藥渣水煎外洗雙下肢
      。七劑后脹痛
      、靜脈僵硬條索、壓痛
      、皮溫明顯減輕
      ,膝關節(jié)處仍明顯,皮溫稍高。調整方藥:

      內(nèi)服外用十劑后

      ,大腿內(nèi)側及膝關節(jié)下5CM靜脈條索感明顯變軟,疼痛消失
      ,僅膝關節(jié)處靜脈條索輕度壓痛
      。局部皮溫正常,右下肢伸直較前改善
      ,右踝關節(jié)輕度水腫
      ,舌紅,苔薄黃
      ,脈滑

      十三劑后病情平穩(wěn),右大隱靜脈走行除膝關節(jié)局部靜脈僵硬明顯

      、輕度壓痛外
      ,靜脈條索感明顯變軟
      ,下肢不能完全伸直
      ,活動稍受限
      ,能正常生活。

      3.坐骨神經(jīng)痛

      楊某

      ,男
      ,47歲,司機
      ,反復左側腰腿脹痛7年加重1周
      ,疼痛牽扯至左側臀部及下肢,活動受限
      ,動則痛甚
      ,臥床休息
      ,不能下床
      ,左腿不能伸直,夜間痛甚
      ,曾在針灸科予封閉及針灸治療
      ,療效輕微。舌紅少津
      ,脈澀
      ,為血瘀阻絡
      ,筋脈失養(yǎng)
      。予:芍藥50g 甘草15g 木瓜15g 威靈仙20g 牛膝15g 雞血藤30g 紅藤30g
      ,共服12劑,藥渣外敷腰部
      ,疼痛消失

      4. 乳房脹痛

      王某

      ,女
      ,38歲,雙側乳房脹痛6年
      ,加重1月
      ,6年前因家中遭變故至情緒低落
      ,漸感乳房脹痛,尤以經(jīng)前為甚
      ,痛甚時衣不能附
      ,皮膚無異常,雙側乳房觸診有黃豆大小結節(jié)
      ,質中等
      ,曾活檢示“乳腺小葉增生”。近一年以來曾服中藥“逍遙丸”
      、“巖鹿乳康片”等不能根治
      ,仍時輕時重,反復發(fā)作
      。近1月加重
      ,痛苦不堪,為肝郁氣滯
      ,予:白芍40g 赤芍40g甘草15g 白芷8g 香附15g郁金15g皂角刺25g 柴胡10g
      。3付水煎服,藥后疼痛大減
      ,服藥期間
      ,大便稀溏,日行3-4次
      ,不以為苦
      。后擬:白芍30g甘草10g路路通20個,守方7付
      ,脹痛消失

      5.偏頭痛

      田某,女

      ,41歲
      ,左側頭痛陣作1月,無惡心
      、嘔吐等不適
      ,心煩不安,雙目微干澀
      ,CT
      、核磁共振、心電圖
      、生化等檢查未見異常
      ,擬診為“神經(jīng)性頭痛”
      ,經(jīng)口服氟桂利嗪,及靜脈輸液(不詳)
      ,治療一周
      ,疼痛微改善,患者更添焦慮
      ,夜眠不安
      ,舌尖紅,舌體瘦小
      ,苔薄黃
      ,脈細數(shù),為虛火上擾清竅
      。擬:白芍50g甘草15g夏枯草12g牛膝15g梔子10g淡豆豉15g夜交藤30g炒酸棗仁20g
      ,5劑水煎服,頭痛減輕
      ,夜眠安靜
      ,守方7劑,諸癥痊愈
      ,隨訪1年未復發(fā)

      6.下肢抽筋

      黃某某,女

      ,65歲
      ,反復雙下肢抽筋半年,加重3天
      ,患者半年來
      ,無明顯誘因,反復出現(xiàn)雙下肢抽筋
      ,尤以夜間多見
      ,近三天加重,甚行走時抽筋發(fā)作
      ,以致需要休息
      ,揉搓小腿,抽筋緩解后才敢行走
      ,深以為苦,苔薄白
      ,脈弦細
      ,多次檢查未發(fā)現(xiàn)異常,患者有10年糖尿病史
      ,近7年以來
      ,一直注射胰島素
      ,血糖控制理想,余無不適
      ,為筋脈失養(yǎng)
      ,擬:白芍60g 甘草10g 木瓜15g 伸筋草30g 4劑水煎服,藥渣水煎外洗雙下肢
      。藥后僅發(fā)作兩次
      ,且程度輕微,但大便稀溏
      ,乏力肢軟
      ,上方減白芍40g加:炒白術20g,山藥25g黨參20g蜀余糧12g
      ,3劑水煎服
      。藥后未復診,不知其療效
      ,三月后
      ,因復查血糖,方告知
      ,第二次服藥后大便正常
      ,至今腳抽筋未發(fā)作。

      7.扭傷

      王某

      ,右踝扭傷一個星期
      ,患者在上體育課時,不慎跌撲
      ,右踝扭傷
      ,局部紅腫熱痛,右踝關節(jié)正側位片未發(fā)現(xiàn)異常
      ,口服三七傷藥片
      ,外用云南白藥噴霧劑,腫脹大減
      ,仍疼痛不適
      ,行走受限,擬:活血化瘀
      ,舒筋通絡
      ,中藥湯劑內(nèi)服,患者僅服用一次后
      ,因藥味異常拒絕再次服用
      ,要求更方。故擬:赤白芍各30g
      ,甘草20g
      ,生姜20g
      ,4劑水煎服,四天后
      ,腳痛若失

      8.眼瞼震顫

      郭某,女

      ,45歲
      ,五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右眼瞼震顫
      ,余無所苦
      ,在當?shù)赜小白筇敚姨ぁ闭f法
      ,患者心中焦慮
      ,擬中藥:白芍40g炙甘草15g鉤藤15g秦艽15g,水煎內(nèi)服
      ,藥渣外用
      ,三劑而愈。

      9.胃脘痛

      潘某

      ,女
      ,42歲,反復胃脘部疼痛一年
      ,加重3天
      。一年以來,胃脘部疼痛反復發(fā)作
      ,疼痛隱隱喜揉喜按
      ,受涼多見,無返酸
      、噯氣
      ,經(jīng)鋇餐、胃鏡檢查未發(fā)現(xiàn)異常
      。舌淡暗
      ,舌下靜脈充盈,淤暗
      ,脈澀
      ,為氣滯血瘀。擬 :赤白芍各30g甘草10g蜘蛛香10g騷羊古10g散血草10g 干姜10g
      ,7劑疼痛大減
      ,守方5劑而愈,觀察半年未見發(fā)作。

      10.肩痹

      高某

      ,男,57歲
      ,左肩背酸痛兩年
      ,加重半個月,患者平素均露肩而眠
      ,兩年前漸覺左肩背酸痛不適
      ,近日加重,夜間尤甚
      ,右臂上抬
      、旋轉受限,舌紅
      ,苔薄白
      ,脈緊,拒絕檢查
      ,要求先服中藥治療
      ,為風寒襲絡,筋脈失養(yǎng)
      。擬:白芍60g甘草15g羌活10g桂枝15

      桑枝15g

      ,威靈仙10g四塊瓦15g姜黃10g伸筋草15g連服15劑,藥渣熱敷患處而愈

      11.下肢發(fā)涼

      田某

      ,女,61歲
      ,雙下肢發(fā)涼半年
      ,近半年雙下肢發(fā)涼,日輕夜重
      ,局部皮溫無異常
      ,腰椎片未見異常,未做進一步檢查
      ,曾服“溫經(jīng)通絡”中藥半月
      ,療效不顯,故試用:白芍30g赤芍30g甘草20g當歸12g桂枝15g牛膝15 獨活10g
      ,5劑水煎服
      ,藥渣加干姜30g水煎外洗。竟顯效
      。夜間雙下肢涼大減
      ,守方10劑而愈。

      體會:芍藥甘草湯治療 “腳攣急”,為張仲景治療腳抽筋的經(jīng)驗

      , 《傷寒論》中說服后“腳即伸”
      ,為后世沿用,屢有驗證
      。在《朱氏集驗方》中改名為“去杖湯”
      。《本草求真》言:赤芍與白芍主治略同
      ,但白則有斂陰益營之力
      ,赤則有散血行血之意;白則能于土中瀉木
      ,赤則能血中活滯”
      ,《神龍本草經(jīng)》云:芍藥“除血痹,破堅積”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睹t(yī)別錄》云:芍藥“主痛血脈,緩中
      ,散惡血
      ,逐賊血”,甘草“通經(jīng)脈
      ,利血氣”
      。芍藥甘草湯具有養(yǎng)血柔肝,緩急止痛的作用
      ,芍藥
      ,苦酸、微寒
      ,能養(yǎng)血斂陰
      ,柔肝止痛;甘草
      ,甘平和中
      ,緩急止痛,一酸一甘
      ,酸甘化陰
      ,為治療陰虛痛癥的基礎方。筆者在臨床應用時凡陰血不足
      ,脾氣虛弱
      ,所引起的頭面、脘腹
      、四肢等部位之拘急
      、緊迫
      、痙攣性疼痛為主之證,用該方均有療效
      ,芍藥用量一般不低于20g
      ,部分病人服用后出現(xiàn)腹瀉,改成飯后服或酌情減量服用即可
      。余未見不良反應
      ,在治療諸證時配合藥渣外用,療效增加
      。注意,甘草大劑量使用時間不能過長
      ,最好控制在一周以內(nèi)
      ,以免引起水腫、血壓升高
      、低血鉀等不良反應

      文章來源:醫(yī)藥界·學術版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pianfang/877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根據(jù)《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
      ,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
      ,面糊丸,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干葛1錢,山楂1錢
      ,澤瀉1錢
      ,陳皮8分,甘草3分
      ,生姜
      、大棗。功能主治 : 外感之癥
      ,手足厥冷
      ,惡寒淅瀝,肢節(jié)酸疼
      ,有似陽微者
      ;口渴欲飲,舌上微苔
      ,有似陰弱者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厚樸1斤
      ,蒼術1斤
      ,神曲1斤,麥芽1斤
      ,山楂1斤
      ,甘草半斤,黑豆半斤
      固衛(wèi)御風湯
      處方 : 炙黃耆9g,防風9g
      ,炒白術9g
      ,桂枝9g,赤芍9g
      ,白芍9g
      ,生姜3片,大棗7枚
      。功能主治 : 調營固衛(wèi)
      ,以御風寒。主冷激性蕁麻疹
      。用法用量 : 日久發(fā)作不休者,加烏梅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洗
      ,銼,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